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春把钱往旁边一推,那一百块就搁在肉案子上,谁都能看见。
“别耽误我卖肉。”
陈建国这面子算是彻底没了,当着这么多人,递钱都不要,这不是打脸是什么。
他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陈家在镇上好歹也是有头有脸的。
“江春你别太过分了。”
江春继续给后面的客人称肉,根本不搭理他,十斤边角料往他面前一扔。
“三块钱,给钱拿肉走人,再碍事,这十斤肉也不卖你了。”
陈建国手都抖了,他爸让他来赔礼道歉,结果人家压根不稀罕。
回去怎么交代,陈记饭店要是没了野味这条路,下个月就得关门。
福满楼现在生意为什么好,就是因为有江春供货,天天有野味卖。
他们陈记饭店呢,只能卖些家常菜,客人都被抢走了。
陈建国咬咬牙,伸手就要去抓江春的衣领。
刘青山直接抽出杀猪刀,刀刃上还带着血,往肉案子上一拍。
“再磨叽,老子煽了你。”
杀猪刀少说有一尺长,刀背厚实,刀刃薄得能看见对面。
陈建国吓得后退三步,这种刀一刀下去,胳膊都能砍断。
周围的人也都看热闹不嫌事大,有人还起哄。
“打起来打起来。”
“城里人就是欺软怕硬。”
陈建国哪敢真动手,扔下三块钱,拎着肉就跑。
跑出老远还回头喊了句。
“你们给我等着。”
没人搭理他,大家继续买肉,最后二十斤很快就卖完了。
刘青山把案板收拾干净,江春在旁边数钱。
一张一张地数,有五块的,有两块的,还有一堆毛票。
“二百三十七块六毛。”
刘青山听到这个数字,手里的抹布都掉了。
这可比他们之前算的要多。
一头野猪卖了这么多钱,他一年都挣不到这个数。
江春从里面抽出二十块,递给刘青山。
“这是给你帮忙的工钱。”
刘青山连连摆手,往后退了两步。
“使不得使不得,昨天你给了那么多肉,今天怎么还要钱。”
那条猪后腿四十块,加上内脏,少说也值五十块了。
江春把钱硬塞到他手里。
“拿着吧,你家里人多,难得进一回城。”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给嫂子和孩子们买点布料,做身新衣服。”
刘青山家里六个孩子,最大的才十岁,最小的两岁多。
孩子们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补丁摞补丁。
他媳妇更是,结婚时那身衣服穿到现在,都洗得发白了。
二十块钱,够买不少布了,给每个孩子做一身,还能剩点。
刘青山眼眶有点红,这兄弟情他记一辈子。
“江春兄弟,你这份情我记下了。”
江春也在琢磨,林秀秀跟着他过日子,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还有江夏,小丫头正是爱美的年纪,天天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今天赚了这么多,该给她们买点好东西了。
“走,去供销社。”
两人收拾好东西,推着板车往供销社走。
镇上就一家供销社,在十字路口那,三层楼,算是镇上最气派的建筑了。
一楼卖日用品,锅碗瓢盆,针头线脑。
二楼卖布料衣服,三楼是办公室。
刘青山直奔二楼,江春跟在后面。
楼梯口碰见王二婶,镇上有名的碎嘴子。
“哟,青山,来买东西啊。”
刘青山点点头,不想多说话,这女人一张嘴能说三天三夜。
王二婶眼尖,看见刘青山兜里鼓鼓的。
“发财了?看这架势是来买布的吧。”
她跟在后面,一路叨叨。
“现在布料可贵了,粗布都要两毛钱一尺,细布更贵。”
二楼卖布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女人,姓李,大家都叫她李姐。
看见刘青山,李姐笑着招呼。
“青山来了,买点啥。”
刘青山走到柜台前,看着那些布料,有粗布,有细布,还有花布。
粗布最便宜,两毛一尺,细布三毛,花布要四毛。
“李姐,我想买点布,给家里人做衣服。”
李姐一听就明白了,刘青山家穷,肯定买便宜的。
“这个粗布不错,结实耐穿,两毛一尺。”
她拿出一匹深蓝色的粗布,料子厚实,就是有点硬。
刘青山摸了摸,确实结实,农村人干活多,穿这个合适。
“给我来三十尺。”
三十尺够给六个孩子每人做一身了,他媳妇的等以后再说。
李姐利索地量布,剪下来,一边量一边说。
“青山,这是要给孩子们做新衣服?”
