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的话音落下,整个乾清宫一片死寂。
众人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这法子闻所未闻,竟是将一个未来可期的聚宝盆提前折现,不动摇根本,不盘剥百姓,就能换来十万大军急需的巨款。
震惊过后,便是如释重负的复杂思绪在涌动。
能解西海之危,保疆土不失,谁人不愿,当然,除了萧钦言。
同时,一股更深的佩服与惊异投向了御座上的隆化帝和下方侃侃而谈的林如海。
此等深谋远虑与奇思妙策,实非寻常。
然而,在这片复杂的寂静中,有一个人,却仿佛被抽空了所有灵魂。
萧钦言依旧站在冰冷的金砖上,头颅深深垂下,旁人已看不见他的表情。
那身代表着文臣顶峰的紫袍,此刻仿佛有千钧之重,压得他无法呼吸,无法动弹。
萧钦言的胸膛里,翻腾的不是朝臣们的震撼与佩服,而是足以焚毁理智的岩浆。
他算尽了太上皇系勋贵的绝路,算尽了隆化帝的惶恐无措,算尽了林如海在北征事上难以逾越的死局。
他用一场西海烽火,自信能将所有对手烧成灰烬!
他萧钦言,才是那个真正运筹帷幄、掌控乾坤的执棋者!
可偏偏,就是一个被他忽略的苏慕白,在那北地苦寒之处,竟不声不响地搞出个什么织造坊。
这种商贾之流、不值一提的勾当,短短数月,便滚出了六十多万两的真金白银。
成了林如海手中那柄破开万重铁闸的金钥匙!
他更没想到,林如海竟有如此胆魄与手段,将此还未长大的“金山”直接抵押,变出五百万两救命的军费。
苏慕白的织造坊…林如海的抵押…这两个名字如同淬毒的楔子,深深钉入他的心头。
他万算万算,算尽朝堂倾轧,算尽人性贪婪,甚至算尽四王的自保之心,却独独漏算了那个远在边陲之地、埋头于“低**商贾之道”的苏慕白。
更没想到苏慕白看似远离权力旋涡的举动,竟能如蝴蝶振翅般,在此刻的神都朝堂之上,掀起一场将他所有布局绞得粉碎的滔天巨浪。
一股腥甜之气猛地涌上喉头,被萧钦言死死咬住牙关咽了下去。
眼前阵阵发黑,殿内辉煌的灯火、同僚低低的议论、甚至御座上那道漠然的目光,都变得模糊而扭曲。
此时萧钦言感觉自己像个彻头彻尾的、巨大的笑话。
自诩精明一世,却在一对翁婿看似无心的落子之间,输得一败涂地。
这份挫败带来的羞愤和蚀骨的恨意,让他痛不欲生。
隆化帝锐利的目光扫过下方,将群臣百态尽收眼底,自然也看到了站在阶前、紫袍下似在微微战栗的首辅。
隆化帝心中无波,只有一种险境得脱的沉静与帝王意志得以贯彻的冰冷。
“诸卿既已明了,便当同心戮力,各司其职。”
“户部即刻会同票号行会,厘清章程,督办款项筹措,限期十日;兵部速拟西海增援方略及朔方军出塞细目;工部、吏部、刑部、礼部依律配合,不得有误!”
定下基调后,他也不再给萧钦言或其他人开口质疑的机会,肃然下令。
“即刻拟旨,颁示天下。”
“西海番邦背信弃义,悍然犯境,大乾兴兵讨伐,必灭其凶顽。”
“突厥残暴,屡为边患,朔方军即日出塞,犁庭扫穴,荡清妖氛。”
“两路大军,皆为王师,天威所至,必获全胜!”
