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之家?
若无薛家投入重金,打通渠道,提供精良的织造技术与稳定货源,幽州府衙单凭一片地方,如何能凭空造出这金山银海。
皇帝这话,无异于公然撕毁契约,抢夺民财。
真是天家威严扫地,令人齿冷。
尽管内心惊涛骇浪,怒意翻涌,林如海面上却如同覆盖了一层千年寒冰,平静无波,没有丝毫异常。
他深知此刻任何失态,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
林如海深吸一口气,将汹涌的心绪强压下去,身体再次恭敬地躬下,声音依然平稳,甚至带着几分刻意的、为皇帝着想的恭顺。
“陛下圣明烛照,然,此事恐怕还需三思而行。”
林如海开口,语调不急不缓,条分缕析。
“薛家所持之五成份额,确属巨利。”
“然幽州织造坊之所以能顺畅运行,货品畅销南北,利润源源不断,实赖薛家掌控核心织工技艺、布匹染印秘方,以及其行商天下、贯通南北的商贸网络。”
“织造坊自原料采购、匠作管理、日常营运、行销四方,皆为薛家得力人手具体操持。”
“府衙所司,不过从旁协调原料集中,提供些许官面便利,乃至解决些许地方纷争而已。”
他抬起眼皮,目光诚恳而锐利。
“陛下试想,若朝廷强行收回薛家份额,无异于自断其臂。”
“织造坊立时便将陷入瘫痪,那些精美的面料,从何而来。”
“那遍布海内的销路,又有何人能够维系。”
“眼前或可得一注横财,然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今日收薛家之财,明日,天下商贾闻此风声,谁还敢倾尽家财,与朝廷、与州府合办如此实业。”
林如海语气加重,字字清晰。
“此举,必被视为‘与民争利’。”
“一朝失信于天下商贾,则朝廷日后欲再劝诱投资,推行新政,振兴百业,恐将难于登天。”
“此诚因小失大,于社稷长远,遗祸无穷。”
“恳请陛下明鉴。”
林如海一番话,层层递进,利弊剖析得分明之极。
没有慷慨激昂的怒斥,只有冷峻的现实推演和沉重后果的预言。
隆化帝听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那刚刚因贪婪而沸腾的杀鸡取卵之心,如同被兜头泼了一盆冰水。
他不是昏君,深知林如海所言非虚。
幽州织造坊能成聚宝盆,薛家的作用是根本性的。
强取豪夺易,但后果,特别是“失信于天下商贾”这顶帽子,以及随之而来的凋敝工商、国库再无开源新途,这巨大的污名和长远的困顿,他这个皇帝承受不起。
隆化帝盯着那烛火看了良久,殿内只剩下压抑的寂静。
手指紧紧攥着龙椅扶手,指甲几乎嵌入其中。最终,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逸出他的唇间。
所有的躁动、不甘、贪婪,都在这冰冷的现实和迫在眉睫的西海烽烟面前,化为了深深的无奈。
“罢了。”
隆化帝的声音带着一种心力交瘁的颓然。
“就依林相之计吧,以幽州府衙五成份额作抵,换取现银,速解西海之困。”
他顿了顿,目光重新变得急切。
“此事朕全权交予林相**,要快。”
“半月之内,五百万两,务须到位。”
“若有阻滞,尽可便宜行事。”
“事关国祚,不容有失。”
“臣,领旨。”
林如海心中一块巨石终于落地,面色沉肃,躬身领命。
虽知前路依旧艰难,尤其是要在半月内筹集如此巨款,堪比移山填海,但至少,他暂时为这艘摇摇欲坠的大船,争取到了一个看似可行的停泊点,更阻止了一场皇室亲手制造的大溃坝。
“去吧。”
隆化帝疲惫地挥了挥手,不再多言。
林如海再次躬身行礼,步履沉稳地退出了乾清宫。
殿外清冷的寒气扑面而来,他紧了紧官袍,快步消失在回廊的阴影之中,身后那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在寒冬的夜色里,依旧巍峨,却也显得格外沉重和冰冷。
