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他们会冒出这样的想法,毕竟,人类永远无法想象自己从不曾见到的事物。
哪怕就是在另一个世界,在21世纪20年代,哪怕是在星链上天的时候,仍然有很多人认为那是痴心妄想。
况且是现在呢?
发射77枚卫星组成“铱星系统”,没有人会怀疑它的可行性,即便是没有可回收式火箭,人类也可以完成这项工作。无非就是成本更高而已。
但是只要抱紧军方的大腿,这个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是属于可以负担的范围之内。
但是,发射上万枚甚至几万枚卫星。
这无疑就是在说梦话了。
哪怕是现在有了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一下子发射几万颗卫星,现在也是天方夜谭。
毕竟,那可是卫星,并不是汽车。卫星是一个一个制造的,它不像汽车一样是由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
几万个卫星,它的价格绝对是天文数字!
感受到他们的目光,李毅安却笑着说道。
“大家肯定觉得这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可回收火箭,它的发射成本下降了99%。既然发射成本降低了,那么卫星呢?”
李易安把手指向了面前的卫星,然后说道:
“我们为什么不能够设计一种廉价的卫星?这种卫星可以采用大量的符合航天标准的民用处理器,同时,我们可以设计一种标准卫星。嗯,就是可以流水线生产的那种。就像汽车一样,可以源源不断的利用工业机器人和流水线生产出来。
他的寿命需要是5~10年,如果成本能够降低90%,那么哪怕就是2-3年的寿命,也是非常合适的。”
其实,这个也就是星链的套路了,它就是大量采用普通民用硬件来降低卫星的成本,虽然它的寿命很低,但是它的成本更低,而且还是可以在工厂里源源不断生产的“耗材”——就像生产手机一样,在黑灯工厂里被不断的生产出来。
这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在70年代末被提出来之后,真是让所有人全都呆住了。
他们愕然的看着阁下,目光中除了震惊,也就只剩下震惊了。
此时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内心中的感受。
而接下来呢?
就是一个卫星的科普了,卫星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黑科技的,柔性太阳能板,相控阵天线,激光器,合金外壳这样东西——现在还真的挺黑科技的。
但是,只需要指明一个方向就好,有了这个方向之后,他们自己就会进行相应的研究。
而且,在“铱星系统”中所有卫星同一轨道高度同一轨道倾角;但是未来如果真的投入几万枚卫星的话,自然不能使用这样的轨道。所以,李毅安又提到了他的轨道是没有特定构型、可随用户需求而调整,有多种轨道高度和轨道倾角。
“……卫星采用轻质化设计,并设定了自毁程序,在寿命末期将自主离轨,并预留机动能力避免与其他目标相撞。”
在李毅安聊完他对卫星通信的想法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惊呆了。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甚至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之中,毕竟,他们用了几年的时间去完善的构想,别人仅仅只用了几分钟就设想出了更加完美的构想。
而且这个构想更具有操作性,甚至——更有野心!
有几万枚卫星为全地球提供无线通信服务。
仅仅只是稍微畅想一下,他们的内心就忍不住的为之激动起来。
其实不仅仅只是他们激动,李毅安同样也是如此。
“铱星……”
离开万户角的时候,李毅安的心情是愉悦的。
原本,他一直都在计划着“星链”,但是“星链”是需要完成技术积累的,毕竟,几万枚卫星本身就是一个技术难题。
没有可回收火箭,和有关星链的想法都是痴心妄想。
也正是因为太过专注于“星链”,所以李毅安恰恰忽视了“铱星”——这个人类的第一代卫星电话系统。
另一个世界,铱星单单依靠卫星电话就赚的盆满钵满,也是全球所有卫星电话公司的鼻祖。
铱星当年无法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发射火箭太贵,导致成本始终下不去,这也是他后来破产的根本原因。
但是在他破产之后,美国军方却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以确保其不至于破产。
但无论如何,铱星都是一个伟大的设想和伟大的创举,铱星是通信业理想主义的巅峰之作。
铱星依靠其星间链路技术,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民用的全球无缝覆盖的无需地面中继的卫星通信系统。
另一个世界的铱星,集美、俄、大三国之力,“德尔塔2型“火箭,“质子k型“火箭和“长征“火箭分别承担了铱星的发射任务,可谓是王牌尽出。
但是发射成本仍然是极其昂贵的。
而现在呢?
