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春走到柜台前,看着那些布料。
“李姐,把你们这最好的布料拿出来我看看。”
李姐愣了一下,最好的布料,那可不便宜。
她从柜子里拿出几匹布,都是细棉布,摸着软和,看着也精神。
“这个八毛一尺,这个一块,这个最贵,一块二。”
江春摸了摸那匹一块二的,确实好,又软又细,颜色也正。
“这个来二十尺,那个天蓝色的来二十尺,还有那个粉色的,来十五尺。”
李姐手都哆嗦了,这得多少钱。
一块二的二十尺,二十四块。
天蓝色的一块钱一尺,二十块。
粉色的八毛,十二块。
加起来五十六块。
“小伙子,你确定要这么多?”
周围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五十六块买布,这是要开布店吗。
王二婶第一个跳出来。
“年轻人,做人要踏实,别打肿脸充胖子。”
“就是,有点钱就飘了,也不想想以后的日子。”
另一个大妈也跟着说。
“买这么好的布干什么,我们农村人,穿粗布就行了。”
江春没理她们,继续挑。
“还有其他颜色的吗。”
李姐赶紧又拿出几匹。
“这个是米白色的,这个是浅绿的。”
“都要了,每样十尺。”
这下更没人说话了,加起来得七八十块了。
刘青山在旁边解释。
“你们别误会了,江春兄弟家里有媳妇,还有个妹妹。”
他停了停,继续说。
“都没穿过什么好衣服,今天卖野猪赚钱了,想给她们买点好的。”
这么一说,大家倒是理解了,男人赚了钱,给家里女人买东西,应该的。
但还是有人酸溜溜地说。
“有钱也不能这么造啊。”
李姐算了算账,一共八十七块六毛。
“小伙子,你有这么多布票吗。”
布票比钱还难弄,一个人一年就那么点配额。
江春从兜里掏出一叠布票,这是他这段时间攒的,还有从黑市换的。
数了数,够了,还有剩余。
他把钱和票一起递过去。
李姐接过钱,手都是抖的,这是她这个月卖得最多的一次。
周围的人看江春的眼神都变了,从怀疑变成羡慕。
这时候江春又看见柜台角落里摆着的化妆品。
雪花膏,蛤蜊油,还有眉笔口红什么的。
“这些化妆品怎么卖。”
李姐更惊讶了,农村男人买化妆品,这还是头一遭。
“雪花膏两块五一盒,蛤蜊油一块钱,眉笔五毛,口红三块。”
这些东西都不便宜,一般只有城里的干部家属才买得起。
“我都要一份。”
江春算了算,这些加起来又是七块多。
李姐这回是真服了,今天碰到大客户了。
“可是这些东西都需要工业券,你有吗。”
工业券比布票还难弄,农村人基本没有。
江春确实没有,他皱了皱眉。
李姐看他真心想买,小声说道。
“我倒是知道个地方能弄到工业券。”
江春眼睛一亮。
“什么地方。”
李姐压低声音。
“镇医院的护士们,她们都有工业券的配额。”
她解释道,医院属于事业单位,职工都有工业券。
但护士工资不高,一个月就二十来块,哪舍得买化妆品。
“你要是真想要,可以去找她们,拿钱换,她们肯定愿意。”
江春点点头,这倒是个办法。
“不过你得抓紧,医院五点下班,现在都四点了。”
江春看了看墙上的钟,确实该抓紧了。
他先把买好的布料打包,刘青山帮着拎。
两人下楼的时候,后面跟着一群看热闹的。
王二婶还在叨叨。
“这么多布,得做多少衣服啊。”
“人家有钱,管你什么事。”
有人怼她。
出了供销社,江春跟刘青山说。
“你先回去吧,我去趟医院。”
刘青山知道他要去换工业券。
“要不要我陪你去。”
“不用,你赶紧回家,嫂子和孩子们还等着呢。”
刘青山想想也是,今天买了这么多布,回去媳妇肯定高兴坏了。
两人在路口分开,江春直奔镇医院。
镇医院在镇西头,不大,就是个二层小楼。