殿内,隆化帝独自一人枯坐良久。
那本记载着六十二万余两利润的簿册静静躺在案头。
他伸出手,轻轻翻开那一页页巨额的数字,指尖拂过那些令人眩晕的数量和价值,目光最终又落回“薛家”二字上。
烛火摇曳不定,映着他晦暗不明的脸庞。
半晌,隆化帝猛地抓起一张空白宣纸,狠狠揉成一团,丢入身旁的铜炉之中,看着火苗瞬间将其吞噬。
一股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绪在胸中翻涌。
他感到一种屈辱,一种身为帝王却要依靠抵押收益、甚至臣子私产来填补国用的屈辱。
然而更深处的,那因林如海劝阻而未能付诸行动的巧取豪夺之念,却仿佛一团烧不尽的余烬,仍在心底的某个角落,幽幽地冒着黑烟。
转过天来,乾清宫内龙涎香依旧浓郁,蟠龙烛台的光映在肃立的文武重臣身上。
紫袍玉带,济济一堂,沉凝的空气却压得人难以呼吸。
昨日的惶恐并未散去,反而因未知的决断而更添焦灼。
萧钦言立于丹陛之下最前处,面色沉静如水,微垂的眼睑遮住了深处流转的幽光。
他心中仿佛盘踞着一座冰山,冰冷而坚硬。
所有算计皆已安排妥当,西海烽火点燃,朝廷绝无余力支撑两线。
只等陛下一锤定音,朔方军出塞之事便会胎死腹中,林如海苦心孤诣的“疲虏之策”便将化为泡影,其一心扶持的女婿苏慕白亦将失去崛起资本。
他不信,坐困愁城的隆化帝,还会有其他路可走。
一切尽在掌握。
其余阁臣、尚书们,亦是垂首默然,目光闪烁不定,各自揣测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乾清宫金碧辉煌,却如同巨大的冰窖,寒气沁入骨髓。
御座之上,隆化帝一袭明黄常服,面色竟显得出奇地平缓。
那昨日的颓唐与焦灼似乎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抚平。
他目光扫过阶下群臣,尤其在那位气定神闲的首辅身上停留一瞬,随后开口,声音不高,却如金石坠地,敲碎了满殿沉寂。
“朕意已决。”
短短四字,让萧钦言眼皮微微一跳。其余大臣更是屏息凝神,心脏似乎被无形的手攥紧。
“大乾立国百年,威服四夷。今突厥贼子窥伺北境,番邦宵小犯我西海。”
“此非寻常边患,乃欲动摇国本,窥探神器。”
隆化帝语速不快,字字清晰。
“若示弱退守,任其肆虐,则朝廷威严扫地,边疆永无宁日。”
“故此,西海之敌,必予痛击;北疆之患,亦须犁庭扫穴。”
他顿了顿,目光睥睨。
“两线,同时开战!”
“轰”的一声!仿佛一道惊雷在萧钦言脑海中炸开。
那冰山瞬间崩塌,碎冰刺穿五脏六腑。
萧钦言猛然抬头,脸上极力维持的平静被一种纯粹的、难以置信的骇然取代。
他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不仅仅是萧钦言,整个乾清宫大殿如同被投入一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殿内瞬间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和衣料摩擦声。
“陛下!”
萧钦言几乎是踉跄而出,扑倒在地,声音因极度的惊骇与急迫而带着一丝变调的沙哑。
“陛下!万万不可!此策断然不可行啊!此乃…此乃穷兵黩武之举!”
“国库空虚,如何支撑两线作战!朔方大军一旦出塞,粮草辎重耗费如流水,西海十五万强寇兵锋正炽,更需巨量钱粮援军!”
“两处皆如无底洞般吞噬国力,稍有不慎,便是财力枯竭,三军断炊!届时腹背受敌,内忧外患齐至,动摇社稷根本。”
“陛下,臣斗胆直言,此策绝难持久,恐祸至全局崩溃,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命朔方军固守险要,集全国之力先解西海之危方为上策。”
“陛下!”
