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继母后改造全家 第四百一十九章 郡守遇险

小说:穿成继母后改造全家 作者:乱了来 更新时间:2025-10-17 03:56:33 源网站:2k小说网
  “爹,我不想去镇坊读书。”银莲撅着嘴,眼中**泪花,“为什么不能和银贵一起去沈氏书院?”

  韩峰叹了口气,正要开口,一旁的阿珑抢先说道:“沈氏书院只收本族子弟,你又不姓沈,怎么去?”

  “可是银贵...”银莲还想争辩。

  “银贵是托了举人叔叔的福。”韩峰打断道,“郡城学堂虽远了些,但胜在正规。”

  免费入学两年期满,不少村民为孩子上学的事发愁。有人专门去沈家庄打探,得知沈氏本部家塾不收外来学生,更是慌了神。

  “以前没读过书倒也罢了,现在尝到甜头,怎能轻易言弃?”村民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听说郡城学堂每年都有学子考中秀才。”

  “可不是嘛,我表弟家的孩子就在那读书,去年刚中了童生。”

  “这两年分红收入不错,送孩子去镇坊读书倒是负担得起。”

  孙氏最近春风得意,因为银贵已经被安排进入沈氏本部家塾就读。每次看到其他孩子因要去郡城学堂而哭闹,她就忍不住炫耀:“我们银贵有举人叔叔和村长婶婶照应,自然不用受这苦。”

  “是啊是啊。”穆氏也跟着附和,“四娘都进了沈氏书院,来年银莲肯定也有门路。”

  “跟着三弟妹有肉吃。”孙氏和穆氏相视而笑,眼中满是得意。

  二月初,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在村里传开——卫郡守任满调任。这位为民除害、兴办书院的好官,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消息一出,百姓纷纷前往府衙挽留。

  “卫大人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怎能说走就走?”

  “是啊,自从卫大人来了,我们这地方可是大变样了。”

  “听说新任郡守是个年轻人,也不知道能不能像卫大人这样为民做主。”

  卫姜临行前整理了三年来的治理方案和成果,又托人将宅院钥匙交给柳芸,嘱咐她将房子低价租给留村苦读的学子。

  “我是那种人吗?”柳芸看着手中的钥匙,哭笑不得。她本想着卫大人一走,这宅子或许可以卖个好价钱,但转念一想,还是将这个念头甩出脑海。

  “李奶奶在村里德高望重,又热心公益,这钥匙交给她最合适。”柳芸将钥匙递给李奶奶时说道。

  李奶奶连连摆手:“这么重要的事,我怕担不起啊。”

  “李奶奶就别推辞了,您最适合管理这个宅院。”柳芸坚持道。

  晚饭时,韩宇兴致勃勃地说:“新郡守快来了,要不要去迎接?”

  “你想干什么?”柳芸皱眉,看着丈夫脸上那抹跃跃欲试的神情。

  “我想当个主簿!”韩宇得意洋洋地宣布,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走马上任的场景。

  “爹,真的吗?”四个孩子惊喜地抬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阿珑放下筷子,一脸严肃:“进士方能当郡丞,举子不够格,爹爹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韩宇跳起来要反驳,但看到阿珑那双写满固执的眼睛,又悻悻地坐下。他低头扒了两口饭,嘴里嘟囔着:“早晚有一天...”

  柳芸轻咳两声,目光如刀般扫过阿珑等人,最后落在韩宇身上。

  “读书才是正事,莫要总想着当官。”她语气平淡,却让韩宇如坐针毡。

  韩宇低头扒饭,只觉得后背渗出一层薄汗。待那道冷冽的目光移开,他才暗自松了口气。饭菜的香味此刻也变得寡淡无味,可这事儿他还真放不下。

  桌上的饭菜渐渐凉了,韩宇看着柳芸专注用餐的侧脸,几次欲言又止。

  “娘子。”最终,韩宇还是忍不住开口,一本正经道,“打听新郡守的行程,总归是有好处的。这不是为了攀附权贵,实在是......”

  话未说完,柳芸抬眸看他。那双清冷的眼眸仿佛能看透人心,韩宇的声音不自觉地低了下去。

  柳芸放下筷子,看着他那副心痒难耐的模样,思忖片刻。与其让他偷摸着来,不如放他去。况且,新郡守初来乍到,了解一二也无妨。

  “去吧,有消息及时回报。”她淡淡道。

  “遵命!”韩宇欢喜得像个孩子,绕着桌子转了一圈,挨个揉了揉四个孩子的脑袋。孩子们被他逗得咯咯直笑,连带着屋内的气氛都轻松了几分。

  柳芸见他笑得过分灿烂,眉头微蹙。

  韩宇察觉到她的目光,立马收敛笑容,殷勤地给她布菜:“娘子,这春笋新鲜,多吃些。听说吃春笋能长个......”

  “我现在都二十二了,还长什么身体。”柳芸握紧了拳头,指节泛白。

  “娘子明明才十八,正是长个的时候。”韩宇眼都不眨,继续往她碗里堆着春笋,“这春笋可是我特意去山上找的,鲜嫩得很。”

  柳芸眼神渐冷,韩宇讪讪地将笋子夹回自己碗里,低头默默吃完。饭后,他主动收拾碗筷,还细心地为柳芸沏了一壶茶。

  夜幕降临,月光透过窗棂洒进屋内。韩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明天要打听的事。

  次日清晨,晨露未干,韩宇就早早起床。他先送完孩子们去书院,看着几个小家伙蹦蹦跳跳地进了书院,这才驾马入城。

  春日的清晨,城中已是一派繁忙景象。街边的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来往的行人熙熙攘攘。韩宇本想找几个相熟的人打听消息,却不想刚进城就被人撞了个趔趄。

  “谁这般没眼色!”韩宇站稳身子,怒喝道。

  撞人的是个粗衣汉子,满头大汗,脸上还沾着泥污,连连道歉要来扶他。那人神色慌张,眼中满是焦急之色。

  韩宇见那人手上沾满泥污,忙躲开。见对方一脸焦急,也不好再追究。正要离开,却听旁边有人喊道。

  “公子,您掉了东西。”路人指着地上提醒道。

  韩宇低头一看,地上躺着张宣纸。他下意识地摸遍全身,确定不是自己的,便弯腰捡起。纸张上的墨迹未干,透着淡淡的墨香。

  仔细一看,只见纸上字迹清秀,写的是一首遗言:“困于清风岭,腿软无力,上不得行,下不能走,留这遗书希后人攀高要小心。”

  那汉子似乎发现丢了东西,又跑回来,一把抢走纸张,转身就要离开。

  韩宇来了兴致,三步并作两步追上去:“且慢!这绝笔从哪里搞到的?”

  汉子脚步不停,直奔衙门。到了衙门口,一名官差认出韩宇,抱拳行礼:“韩举人。”

  原来那汉子上山打柴时,发现一辆空马车停在山路上,又在附近捡到这封遗书,这才连忙赶来报官。

  官差接过遗书仔细查看,见落款“安陵”二字,心下一惊,急忙去禀报郡丞。郡丞急得团团转,在衙门口来回踱步,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滚落。春末的午后有些闷热,让人略感不适。

  没多久,郡丞见到匆匆赶来的韩宇甚是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