“臣…遵旨。”
“臣遵旨……”
片刻的犹豫后,朝臣们纷纷躬身领命。大势已定,陛下的决心与林如海提供的可行方案,如同一剂强心针,冲散了之前的恐慌。
朝议在一种混杂着震惊、余悸与新燃起希望的氛围中散去。
大臣们鱼贯而出,低声议论着这匪夷所思的抵押之策和两线开战的巨大挑战。
宫门外,铅云低垂,寒风猎猎,象征着即将到来的战争风暴。
萧钦言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两名侍从上前想要搀扶,被他挥袖挡开。
他挣扎着,极其缓慢地站起身。
双腿因久跪而麻木刺痛,每一步都像踩在针毡上。
萧钦言挺直腰背,那张苍白得如同金纸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唯有一双眼睛,深不见底,里面翻涌着无法言喻的复杂情绪——滔天的恨意被强压在冰层之下,挫败的深渊几乎将他吞噬,仅剩的,是一种近乎疯狂的计算光泽在挣扎闪烁。
萧钦言没有看任何人,踉跄着走出了乾清宫辉煌却沉重的大门。
宫阙的阴影落在他身上,拉长了一道无比孤绝的背影,消失在被寒风吹得凌乱的宫道尽头。
林如海站在高阶之上,目送萧钦言那萧索而隐忍暴怒的背影消失在宫墙拐角,深邃的眼眸中波澜不惊,只余下一片沉静的幽潭。
他知道,萧钦言不会善罢甘休,但那滔天巨浪下的礁石,已然稳稳矗立。
萧钦言转过身,望向北方阴沉的天空,那里,才是决定帝国命运的战场。
风,更紧了。
北地三月的风,依旧裹挟着残冬的凛冽,吹过幽州城高耸的黄土城墙,卷起细微的尘沙,呜呜咽咽地掠过府衙空阔的庭院。
幽州府衙内,弥漫着一股紧张气息。
空气似乎凝滞而沉重,偶有文吏抱着卷宗快步穿行于回廊之间,步履轻疾,脸上俱是严肃沉凝之色。
后堂宽阔书房内,窗格半开,卷起的细竹帘筛进北方三月的天光,明亮,却并无多少暖意。
苏慕白独自一人,埋首于巨大的北疆舆图与堆积如山的粮秣文书、驿报军情之中,指尖在粗糙的皮纸地图上缓缓移动,不时在某一处关隘或部落标记旁稍作停顿,沉思片刻,又蘸墨批注几行细密小字。
炉火在墙角铜盆里无声地燃烧,木炭偶尔轻轻爆裂一下,吐出微弱的火星。
小厮悄无声息地走到书案前,双手捧上一个密封严实的油布小包,边缘微微湿润,像是沾上了长途奔波的霜露。
那封口处,一方清晰端正的“林”字印泥未干。
小厮低声道。
“大人,神都密信,八百里急递。”
苏慕白搁下墨笔,抬起头,眼中掠过一丝了然。
他伸出手,修长的手指极其稳当,接过了那油布包。
一层层揭开,露出里面干燥无损的内函,是极细密的暗纹宣纸,质地柔韧。
室内一片寂静。
苏慕白的目光逐行扫过岳父林如海笔力凝练的字迹,如同亲历神都十日间的风云激荡。
苏慕白看到了萧钦言“驱虎吞狼”的刁毒,步步为营险些扼断朔方军北征咽喉;他看到了岳父按照自己的计划,将幽州织造坊这本账簿,化作金殿博弈中一支刺穿乱局的投枪,那无声的较量就在字里行间展开。
信纸在指间微凉,翻动。
当读到荣国府的结局——贾元春被囚禁于深宫、贾宝玉的疯癫无状、赫赫百年荣府的倾颓只在朝夕之间——苏慕白端坐的身体纹丝未动,唯有握着信笺的指节,在细微处骤然绷紧,凸出苍白的边缘,指腹下的纸页随之悄然陷下几道微痕。
一丝凉意如同贴着衣领滑入的冰线,无声无息却又极其精准地,沿着脊椎悄然向上蔓延。
这结果,正是苏慕白想要的试探,可帝王的凉薄程度依旧远超了棋盘上的推演。
是的,苏慕白让王熙凤针对荣国府展开的报复计划,并不单单是为了报复荣国府,而是对皇帝的一番试探。
苏慕白要的,是一把火苗,几缕烟雾,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看看隆化帝这座深潭,能惊起多少涟漪,又能容忍多大的浪花,尤其是对曾经“献忠”的勋贵。
苏慕白需要一个参照,看清这位通过宫变上位的帝王,在权柄紧握之后,对旧势力的压榨边界究竟在何处。
可隆化帝的反应直白得残忍。
兵权刚到手,贾府后院刚冒出一点火星——元春中邪失仪,宝玉魇症发疯。
皇帝便迫不及待地泼下整桶火油,彻底点燃了这座空壳般的勋贵府邸。
凤藻宫那冰冷的铜锁,敲碎了贾府最后一点体面与侥幸。