兵部尚书紧随其后,满脸惊惶。
“萧相所言句句肺腑,兵者凶器,贵在专一。”
“两线并开,兵力分散,,战场瞬息万变,一处有失则处处受制,请陛下慎思。”
一时间,劝谏之声此起彼伏。
原本因西海噩耗而萎靡的群臣,此刻被隆化帝这石破天惊的决断所激,纷纷出言,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殿内充斥着担忧、恐惧与对未知深渊的抗拒。
隆化帝端坐于高高的御座之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激动的臣子,任凭那劝谏声在殿宇中回荡片刻。
他脸上并无愠怒,也未被这汹涌的谏言所动摇,反而嘴角甚至噙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近乎冷漠的淡然。
待群臣稍稍安静下来,隆化帝才缓缓抬起手,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清晰地穿透嘈杂。
“诸位卿家所虑,朕已知晓。”
他语气平稳,如同在叙述一件早已明了的章程。
“钱粮之事,朕已有通盘考量,并非虚耗民力,穷兵黩武。”
隆化帝目光转向一旁始终稳如泰山、默然静立的紫袍身影。
“林相,烦劳你将计划,说与诸位大人听听。”
刹那间,所有目光如同聚光灯般,唰地集中在林如海身上。
林如海沉稳出列,步伐一如往常般从容不迫。
他先是向着御座恭敬一礼,随后才缓缓转过身,目光深邃如古井寒潭,平缓地扫过阶下众人,最终落在了脸色苍白的萧钦言脸上。
那目光深处,仿佛掠过一丝极淡、极难捕捉的微澜,似是了然,似是审视,又似是将一幅宏大棋局的终局图景映入了对手的眼底,无言胜万言。
萧钦言感受到那目光,心头猛地一沉,一种前所未有的凉意从脊背攀爬而上。
他似乎预料到了什么,却又不敢相信。
林如海收回目光,面向朝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陈述既定事实般的笃定:
“诸位大人所忧钱粮事,确乃西海平乱之本。”
“陛**恤臣民,早有筹谋。”
“此筹谋之基,在于幽州。”
“幽州?”
殿内响起一阵轻微的低语,满是困惑。
“正是。”
林如海不疾不徐,继续道。
“幽州知州苏慕白,于边地创设‘幽州织造坊’,专司以草原所产羊毛羊绒,精纺为各种上乘面料织物。”
“此坊创立时间虽短,然因其制品轻柔保暖,华美精致,深得京畿、江南乃至各地商贾贵胄追捧。”
“获利之丰,远超预期。”
林如海从袖中从容取出一本素雅簿册,正是昨夜呈于陛下的那本。
“此乃织造坊癸亥年腊月至壬申年二月的详细盈利账册副本。”
“诸位若有疑虑,可查阅核对。”
他并未立刻将账册传阅,但其沉稳姿态自有一种信服力。
“坊内数月之间,刨去成本各项,纯利…达纹银六十二万七千八百九十三两。”
“六十二万七千!”
几声压抑的惊呼在殿中响起,不少人眼中露出难以置信的震惊。
一个地方作坊竟有如此暴利,实在匪夷所思。
萧钦言瞳孔猛缩,幽州织造…苏慕白…数月盈利几十万两…无数信息碎片瞬间在他脑中炸开,拼接成一条他从未真正看清、却已然撞得他头破血流的通路。
他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般的闷窒。
林如海的声音依旧平静地流淌,如同山涧深溪,无声却蕴**力道。
“此坊当初创立的章程,乃皇商薛家出资五成,幽州府衙以场地、便利及部分劳力入股,亦占五成份额。”
“两方各司其职,薛家掌核心工艺、行销网络,府衙协理地方庶务,始有今日之盛。”
他微微一顿,目光再次掠过萧钦言那张已无血色的脸。
“如今西海告急,需用巨款。陛下圣断,朝廷不取民脂,不行横征,而是以幽州府衙所持之五成份额未来十年收益权为抵押,向天下商号、乃至豪族世家进行预支兑付。”
“以其现有盈利记录及未来稳定预期,不难估算得出,此抵押足可于短期之内筹措约纹银五百万两。”
“五百万两!”
