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的、嘶哑的、带着哭腔的呐喊,如同压抑已久的火山,从这支残破的铁骑队伍中爆发出来!
起初是零星的,随即迅速汇聚成一股低沉却震撼人心的洪流,在六月的草原上空回荡。
这是劫后余生的宣泄,是使命完成的宣告,更是对“家”这个字眼最深切的渴望。
苏烈猛地一挥手。
亲卫营迅速上前,无声而高效地融入这支归来的队伍中。
他们牵过重伤者无力驾驭的战马,搀扶住那些摇摇欲坠的身影,接过沉重的兵刃,默默地分担着同伴的疲惫与伤痛。
队伍再次移动起来。
这一次,方向明确——南方,居庸关。
速度不快,却带着一种归心似箭的坚定。
残阳如血,将这支浴血归来的队伍和苍茫的草原,都染上了一层悲壮而温暖的金红。
蹄声嘚嘚,踏碎了六月的宁静,也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苏慕白和苏烈翻身上马,默默地跟在队伍侧翼。
看着前方沉默行进的残军,看着他们残破的甲胄在夕阳下反射着黯淡的光,看着他们相互搀扶的背影,两人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复杂情绪,久久未能平息。
胜利的代价,永远如此沉重。
而“回家”,是此刻唯一、也是最好的慰藉。
两日后,正午的日头透过居庸关守将府高窗的棂格,在青砖地上烙下几道惨白的光斑。
空气里浮动着药草与血腥混合的浊气,挥之不去。
厅堂中央的紫檀木八仙桌旁,苏烈、苏慕白、顾廷烨三人围坐,无人动筷,桌上几碟酱肉蒸饼早已冷透。
苏烈虬髯戟张,古铜色的面皮绷得如同生铁。
他粗糙的手指死死按在摊开的北疆舆图上,指尖下正是被朱砂狠狠圈出的“野狐岭”三字。
他猛地抬头,虎目里烧着熔岩般的怒火,直刺向对面:
“两万铁骑出征,回来五千!顾廷烨!你给老子说清楚!前期你部回报,犁庭扫穴屠二十三部,折损不过四千!后面这些儿郎的血,是怎么流的?!”
“为什么你们不及时和后方联系,传递消息。”
吼声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
顾廷烨肩头厚厚裹着的白布下,一道深红正缓缓洇开。
他背脊挺得笔直,脸上却无半分血色,嘴唇干裂结着血痂。
面对主帅雷霆之怒,他只缓缓抬起眼皮,那双曾洞穿突厥王帐的眼睛此刻沉寂如寒潭:
“大帅,不是末将不传递消息。”
他声音嘶哑得如同砂纸磨过锈铁。
“是消息……根本送不出来。”
他抬手,指向厅角——那里静静躺着一只蒙尘的皮袋。
袋口敞开,露出十几支染血的细小铜管,管身遍布凹痕箭孔。
“信鹰,前后放出十七只。”
顾廷烨的指尖无意识划过自己胸前一道狰狞的箭疤。
“突厥人的海东青在天上等着,弓手在林子里藏着。”
“最后一只鹰飞出三十里,被三棱透甲锥射穿脖子栽下来。”
他顿了顿,喉结艰难滚动,仿佛咽下的是滚烫的铁砂:
“派出去的斥候……七队,四十九人。只回来一个。”
厅内死寂。苏烈粗重的呼吸声如同拉破的风箱。
“回来的是‘瘦猴’。”
顾廷烨的声音陡然低下去,几乎被窗外呼啸而过的风声吞没。
“那孩子……肠子拖了一地,硬是用腰带勒住,挂在马鞍上……奔出三十里,才把‘突厥主力回援,各部联军合围’的消息送到接应点……说完就断了气。”
苏烈紧握的拳头猛地砸在紫檀桌面上,“咔嚓”一声脆响,桌面竟被砸裂一道缝隙,木屑飞溅。
他胸膛剧烈起伏,虎目赤红,却一个字也骂不出来。
斥候用命送出的消息,却未能抵达,这非战之罪,是老天不开眼!
