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梅雅集之后,林闲在县尊周大人心中的地位已是牢不可固。
这日周知县特意将林闲召至后衙书房,屏退左右,神色间带着几分郑重。
“闲先生,请坐。”
周知县指着下首的椅子。
此时他语气亲切,已用上了敬称:“你献上的凝脂皂,内子甚是喜爱,已在女眷中传开。
如今府试在即,本官思忖若以此物为引,再备些土仪,往府尊李大人处走动一二,于你于本县,或都有些益处。”
林闲心领神会,这是周知县要为他府试铺路,同时也是为自己在上级那里讨个人情。
他立刻拱手:“大人提携之恩,林闲没齿难忘。但有所命,无不遵从。”
周知县满意点头:“寻常土仪,府尊未必看得上眼。你这香皂新奇实用,或可投其所好。只是府尊李大人为人……颇为清雅不喜张扬,公开呈送反为不美。你能否再精制几款,要雅致独特些,本官寻个由头,让你私下送去,方显诚意。”
周知县说着,从书案抽屉中取出一幅小巧的卷轴,压低声音道:“此乃府尊李大人的画像,你且看仔细记在心里。李大人年约四旬面白微须,最易辨认的是其右眉眉尾处,生有一小撮不甚显眼的紫色胎记,形似小痣,平日多以眉形或鬓发遮掩,非近前细看不易察觉。”
“还有…这个….李大人有时……喜好微服热闹,体察民情,你若有缘偶遇切莫声张,见机行事即可。”
周知县这话说得含蓄,但林闲已然明白,这位府尊大人怕是有些“风雅”的私癖,且行踪不定。
“学生明白,定当谨慎。”
林闲郑重接过,仔细观看画像。
将那面容特征,尤其是那独特的“紫毛痣”牢牢记下。
回到家中,林闲立刻投入研发。
他深知给知府大人的伴手礼,光有实用性不够,还得有格调。他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很快捣鼓出三款新品:
第一款,竹韵清心皂:加入淡雅竹叶清香,皂体呈淡青色,寓意虚心有节。
第二款,雪梅凝香皂:以梅花冷香为主调,皂体如白玉,点缀些许干梅花瓣,契合知府清雅人设。
第三款,薄荷醒神皂:加入清凉薄荷,提神醒脑,适合知府处理公务繁重时使用。
每款皆以素雅宣纸包裹,系上青色丝带,附上一张林闲亲笔书写的短笺,说明香皂寓意与用法,字迹沉稳,文辞简洁得体。
周知县见后大为赞赏,立刻安排:“事不宜迟,你明日便带两名稳妥家人,携礼前往府城。这是本官名帖和给府尊的信函,你见机行事。”
次日,林闲带着儿子林承宗和一名机灵仆从,乘车前往府城。
一路无话,抵达后直奔府衙投帖求见。
门房却告知:府尊大人今日一早就外出访友,归期未定。
扑了个空林闲也不急躁,寻了间干净客栈住下,吩咐道:“且安心等待,留意府衙动静。”
待到华灯初上,仍无消息。林闲便带着儿子仆从,信步来到府城最繁华的秦淮河畔,但见画舫如织,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一派旖旎风光。
三人正沿河岸漫步。
忽见前方一艘最为华美的画舫上,传来一阵喧哗之声,似乎有人在争执。
隐约可见几位衣着光鲜的公子哥儿,正围着一人言语激烈。被围在中间的那位青衫文士,虽看不清面容,但气度沉稳,在众人围攻下却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林闲本不欲多事,正要绕行却听那几位公子哥中一人高声嗤笑:
“……哼,穷酸就是穷酸,也配来这潇湘阁与京城来的新花魁苏元论诗?怕是连买路钱都凑不齐吧!”
另一人接口,语气更是轻蔑:“就是,瞧他这身打扮,怕是哪个乡下书院跑出来的腐儒,也敢在省城才子面前班门弄斧?苏元一曲千金,岂是你这等人听得起的?”