这下连最稳重的人也忍不住低呼出声,骇然看向林如海手中的簿册。
那本不起眼的东西,竟是一座移动的金山。
“此款专用于西海平乱军费,可保大军粮草充裕,军械齐备。”
“至于朔方军出塞犁庭之策,粮草军需早已有定数,无需增耗国库巨力。”
“如此,双线用兵,基础已稳。”
“既解燃眉之急,又续长远之功。”
若无薛家投入重金,打通渠道,提供精良的织造技术与稳定货源,幽州府衙单凭一片地方,如何能凭空造出这金山银海。
皇帝这话,无异于公然撕毁契约,抢夺民财。
真是天家威严扫地,令人齿冷。
尽管内心惊涛骇浪,怒意翻涌,林如海面上却如同覆盖了一层千年寒冰,平静无波,没有丝毫异常。
他深知此刻任何失态,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
林如海深吸一口气,将汹涌的心绪强压下去,身体再次恭敬地躬下,声音依然平稳,甚至带着几分刻意的、为皇帝着想的恭顺。
“陛下圣明烛照,然,此事恐怕还需三思而行。”
林如海开口,语调不急不缓,条分缕析。
“薛家所持之五成份额,确属巨利。”
“然幽州织造坊之所以能顺畅运行,货品畅销南北,利润源源不断,实赖薛家掌控核心织工技艺、布匹染印秘方,以及其行商天下、贯通南北的商贸网络。”
“织造坊自原料采购、匠作管理、日常营运、行销四方,皆为薛家得力人手具体操持。”
“府衙所司,不过从旁协调原料集中,提供些许官面便利,乃至解决些许地方纷争而已。”
他抬起眼皮,目光诚恳而锐利。
“陛下试想,若朝廷强行收回薛家份额,无异于自断其臂。”
“织造坊立时便将陷入瘫痪,那些精美的面料,从何而来。”
“那遍布海内的销路,又有何人能够维系。”
“眼前或可得一注横财,然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今日收薛家之财,明日,天下商贾闻此风声,谁还敢倾尽家财,与朝廷、与州府合办如此实业。”
林如海语气加重,字字清晰。
“此举,必被视为‘与民争利’。”
“一朝失信于天下商贾,则朝廷日后欲再劝诱投资,推行新政,振兴百业,恐将难于登天。”
“此诚因小失大,于社稷长远,遗祸无穷。”
“恳请陛下明鉴。”
林如海一番话,层层递进,利弊剖析得分明之极。
没有慷慨激昂的怒斥,只有冷峻的现实推演和沉重后果的预言。
隆化帝听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那刚刚因贪婪而沸腾的杀鸡取卵之心,如同被兜头泼了一盆冰水。
他不是昏君,深知林如海所言非虚。
幽州织造坊能成聚宝盆,薛家的作用是根本性的。
强取豪夺易,但后果,特别是“失信于天下商贾”这顶帽子,以及随之而来的凋敝工商、国库再无开源新途,这巨大的污名和长远的困顿,他这个皇帝承受不起。
隆化帝盯着那烛火看了良久,殿内只剩下压抑的寂静。
手指紧紧攥着龙椅扶手,指甲几乎嵌入其中。最终,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逸出他的唇间。
所有的躁动、不甘、贪婪,都在这冰冷的现实和迫在眉睫的西海烽烟面前,化为了深深的无奈。
“罢了。”
隆化帝的声音带着一种心力交瘁的颓然。
“就依林相之计吧,以幽州府衙五成份额作抵,换取现银,速解西海之困。”
他顿了顿,目光重新变得急切。
“此事朕全权交予林相**,要快。”
“半月之内,五百万两,务须到位。”
“若有阻滞,尽可便宜行事。”
“事关国祚,不容有失。”
“臣,领旨。”
林如海心中一块巨石终于落地,面色沉肃,躬身领命。
虽知前路依旧艰难,尤其是要在半月内筹集如此巨款,堪比移山填海,但至少,他暂时为这艘摇摇欲坠的大船,争取到了一个看似可行的停泊点,更阻止了一场皇室亲手制造的大溃坝。
“去吧。”
隆化帝疲惫地挥了挥手,不再多言。
林如海再次躬身行礼,步履沉稳地退出了乾清宫。