苏慕白一直沉默着,指尖在舆图上缓缓移动,从顾廷烨前期犁庭扫穴的路线,划过一片代表广袤草原的空白,最终停在野狐岭附近。
他眉头紧锁,声音沉静却带着穿透力:
“仲怀,前期扫荡漠南二十三部,突厥人各自为战,我军如热刀切油,伤亡确在预期之内。问题出在……你们深入漠北腹地后,遭遇了什么?”
顾廷烨深吸一口气,牵动伤口,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
“是突厥的主力。”
“紫荆关下,沙钵略被苏大人一箭射杀后,其残部在王庭亲卫裹挟下,并未彻底溃散,而是由几个大部落首领收拢,一路北遁回草原深处。”
“我们……一头撞上了他们。”
他手指点向舆图上一处:
“就在野狐岭以北的鹰愁涧。”
“他们刚回到老巢,惊魂未定,又闻后方部落被屠戮殆尽,牛羊草场尽毁,妇孺离散……那股子怨毒和疯狂,如同被逼到绝境的狼群。”
苏烈和苏慕白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
溃败的哀兵,加上家园被毁的血仇,这股力量足以让任何对手胆寒。
“不止他们。”
顾廷烨的声音更冷。
“。我们犁庭扫穴的消息像草原上的野火一样烧遍了各部。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甚至彼此有仇的大小部落,在‘长生天降罚’、‘乾人要灭我族类’的恐惧下,竟暂时放下了仇怨,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
他手指在舆图上划了几个大圈,将鹰愁涧重重围住:
“阿史德部、拔野古部、仆骨部……还有十几个叫不上名字的小部落,像闻到血腥的鬣狗。”
“我们……被彻底围在了鹰愁涧。”
苏慕白指尖停在了顾廷烨划定的包围圈中心,沉声道:“兵力几何?”
“各部骑兵加在一起,约有七万骑兵。”
顾廷烨的声音平静,却透着一股铁锈般的血腥气。
“我们一万六千骑,被七万突厥骑兵,围在绝地。”
厅内温度骤降。
苏烈倒吸一口凉气,七万对一万六!还是在无险可守的草原腹地!这几乎是必死之局!
“所以你就带着他们硬冲?”
苏烈的声音带着后怕的颤抖。
“别无选择,大帅。”
顾廷烨抬眼,目光锐利如初。
“鹰愁涧三面环山,唯一出口被王庭残部死死堵住。困守?突厥人只需围而不攻,断我水源粮道,不出七日,我军自溃。唯有突围,死中求活!”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末将选了突厥主力堵住的那个口子。”
“为何?”
苏烈追问。
“因为他们是核心,是骨头,也是最硬的那块。”
顾廷烨嘴角扯出一丝冰冷的弧度。
“打垮他们,联军自溃。而且……他们刚从紫荆关败退,虽疯狂,但士气已遭重创,对我军……尤其是对‘天神之罚’的恐惧,深入骨髓。”
苏烈猛地站起身,来回踱步,沉重的脚步声在厅内回荡:
“然后呢?怎么冲出来的?”
顾廷烨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又看到了那日鹰愁涧外血染的草原:
“末将将全军分为三队。一队由副将赵昆率领,三千精骑,携带所有剩余火油,趁夜从侧翼佯攻仆骨部营地,制造混乱,吸引联军注意。”
“另一队,三千骑,由末将亲率,全部换乘最好的战马,卸下一切不必要的辎重,只带三日干粮和箭矢。目标——突厥主力的中军大纛!”
“剩余一万骑,由老将周泰统领,紧随我部之后,待我撕开口子,便全力突进!”
“子时三刻,赵昆部在仆骨部营地燃起大火,爆炸声震天。”
“联军果然被吸引,阵脚出现松动。末将亲率三千死士,人衔枚,马裹蹄,借着夜色和混乱,如同幽灵般直插王庭中军!”
顾廷烨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戈铁**杀伐之气:
“距离三百步,冲锋号起!三千把马槊平端,三千匹战马将速度提到极致!我们像一柄烧红的铁锥,狠狠凿进了王庭军的核心!”
