晋末高门 第139章 谢琰出兵

小说:晋末高门 作者:一眼云烟 更新时间:2025-10-31 05:53:48 源网站:2k小说网
  “你说孙恩会不会有意攻打京口?”

  突然王愔之回想起当初的猜测,不由问道。

  “这……”

  郗绍迟疑道:“仆以为,孙恩或不至于丧心病狂至此。”

  王愔之笑道:“表兄莫要忘了,孙恩初凭数百贼就敢举事,今刘牢之又率主力远赴彭城,若换了我,也不会放过这天赐良机去攻打京口。”

  郗绍想想,还真有这可能,如能攻下京口,不仅可尽掠北府军数十年来的积蓄,还打开了建康的东大门。

  由京口往建康,一片坦途,畅通无阻。

  孙恩能抵挡这份诱惑吗?

  于是道:“假使孙恩真有攻打京口之意,督帅该当如何?”

  王愔之沉声道:“暂时只是猜测,先走一步看一步,况且刘牢之虽带走了主力,但京口民风剽悍,并非全无抵挡之力。

  不过无论如何,我军都得先拨去对面的贼寨,否则难以动弹。”

  他越发的确认,徐道覆立寨的唯一目地就是为了牵制自己,偏短时间内,没法大举进攻。

  说到底,是孙恩的兵太多了,即便不计伤亡的拨下营寨,孙恩可以在后方再立一寨,一座座的拨过去,何时是个尽头,伤亡能否承受?

  他希望与孙恩阵列于野,一决胜负。

  可惜,孙恩全无出战之意,这让他不得不怀疑,也许孙恩的战略目标真是京口。

  如今只能待孙恩主力尽出之后,再拨去此寨,攻克上虞。

  “下雪了!”

  突然薛银瓶惊喜的伸出手。

  天空中,洒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这是今冬的第一场雪,而会稽这个地方,罕有降雪。

  顿时,人人面现喜色。

  这意味着爆发蝗灾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雪越下越大,山顶地面,已经被白雪覆盖,天地间一片苍茫,只余呼啸的北风,双方也有默契的罢兵休战,各回营寨。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如进了雪窝,每隔段时间就下场雪,天气寒冷,地面泥泞难行,不过煤炉已经推广开来。

  山阴士庶,用了都说好。

  而王愔之,也没有回过阳羡,只与谢月镜以书信往来,让他意外的是,归荑与女史都怀上了。

  这可是又喜又忧啊。

  作为一个男人,开枝散叶是生物本能,自然是欢喜的,可若是二女中诞下一个男婴,怕是谢月镜会不好受。

  事实上任何一个大家族,庶长子都是极其敏感的存在,这种事完全靠天,并非人力所能决定。

  王愔之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看天意吧。

  不觉中,又是一年过去,时值五月,正是冬小麦收割之时,整个会稽,风声鹤唳,各家高度警戒,田间地头不论早晚,都有人守护。

  ……

  五月十四!

  建康太极殿!

  尽管明日才是五月十五,朔望朝会的召开日,但昨夜,王凝之的急报已经送入宫中,言孙恩于五月十二从余姚出海,千帆万幢,沿海岸线北上。

  事态紧急,大朝会不得不提前举行。

  上首,天子司马德宗依旧带着孩童般的纯真笑容,左顾右盼,自娱自乐,皇后王神爱也挂着招牌式的淡漠表情,人前人后,始终是一副冰山女神的模样。

  下首诸公议论纷纷,嗡嗡声不绝于耳。

  “诸公安静!”

  司马道子双手一压,大声道:“今乃五月十四,据叔平上表已过两日,会稽再临凶危,须发兵援之,多说何益?”

  “哼!”

  司马元显哼道:“去岁本已荡平孙贼,但刘牢之纵兵劫掠,错失良机,致使孙贼率主力逃回甬东诸岛,后又掠晋安建安两郡,掠得大量丁口财货,今卷土重来,皆刘牢之之过也!”

  群臣愕然!

  眼下追责刘牢之还有什么意义,人家在彭城呢。

  谢琰拱手道:“世子所言甚是,老夫窃以为,可给予刘牢之将功补过之机,请朝庭下诏,命其率北府主力回返,老夫再领禁军出征,左右调和,相忍为国,以备北府与会稽再生龌龃,影响到剿灭孙恩的大局。”

  刘牢之虽然不可靠,却只能如此。

  司马道子把目光投向王神爱。

  “准!”

  王神爱轻启朱唇。

  王珣又道:“瑗度,禁军能战者可知其数?刘牢之纵奉诏,领军回返最快也须月余,远水已不及救近火,凭朝廷与会稽的兵力,能否击溃孙恩?”

  “这....”

  事关国本,谢琰也不敢胡乱保证,细细寻思了好半晌,才道:“仆所掌禁军,已达三万五千,三日小操,十日大操,堪为一战,而王愔之整合会稽士民,亦勤于练兵,料来,抵挡个月余不难。

  仆领两万五千军出征,连同会稽军,虽不及孙逆兵多将广,但孙逆所部,皆为乌合之众,又由海岛而来,粮草不慧,只须镇之以静,阻止他劫掠就食,可令其军心动摇,或不战自溃,或与会稽配合发起总攻,可一举破贼!”

