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过后,院子里传来一阵脚步声。三叔踏着暮色而来,手里提着几个精致的纸包,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
“来来来,都过来。”三叔招呼着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从怀中掏出几包糖果,目光慈爱地看着围拢过来的小脸蛋们,“一人一包,都有份。”
阿珑和韩宇也凑了过来。三叔从袖中取出两张泛着淡淡香气的黄符,递到两人手中:“这是从白云观求来的平安符,保佑你们仕途通达。”
“三叔费心了。”阿珑接过符纸,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符文。
韩宇也伸手接过,却觉得这符纸莫名地烫手,他不动声色地将符纸收入袖中,眼角余光瞥向正在逗弄孩子的三叔。
“对了,”三叔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笑眯眯地说道,“明日中午,白云观吃斋,你们可要同去?”
“白云观的斋饭,那可是一绝。”三叔说着,眼睛都亮了起来,“三清池里种的青菜,嫩得掐出水来。池水清澈见底,菜叶碧绿欲滴,煮出来的汤更是鲜美无比...”
“水里也能种菜?”孩子们睁大了眼睛,好奇地追问。
“这算什么?”三叔越说越来劲,“你们知道吗?白云观后山有棵千年古树,据说能结出金黄色的果子,形似小龙,世间罕见!”
“真的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着要去,“我们也想看看!”
柳芸靠在门框上,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一幕,眸中闪过一丝复杂。她太清楚柳临的用意,这顿斋饭背后藏着怎样的心思。可她还是轻轻点了点头:“去吧。”
待人都散去,韩宇悄悄凑到柳芸身边。方才的笑意早已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凝重:“娘子,你觉得他们...是不是另有所图?”
“怎么,你不是最喜欢攀高枝吗?”柳芸转头看他,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有个富商大舅子,不正合你意?”
韩宇心里一紧:我是怕你这鬼魅要现原形啊!可嘴上却道:“娘子说笑了,我只是担心你有什么难言之隐。”
“迟早的事总会发生。”柳芸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她忽然凑近韩宇耳边,呼出的气息若有若无地拂过他的耳廓:“你真的没有事想问我吗?”
韩宇浑身一僵,心跳骤停。那句“你到底是谁”在喉咙里打转,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他慌乱地后退两步:“时辰不早了,娘子早点儿歇息!”说完,逃也似的离开了。
柳芸看着他仓皇而去的背影,轻笑出声。这个胆小鬼,想必早就对她的身份起了疑心。在他眼里,她或许是个附身的鬼魅也说不定。
不过,与鬼相伴却不害怕,这胆小鬼倒也不算太胆小。
殷欢和四娘进屋时,还在叽叽喳喳地议论韩宇方才的怪异表现。
“阿娘,阿爹怎么走路都飘了?”四娘抱着柳芸的胳膊撒娇,圆圆的眼睛里满是困惑。
“睡吧,别管他。”柳芸轻抚着女儿的发丝,语气温柔。
夜色渐深,院落寂静。柳芸睡得香甜,呼吸绵长。
隔壁房里的韩宇却辗转反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房梁。每次要睡着,脑海中就会浮现柳芸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还有她若有所指的话语。直到东方泛白,他才迷迷糊糊地睡去,却又被噩梦惊醒。
“你这是去偷鸡了?”早饭时,柳芸看着他眼底的青黑,打趣道。
“做噩梦了。”韩宇有气无力地回答,梦里柳临化身厉鬼,追着他喊“还我妹来”,吓得他再不敢合眼。
柳临的情况更糟。整个人仿佛被抽干了精气,脸色苍白如纸,连站都站不稳。
吃过早饭,一行人收拾妥当,准备启程。阿珑牵马先行探路,殷欢则陪着孩子们整理行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案几上,映出一片温馨的光晕。
柳芸原以为三叔口中的素斋圣地白云观,该是一座雄踞群山之巅的道家宫殿。可眼前的景象却让她哑然失笑。
