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晓国说:“我也去拿推车。”带小暖买了陶缸,正好把粮食也拿了。
江暖急匆匆地套上厚棉袄,穿上雨靴,戴好帽子、围巾出门。她走了几趟都有经验了,这里都是水,穿棉靴容易湿鞋,她干脆里面穿了一层厚厚的保暖袜,外面穿大一号的雨靴,这样也很暖和。
她想帮江晓国一起推车,江晓国摆手说:“别忙,我一个人推就行。”就这小身板可别帮倒忙了。
江暖也就是表示一个态度,江晓国拒绝,她立刻收手,坚决不帮倒忙:“大哥,我看村里人很少,大家都待在家里吗?”
江晓国说:“村里大部分壮劳力都去挖河道了,也是最近要来新知青,不然我跟爹也去了。”
江暖轻轻“啊”了一声,“这是必须要去的吗?”
江晓国说:“这是自主选择的。”不过挖河道包饭,大部分人都会去,也能节省点口粮,熬过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
他想了想,提醒江暖说:“小暖,你手里粮食虽然多,也要控制着点吃饭,开春养鸡时,一开始也不要养太多,牲畜吃得都多。”
他见过太多没有算计的知青了,有粮食的时候不管不顾,等饿肚子的时候,又来大队哭着借粮食,看着就糟心,偏偏不管还不行。
江暖说:“我阿婆让我带了几袋子米糠,养五六只应该是够吃了,我以前也没养过鸡,也不敢多养。”
她手里粮食还挺多的,除了马上要到手的二百斤新米、一百斤面粉,还有从苏城带来的一百斤新米和二十斤卷纸面,昨天顾维还送了她三十斤卷纸面。
光是这些就足够她吃很久了,更别说空间可以种植,她想把大部分粮食都放在空间里,外面就留一点掩人耳目。
本来她没想把这时代的粮食跟现代粮食放一起,因为现在粮食里有米虫,她怕传染到空间里干净的粮食。可后来发现,车库空间不能进活物,米虫放进去就死了,她也放心了。
她阳台虽然不大,但种点蔬菜还是可以的,现在下种子,等三四月应该就有收获一批,也够空间里的小鸡仔吃了。
江晓国见她还算有成算,不再多言,反正堂妹有家里补贴,没有工分也不会饿肚子。
江暖挺有自知之明的,就自己这小身板,估计干不了太多农活,但她也不会仗着有堂伯撑腰什么都不干。万一被人举报了,不是害了堂伯吗?
两人快步赶到了供销社,这是附近好几个村庄共用的,商品种类较少,但都是江暖目前比较需要的,她买了三个陶缸、十五只麻布袋,十来个大小不一的竹匾竹篓。
她发现这里买的陶缸,跟她妈用来腌咸菜、酱瓜的缸差不多,楼下车库还有两个新的,她可以拿来用,省得买多了堂哥叽歪。
家里还有更好看的玻璃缸,是她妈以前用来做酵素的,太精致了,不方便拿出来。江暖琢磨着自己也可以做点酵素,可以用来浇花种菜。
她妈最爱用果皮积肥,又香又干净,比其他肥料干净多了。她暗忖,回家就可以做,放在阳台上发酵,到了明年三四月也能用了。
家里还有五个菠萝,可以切菠萝皮做酵素,这个味道最好闻。橙子皮味道也好,但自从她打靶向药后,就不碰任何橘橙类的水果,怕影响药效,家里就再没买过这类水果了。
其实菠萝是高糖水果,她也不吃,不过她妈最爱用菠萝皮发酵,又不愿意问水果店要废皮,她嫌弃水果里丢掉的废皮脏。
她常常趁家里亲戚聚会时,一口气买五个菠萝榨汁,都不用大人,小朋友们就能喝完,五个菠萝皮也够她用一年了。
自己现在倒是可以吃菠萝了,但大冬天的也不想吃,切好了在冰箱冰镇一天,再攒在储物间等夏天吃。
她都在担心储物间空间不够,本来就很满,现在塞了那么多东西,总有一天要塞满了,要清理点存货了。
江暖帮江晓国把东西都搬到车上,看到还有扫帚,不由想再买两把扫帚,被江晓国拦住,“这东西我回家替你扎一个就行。”
江暖说:“我要三把,两把小的、一把大的。”
江晓国点头:“没问题!”他见堂妹又手快买了几个竹杯、竹筒,叹气道:“你不是有杯子了吗?”还花这冤枉钱干嘛?