被围在中间的青衫文士似乎辩驳了几句,但声音被对方的哄笑声淹没。
林闲耳力甚佳,隐约听到“斯文扫地”、“有辱门风”等词,心中一动暗忖:观那青衫客气度,不像寻常书生,倒似……他忽然想起日间门房所言“府尊外出访友”,一个念头闪过脑海:莫非……
就在这时,画舫上一位管事模样的中年人出来打圆场,朗声道:“诸位公子,诸位公子,且息怒。今日苏元有言,既是因诗起衅,不如便以这秦淮夜色为题,诸位各展才学,苏元自会择其优者,入内一叙。如何?”
那群公子哥轰然叫好,显然自恃才高。
那被围的青衫文士沉吟不语,似在斟酌。
那文士以薄纱遮面,似不欲以真面目示人,但在对方推搡和灯火摇曳间,面纱偶尔掀起一角。
就在那一瞬间,林闲目光锐利,捕捉到了其右眉梢处那一点若隐若现的异色——正是一小撮紫毛!
林闲心中豁然开朗:果然是他!知府李大人!什么微服体察民情,这分明是蒙面来喝花酒,结果被地头蛇才子给堵住了!
怪不得要遮面,是怕暴露身份有损官声。
此时,画舫管事出来打圆场,提议以诗作赌,胜者可与头牌苏元一叙。
赵公子等人轰然叫好,那蒙面知府则略显窘迫。
他虽为进士出身,但仓促间与这些专攻诗词的纨绔子弟比拼,未必占优,更何况还需隐瞒身份。
林闲见状,心念电转。
此时现身,正是雪中送炭的绝佳时机!
既能解知府之围,又能自然呈上礼物,还能展现才学。
他整了整衣冠,对身后低语:“承宗,你看那位蒙面先生,像不像画像上那位‘贵客’?”
林承宗仔细一看,惊道:“爹,您是说眉角……”
“噤声。”林闲微笑,“走,随为父去给那位‘先生’助助阵。记住,只当不识,见机行事。”
说罢林闲领着儿子,从容踏上画舫。
春梅雅集之后,林闲在县尊周大人心中的地位已是牢不可固。
这日周知县特意将林闲召至后衙书房,屏退左右,神色间带着几分郑重。
“闲先生,请坐。”
周知县指着下首的椅子。
此时他语气亲切,已用上了敬称:“你献上的凝脂皂,内子甚是喜爱,已在女眷中传开。
如今府试在即,本官思忖若以此物为引,再备些土仪,往府尊李大人处走动一二,于你于本县,或都有些益处。”
林闲心领神会,这是周知县要为他府试铺路,同时也是为自己在上级那里讨个人情。
他立刻拱手:“大人提携之恩,林闲没齿难忘。但有所命,无不遵从。”
周知县满意点头:“寻常土仪,府尊未必看得上眼。你这香皂新奇实用,或可投其所好。只是府尊李大人为人……颇为清雅不喜张扬,公开呈送反为不美。你能否再精制几款,要雅致独特些,本官寻个由头,让你私下送去,方显诚意。”
周知县说着,从书案抽屉中取出一幅小巧的卷轴,压低声音道:“此乃府尊李大人的画像,你且看仔细记在心里。李大人年约四旬面白微须,最易辨认的是其右眉眉尾处,生有一小撮不甚显眼的紫色胎记,形似小痣,平日多以眉形或鬓发遮掩,非近前细看不易察觉。”
“还有…这个….李大人有时……喜好微服热闹,体察民情,你若有缘偶遇切莫声张,见机行事即可。”
周知县这话说得含蓄,但林闲已然明白,这位府尊大人怕是有些“风雅”的私癖,且行踪不定。
“学生明白,定当谨慎。”
林闲郑重接过,仔细观看画像。
将那面容特征,尤其是那独特的“紫毛痣”牢牢记下。
回到家中,林闲立刻投入研发。
他深知给知府大人的伴手礼,光有实用性不够,还得有格调。他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很快捣鼓出三款新品:
第一款,竹韵清心皂:加入淡雅竹叶清香,皂体呈淡青色,寓意虚心有节。