那份卸磨杀驴的迅疾狠辣,那份连遮羞布都吝于施舍的凉薄,如同一盆冰水,浇灭了苏慕白心中仅存的一丝帝王可能“怀柔”的预估。
寒意不是怜悯,是冰锥般的警示,告诉他权力顶峰的冷酷底色。
信纸再翻,墨色渐浓,字字重千钧。
当读到隆化帝脱口而出的“何德何能”、“收归朝廷”八字时,苏慕白的眉心终于难以察觉地蹙起。
那油然而生的,是极深、极深的厌恶。
并非震怒,也非怨怼,而是一种对野蛮贪婪的天然排斥,像是看到一双肮脏的手试图伸向精心培育的花圃。
那是苏慕白呕心沥血,在萧瑟北风中,用万千牧民期盼、匠人巧手、薛家豪商的重注与商队跋涉支撑起来的幽州织造坊,是他撬动帝国北向铁流的基点。
若让那双帝王的手胡来,探入丝线与毛绒的脉络深处粗暴搅动,贪婪地攫取那五成薛家份额,毁掉的不只是薛家商贾的血本,更是他千辛万苦在幽州与草原之间缔结的利益锁链,是他亲手营造的、刚刚显出盎然生机的局面。
那份苦心经营得来不易的平衡与希望,会被那生杀予夺的惯性彻底撕碎。
视线落在信末那“幸得劝阻,陛下暂止帝念”一行。
墨迹浓重,似乎岳父笔锋在此多凝滞了片刻。那个“暂”字,边缘晕开的细微墨痕,在苏慕白眼底无限放大,像一滴悬而未落的黑血。
林如海的劝阻,是眼前的风,吹散了那迫近的爪牙,却也同时昭示了爪牙的阴影从未远离。
苏慕白太清楚了,对隆化帝而言,那“生杀掠夺”四字早已溶进了帝王骨髓深处,化为了近乎本能的习惯。
所谓“暂止”,不过是猛兽在嗅到更**猎物时,暂时收拢的利爪。
待到北疆战事尘埃初定,或是朝廷再逢困顿,那蛰伏的贪婪与觊觎,必定会卷土重来,且只会变本加厉。
苏慕白慢慢合拢信纸。
窗外,庭院里几株老榆树秃枝的影子横斜地印在冰冷的地砖上,偶尔被风摇动几下,显得既僵硬,又带着某种固执的生命力。
他幽深的眼瞳凝视着虚空,书案上摇曳的烛火在他瞳孔深处投下跳跃的光点,冷静而审慎地复盘这一局试探。
苏慕白要看见隆化帝的反应尺度,隆化帝的反应亦毫不吝啬地向他展示了帝王的权力边界——无关亲疏,无关功过,只关乎对皇权还有无用处。
贾府最后的体面,甚至一条虚名维持的退路,在帝王眼中都是可以随意踩碎的尘埃。
那份容忍度如此之低,低得令人齿冷。
这试探的代价,是荣国府彻底沉沦,不过无所谓,荣国府的下场,从来都不放在苏慕白的心中。
冰冷的棋盘上,看清对手的底线与行事逻辑,还能让自己的敌人**,这是一举两得事情。
炉火依旧在不远处的铜盆里自顾自地燃烧着,红热的光映在他半边侧脸上,跳跃闪烁,却仿佛照不进那双古井般的眼瞳深处。
室内的空气,因为这不言不动的凝视,比府衙外呼啸的朔风更显静穆。
那封密信的内容,便这样沉淀在他的思绪之中,如一柄无锋的重锤,在无声中夯实了对北方那位坐拥神都的至尊更加清晰、也更加危险的认知。
帝国的战车已然轰隆启动,驰骋于北疆草原与西海烽烟两线之上,碾过荣国府的废墟。
他亲手参与推动的巨轮,此刻更需要掌控方向的定力,而非被情绪引偏的躁动。
隆化帝对荣国府的毫不容情,是对旧势力的赤裸碾压,而其对织造坊薛家份额那一刹那的觊觎,则暴露了其深植骨髓的掠夺本性。
敌意已清晰如刀锋反光。
苏慕白很清楚,自己需要新的砝码,构筑新的壁垒,在帝王视线还未完全聚焦幽州之前。
众人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这法子闻所未闻,竟是将一个未来可期的聚宝盆提前折现,不动摇根本,不盘剥百姓,就能换来十万大军急需的巨款。
震惊过后,便是如释重负的复杂思绪在涌动。
能解西海之危,保疆土不失,谁人不愿,当然,除了萧钦言。
同时,一股更深的佩服与惊异投向了御座上的隆化帝和下方侃侃而谈的林如海。
此等深谋远虑与奇思妙策,实非寻常。
然而,在这片复杂的寂静中,有一个人,却仿佛被抽空了所有灵魂。
萧钦言依旧站在冰冷的金砖上,头颅深深垂下,旁人已看不见他的表情。
那身代表着文臣顶峰的紫袍,此刻仿佛有千钧之重,压得他无法呼吸,无法动弹。
萧钦言的胸膛里,翻腾的不是朝臣们的震撼与佩服,而是足以焚毁理智的岩浆。
他算尽了太上皇系勋贵的绝路,算尽了隆化帝的惶恐无措,算尽了林如海在北征事上难以逾越的死局。
他用一场西海烽火,自信能将所有对手烧成灰烬!