殿外清冷的寒气扑面而来,他紧了紧官袍,快步消失在回廊的阴影之中,身后那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在寒冬的夜色里,依旧巍峨,却也显得格外沉重和冰冷。
殿内,隆化帝独自一人枯坐良久。
那本记载着六十二万余两利润的簿册静静躺在案头。
他伸出手,轻轻翻开那一页页巨额的数字,指尖拂过那些令人眩晕的数量和价值,目光最终又落回“薛家”二字上。
烛火摇曳不定,映着他晦暗不明的脸庞。
半晌,隆化帝猛地抓起一张空白宣纸,狠狠揉成一团,丢入身旁的铜炉之中,看着火苗瞬间将其吞噬。
一股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绪在胸中翻涌。
他感到一种屈辱,一种身为帝王却要依靠抵押收益、甚至臣子私产来填补国用的屈辱。
然而更深处的,那因林如海劝阻而未能付诸行动的巧取豪夺之念,却仿佛一团烧不尽的余烬,仍在心底的某个角落,幽幽地冒着黑烟。
转过天来,乾清宫内龙涎香依旧浓郁,蟠龙烛台的光映在肃立的文武重臣身上。
紫袍玉带,济济一堂,沉凝的空气却压得人难以呼吸。
昨日的惶恐并未散去,反而因未知的决断而更添焦灼。
萧钦言立于丹陛之下最前处,面色沉静如水,微垂的眼睑遮住了深处流转的幽光。
他心中仿佛盘踞着一座冰山,冰冷而坚硬。
所有算计皆已安排妥当,西海烽火点燃,朝廷绝无余力支撑两线。
只等陛下一锤定音,朔方军出塞之事便会胎死腹中,林如海苦心孤诣的“疲虏之策”便将化为泡影,其一心扶持的女婿苏慕白亦将失去崛起资本。
他不信,坐困愁城的隆化帝,还会有其他路可走。
一切尽在掌握。
其余阁臣、尚书们,亦是垂首默然,目光闪烁不定,各自揣测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乾清宫金碧辉煌,却如同巨大的冰窖,寒气沁入骨髓。
御座之上,隆化帝一袭明黄常服,面色竟显得出奇地平缓。
那昨日的颓唐与焦灼似乎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抚平。
他目光扫过阶下群臣,尤其在那位气定神闲的首辅身上停留一瞬,随后开口,声音不高,却如金石坠地,敲碎了满殿沉寂。
“朕意已决。”
短短四字,让萧钦言眼皮微微一跳。其余大臣更是屏息凝神,心脏似乎被无形的手攥紧。
“大乾立国百年,威服四夷。今突厥贼子窥伺北境,番邦宵小犯我西海。”
“此非寻常边患,乃欲动摇国本,窥探神器。”
隆化帝语速不快,字字清晰。
“若示弱退守,任其肆虐,则朝廷威严扫地,边疆永无宁日。”
“故此,西海之敌,必予痛击;北疆之患,亦须犁庭扫穴。”
他顿了顿,目光睥睨。
“两线,同时开战!”
“轰”的一声!仿佛一道惊雷在萧钦言脑海中炸开。
那冰山瞬间崩塌,碎冰刺穿五脏六腑。
萧钦言猛然抬头,脸上极力维持的平静被一种纯粹的、难以置信的骇然取代。
他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不仅仅是萧钦言,整个乾清宫大殿如同被投入一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殿内瞬间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和衣料摩擦声。
“陛下!”
萧钦言几乎是踉跄而出,扑倒在地,声音因极度的惊骇与急迫而带着一丝变调的沙哑。
“陛下!万万不可!此策断然不可行啊!此乃…此乃穷兵黩武之举!”
“国库空虚,如何支撑两线作战!朔方大军一旦出塞,粮草辎重耗费如流水,西海十五万强寇兵锋正炽,更需巨量钱粮援军!”
“两处皆如无底洞般吞噬国力,稍有不慎,便是财力枯竭,三军断炊!届时腹背受敌,内忧外患齐至,动摇社稷根本。”
“陛下,臣斗胆直言,此策绝难持久,恐祸至全局崩溃,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命朔方军固守险要,集全国之力先解西海之危方为上策。”
“陛下!”
