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暖脱下手套,掰了一根粉丝在炉火上烤了一会,粉丝变大膨胀,咬在嘴里酥酥脆脆的,她眼底浮起一丝怀念,她小时候常这样吃粉丝。
后来家里从煤炉换成煤气灶,她妈就不许她这样吃了,煤气有毒,她妈妈怕粉丝也染上毒气。那会江暖也大了,不玩这种小孩子游戏了。
江晓英见状也烤了一根,一口咬下,眼睛就亮了:“好吃!”
“小姑!暖姑!”一旁正玩泥巴的铁狗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他也要吃!他是江晓国的小儿子,江晓国跟江大嫂生了三儿二女,铁狗是最小的孩子,也是目前家里年纪最小的儿子,很得家人疼爱。
江暖把粉丝掰断,一根根烤给三个孩子吃,“先别吃太多,不然午饭吃不下。等下午我多烤点,你带上跟小伙伴一起吃。”
铁狗见七丫、八丫也一起吃粉丝,不由急了,“这些都是我的!不给赔钱货!”
江晓英脸色一下沉了:“江铁狗你想挨揍是不是!”居然敢当着自己的面说,女孩子是赔钱货!
江暖倒是没生气,铁狗不过五岁,能懂什么?他说的话还不是大人教的?她温声说:“铁狗,这不是好话,以后不能说了。我这里有很多粉丝,足够你们吃了。”
铁狗似懂非懂,但江暖果然把所有粉丝都拿出来烤了,三个小东西吃得头也不抬。
江晓英摇头:“你也太惯着他们了!”家里唯有她不惯铁狗,该打就打,这小子也就怕她了。
江暖微微一笑:“也是难得嘛。”她也没纠正三个孩子吃独食的习惯,在这种重男轻女的环境下,教女孩子不吃独食,就等于逼她们让出本来就很少的权利。
江晓英也烤了几根粉丝,跟江暖一面看书,一面吃小零嘴,还没开饭,五人就差不多快吃饱了。
这年头也不存在零食吃多了,正餐吃不下的事,本来家里就没多少饭菜,尤其男主人江红贵没回来,晚餐更是简单,面饼、土豆、红薯就咸菜吃。
不过数量还是挺多的,这会不是农忙,大庄村家家户户都只吃早晚两顿饭,现在才下午四点,已经吃晚饭了。大伯母特地多煮了一点,留给江红贵和三个侄子侄女。
江暖这次挑了一个土豆剥开,粉糯糯的水煮土豆比红薯好吃,她不知不觉一个都吃完了。
大伯母让大嫂问江暖:“小暖,你那菜园子是自己种,还是给我们种?”她倒不是想抢江暖的自留地,而是担心她不会干农活。
江暖说:“我想自己种着试试看,不会再来问你。”
大伯母笑着点头:“要种子吗?”
江暖说:“要的,我要蔬菜种子,还想要种山芋、洋山芋。”苏城习惯把土豆叫洋山芋,红薯叫山芋,她叫惯了,下意识脱口而出。
江晓国问:“你要种红心还是白心的山芋?”
江暖道:“有什么区别吗?”
江晓国说:“红心比较甜,但白心产量更高。”这时代红薯粗糙噎人,远没有后世那么好吃,但它有个优点:高产!
毕竟后世那些好吃的红薯产量都不高,这时代也有比较好吃的品种,但大部分人家都不会种,在吃饱和好吃之间,所有人都会选择吃饱。
江暖不假思索道:“我种白心。”她是为了给牲畜攒口粮,不是自己吃。
江晓国道:“洋山芋是秋天种的,村里早种了,再有一个月就要收了,山芋要等四月份种,现在都不是时候。”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想多种点养猪的粮食就种玉米吧。”
江暖怔了怔,“春天不能种洋山芋吗?”她真不懂这些,只知道土豆生长期短。
江晓国说:“我们这儿春夏雨多,洋山芋不能泡水,要到秋天少雨的时候种。蚕豆也是秋收后种的,等四五月也能收获了。”
蚕豆播种时节她知道,哪个苏省孩子童年没吃过蚕豆?就是现在的自留地也有不少蚕豆,“那就种山芋、玉米。”新鲜玉米可好吃了,跟菜场里卖的鲜玉米完全不一样,她要多种点,留在空间里慢慢吃。
江伯母都记下了,“一会我给你找种子。”
江晓国又提起关于知青补贴的事,“你们知青下乡都有补贴的,除了购买农具的钱外,还可以拿到一年粮食补贴,每人补贴414斤。
不过只是带皮壳的毛粮,加工成精粮后要减少一百多斤,我们队里就算每人补贴三百斤粮食。你要粗粮还是细粮?一斤细粮抵五斤粗粮。”
江暖犹豫地问:“我可以全要细粮吗?”