江春到的时候,正好赶上护士交班。
几个小护士有说有笑地从楼里出来。
江春上前打招呼。
“几位姐姐,我想跟你们打听个事。”
护士们看他拎着大包小包,都挺好奇。
其中一个圆脸护士问道。
“什么事。”
江春也不绕弯子,直接说明来意。
“我想买点化妆品给我媳妇,但是没有工业券。”
他顿了顿。
“听说你们有工业券,我想拿钱跟你们换。”
几个护士互相看了看,确实,她们都有工业券,但平时用不上。
工资就那么点,吃饭都紧巴巴的,哪有钱买化妆品。
圆脸护士问道。
“你想换多少。”
“能换多少是多少,我给现钱。”
另一个高个护士心动了,她正愁下个月房租没着落呢。
“一张工业券换两块钱行吗。”
工业券面值是一块,换两块相当于翻倍了。
但对江春来说,能买到东西比什么都重要。
“行,你有多少。”
高个护士从包里掏出三张。
“就这些了,这个月的配额。”
江春接过工业券,给了她六块钱。
其他护士一看,也都动心了。
白得的钱,不要白不要。
“我这也有两张。”
“我有四张,上个月的还没用。”
不一会儿,江春就收了十几张工业券,花了三十多块。
但他觉得值,这些券在黑市上更贵,而且不一定能买到。
护士们拿着钱,都挺高兴。
圆脸护士还提醒他。
“供销社快关门了,你要买东西得抓紧。”
江春谢过她们,赶紧往供销社跑。
等他赶回去,李姐正准备关门。
“李姐,等等,我来买化妆品。”
李姐看他真的弄到了工业券,佩服得不行。
“你小子真有本事。”
江春把化妆品都买了,雪花膏两盒,蛤蜊油三盒,眉笔两支,口红也来了两支。
这些东西加起来十几块,但能让林秀秀高兴,比什么都值。
李姐帮他打包好。
“小伙子,你媳妇真有福气。”
江春拎着大包小包往村里走,太阳已经西斜,路上行人稀少。
前面十字路口站着七八个人,陈建国拄着根棍子站中间,旁边都是镇上的混混。
“江春,你给老子站住。”
江春走到柜台前,看着那些布料。
“李姐,把你们这最好的布料拿出来我看看。”
李姐愣了一下,最好的布料,那可不便宜。
她从柜子里拿出几匹布,都是细棉布,摸着软和,看着也精神。
“这个八毛一尺,这个一块,这个最贵,一块二。”
江春摸了摸那匹一块二的,确实好,又软又细,颜色也正。
“这个来二十尺,那个天蓝色的来二十尺,还有那个粉色的,来十五尺。”
李姐手都哆嗦了,这得多少钱。
一块二的二十尺,二十四块。
天蓝色的一块钱一尺,二十块。
粉色的八毛,十二块。
加起来五十六块。
“小伙子,你确定要这么多?”
周围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五十六块买布,这是要开布店吗。
王二婶第一个跳出来。
“年轻人,做人要踏实,别打肿脸充胖子。”
“就是,有点钱就飘了,也不想想以后的日子。”
另一个大妈也跟着说。
“买这么好的布干什么,我们农村人,穿粗布就行了。”
江春没理她们,继续挑。
“还有其他颜色的吗。”
李姐赶紧又拿出几匹。
“这个是米白色的,这个是浅绿的。”
“都要了,每样十尺。”
这下更没人说话了,加起来得七八十块了。
刘青山在旁边解释。
“你们别误会了,江春兄弟家里有媳妇,还有个妹妹。”
他停了停,继续说。
“都没穿过什么好衣服,今天卖野猪赚钱了,想给她们买点好的。”
这么一说,大家倒是理解了,男人赚了钱,给家里女人买东西,应该的。
但还是有人酸溜溜地说。
“有钱也不能这么造啊。”
李姐算了算账,一共八十七块六毛。
“小伙子,你有这么多布票吗。”
布票比钱还难弄,一个人一年就那么点配额。
江春从兜里掏出一叠布票,这是他这段时间攒的,还有从黑市换的。
数了数,够了,还有剩余。
他把钱和票一起递过去。
李姐接过钱,手都是抖的,这是她这个月卖得最多的一次。