然后这个问题被“苍穹火箭”完美解决,有了这种可回收的火箭,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构建“铱星系统”。
有了这个系统之后,未来还可以以其为基础,构建真正的“星链”。
现在蜂窝网络的仍然有各种短板,创新的铱星系统具备很高的产品价值。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稳定且跨区域的移动通信有着大量市场需求,产品价值高。
现在的基站成本还太过昂贵,所以信号空白区太多。
只要铱星系统能够完美解决通话问题,那么必定可以获得数以百万计的用户。
而未来,全球的用户甚至会超过10亿。
人类历史上也将会第一次出现一个垄断全球通信的企业。
人口密集区域使用基站,其他区域使用星链,对于基础建设落后的国家,简直就是福音。
当然,真正的福音是什么?
是这家公司所掌握的是10亿级的信息量,这个信息量的背后是什么?
属于懂得都懂。
到时候全世界的信息都将会向这家公司敞开大门。
虽然他并不太愿意,但是这些信息就像是掀开裙摆的女生一样,总是会主动的投怀送抱,当然就现在来说,人类还没有办法从这些天量的信息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而未来伴随着人工智能的成熟,人工智能会充分的解决所有的问题——它会自动的在众多的信息之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对其加以利益或者说根据其用途被分送到各个部门。
当然了,这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
嗯,就像美女主动投怀送抱一样。怎么可能拒绝呢?
而这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在汽车向着长安的方向行驶着的时候,李毅安的脑海中各种各样的念头在那里翻腾着。
毕竟,现在全球通信的曙光已经显现了出来。
星链……那是未来。
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先把铱星发射出去,抢占市场。
利用它抢占市场之后,然后再以其为基础,一步一步的发展星链。
到时候所抢占的就不仅仅只是地球的通信市场了,而是对太空轨道资源以及频率资源的掌握。
同时这家公司还将掌握着海量的信息数据——全世界10亿甚至20亿用户的信息数据都将会被这家公司所掌握。
仅仅只是稍微想一下,李毅安的心脏就忍不住猛然跳动几下。
当然,在另一方面来说,作为全球通信霸主,他所获得的利润也将是空前的。
至于公司的市值,同样也是难以估量的。
当然,这只是从经济方面去考虑这个问题。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铱星系统”对于外界而言,将是一次通信理想主义者的尝试。
铱星完全的星间链路通信,使它无法被大多数官方钳制。
另一个世界的铱星是完全为语音通信设计的,没有预见到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
而sEA的“铱星系统”却是截然不同的。
在未来他将是铱星与星链的结合体。或许一开始受限于网速并不能进行观看视频。
但是却可以进行基本的网络浏览,发送电子邮件。其实一开始的时候,网络也就只能做这些事情。
大家也就是在网上看看网站,逛逛bbs,用聊天软件聊聊天。
那个时候的带宽是非常窄的,甚至连电影都看不了,就连打游戏也是局域网。
但即便是如此也就足够了。足够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或者说让铁幕另一边的人去透过铁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很有可能就是由中央情报局或者其他的西方国家情报部门提供的。
其中既有真实的,当然也有虚假的,也有故意制造的。
无论如何,到时候曾经看似不可穿透的铁幕,就变得像筛子一样。是不堪一击的。
“这玩意就是刺破铁幕的一柄利剑啊…”
李毅安下意识的坐直身体,这会他的脑海中想到的是什么?