现在正是新米上市的时节,哪怕现在的稻谷处理没有后世精细,研磨出来都是糙米也好吃。别的粗粮她也吃不下,与其浪费还不如选细粮。
别看江暖喜欢乱买东西,时常囤一堆没用的,可她从来不浪费粮食,现在有了空间,可以无限保险,她更是一点剩菜都不丢。
江晓国说:“其他知青顶多只能拿二十斤纯细粮,你可以全选细粮,你要大米还是面粉?”玉米面也是细粮,他估计这城里来的堂妹吃不惯。
这算大队长的小权利了,不过哪怕是江红贵家里,也没有全拿细粮。家里那么多张嘴,还要补贴城里的兄弟,全拿细粮怎么可能吃饱饭?小堂妹应该能吃饱。
江暖估算了下:“我能要二百斤大米、一百斤面粉吗?”这时代基本都是全麦面粉,她在家也常吃,尤其是新做的馒头,哪怕没馅儿也好吃,想到储物间的保鲜功能,她决定今晚就蒸点馒头明天中午吃。
江晓国一口答应:“行,我一会帮你拉过来。”他要趁着知青没来前,让堂妹把粮食都拉走,免得被人看到了说闲话。
江伯母问道:“你有放粮食的缸吧?”侄女院子里的柴房有放粗粮的地方,但一般人家细粮都是放在房里的。
江暖说:“我放木箱子里不行吗?”
大伯母笑道:“是顾厂长给你的箱子吗?那么好的箱子不用来放别的东西吗?你买两口缸不就能装粮食了吗?”
江暖问:“那我们村里有卖陶缸的地方吗?”
大伯母说:“村外供销社就有,要你大哥带你去吗?”
江晓国起身去穿棉袄,“现在就去,一会供销社要关门了。”
江暖起身道:“大哥,你等我一会,我马上出来。”她要去套一件厚棉袄。
江暖脱下手套,掰了一根粉丝在炉火上烤了一会,粉丝变大膨胀,咬在嘴里酥酥脆脆的,她眼底浮起一丝怀念,她小时候常这样吃粉丝。
后来家里从煤炉换成煤气灶,她妈就不许她这样吃了,煤气有毒,她妈妈怕粉丝也染上毒气。那会江暖也大了,不玩这种小孩子游戏了。
江晓英见状也烤了一根,一口咬下,眼睛就亮了:“好吃!”
“小姑!暖姑!”一旁正玩泥巴的铁狗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他也要吃!他是江晓国的小儿子,江晓国跟江大嫂生了三儿二女,铁狗是最小的孩子,也是目前家里年纪最小的儿子,很得家人疼爱。
江暖把粉丝掰断,一根根烤给三个孩子吃,“先别吃太多,不然午饭吃不下。等下午我多烤点,你带上跟小伙伴一起吃。”
铁狗见七丫、八丫也一起吃粉丝,不由急了,“这些都是我的!不给赔钱货!”
江晓英脸色一下沉了:“江铁狗你想挨揍是不是!”居然敢当着自己的面说,女孩子是赔钱货!
江暖倒是没生气,铁狗不过五岁,能懂什么?他说的话还不是大人教的?她温声说:“铁狗,这不是好话,以后不能说了。我这里有很多粉丝,足够你们吃了。”
铁狗似懂非懂,但江暖果然把所有粉丝都拿出来烤了,三个小东西吃得头也不抬。
江晓英摇头:“你也太惯着他们了!”家里唯有她不惯铁狗,该打就打,这小子也就怕她了。
江暖微微一笑:“也是难得嘛。”她也没纠正三个孩子吃独食的习惯,在这种重男轻女的环境下,教女孩子不吃独食,就等于逼她们让出本来就很少的权利。
江晓英也烤了几根粉丝,跟江暖一面看书,一面吃小零嘴,还没开饭,五人就差不多快吃饱了。
这年头也不存在零食吃多了,正餐吃不下的事,本来家里就没多少饭菜,尤其男主人江红贵没回来,晚餐更是简单,面饼、土豆、红薯就咸菜吃。
不过数量还是挺多的,这会不是农忙,大庄村家家户户都只吃早晚两顿饭,现在才下午四点,已经吃晚饭了。大伯母特地多煮了一点,留给江红贵和三个侄子侄女。
江暖这次挑了一个土豆剥开,粉糯糯的水煮土豆比红薯好吃,她不知不觉一个都吃完了。
大伯母让大嫂问江暖:“小暖,你那菜园子是自己种,还是给我们种?”她倒不是想抢江暖的自留地,而是担心她不会干农活。
江暖说:“我想自己种着试试看,不会再来问你。”
大伯母笑着点头:“要种子吗?”