没有金碧辉煌的大殿,只有几间木屋依山而建,屋檐上爬满了青苔,木梁上还挂着几串风干的野草药。
没有宽阔平整的石阶,只有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路边零星点缀着几簇不知名的野花,在山风中轻轻摇曳。
远处山峰云雾缭绕,近处松柏葱郁,倒是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意境,只是与她想象中的道观相去甚远。
“白云观的山门到了。”柳临从马上跃下,大步流星走到马车前。他指着路边一块布满青苔的石碑,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需步行上山,约莫一刻钟就到。”
柳芸眯眼打量那石碑,心中暗道:这也太寒酸了些。石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边角处还缺了一块,看起来年代久远。
山风徐徐吹来,带着淡淡的檀香味,柳芸不自觉地深吸了一口气。这味道似曾相识,却又说不上在哪里闻过。
“我已经派人提前通知了山上的道长,”柳临见她出神,忙补充道,“你们随我一同上山用斋即可。”说着,他不着痕迹地往柳芸身边靠了靠。
柳芸回过神来,往旁边挪了两步,与他拉开距离。她吩咐道:“阿珑,你留在这里看着马车。殷欢,待会儿记得给阿珑送些斋饭下来。”
“是,夫人。”两个下人齐声应道。
韩宇小心翼翼地抱着四娘下了马车,其他三个孩子也蹦蹦跳跳地跟了下来。父子五人围着石碑转了一圈又一圈,像是要从这块普通的石碑上看出什么门道来。
那石碑半人高,边角都未经打磨,比清风岭的山路还要粗糙。几人使劲眯着眼睛,才勉强辨认出“白云观”三个大字。
“这字写得真好,”大郎摸着下巴,一本正经地说,“笔画遒劲有力,颇具道家韵味。”
“就是,就是,”二郎连连点头,“这个"云"字写得尤其妙,像是真的云在飘。”
三郎也不甘示弱:“我觉得"观"字更好,你们看这一撇......”
“来来来,都过来。”三叔招呼着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从怀中掏出几包糖果,目光慈爱地看着围拢过来的小脸蛋们,“一人一包,都有份。”
阿珑和韩宇也凑了过来。三叔从袖中取出两张泛着淡淡香气的黄符,递到两人手中:“这是从白云观求来的平安符,保佑你们仕途通达。”
“三叔费心了。”阿珑接过符纸,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符文。
韩宇也伸手接过,却觉得这符纸莫名地烫手,他不动声色地将符纸收入袖中,眼角余光瞥向正在逗弄孩子的三叔。
“对了,”三叔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笑眯眯地说道,“明日中午,白云观吃斋,你们可要同去?”
“白云观的斋饭,那可是一绝。”三叔说着,眼睛都亮了起来,“三清池里种的青菜,嫩得掐出水来。池水清澈见底,菜叶碧绿欲滴,煮出来的汤更是鲜美无比...”
“水里也能种菜?”孩子们睁大了眼睛,好奇地追问。
“这算什么?”三叔越说越来劲,“你们知道吗?白云观后山有棵千年古树,据说能结出金黄色的果子,形似小龙,世间罕见!”
“真的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着要去,“我们也想看看!”
柳芸靠在门框上,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一幕,眸中闪过一丝复杂。她太清楚柳临的用意,这顿斋饭背后藏着怎样的心思。可她还是轻轻点了点头:“去吧。”
待人都散去,韩宇悄悄凑到柳芸身边。方才的笑意早已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凝重:“娘子,你觉得他们...是不是另有所图?”
“怎么,你不是最喜欢攀高枝吗?”柳芸转头看他,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有个富商大舅子,不正合你意?”
韩宇心里一紧:我是怕你这鬼魅要现原形啊!可嘴上却道:“娘子说笑了,我只是担心你有什么难言之隐。”
“迟早的事总会发生。”柳芸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她忽然凑近韩宇耳边,呼出的气息若有若无地拂过他的耳廓:“你真的没有事想问我吗?”