想到的是,当第二代“铱星系统”投入使用——也就是可以连接国际互联网的铱星研制成功之后,或许,就会有大量的地面终端进入苏联和东欧国家。
他们只需要把地面终端打开就可以进入国际互联网。
然后呢?
在那里浏览网页或者进行网络聊天。然后在那里进行交流,然后铁幕就变成了筛子。
想到这,李毅安的神情不禁有些愕然,这个时候,他所看到的是什么?
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很有可能会动摇苏联的统治,毕竟,这玩意儿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美国在西班牙等国设立的那些广播电台。
因为——国际互联网是可以用来沟通的。
单方面的播送变成了各方面的沟通。
“我的天……”
想到这儿,李毅安不禁向后一靠,在这个时候整个人都愣住了。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他一直都在想着如何给莫斯科那边续命——这完全是因为利益。
毕竟,只要有苏联老大哥挡在前面,美国就会和他不死不休,这种情况下,sEA的发展,无疑是可以接受的。
就像另一个世界,美国在19世纪末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时候,英国也被吓了一跳,就在英国开始把目标投向美国的同时,那位俾斯麦首相被二世皇帝解除了职务,而且,德国开始寻求海上的扩张。
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德国与英国矛盾的产生——要知道在俾斯麦的操作下,多年来英国一直都是支持德国,利用德国牵制削弱法国的。
可是,二世皇帝狂妄的向英国发起挑战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他的挑战不仅让英国主动化解了与法国的百年恩怨,并且签署了同盟条约。而且,还让美国从英国的头号假想敌变成了一个可以容忍的对手。
有时候世界就是如此的神奇。
一个人的骚操作,直接改变了国际形势,改变了历史的发展方向。
也正因如此,李毅安还希望莫斯科顶在前面。
能够吸引美国注意力的老大哥才是真正的老大哥。
所以,能给他续命,实际上就是在给sEA打掩护。
有他冲锋在前,自然的sEA也就是美国眼里“可以容忍的对手”。
自然而然的sEA也就有了韬光养晦的时间。
所以“友俄”就是助己,但是现在李毅安却突然意识到——自己却在不经意之中向他们射出了最致命的一箭。
想到这,李毅安估计有些筹措了。
“这……到底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哪怕就是在另一个世界,在21世纪20年代,哪怕是在星链上天的时候,仍然有很多人认为那是痴心妄想。
况且是现在呢?
发射77枚卫星组成“铱星系统”,没有人会怀疑它的可行性,即便是没有可回收式火箭,人类也可以完成这项工作。无非就是成本更高而已。
但是只要抱紧军方的大腿,这个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是属于可以负担的范围之内。
但是,发射上万枚甚至几万枚卫星。
这无疑就是在说梦话了。
哪怕是现在有了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一下子发射几万颗卫星,现在也是天方夜谭。
毕竟,那可是卫星,并不是汽车。卫星是一个一个制造的,它不像汽车一样是由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
几万个卫星,它的价格绝对是天文数字!
感受到他们的目光,李毅安却笑着说道。
“大家肯定觉得这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可回收火箭,它的发射成本下降了99%。既然发射成本降低了,那么卫星呢?”
李易安把手指向了面前的卫星,然后说道:
“我们为什么不能够设计一种廉价的卫星?这种卫星可以采用大量的符合航天标准的民用处理器,同时,我们可以设计一种标准卫星。嗯,就是可以流水线生产的那种。就像汽车一样,可以源源不断的利用工业机器人和流水线生产出来。
他的寿命需要是5~10年,如果成本能够降低90%,那么哪怕就是2-3年的寿命,也是非常合适的。”
其实,这个也就是星链的套路了,它就是大量采用普通民用硬件来降低卫星的成本,虽然它的寿命很低,但是它的成本更低,而且还是可以在工厂里源源不断生产的“耗材”——就像生产手机一样,在黑灯工厂里被不断的生产出来。
这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在70年代末被提出来之后,真是让所有人全都呆住了。
他们愕然的看着阁下,目光中除了震惊,也就只剩下震惊了。
此时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内心中的感受。
而接下来呢?