江暖说:“要的,我要蔬菜种子,还想要种山芋、洋山芋。”苏城习惯把土豆叫洋山芋,红薯叫山芋,她叫惯了,下意识脱口而出。
江晓国问:“你要种红心还是白心的山芋?”
江暖道:“有什么区别吗?”
江晓国说:“红心比较甜,但白心产量更高。”这时代红薯粗糙噎人,远没有后世那么好吃,但它有个优点:高产!
毕竟后世那些好吃的红薯产量都不高,这时代也有比较好吃的品种,但大部分人家都不会种,在吃饱和好吃之间,所有人都会选择吃饱。
江暖不假思索道:“我种白心。”她是为了给牲畜攒口粮,不是自己吃。
江晓国道:“洋山芋是秋天种的,村里早种了,再有一个月就要收了,山芋要等四月份种,现在都不是时候。”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想多种点养猪的粮食就种玉米吧。”
江暖怔了怔,“春天不能种洋山芋吗?”她真不懂这些,只知道土豆生长期短。
江晓国说:“我们这儿春夏雨多,洋山芋不能泡水,要到秋天少雨的时候种。蚕豆也是秋收后种的,等四五月也能收获了。”
蚕豆播种时节她知道,哪个苏省孩子童年没吃过蚕豆?就是现在的自留地也有不少蚕豆,“那就种山芋、玉米。”新鲜玉米可好吃了,跟菜场里卖的鲜玉米完全不一样,她要多种点,留在空间里慢慢吃。
江伯母都记下了,“一会我给你找种子。”
江晓国又提起关于知青补贴的事,“你们知青下乡都有补贴的,除了购买农具的钱外,还可以拿到一年粮食补贴,每人补贴414斤。
不过只是带皮壳的毛粮,加工成精粮后要减少一百多斤,我们队里就算每人补贴三百斤粮食。你要粗粮还是细粮?一斤细粮抵五斤粗粮。”
江暖犹豫地问:“我可以全要细粮吗?”
现在正是新米上市的时节,哪怕现在的稻谷处理没有后世精细,研磨出来都是糙米也好吃。别的粗粮她也吃不下,与其浪费还不如选细粮。
别看江暖喜欢乱买东西,时常囤一堆没用的,可她从来不浪费粮食,现在有了空间,可以无限保险,她更是一点剩菜都不丢。
江晓国说:“其他知青顶多只能拿二十斤纯细粮,你可以全选细粮,你要大米还是面粉?”玉米面也是细粮,他估计这城里来的堂妹吃不惯。
这算大队长的小权利了,不过哪怕是江红贵家里,也没有全拿细粮。家里那么多张嘴,还要补贴城里的兄弟,全拿细粮怎么可能吃饱饭?小堂妹应该能吃饱。
江暖估算了下:“我能要二百斤大米、一百斤面粉吗?”这时代基本都是全麦面粉,她在家也常吃,尤其是新做的馒头,哪怕没馅儿也好吃,想到储物间的保鲜功能,她决定今晚就蒸点馒头明天中午吃。
江晓国一口答应:“行,我一会帮你拉过来。”他要趁着知青没来前,让堂妹把粮食都拉走,免得被人看到了说闲话。
江伯母问道:“你有放粮食的缸吧?”侄女院子里的柴房有放粗粮的地方,但一般人家细粮都是放在房里的。
江暖说:“我放木箱子里不行吗?”
大伯母笑道:“是顾厂长给你的箱子吗?那么好的箱子不用来放别的东西吗?你买两口缸不就能装粮食了吗?”
江暖问:“那我们村里有卖陶缸的地方吗?”
大伯母说:“村外供销社就有,要你大哥带你去吗?”
江晓国起身去穿棉袄,“现在就去,一会供销社要关门了。”
江暖起身道:“大哥,你等我一会,我马上出来。”她要去套一件厚棉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