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讨会当天,总厂大会议室座无虚席,气氛凝重。

  顾耀赫,沈妙音,李副厂长等领导班子成员坐在前排,身后是马大力等老技师代表和众多年轻技术骨干。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讲台两侧,一边是气定神闲,准备充分的林志国,另一边是略显紧张,可眼神坚定的陆乘风。

  会议由沈妙音主持。

  她简短开场后,便请林志国首先陈述。

  林志国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打开精心准备的PPT。

  他的方案逻辑严密,数据翔实,大量引用了国际前沿的食品工程理论和模型。

  他规划的工艺路线采用进口高端设备,使用新型复合稳定剂和精确的乳化控制技术,确保产品在理论计算上达到极致稳定状态。

  “各位领导,同事。”

  林志国推了推眼镜,语气自信,“食品工业的未来在于精准化和标准化,我的方案,虽然初期投入较高,但能够建立起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标准生产体系。”

  “彻底摆脱对老师傅经验的依赖,实现产品质量的绝对可控,这才是现代化企业应有的技术追求。”

  他展示的预期数据非常漂亮,理论完美,引得台下不少年轻技术员低声赞叹,一些老职工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也觉得高大上。

  林志国讲完,台下响起礼貌而热烈的掌声。

  他微微颔首,走下讲台,目光与陆乘风交汇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轮到陆乘风了。

  他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

  他的PPT不如林志国的精美,甚至有些图表是手绘扫描的。

  但他一开口,那种源于实践的真切感便抓住了所有人。

  “各位领导,老师傅们,同事们。”

  陆乘风的声音起初有些紧,但很快平稳下来,“林总监的方案无疑代表了很高的理论水平,但我想说的是,技术方案的优劣,不仅要看实验室的数据,更要看它在我们的车间里能不能落地,生产出来的产品能不能被我们的战士和消费者接受,成本是不是我们总厂能够承担。”

  他首先展示了林志国方案中提到的进口设备报价和维护成本,那一长串数字让在场许多人,包括李副厂长,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只是设备成本,。”

  陆乘风切换页面,展示了他这几个月在车间里记录的数据,“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对操作环境,水电供应、甚至车间温湿度都有苛刻要求,我们现有的基础设施需要进行大规模改造才能满足,这又是一笔巨大的隐形投入。”

  接着,他针对林志国坚持使用的昂贵稳定剂,提出了自己的替代方案,基于陈教授笔记中一种植物萃取物改良的天然稳定成分,并结合老师傅们传统的老汤工艺进行风味融合。

  “这是我根据陈景明教授的理论,在马师傅几位老师傅的帮助下,经过上百次小试和中试摸索出来的数据。”

  陆乘风展示了一组对比图表,“大家看,采用我们的方案,产品稳定性虽然比林总监的理论值稍低,但完全满足军用标准和更长货架期的要求,而成本,只有林总监方案的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这套工艺利用了我们现有的设备基础,只需进行局部改造,老师傅们稍加培训就能熟练掌握!”

  他讲得投入,甚至拿起旁边准备好的两个小样品瓶,“这是按林总监理论方法小规模试制的样品,这是按我们方案在中试线上生产的,大家可以现场对比一下风味和状态。”

  台下顿时有些骚动,不少人伸长脖子想看个究竟。

  马大力按捺不住,第一个站起来,瓮声瓮气地说,“俺是个大老粗,不懂啥高大上的理论,但俺知道,小陆这法子,咱厂子能用得起,咱老哥们儿能玩得转,那洋玩意儿好是好,可咱伺候不起啊,总不能为了打个蚊子,去买门大炮吧?”

  他的话糙理不糙,引得不少老职工纷纷点头附和。

  支持陆乘风的年轻技术员也站起来发言,“我们觉得陆工的方案更接地气!技术创新不能脱离实际,总厂的发展需要的是能迅速转化为战斗力、转化为市场效益的技术,而不是躺在论文里的空中楼阁!”

  会场内,支持两种方案的声音交织,争论逐渐激烈。

  林志国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没想到陆乘风准备得如此充分,更没想到他的方案在接地气方面获得了如此多的支持。

  他试图反驳,强调理论的严谨性和长远价值,但在陆乘风列举的实实在在的成本、设备兼容性和人员适应性面前,显得有些苍白。

  顾耀赫和沈妙音始终沉默地听着,观察着会场的一切。

  眼看争论陷入僵局,顾耀赫缓缓站起身。他一动,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大家都说了很多,也争论了很多。”

  顾耀赫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定纷止争的力量,“我听下来,林总监的方案,着眼长远,志在引领,代表了研究院应有的高度和野心,而乘风的方案,立足当下,求真务实,体现了总厂扎根实践的根基。”

  他目光扫过林志国和陆乘风,“你们二位,一个带来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一个深刻理解厂情和需求,都是总厂不可或缺的人才,今天的争论,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如何将高度与根基结合的问题。”

  他走到讲台前,拿起那两瓶样品,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

  “我看这样。”

  顾耀赫做出决断,“新型复合调味料项目,一期工程,就以乘风的方案为主进行推进,尽快完成中试,实现小批量生产,满足部队当前的急需和市场试水。”

  “同时,研究院设立前瞻技术研究组,由林总监牵头,负责对更尖端的技术路线,包括林总监方案中的核心技术,进行先期研究和储备,为总厂未来的升级换代做好技术储备。”

  这个决定,既肯定了陆乘风方案的现实可行性,安抚了老职工和担心成本效益的干部,又尊重了林志国的专业地位和长远眼光,给了他和他的团队继续探索的空间。

  “但是。”

  顾耀赫话锋一转,语气严肃起来,“两个组并非各自为政,乘风组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必须及时向林总监的前瞻组求助请教。”

  “林总监的前瞻组的研究成果,也要积极寻找在乘风组现有平台上进行验证和转化的可能性,我要的,不是割裂,是融合,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他看向林志国和陆乘风,“林总监,你的理论高度,需要乘风的实践土壤来验证和提升,乘风,你的实践创新,也需要林总监的理论指导来突破瓶颈。你们不是对手,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总厂的技术创新之路,需要你们携手闯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