“突厥人没想到我们敢直接冲他们最硬的中军,更没想到我们来得如此快,如此决绝!前排的弓手甚至来不及射出第二轮箭!两军轰然撞在一起!”
他握紧了拳头,指节发白:
“是骑兵野战!没有城墙,没有壕沟,只有战马对撞,弯刀对劈!狭路相逢,勇者胜!”
“我军抱着必死之心,以锥形阵反复冲杀,专挑他们将领的认旗打!王庭军被紫荆关吓破了胆,以为又是‘天神之罚’,军心浮动。”
“加上他们刚从南方败退,人困马乏,竟被我们三千人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
“我等抓住时机,率一万骑如洪流般涌入!”
“两军就在野狐岭下,方圆十里的草原上,杀得天昏地暗!”
顾廷烨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深沉的疲惫和痛楚:
“那一战……打了整整一天。从日出杀到日落。草原被血染透,尸体堆积如山,连野狐岭的石头都变成了暗红色。”
他抬起头,看向苏烈和苏慕白,眼中是冰冷的火焰:
“突厥人想吞掉我们,崩掉了他们三万多颗牙!突厥主力被打残,那几个收拢残兵的大部落首领,被我们斩了两个!”
“各部联军胆寒,眼睁睁看着我们……踏着他们的尸骨,离开了草原。”
厅内一片死寂,只有浓烈的血腥气仿佛从未散去。
苏烈缓缓坐回椅子,巨大的手掌覆盖住脸,肩膀微微抖动。
两万铁骑出征,五千归来。
野狐岭下,朔方军用万余同袍的性命和敌人的三万尸骸,铺就了一条染血的归途。
顾廷烨肩头的绷带,那抹刺目的鲜红,便是这场惨烈突围最沉默的见证。
厅堂内,弥漫着野狐岭的血腥与沉重。
苏烈砸裂的桌面裂缝如同刻在每个人心头的伤痕,顾廷烨肩头洇开的暗红无声诉说着那场惨烈突围的代价。
五千残兵归营,带回了胜利的捷报,也带回了万余同袍埋骨他乡的悲怆。
苏烈和顾廷烨,这两位铁骨铮铮的将帅,此刻脸上是难以掩饰的消沉与痛楚,朝夕相处的袍泽化作冰冷的数字,这份损失如同巨石压在胸口,令人窒息。
苏慕白将两人的神情尽收眼底。
他理解这份沉重,理解这份难以言喻的悲恸。
战争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每一个倒下的身影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是家中倚门而望的亲人。
他沉默片刻,打破了令人压抑的死寂,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
“苏帅,仲怀,”
他目光扫过两人。
“我知道,看着并肩作战的兄弟倒在身边,这份痛,锥心刺骨。朝夕相处的袍泽,昨日还在谈笑风生,今日便天人永隔,任谁也无法轻易接受。”
苏慕白顿了顿,眼神变得无比庄重,仿佛在凝视着那些逝去的英魂:
“但请记住,他们不是白白牺牲。朔方军的每一位勇士,深入草原,犁庭扫穴,焚毁二十三部根基,阵斩突厥王庭首领,更在野狐岭下,以寡敌众,重创突厥主力,斩敌三万!”
“此等功勋,彪炳史册!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大乾北疆换来了至少十年,甚至数十年的太平!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大乾的脊梁!”
苏慕白的声音在厅堂内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战略目的,已经达成!突厥元气大伤,王庭威信扫地,诸部离心离德,再无力组织如此规模的南侵。这太平,是他们用命换来的!”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坚定而务实: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当务之急,不是沉溺于悲痛,而是让英雄的牺牲得到应有的尊荣,让他们的家人得到抚慰与保障!”
“第一,”
苏慕白竖起一根手指。
“立刻着手,为此次战役,以及历年来所有为保卫幽州、守护北疆而战死的朔方军将士,登记造册!姓名、籍贯、军职、功勋,务必详实无误!”
“幽州府衙将出资,在幽州城最显要之地,为他们树碑立传!碑文之上,要铭刻他们的英勇事迹,让后世子孙永世铭记,是何等忠勇之士,以血肉之躯,筑起了这北疆长城!”