韩宇浑身一僵,心跳骤停。那句“你到底是谁”在喉咙里打转,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他慌乱地后退两步:“时辰不早了,娘子早点儿歇息!”说完,逃也似的离开了。
柳芸看着他仓皇而去的背影,轻笑出声。这个胆小鬼,想必早就对她的身份起了疑心。在他眼里,她或许是个附身的鬼魅也说不定。
不过,与鬼相伴却不害怕,这胆小鬼倒也不算太胆小。
殷欢和四娘进屋时,还在叽叽喳喳地议论韩宇方才的怪异表现。
“阿娘,阿爹怎么走路都飘了?”四娘抱着柳芸的胳膊撒娇,圆圆的眼睛里满是困惑。
“睡吧,别管他。”柳芸轻抚着女儿的发丝,语气温柔。
夜色渐深,院落寂静。柳芸睡得香甜,呼吸绵长。
隔壁房里的韩宇却辗转反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房梁。每次要睡着,脑海中就会浮现柳芸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还有她若有所指的话语。直到东方泛白,他才迷迷糊糊地睡去,却又被噩梦惊醒。
“你这是去偷鸡了?”早饭时,柳芸看着他眼底的青黑,打趣道。
“做噩梦了。”韩宇有气无力地回答,梦里柳临化身厉鬼,追着他喊“还我妹来”,吓得他再不敢合眼。
柳临的情况更糟。整个人仿佛被抽干了精气,脸色苍白如纸,连站都站不稳。
吃过早饭,一行人收拾妥当,准备启程。阿珑牵马先行探路,殷欢则陪着孩子们整理行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案几上,映出一片温馨的光晕。
柳芸原以为三叔口中的素斋圣地白云观,该是一座雄踞群山之巅的道家宫殿。可眼前的景象却让她哑然失笑。
没有金碧辉煌的大殿,只有几间木屋依山而建,屋檐上爬满了青苔,木梁上还挂着几串风干的野草药。
没有宽阔平整的石阶,只有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路边零星点缀着几簇不知名的野花,在山风中轻轻摇曳。
远处山峰云雾缭绕,近处松柏葱郁,倒是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意境,只是与她想象中的道观相去甚远。
“白云观的山门到了。”柳临从马上跃下,大步流星走到马车前。他指着路边一块布满青苔的石碑,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需步行上山,约莫一刻钟就到。”
柳芸眯眼打量那石碑,心中暗道:这也太寒酸了些。石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边角处还缺了一块,看起来年代久远。
山风徐徐吹来,带着淡淡的檀香味,柳芸不自觉地深吸了一口气。这味道似曾相识,却又说不上在哪里闻过。
“我已经派人提前通知了山上的道长,”柳临见她出神,忙补充道,“你们随我一同上山用斋即可。”说着,他不着痕迹地往柳芸身边靠了靠。
柳芸回过神来,往旁边挪了两步,与他拉开距离。她吩咐道:“阿珑,你留在这里看着马车。殷欢,待会儿记得给阿珑送些斋饭下来。”
“是,夫人。”两个下人齐声应道。
韩宇小心翼翼地抱着四娘下了马车,其他三个孩子也蹦蹦跳跳地跟了下来。父子五人围着石碑转了一圈又一圈,像是要从这块普通的石碑上看出什么门道来。
那石碑半人高,边角都未经打磨,比清风岭的山路还要粗糙。几人使劲眯着眼睛,才勉强辨认出“白云观”三个大字。
“这字写得真好,”大郎摸着下巴,一本正经地说,“笔画遒劲有力,颇具道家韵味。”
“就是,就是,”二郎连连点头,“这个"云"字写得尤其妙,像是真的云在飘。”
三郎也不甘示弱:“我觉得"观"字更好,你们看这一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