兵部尚书紧随其后,满脸惊惶。
“萧相所言句句肺腑,兵者凶器,贵在专一。”
“两线并开,兵力分散,,战场瞬息万变,一处有失则处处受制,请陛下慎思。”
一时间,劝谏之声此起彼伏。
原本因西海噩耗而萎靡的群臣,此刻被隆化帝这石破天惊的决断所激,纷纷出言,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殿内充斥着担忧、恐惧与对未知深渊的抗拒。
隆化帝端坐于高高的御座之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激动的臣子,任凭那劝谏声在殿宇中回荡片刻。
他脸上并无愠怒,也未被这汹涌的谏言所动摇,反而嘴角甚至噙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近乎冷漠的淡然。
待群臣稍稍安静下来,隆化帝才缓缓抬起手,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清晰地穿透嘈杂。
“诸位卿家所虑,朕已知晓。”
他语气平稳,如同在叙述一件早已明了的章程。
“钱粮之事,朕已有通盘考量,并非虚耗民力,穷兵黩武。”
隆化帝目光转向一旁始终稳如泰山、默然静立的紫袍身影。
“林相,烦劳你将计划,说与诸位大人听听。”
刹那间,所有目光如同聚光灯般,唰地集中在林如海身上。
林如海沉稳出列,步伐一如往常般从容不迫。
他先是向着御座恭敬一礼,随后才缓缓转过身,目光深邃如古井寒潭,平缓地扫过阶下众人,最终落在了脸色苍白的萧钦言脸上。
那目光深处,仿佛掠过一丝极淡、极难捕捉的微澜,似是了然,似是审视,又似是将一幅宏大棋局的终局图景映入了对手的眼底,无言胜万言。
萧钦言感受到那目光,心头猛地一沉,一种前所未有的凉意从脊背攀爬而上。
他似乎预料到了什么,却又不敢相信。
林如海收回目光,面向朝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陈述既定事实般的笃定:
“诸位大人所忧钱粮事,确乃西海平乱之本。”
“陛**恤臣民,早有筹谋。”
“此筹谋之基,在于幽州。”
“幽州?”
殿内响起一阵轻微的低语,满是困惑。
“正是。”
林如海不疾不徐,继续道。
“幽州知州苏慕白,于边地创设‘幽州织造坊’,专司以草原所产羊毛羊绒,精纺为各种上乘面料织物。”
“此坊创立时间虽短,然因其制品轻柔保暖,华美精致,深得京畿、江南乃至各地商贾贵胄追捧。”
“获利之丰,远超预期。”
林如海从袖中从容取出一本素雅簿册,正是昨夜呈于陛下的那本。
“此乃织造坊癸亥年腊月至壬申年二月的详细盈利账册副本。”
“诸位若有疑虑,可查阅核对。”
他并未立刻将账册传阅,但其沉稳姿态自有一种信服力。
“坊内数月之间,刨去成本各项,纯利…达纹银六十二万七千八百九十三两。”
“六十二万七千!”
几声压抑的惊呼在殿中响起,不少人眼中露出难以置信的震惊。
一个地方作坊竟有如此暴利,实在匪夷所思。
萧钦言瞳孔猛缩,幽州织造…苏慕白…数月盈利几十万两…无数信息碎片瞬间在他脑中炸开,拼接成一条他从未真正看清、却已然撞得他头破血流的通路。
他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般的闷窒。
林如海的声音依旧平静地流淌,如同山涧深溪,无声却蕴**力道。
“此坊当初创立的章程,乃皇商薛家出资五成,幽州府衙以场地、便利及部分劳力入股,亦占五成份额。”
“两方各司其职,薛家掌核心工艺、行销网络,府衙协理地方庶务,始有今日之盛。”
他微微一顿,目光再次掠过萧钦言那张已无血色的脸。
“如今西海告急,需用巨款。陛下圣断,朝廷不取民脂,不行横征,而是以幽州府衙所持之五成份额未来十年收益权为抵押,向天下商号、乃至豪族世家进行预支兑付。”
“以其现有盈利记录及未来稳定预期,不难估算得出,此抵押足可于短期之内筹措约纹银五百万两。”
“五百万两!”
这下连最稳重的人也忍不住低呼出声,骇然看向林如海手中的簿册。
那本不起眼的东西,竟是一座移动的金山。
“此款专用于西海平乱军费,可保大军粮草充裕,军械齐备。”
“至于朔方军出塞犁庭之策,粮草军需早已有定数,无需增耗国库巨力。”
“如此,双线用兵,基础已稳。”
“既解燃眉之急,又续长远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