“嗯,孩子们的衣服都破了。”
旁边王二婶插嘴。
“哟,三十尺,这得六块钱呢,青山你哪来的钱。”
还没等刘青山回答,她又自顾自地说。
“该不会是借的吧,借钱买布可不值当。”
刘青山懒得理她,从兜里掏出钱,六块钱,还有六尺布票。
王二婶看见那一叠钱,眼睛都直了。
不止六块,看着少说有十几块。
“青山,你这是发了什么财。”
李姐也好奇,刘青山家什么情况,十里八村都知道。
刘青山还想再买点,又看中一匹灰色的细布。
“这个多少钱。”
“三毛一尺。”
李姐说着,又劝道。
“青山,细布虽然好看,但不经穿,你们干活的人,还是粗布实在。”
刘青山想了想,还是要了十尺,给他媳妇做件衣服。
“再来十尺花布。”
李姐这下真惊讶了,花布可是四毛一尺,一般人家都舍不得买。
“青山,你确定?花布可贵着呢。”
“确定,给我老娘做件衣服,老人家七十多了,该享享福了。”
这话说得在场的人都沉默了,孝顺,这是真孝顺。
李姐量布的手都有点抖,这得十三块钱,对刘青山来说是天文数字。
旁边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都在猜测刘青山哪来的钱。
“该不会是偷的吧。”
有人小声嘀咕。
“胡说什么,青山是那种人吗。”
马上有人反驳。
这时江春开口了。
“都别瞎猜了,我们刚才在集市卖野猪肉,赚了点钱。”
他这么一说,大家恍然大悟,早上确实听说有人在卖野猪肉。
“原来是你们啊,那头二百斤的大野猪。”
“听说卖了一百多块呢。”
江春把钱往旁边一推,那一百块就搁在肉案子上,谁都能看见。
“别耽误我卖肉。”
陈建国这面子算是彻底没了,当着这么多人,递钱都不要,这不是打脸是什么。
他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陈家在镇上好歹也是有头有脸的。
“江春你别太过分了。”
江春继续给后面的客人称肉,根本不搭理他,十斤边角料往他面前一扔。
“三块钱,给钱拿肉走人,再碍事,这十斤肉也不卖你了。”
陈建国手都抖了,他爸让他来赔礼道歉,结果人家压根不稀罕。
回去怎么交代,陈记饭店要是没了野味这条路,下个月就得关门。
福满楼现在生意为什么好,就是因为有江春供货,天天有野味卖。
他们陈记饭店呢,只能卖些家常菜,客人都被抢走了。
陈建国咬咬牙,伸手就要去抓江春的衣领。
刘青山直接抽出杀猪刀,刀刃上还带着血,往肉案子上一拍。
“再磨叽,老子煽了你。”
杀猪刀少说有一尺长,刀背厚实,刀刃薄得能看见对面。
陈建国吓得后退三步,这种刀一刀下去,胳膊都能砍断。
周围的人也都看热闹不嫌事大,有人还起哄。
“打起来打起来。”
“城里人就是欺软怕硬。”
陈建国哪敢真动手,扔下三块钱,拎着肉就跑。
跑出老远还回头喊了句。
“你们给我等着。”
没人搭理他,大家继续买肉,最后二十斤很快就卖完了。
刘青山把案板收拾干净,江春在旁边数钱。
一张一张地数,有五块的,有两块的,还有一堆毛票。
“二百三十七块六毛。”
刘青山听到这个数字,手里的抹布都掉了。
这可比他们之前算的要多。
一头野猪卖了这么多钱,他一年都挣不到这个数。
江春从里面抽出二十块,递给刘青山。
“这是给你帮忙的工钱。”
刘青山连连摆手,往后退了两步。
“使不得使不得,昨天你给了那么多肉,今天怎么还要钱。”
那条猪后腿四十块,加上内脏,少说也值五十块了。
江春把钱硬塞到他手里。
“拿着吧,你家里人多,难得进一回城。”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给嫂子和孩子们买点布料,做身新衣服。”
刘青山家里六个孩子,最大的才十岁,最小的两岁多。