“他们的名字,将与幽州山河同在,万古流芳!”
        起初是零星的,随即迅速汇聚成一股低沉却震撼人心的洪流,在六月的草原上空回荡。
这是劫后余生的宣泄,是使命完成的宣告,更是对“家”这个字眼最深切的渴望。
苏烈猛地一挥手。
亲卫营迅速上前,无声而高效地融入这支归来的队伍中。
他们牵过重伤者无力驾驭的战马,搀扶住那些摇摇欲坠的身影,接过沉重的兵刃,默默地分担着同伴的疲惫与伤痛。
队伍再次移动起来。
这一次,方向明确——南方,居庸关。
速度不快,却带着一种归心似箭的坚定。
残阳如血,将这支浴血归来的队伍和苍茫的草原,都染上了一层悲壮而温暖的金红。
蹄声嘚嘚,踏碎了六月的宁静,也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苏慕白和苏烈翻身上马,默默地跟在队伍侧翼。
看着前方沉默行进的残军,看着他们残破的甲胄在夕阳下反射着黯淡的光,看着他们相互搀扶的背影,两人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复杂情绪,久久未能平息。
胜利的代价,永远如此沉重。
而“回家”,是此刻唯一、也是最好的慰藉。
两日后,正午的日头透过居庸关守将府高窗的棂格,在青砖地上烙下几道惨白的光斑。
空气里浮动着药草与血腥混合的浊气,挥之不去。
厅堂中央的紫檀木八仙桌旁,苏烈、苏慕白、顾廷烨三人围坐,无人动筷,桌上几碟酱肉蒸饼早已冷透。
苏烈虬髯戟张,古铜色的面皮绷得如同生铁。
他粗糙的手指死死按在摊开的北疆舆图上,指尖下正是被朱砂狠狠圈出的“野狐岭”三字。
他猛地抬头,虎目里烧着熔岩般的怒火,直刺向对面:
“两万铁骑出征,回来五千!顾廷烨!你给老子说清楚!前期你部回报,犁庭扫穴屠二十三部,折损不过四千!后面这些儿郎的血,是怎么流的?!”
“为什么你们不及时和后方联系,传递消息。”
吼声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
顾廷烨肩头厚厚裹着的白布下,一道深红正缓缓洇开。
他背脊挺得笔直,脸上却无半分血色,嘴唇干裂结着血痂。
面对主帅雷霆之怒,他只缓缓抬起眼皮,那双曾洞穿突厥王帐的眼睛此刻沉寂如寒潭:
“大帅,不是末将不传递消息。”
他声音嘶哑得如同砂纸磨过锈铁。
“是消息……根本送不出来。”
他抬手,指向厅角——那里静静躺着一只蒙尘的皮袋。
袋口敞开,露出十几支染血的细小铜管,管身遍布凹痕箭孔。
“信鹰,前后放出十七只。”
顾廷烨的指尖无意识划过自己胸前一道狰狞的箭疤。
“突厥人的海东青在天上等着,弓手在林子里藏着。”
“最后一只鹰飞出三十里,被三棱透甲锥射穿脖子栽下来。”
他顿了顿,喉结艰难滚动,仿佛咽下的是滚烫的铁砂:
“派出去的斥候……七队,四十九人。只回来一个。”
厅内死寂。苏烈粗重的呼吸声如同拉破的风箱。
“回来的是‘瘦猴’。”
顾廷烨的声音陡然低下去,几乎被窗外呼啸而过的风声吞没。
“那孩子……肠子拖了一地,硬是用腰带勒住,挂在马鞍上……奔出三十里,才把‘突厥主力回援,各部联军合围’的消息送到接应点……说完就断了气。”
苏烈紧握的拳头猛地砸在紫檀桌面上,“咔嚓”一声脆响,桌面竟被砸裂一道缝隙,木屑飞溅。
他胸膛剧烈起伏,虎目赤红,却一个字也骂不出来。
斥候用命送出的消息,却未能抵达,这非战之罪,是老天不开眼!