江暖说:“我只有一个喝水的杯子,天热要晾凉开水,再买个喝水用。”她买这些杯子是待客用的,她不习惯跟人共用杯子。上一次用了顾维的杯子,她心里不舒服了挺久。
江晓国没吭声,哪有冬天买夏天东西的?他担心堂妹乱花钱,催促她回家。江暖再看了一遍柜台,也没什么想买的,听话地离开,走之前看到有当地农民拿了鸡蛋来换钱。
这年代不允许私下买卖,但允许农民可以拿自家农产品到供销社换钱,甚至还可以用粮食换粮票,只是大部分人种的粮食还不够自家吃的,也不会拿来换粮票,鸡蛋倒是一直有人来卖。
江晓国行动力很强,回去时就帮她把粮食也装上了,还替她把陶缸搬到房里。江暖把大米和面粉装进去,二百斤大米装了两个陶缸。
这也是江晓国的私心,拿库房里磨好的大米,省得小妹想吃米还要花时间磨。村里库房里的大米,是送到县城工厂磨好的,村里人吃的米都是用村口石磨磨的,又费人又废力。
推磨、套牛拉磨盘……这些事对从小土生土长的村民来说都不容易,别说是娇生惯养的知青了。二三十斤苞谷都要大半天才能磨好。
幸好前几年县里开了一家电动磨坊,村里时常会几家人联合去县城磨粮食。正好村里刚磨好了八百斤稻谷,江晓国做主拿了两百斤给堂妹。
面粉就不是磨好的,而是整颗的麦子,江晓国挠挠头,解释说:“磨好的面粉都分光了,下次大家一起去县城磨面的时候,带你一起去。”
江晓国说:“我也去拿推车。”带小暖买了陶缸,正好把粮食也拿了。
江暖急匆匆地套上厚棉袄,穿上雨靴,戴好帽子、围巾出门。她走了几趟都有经验了,这里都是水,穿棉靴容易湿鞋,她干脆里面穿了一层厚厚的保暖袜,外面穿大一号的雨靴,这样也很暖和。
她想帮江晓国一起推车,江晓国摆手说:“别忙,我一个人推就行。”就这小身板可别帮倒忙了。
江暖也就是表示一个态度,江晓国拒绝,她立刻收手,坚决不帮倒忙:“大哥,我看村里人很少,大家都待在家里吗?”
江晓国说:“村里大部分壮劳力都去挖河道了,也是最近要来新知青,不然我跟爹也去了。”
江暖轻轻“啊”了一声,“这是必须要去的吗?”
江晓国说:“这是自主选择的。”不过挖河道包饭,大部分人都会去,也能节省点口粮,熬过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
他想了想,提醒江暖说:“小暖,你手里粮食虽然多,也要控制着点吃饭,开春养鸡时,一开始也不要养太多,牲畜吃得都多。”
他见过太多没有算计的知青了,有粮食的时候不管不顾,等饿肚子的时候,又来大队哭着借粮食,看着就糟心,偏偏不管还不行。
江暖说:“我阿婆让我带了几袋子米糠,养五六只应该是够吃了,我以前也没养过鸡,也不敢多养。”
她手里粮食还挺多的,除了马上要到手的二百斤新米、一百斤面粉,还有从苏城带来的一百斤新米和二十斤卷纸面,昨天顾维还送了她三十斤卷纸面。
光是这些就足够她吃很久了,更别说空间可以种植,她想把大部分粮食都放在空间里,外面就留一点掩人耳目。
本来她没想把这时代的粮食跟现代粮食放一起,因为现在粮食里有米虫,她怕传染到空间里干净的粮食。可后来发现,车库空间不能进活物,米虫放进去就死了,她也放心了。
她阳台虽然不大,但种点蔬菜还是可以的,现在下种子,等三四月应该就有收获一批,也够空间里的小鸡仔吃了。
江晓国见她还算有成算,不再多言,反正堂妹有家里补贴,没有工分也不会饿肚子。
江暖挺有自知之明的,就自己这小身板,估计干不了太多农活,但她也不会仗着有堂伯撑腰什么都不干。万一被人举报了,不是害了堂伯吗?