孩子们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补丁摞补丁。
他媳妇更是,结婚时那身衣服穿到现在,都洗得发白了。
二十块钱,够买不少布了,给每个孩子做一身,还能剩点。
刘青山眼眶有点红,这兄弟情他记一辈子。
“江春兄弟,你这份情我记下了。”
江春也在琢磨,林秀秀跟着他过日子,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还有江夏,小丫头正是爱美的年纪,天天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今天赚了这么多,该给她们买点好东西了。
“走,去供销社。”
两人收拾好东西,推着板车往供销社走。
镇上就一家供销社,在十字路口那,三层楼,算是镇上最气派的建筑了。
一楼卖日用品,锅碗瓢盆,针头线脑。
二楼卖布料衣服,三楼是办公室。
刘青山直奔二楼,江春跟在后面。
楼梯口碰见王二婶,镇上有名的碎嘴子。
“哟,青山,来买东西啊。”
刘青山点点头,不想多说话,这女人一张嘴能说三天三夜。
王二婶眼尖,看见刘青山兜里鼓鼓的。
“发财了?看这架势是来买布的吧。”
她跟在后面,一路叨叨。
“现在布料可贵了,粗布都要两毛钱一尺,细布更贵。”
二楼卖布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女人,姓李,大家都叫她李姐。
看见刘青山,李姐笑着招呼。
“青山来了,买点啥。”
刘青山走到柜台前,看着那些布料,有粗布,有细布,还有花布。
粗布最便宜,两毛一尺,细布三毛,花布要四毛。
“李姐,我想买点布,给家里人做衣服。”
李姐一听就明白了,刘青山家穷,肯定买便宜的。
“这个粗布不错,结实耐穿,两毛一尺。”
她拿出一匹深蓝色的粗布,料子厚实,就是有点硬。
刘青山摸了摸,确实结实,农村人干活多,穿这个合适。
“给我来三十尺。”
三十尺够给六个孩子每人做一身了,他媳妇的等以后再说。
李姐利索地量布,剪下来,一边量一边说。
“青山,这是要给孩子们做新衣服?”
“嗯,孩子们的衣服都破了。”
旁边王二婶插嘴。
“哟,三十尺,这得六块钱呢,青山你哪来的钱。”
还没等刘青山回答,她又自顾自地说。
“该不会是借的吧,借钱买布可不值当。”
刘青山懒得理她,从兜里掏出钱,六块钱,还有六尺布票。
王二婶看见那一叠钱,眼睛都直了。
不止六块,看着少说有十几块。
“青山,你这是发了什么财。”
李姐也好奇,刘青山家什么情况,十里八村都知道。
刘青山还想再买点,又看中一匹灰色的细布。
“这个多少钱。”
“三毛一尺。”
李姐说着,又劝道。
“青山,细布虽然好看,但不经穿,你们干活的人,还是粗布实在。”
刘青山想了想,还是要了十尺,给他媳妇做件衣服。
“再来十尺花布。”
李姐这下真惊讶了,花布可是四毛一尺,一般人家都舍不得买。
“青山,你确定?花布可贵着呢。”
“确定,给我老娘做件衣服,老人家七十多了,该享享福了。”
这话说得在场的人都沉默了,孝顺,这是真孝顺。
李姐量布的手都有点抖,这得十三块钱,对刘青山来说是天文数字。
旁边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都在猜测刘青山哪来的钱。
“该不会是偷的吧。”
有人小声嘀咕。
“胡说什么,青山是那种人吗。”
马上有人反驳。
这时江春开口了。
“都别瞎猜了,我们刚才在集市卖野猪肉,赚了点钱。”
他这么一说,大家恍然大悟,早上确实听说有人在卖野猪肉。
“原来是你们啊,那头二百斤的大野猪。”
“听说卖了一百多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