苏慕白一直沉默着,指尖在舆图上缓缓移动,从顾廷烨前期犁庭扫穴的路线,划过一片代表广袤草原的空白,最终停在野狐岭附近。
他眉头紧锁,声音沉静却带着穿透力:
“仲怀,前期扫荡漠南二十三部,突厥人各自为战,我军如热刀切油,伤亡确在预期之内。问题出在……你们深入漠北腹地后,遭遇了什么?”
顾廷烨深吸一口气,牵动伤口,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
“是突厥的主力。”
“紫荆关下,沙钵略被苏大人一箭射杀后,其残部在王庭亲卫裹挟下,并未彻底溃散,而是由几个大部落首领收拢,一路北遁回草原深处。”
“我们……一头撞上了他们。”
他手指点向舆图上一处:
“就在野狐岭以北的鹰愁涧。”
“他们刚回到老巢,惊魂未定,又闻后方部落被屠戮殆尽,牛羊草场尽毁,妇孺离散……那股子怨毒和疯狂,如同被逼到绝境的狼群。”
苏烈和苏慕白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
溃败的哀兵,加上家园被毁的血仇,这股力量足以让任何对手胆寒。
“不止他们。”
顾廷烨的声音更冷。
“。我们犁庭扫穴的消息像草原上的野火一样烧遍了各部。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甚至彼此有仇的大小部落,在‘长生天降罚’、‘乾人要灭我族类’的恐惧下,竟暂时放下了仇怨,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
他手指在舆图上划了几个大圈,将鹰愁涧重重围住:
“阿史德部、拔野古部、仆骨部……还有十几个叫不上名字的小部落,像闻到血腥的鬣狗。”
“我们……被彻底围在了鹰愁涧。”
苏慕白指尖停在了顾廷烨划定的包围圈中心,沉声道:“兵力几何?”
“各部骑兵加在一起,约有七万骑兵。”
顾廷烨的声音平静,却透着一股铁锈般的血腥气。
“我们一万六千骑,被七万突厥骑兵,围在绝地。”
厅内温度骤降。
苏烈倒吸一口凉气,七万对一万六!还是在无险可守的草原腹地!这几乎是必死之局!
“所以你就带着他们硬冲?”
苏烈的声音带着后怕的颤抖。
“别无选择,大帅。”
顾廷烨抬眼,目光锐利如初。
“鹰愁涧三面环山,唯一出口被王庭残部死死堵住。困守?突厥人只需围而不攻,断我水源粮道,不出七日,我军自溃。唯有突围,死中求活!”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末将选了突厥主力堵住的那个口子。”
“为何?”
苏烈追问。
“因为他们是核心,是骨头,也是最硬的那块。”
顾廷烨嘴角扯出一丝冰冷的弧度。
“打垮他们,联军自溃。而且……他们刚从紫荆关败退,虽疯狂,但士气已遭重创,对我军……尤其是对‘天神之罚’的恐惧,深入骨髓。”
苏烈猛地站起身,来回踱步,沉重的脚步声在厅内回荡:
“然后呢?怎么冲出来的?”
顾廷烨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又看到了那日鹰愁涧外血染的草原:
“末将将全军分为三队。一队由副将赵昆率领,三千精骑,携带所有剩余火油,趁夜从侧翼佯攻仆骨部营地,制造混乱,吸引联军注意。”
“另一队,三千骑,由末将亲率,全部换乘最好的战马,卸下一切不必要的辎重,只带三日干粮和箭矢。目标——突厥主力的中军大纛!”
“剩余一万骑,由老将周泰统领,紧随我部之后,待我撕开口子,便全力突进!”
“子时三刻,赵昆部在仆骨部营地燃起大火,爆炸声震天。”
“联军果然被吸引,阵脚出现松动。末将亲率三千死士,人衔枚,马裹蹄,借着夜色和混乱,如同幽灵般直插王庭中军!”
顾廷烨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戈铁**杀伐之气:
“距离三百步,冲锋号起!三千把马槊平端,三千匹战马将速度提到极致!我们像一柄烧红的铁锥,狠狠凿进了王庭军的核心!”
“突厥人没想到我们敢直接冲他们最硬的中军,更没想到我们来得如此快,如此决绝!前排的弓手甚至来不及射出第二轮箭!两军轰然撞在一起!”