  “好,有此良策,贼众焉能不破?”

  王珣大叫了声好。

  谢琰又道:“老夫后日开拨,行军之余,派出斥候打探会稽情形,临机而动,同时请相王调西府兵协防建康,万一有事也可随时增援!”

  王珣捋须赞道:“瑗度不愧为沙场老将,从容老练,老夫放心啦,也教刘牢之看清楚,朝庭并非缺了他便不行!”

  随即向上施礼:“请朝庭给伯道(豫州刺史司马尚之表字)下诏,领豫州军拱卫建康!”

  众人纷纷称善,一股乐观的气氛蔓延开来。

  有黄门端起笔墨玺印奉于王神爱案前,王神爱极不情愿,她对孙恩还抱有期待呢,此时只能提笔书写。

  ……

  五月十六,谢琰与长子谢肇、次子谢峻领两万五千禁军,以及征发丁役万余出征,留三子谢混看家。

  全军出建康东门,南下过路义兴、吴兴、经十日疾行,于五月二十五日抵达浙江北岸钱塘县境。

  谢琰下令征集船只,伐木造舟,随即领两子往江边眺望南岸。

  浙江宽只宽在喇叭口,钱塘一带的江面宽度约里许,很容易看到对面。

  父子三人依稀看到南岸的庄园里,有农夫在抢收稻子。

  谢肇不解道:“阿父,莫非孙恩还未到此?怎行军如此之慢?”

  “是啊!”

  谢峻也道:“难道是王世叔谎报敌情?这对他有何好处?朝庭岂能不下诏罪责?”

  在料想中,孙恩该兵围山阴,日夜不停攻打,并派出小股部队抢粮就食,但浙江南岸的详和气氛令他们费解的很。

  谢琰紧紧拧着眉心。

  “阿父快看!”

  谢肇突然向前一指。

  江面,一叶扁舟渐渐驶来,这正是派往南岸打探消息的斥候。

  没一会,斥候上了岸,施礼道:“禀将军,孙逆大军被兴义都尉王愔之堵在曹娥江大樱山脚已达大半年之余。

  据王愔之猜测,贼军很可能趁京口空虚,直下京口,故而请您早日过江,与之合兵,先拨掉大樱山以南的贼兵营寨,攻取上虞,再北上救援京口!”

  “什么?”

  父子三人大吃一惊。

  孙恩不打会稽了?

  谢峻拱手道:“王愔之并非不通兵法,儿以为,此议甚佳。

  阿父应速过江,趁孙贼主力不在之时,与王愔之合兵攻打上虞,立下不世奇功!

  去年咱们来迟一步,被徐道覆抢先遁走,只接收了几座空城,寸功未得,今年切不可错过,万一王愔之独自收复上虞,咱们寸功未得不打紧,就怕丢了谢氏的脸面啊。”

  “不忙!”

  谢琰略一沉吟,摆了摆手:“此乃王愔之一家之言,即便他所说为真,又何必渡江南下?

  不如就在浙江北岸驻扎,一俟孙恩军过来,但固守便是,再着人通知王愔之领军北上,与我合击孙恩主力,孙恩岂能不败?

  届时回师收复上虞,轻而易举,又何必争那一城一地的得失?

  况且,我军屯驻于此,可阻止孙恩转战吴郡就食,或许不待王愔之前来,他就南下会稽了,我军衔尾追击,或能大败贼军。”

  谢肇想想也是,悻悻道:“还是阿父考虑周全,那王愔之只顾着山阴得失,全然不顾大局,咱们不如先往嘉兴扎营,再着人过江打探消息。”

  谢琰喝道:“传令,全军就地扎营,明日沿江而下至嘉兴!”

  “诺!”

  有亲军匆匆而去。

  当天,谢琰部停止了过江准备,次日向下游开拨。

  钱塘至嘉兴约两百里左右,谢琰行军还算快的,以日行四五十里的速度,于五月三十日抵达嘉兴境内浙江北岸。

  ……

  按时间与行程推算,谢琰早该来了,却左等不来,右等不至。

  王愔之分派人手四处探查,在焦急的等待中,已经是六月五日。

  “督帅!”

  赵达匆匆赶来,神色古怪道:“已经探到了谢琰下落,末将敢担保督帅绝对料不到谢琰去了哪里。”

  “哦?”

  王愔之一怔,赵大敢夸下海口,说明谢琰的作战思路很清奇啊。

  薛银瓶寻思道:“难道还在建康曾未离开?谢琰也是名将,不至于如此拖拉吧?”

  在王愔之看来,与谢琰合兵攻打上虞,拨去孙恩在会稽的据点,确保后路无忧,再北上救援京口。

  与京口守军里应外合,一举除去贼患,方是一劳永逸之道。

  而谢琰领军十余年,作战经验丰富,是朝廷硕果仅存的士族大将,不可能不明白。

  他也不愿多想,不耐道:“别卖关子了,快说!”

  “督帅,谢琰跑去了嘉兴,于青山(今嘉兴高阳山)背山扎营。

  赵达神秘兮兮的向回一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