第二款,雪梅凝香皂:以梅花冷香为主调,皂体如白玉,点缀些许干梅花瓣,契合知府清雅人设。
第三款,薄荷醒神皂:加入清凉薄荷,提神醒脑,适合知府处理公务繁重时使用。
每款皆以素雅宣纸包裹,系上青色丝带,附上一张林闲亲笔书写的短笺,说明香皂寓意与用法,字迹沉稳,文辞简洁得体。
周知县见后大为赞赏,立刻安排:“事不宜迟,你明日便带两名稳妥家人,携礼前往府城。这是本官名帖和给府尊的信函,你见机行事。”
次日,林闲带着儿子林承宗和一名机灵仆从,乘车前往府城。
一路无话,抵达后直奔府衙投帖求见。
门房却告知:府尊大人今日一早就外出访友,归期未定。
扑了个空林闲也不急躁,寻了间干净客栈住下,吩咐道:“且安心等待,留意府衙动静。”
待到华灯初上,仍无消息。林闲便带着儿子仆从,信步来到府城最繁华的秦淮河畔,但见画舫如织,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一派旖旎风光。
三人正沿河岸漫步。
忽见前方一艘最为华美的画舫上,传来一阵喧哗之声,似乎有人在争执。
隐约可见几位衣着光鲜的公子哥儿,正围着一人言语激烈。被围在中间的那位青衫文士,虽看不清面容,但气度沉稳,在众人围攻下却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林闲本不欲多事,正要绕行却听那几位公子哥中一人高声嗤笑:
“……哼,穷酸就是穷酸,也配来这潇湘阁与京城来的新花魁苏元论诗?怕是连买路钱都凑不齐吧!”
另一人接口,语气更是轻蔑:“就是,瞧他这身打扮,怕是哪个乡下书院跑出来的腐儒,也敢在省城才子面前班门弄斧?苏元一曲千金,岂是你这等人听得起的?”
被围在中间的青衫文士似乎辩驳了几句,但声音被对方的哄笑声淹没。
林闲耳力甚佳,隐约听到“斯文扫地”、“有辱门风”等词,心中一动暗忖:观那青衫客气度,不像寻常书生,倒似……他忽然想起日间门房所言“府尊外出访友”,一个念头闪过脑海:莫非……
就在这时,画舫上一位管事模样的中年人出来打圆场,朗声道:“诸位公子,诸位公子,且息怒。今日苏元有言,既是因诗起衅,不如便以这秦淮夜色为题,诸位各展才学,苏元自会择其优者,入内一叙。如何?”
那群公子哥轰然叫好,显然自恃才高。
那被围的青衫文士沉吟不语,似在斟酌。
那文士以薄纱遮面,似不欲以真面目示人,但在对方推搡和灯火摇曳间,面纱偶尔掀起一角。
就在那一瞬间,林闲目光锐利,捕捉到了其右眉梢处那一点若隐若现的异色——正是一小撮紫毛!
林闲心中豁然开朗:果然是他!知府李大人!什么微服体察民情,这分明是蒙面来喝花酒,结果被地头蛇才子给堵住了!
怪不得要遮面,是怕暴露身份有损官声。
此时,画舫管事出来打圆场,提议以诗作赌,胜者可与头牌苏元一叙。
赵公子等人轰然叫好,那蒙面知府则略显窘迫。
他虽为进士出身,但仓促间与这些专攻诗词的纨绔子弟比拼,未必占优,更何况还需隐瞒身份。
林闲见状,心念电转。
此时现身,正是雪中送炭的绝佳时机!
既能解知府之围,又能自然呈上礼物,还能展现才学。
他整了整衣冠,对身后低语:“承宗,你看那位蒙面先生,像不像画像上那位‘贵客’?”
林承宗仔细一看,惊道:“爹,您是说眉角……”
“噤声。”林闲微笑,“走,随为父去给那位‘先生’助助阵。记住,只当不识,见机行事。”
说罢林闲领着儿子,从容踏上画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