他萧钦言,才是那个真正运筹帷幄、掌控乾坤的执棋者!
可偏偏,就是一个被他忽略的苏慕白,在那北地苦寒之处,竟不声不响地搞出个什么织造坊。
这种商贾之流、不值一提的勾当,短短数月,便滚出了六十多万两的真金白银。
成了林如海手中那柄破开万重铁闸的金钥匙!
他更没想到,林如海竟有如此胆魄与手段,将此还未长大的“金山”直接抵押,变出五百万两救命的军费。
苏慕白的织造坊…林如海的抵押…这两个名字如同淬毒的楔子,深深钉入他的心头。
他万算万算,算尽朝堂倾轧,算尽人性贪婪,甚至算尽四王的自保之心,却独独漏算了那个远在边陲之地、埋头于“低**商贾之道”的苏慕白。
更没想到苏慕白看似远离权力旋涡的举动,竟能如蝴蝶振翅般,在此刻的神都朝堂之上,掀起一场将他所有布局绞得粉碎的滔天巨浪。
一股腥甜之气猛地涌上喉头,被萧钦言死死咬住牙关咽了下去。
眼前阵阵发黑,殿内辉煌的灯火、同僚低低的议论、甚至御座上那道漠然的目光,都变得模糊而扭曲。
此时萧钦言感觉自己像个彻头彻尾的、巨大的笑话。
自诩精明一世,却在一对翁婿看似无心的落子之间,输得一败涂地。
这份挫败带来的羞愤和蚀骨的恨意,让他痛不欲生。
隆化帝锐利的目光扫过下方,将群臣百态尽收眼底,自然也看到了站在阶前、紫袍下似在微微战栗的首辅。
隆化帝心中无波,只有一种险境得脱的沉静与帝王意志得以贯彻的冰冷。
“诸卿既已明了,便当同心戮力,各司其职。”
“户部即刻会同票号行会,厘清章程,督办款项筹措,限期十日;兵部速拟西海增援方略及朔方军出塞细目;工部、吏部、刑部、礼部依律配合,不得有误!”
定下基调后,他也不再给萧钦言或其他人开口质疑的机会,肃然下令。
“即刻拟旨,颁示天下。”
“西海番邦背信弃义,悍然犯境,大乾兴兵讨伐,必灭其凶顽。”
“突厥残暴,屡为边患,朔方军即日出塞,犁庭扫穴,荡清妖氛。”
“两路大军,皆为王师,天威所至,必获全胜!”