周围的人看江春的眼神都变了,从怀疑变成羡慕。
这时候江春又看见柜台角落里摆着的化妆品。
雪花膏,蛤蜊油,还有眉笔口红什么的。
“这些化妆品怎么卖。”
李姐更惊讶了,农村男人买化妆品,这还是头一遭。
“雪花膏两块五一盒,蛤蜊油一块钱,眉笔五毛,口红三块。”
这些东西都不便宜,一般只有城里的干部家属才买得起。
“我都要一份。”
江春算了算,这些加起来又是七块多。
李姐这回是真服了,今天碰到大客户了。
“可是这些东西都需要工业券,你有吗。”
工业券比布票还难弄,农村人基本没有。
江春确实没有,他皱了皱眉。
李姐看他真心想买,小声说道。
“我倒是知道个地方能弄到工业券。”
江春眼睛一亮。
“什么地方。”
李姐压低声音。
“镇医院的护士们,她们都有工业券的配额。”
她解释道,医院属于事业单位,职工都有工业券。
但护士工资不高,一个月就二十来块,哪舍得买化妆品。
“你要是真想要,可以去找她们,拿钱换,她们肯定愿意。”
江春点点头,这倒是个办法。
“不过你得抓紧,医院五点下班,现在都四点了。”
江春看了看墙上的钟,确实该抓紧了。
他先把买好的布料打包,刘青山帮着拎。
两人下楼的时候,后面跟着一群看热闹的。
王二婶还在叨叨。
“这么多布,得做多少衣服啊。”
“人家有钱,管你什么事。”
有人怼她。
出了供销社,江春跟刘青山说。
“你先回去吧,我去趟医院。”
刘青山知道他要去换工业券。
“要不要我陪你去。”
“不用,你赶紧回家,嫂子和孩子们还等着呢。”
刘青山想想也是,今天买了这么多布,回去媳妇肯定高兴坏了。
两人在路口分开,江春直奔镇医院。
镇医院在镇西头,不大,就是个二层小楼。
江春到的时候,正好赶上护士交班。
几个小护士有说有笑地从楼里出来。
江春上前打招呼。
“几位姐姐,我想跟你们打听个事。”
护士们看他拎着大包小包,都挺好奇。
其中一个圆脸护士问道。
“什么事。”
江春也不绕弯子,直接说明来意。
“我想买点化妆品给我媳妇,但是没有工业券。”
他顿了顿。
“听说你们有工业券,我想拿钱跟你们换。”
几个护士互相看了看,确实,她们都有工业券,但平时用不上。
工资就那么点,吃饭都紧巴巴的,哪有钱买化妆品。
圆脸护士问道。
“你想换多少。”
“能换多少是多少,我给现钱。”
另一个高个护士心动了,她正愁下个月房租没着落呢。
“一张工业券换两块钱行吗。”
工业券面值是一块,换两块相当于翻倍了。
但对江春来说,能买到东西比什么都重要。
“行,你有多少。”
高个护士从包里掏出三张。
“就这些了,这个月的配额。”
江春接过工业券,给了她六块钱。
其他护士一看,也都动心了。
白得的钱,不要白不要。
“我这也有两张。”
“我有四张,上个月的还没用。”
不一会儿,江春就收了十几张工业券,花了三十多块。
但他觉得值,这些券在黑市上更贵,而且不一定能买到。
护士们拿着钱,都挺高兴。
圆脸护士还提醒他。
“供销社快关门了,你要买东西得抓紧。”
江春谢过她们,赶紧往供销社跑。
等他赶回去,李姐正准备关门。
“李姐,等等,我来买化妆品。”
李姐看他真的弄到了工业券,佩服得不行。
“你小子真有本事。”
江春把化妆品都买了,雪花膏两盒,蛤蜊油三盒,眉笔两支,口红也来了两支。
这些东西加起来十几块,但能让林秀秀高兴,比什么都值。
李姐帮他打包好。
“小伙子,你媳妇真有福气。”
江春拎着大包小包往村里走,太阳已经西斜,路上行人稀少。
前面十字路口站着七八个人,陈建国拄着根棍子站中间,旁边都是镇上的混混。
“江春,你给老子站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