两人快步赶到了供销社,这是附近好几个村庄共用的,商品种类较少,但都是江暖目前比较需要的,她买了三个陶缸、十五只麻布袋,十来个大小不一的竹匾竹篓。
她发现这里买的陶缸,跟她妈用来腌咸菜、酱瓜的缸差不多,楼下车库还有两个新的,她可以拿来用,省得买多了堂哥叽歪。
家里还有更好看的玻璃缸,是她妈以前用来做酵素的,太精致了,不方便拿出来。江暖琢磨着自己也可以做点酵素,可以用来浇花种菜。
她妈最爱用果皮积肥,又香又干净,比其他肥料干净多了。她暗忖,回家就可以做,放在阳台上发酵,到了明年三四月也能用了。
家里还有五个菠萝,可以切菠萝皮做酵素,这个味道最好闻。橙子皮味道也好,但自从她打靶向药后,就不碰任何橘橙类的水果,怕影响药效,家里就再没买过这类水果了。
其实菠萝是高糖水果,她也不吃,不过她妈最爱用菠萝皮发酵,又不愿意问水果店要废皮,她嫌弃水果里丢掉的废皮脏。
她常常趁家里亲戚聚会时,一口气买五个菠萝榨汁,都不用大人,小朋友们就能喝完,五个菠萝皮也够她用一年了。
自己现在倒是可以吃菠萝了,但大冬天的也不想吃,切好了在冰箱冰镇一天,再攒在储物间等夏天吃。
她都在担心储物间空间不够,本来就很满,现在塞了那么多东西,总有一天要塞满了,要清理点存货了。
江暖帮江晓国把东西都搬到车上,看到还有扫帚,不由想再买两把扫帚,被江晓国拦住,“这东西我回家替你扎一个就行。”
江暖说:“我要三把,两把小的、一把大的。”
江晓国点头:“没问题!”他见堂妹又手快买了几个竹杯、竹筒,叹气道:“你不是有杯子了吗?”还花这冤枉钱干嘛?
江暖说:“我只有一个喝水的杯子,天热要晾凉开水,再买个喝水用。”她买这些杯子是待客用的,她不习惯跟人共用杯子。上一次用了顾维的杯子,她心里不舒服了挺久。
江晓国没吭声,哪有冬天买夏天东西的?他担心堂妹乱花钱,催促她回家。江暖再看了一遍柜台,也没什么想买的,听话地离开,走之前看到有当地农民拿了鸡蛋来换钱。
这年代不允许私下买卖,但允许农民可以拿自家农产品到供销社换钱,甚至还可以用粮食换粮票,只是大部分人种的粮食还不够自家吃的,也不会拿来换粮票,鸡蛋倒是一直有人来卖。
江晓国行动力很强,回去时就帮她把粮食也装上了,还替她把陶缸搬到房里。江暖把大米和面粉装进去,二百斤大米装了两个陶缸。
这也是江晓国的私心,拿库房里磨好的大米,省得小妹想吃米还要花时间磨。村里库房里的大米,是送到县城工厂磨好的,村里人吃的米都是用村口石磨磨的,又费人又废力。
推磨、套牛拉磨盘……这些事对从小土生土长的村民来说都不容易,别说是娇生惯养的知青了。二三十斤苞谷都要大半天才能磨好。
幸好前几年县里开了一家电动磨坊,村里时常会几家人联合去县城磨粮食。正好村里刚磨好了八百斤稻谷,江晓国做主拿了两百斤给堂妹。
面粉就不是磨好的,而是整颗的麦子,江晓国挠挠头,解释说:“磨好的面粉都分光了,下次大家一起去县城磨面的时候,带你一起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