“臣…遵旨。”
“臣遵旨……”
片刻的犹豫后,朝臣们纷纷躬身领命。大势已定,陛下的决心与林如海提供的可行方案,如同一剂强心针,冲散了之前的恐慌。
朝议在一种混杂着震惊、余悸与新燃起希望的氛围中散去。
大臣们鱼贯而出,低声议论着这匪夷所思的抵押之策和两线开战的巨大挑战。
宫门外,铅云低垂,寒风猎猎,象征着即将到来的战争风暴。
萧钦言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两名侍从上前想要搀扶,被他挥袖挡开。
他挣扎着,极其缓慢地站起身。
双腿因久跪而麻木刺痛,每一步都像踩在针毡上。
萧钦言挺直腰背,那张苍白得如同金纸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唯有一双眼睛,深不见底,里面翻涌着无法言喻的复杂情绪——滔天的恨意被强压在冰层之下,挫败的深渊几乎将他吞噬,仅剩的,是一种近乎疯狂的计算光泽在挣扎闪烁。
萧钦言没有看任何人,踉跄着走出了乾清宫辉煌却沉重的大门。
宫阙的阴影落在他身上,拉长了一道无比孤绝的背影,消失在被寒风吹得凌乱的宫道尽头。
林如海站在高阶之上,目送萧钦言那萧索而隐忍暴怒的背影消失在宫墙拐角,深邃的眼眸中波澜不惊,只余下一片沉静的幽潭。
他知道,萧钦言不会善罢甘休,但那滔天巨浪下的礁石,已然稳稳矗立。
萧钦言转过身,望向北方阴沉的天空,那里,才是决定帝国命运的战场。
风,更紧了。
北地三月的风,依旧裹挟着残冬的凛冽,吹过幽州城高耸的黄土城墙,卷起细微的尘沙,呜呜咽咽地掠过府衙空阔的庭院。
幽州府衙内,弥漫着一股紧张气息。
空气似乎凝滞而沉重,偶有文吏抱着卷宗快步穿行于回廊之间,步履轻疾,脸上俱是严肃沉凝之色。
后堂宽阔书房内,窗格半开,卷起的细竹帘筛进北方三月的天光,明亮,却并无多少暖意。
苏慕白独自一人,埋首于巨大的北疆舆图与堆积如山的粮秣文书、驿报军情之中,指尖在粗糙的皮纸地图上缓缓移动,不时在某一处关隘或部落标记旁稍作停顿,沉思片刻,又蘸墨批注几行细密小字。
炉火在墙角铜盆里无声地燃烧,木炭偶尔轻轻爆裂一下,吐出微弱的火星。
小厮悄无声息地走到书案前,双手捧上一个密封严实的油布小包,边缘微微湿润,像是沾上了长途奔波的霜露。
那封口处,一方清晰端正的“林”字印泥未干。
小厮低声道。
“大人,神都密信,八百里急递。”
苏慕白搁下墨笔,抬起头,眼中掠过一丝了然。
他伸出手,修长的手指极其稳当,接过了那油布包。
一层层揭开,露出里面干燥无损的内函,是极细密的暗纹宣纸,质地柔韧。
室内一片寂静。
苏慕白的目光逐行扫过岳父林如海笔力凝练的字迹,如同亲历神都十日间的风云激荡。
苏慕白看到了萧钦言“驱虎吞狼”的刁毒,步步为营险些扼断朔方军北征咽喉;他看到了岳父按照自己的计划,将幽州织造坊这本账簿,化作金殿博弈中一支刺穿乱局的投枪,那无声的较量就在字里行间展开。
信纸在指间微凉,翻动。
当读到荣国府的结局——贾元春被囚禁于深宫、贾宝玉的疯癫无状、赫赫百年荣府的倾颓只在朝夕之间——苏慕白端坐的身体纹丝未动,唯有握着信笺的指节,在细微处骤然绷紧,凸出苍白的边缘,指腹下的纸页随之悄然陷下几道微痕。
一丝凉意如同贴着衣领滑入的冰线,无声无息却又极其精准地,沿着脊椎悄然向上蔓延。
这结果,正是苏慕白想要的试探,可帝王的凉薄程度依旧远超了棋盘上的推演。
是的,苏慕白让王熙凤针对荣国府展开的报复计划,并不单单是为了报复荣国府,而是对皇帝的一番试探。
苏慕白要的,是一把火苗,几缕烟雾,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看看隆化帝这座深潭,能惊起多少涟漪,又能容忍多大的浪花,尤其是对曾经“献忠”的勋贵。