他握紧了拳头,指节发白:
“是骑兵野战!没有城墙,没有壕沟,只有战马对撞,弯刀对劈!狭路相逢,勇者胜!”
“我军抱着必死之心,以锥形阵反复冲杀,专挑他们将领的认旗打!王庭军被紫荆关吓破了胆,以为又是‘天神之罚’,军心浮动。”
“加上他们刚从南方败退,人困马乏,竟被我们三千人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
“我等抓住时机,率一万骑如洪流般涌入!”
“两军就在野狐岭下,方圆十里的草原上,杀得天昏地暗!”
顾廷烨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深沉的疲惫和痛楚:
“那一战……打了整整一天。从日出杀到日落。草原被血染透,尸体堆积如山,连野狐岭的石头都变成了暗红色。”
他抬起头,看向苏烈和苏慕白,眼中是冰冷的火焰:
“突厥人想吞掉我们,崩掉了他们三万多颗牙!突厥主力被打残,那几个收拢残兵的大部落首领,被我们斩了两个!”
“各部联军胆寒,眼睁睁看着我们……踏着他们的尸骨,离开了草原。”
厅内一片死寂,只有浓烈的血腥气仿佛从未散去。
苏烈缓缓坐回椅子,巨大的手掌覆盖住脸,肩膀微微抖动。
两万铁骑出征,五千归来。
野狐岭下,朔方军用万余同袍的性命和敌人的三万尸骸,铺就了一条染血的归途。
顾廷烨肩头的绷带,那抹刺目的鲜红,便是这场惨烈突围最沉默的见证。
厅堂内,弥漫着野狐岭的血腥与沉重。
苏烈砸裂的桌面裂缝如同刻在每个人心头的伤痕,顾廷烨肩头洇开的暗红无声诉说着那场惨烈突围的代价。
五千残兵归营,带回了胜利的捷报,也带回了万余同袍埋骨他乡的悲怆。
苏烈和顾廷烨,这两位铁骨铮铮的将帅,此刻脸上是难以掩饰的消沉与痛楚,朝夕相处的袍泽化作冰冷的数字,这份损失如同巨石压在胸口,令人窒息。
苏慕白将两人的神情尽收眼底。
他理解这份沉重,理解这份难以言喻的悲恸。
战争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每一个倒下的身影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是家中倚门而望的亲人。
他沉默片刻,打破了令人压抑的死寂,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
“苏帅,仲怀,”
他目光扫过两人。
“我知道,看着并肩作战的兄弟倒在身边,这份痛,锥心刺骨。朝夕相处的袍泽,昨日还在谈笑风生,今日便天人永隔,任谁也无法轻易接受。”
苏慕白顿了顿,眼神变得无比庄重,仿佛在凝视着那些逝去的英魂:
“但请记住,他们不是白白牺牲。朔方军的每一位勇士,深入草原,犁庭扫穴,焚毁二十三部根基,阵斩突厥王庭首领,更在野狐岭下,以寡敌众,重创突厥主力,斩敌三万!”
“此等功勋,彪炳史册!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大乾北疆换来了至少十年,甚至数十年的太平!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大乾的脊梁!”
苏慕白的声音在厅堂内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战略目的,已经达成!突厥元气大伤,王庭威信扫地,诸部离心离德,再无力组织如此规模的南侵。这太平,是他们用命换来的!”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坚定而务实: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当务之急,不是沉溺于悲痛,而是让英雄的牺牲得到应有的尊荣,让他们的家人得到抚慰与保障!”
“第一,”
苏慕白竖起一根手指。
“立刻着手,为此次战役,以及历年来所有为保卫幽州、守护北疆而战死的朔方军将士,登记造册!姓名、籍贯、军职、功勋,务必详实无误!”
“幽州府衙将出资,在幽州城最显要之地,为他们树碑立传!碑文之上,要铭刻他们的英勇事迹,让后世子孙永世铭记,是何等忠勇之士,以血肉之躯,筑起了这北疆长城!”
“他们的名字,将与幽州山河同在,万古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