苏慕白需要一个参照,看清这位通过宫变上位的帝王,在权柄紧握之后,对旧势力的压榨边界究竟在何处。
可隆化帝的反应直白得残忍。
兵权刚到手,贾府后院刚冒出一点火星——元春中邪失仪,宝玉魇症发疯。
皇帝便迫不及待地泼下整桶火油,彻底点燃了这座空壳般的勋贵府邸。
凤藻宫那冰冷的铜锁,敲碎了贾府最后一点体面与侥幸。
那份卸磨杀驴的迅疾狠辣,那份连遮羞布都吝于施舍的凉薄,如同一盆冰水,浇灭了苏慕白心中仅存的一丝帝王可能“怀柔”的预估。
寒意不是怜悯,是冰锥般的警示,告诉他权力顶峰的冷酷底色。
信纸再翻,墨色渐浓,字字重千钧。
当读到隆化帝脱口而出的“何德何能”、“收归朝廷”八字时,苏慕白的眉心终于难以察觉地蹙起。
那油然而生的,是极深、极深的厌恶。
并非震怒,也非怨怼,而是一种对野蛮贪婪的天然排斥,像是看到一双肮脏的手试图伸向精心培育的花圃。
那是苏慕白呕心沥血,在萧瑟北风中,用万千牧民期盼、匠人巧手、薛家豪商的重注与商队跋涉支撑起来的幽州织造坊,是他撬动帝国北向铁流的基点。
若让那双帝王的手胡来,探入丝线与毛绒的脉络深处粗暴搅动,贪婪地攫取那五成薛家份额,毁掉的不只是薛家商贾的血本,更是他千辛万苦在幽州与草原之间缔结的利益锁链,是他亲手营造的、刚刚显出盎然生机的局面。
那份苦心经营得来不易的平衡与希望,会被那生杀予夺的惯性彻底撕碎。
视线落在信末那“幸得劝阻,陛下暂止帝念”一行。
墨迹浓重,似乎岳父笔锋在此多凝滞了片刻。那个“暂”字,边缘晕开的细微墨痕,在苏慕白眼底无限放大,像一滴悬而未落的黑血。
林如海的劝阻,是眼前的风,吹散了那迫近的爪牙,却也同时昭示了爪牙的阴影从未远离。
苏慕白太清楚了,对隆化帝而言,那“生杀掠夺”四字早已溶进了帝王骨髓深处,化为了近乎本能的习惯。
所谓“暂止”,不过是猛兽在嗅到更**猎物时,暂时收拢的利爪。
待到北疆战事尘埃初定,或是朝廷再逢困顿,那蛰伏的贪婪与觊觎,必定会卷土重来,且只会变本加厉。
苏慕白慢慢合拢信纸。
窗外,庭院里几株老榆树秃枝的影子横斜地印在冰冷的地砖上,偶尔被风摇动几下,显得既僵硬,又带着某种固执的生命力。
他幽深的眼瞳凝视着虚空,书案上摇曳的烛火在他瞳孔深处投下跳跃的光点,冷静而审慎地复盘这一局试探。
苏慕白要看见隆化帝的反应尺度,隆化帝的反应亦毫不吝啬地向他展示了帝王的权力边界——无关亲疏,无关功过,只关乎对皇权还有无用处。
贾府最后的体面,甚至一条虚名维持的退路,在帝王眼中都是可以随意踩碎的尘埃。
那份容忍度如此之低,低得令人齿冷。
这试探的代价,是荣国府彻底沉沦,不过无所谓,荣国府的下场,从来都不放在苏慕白的心中。
冰冷的棋盘上,看清对手的底线与行事逻辑,还能让自己的敌人**,这是一举两得事情。
炉火依旧在不远处的铜盆里自顾自地燃烧着,红热的光映在他半边侧脸上,跳跃闪烁,却仿佛照不进那双古井般的眼瞳深处。
室内的空气,因为这不言不动的凝视,比府衙外呼啸的朔风更显静穆。
那封密信的内容,便这样沉淀在他的思绪之中,如一柄无锋的重锤,在无声中夯实了对北方那位坐拥神都的至尊更加清晰、也更加危险的认知。
帝国的战车已然轰隆启动,驰骋于北疆草原与西海烽烟两线之上,碾过荣国府的废墟。
他亲手参与推动的巨轮,此刻更需要掌控方向的定力,而非被情绪引偏的躁动。
隆化帝对荣国府的毫不容情,是对旧势力的赤裸碾压,而其对织造坊薛家份额那一刹那的觊觎,则暴露了其深植骨髓的掠夺本性。
敌意已清晰如刀锋反光。
苏慕白很清楚,自己需要新的砝码,构筑新的壁垒,在帝王视线还未完全聚焦幽州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