就是一个卫星的科普了,卫星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黑科技的,柔性太阳能板,相控阵天线,激光器,合金外壳这样东西——现在还真的挺黑科技的。
但是,只需要指明一个方向就好,有了这个方向之后,他们自己就会进行相应的研究。
而且,在“铱星系统”中所有卫星同一轨道高度同一轨道倾角;但是未来如果真的投入几万枚卫星的话,自然不能使用这样的轨道。所以,李毅安又提到了他的轨道是没有特定构型、可随用户需求而调整,有多种轨道高度和轨道倾角。
“……卫星采用轻质化设计,并设定了自毁程序,在寿命末期将自主离轨,并预留机动能力避免与其他目标相撞。”
在李毅安聊完他对卫星通信的想法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惊呆了。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甚至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之中,毕竟,他们用了几年的时间去完善的构想,别人仅仅只用了几分钟就设想出了更加完美的构想。
而且这个构想更具有操作性,甚至——更有野心!
有几万枚卫星为全地球提供无线通信服务。
仅仅只是稍微畅想一下,他们的内心就忍不住的为之激动起来。
其实不仅仅只是他们激动,李毅安同样也是如此。
“铱星……”
离开万户角的时候,李毅安的心情是愉悦的。
原本,他一直都在计划着“星链”,但是“星链”是需要完成技术积累的,毕竟,几万枚卫星本身就是一个技术难题。
没有可回收火箭,和有关星链的想法都是痴心妄想。
也正是因为太过专注于“星链”,所以李毅安恰恰忽视了“铱星”——这个人类的第一代卫星电话系统。
另一个世界,铱星单单依靠卫星电话就赚的盆满钵满,也是全球所有卫星电话公司的鼻祖。
铱星当年无法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发射火箭太贵,导致成本始终下不去,这也是他后来破产的根本原因。
但是在他破产之后,美国军方却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以确保其不至于破产。
但无论如何,铱星都是一个伟大的设想和伟大的创举,铱星是通信业理想主义的巅峰之作。
铱星依靠其星间链路技术,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民用的全球无缝覆盖的无需地面中继的卫星通信系统。
另一个世界的铱星,集美、俄、大三国之力,“德尔塔2型“火箭,“质子k型“火箭和“长征“火箭分别承担了铱星的发射任务,可谓是王牌尽出。
但是发射成本仍然是极其昂贵的。
而现在呢?
然后这个问题被“苍穹火箭”完美解决,有了这种可回收的火箭,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构建“铱星系统”。
有了这个系统之后,未来还可以以其为基础,构建真正的“星链”。
现在蜂窝网络的仍然有各种短板,创新的铱星系统具备很高的产品价值。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稳定且跨区域的移动通信有着大量市场需求,产品价值高。
现在的基站成本还太过昂贵,所以信号空白区太多。
只要铱星系统能够完美解决通话问题,那么必定可以获得数以百万计的用户。
而未来,全球的用户甚至会超过10亿。
人类历史上也将会第一次出现一个垄断全球通信的企业。
人口密集区域使用基站,其他区域使用星链,对于基础建设落后的国家,简直就是福音。
当然,真正的福音是什么?
是这家公司所掌握的是10亿级的信息量,这个信息量的背后是什么?
属于懂得都懂。
到时候全世界的信息都将会向这家公司敞开大门。
虽然他并不太愿意,但是这些信息就像是掀开裙摆的女生一样,总是会主动的投怀送抱,当然就现在来说,人类还没有办法从这些天量的信息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而未来伴随着人工智能的成熟,人工智能会充分的解决所有的问题——它会自动的在众多的信息之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对其加以利益或者说根据其用途被分送到各个部门。
当然了,这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
嗯,就像美女主动投怀送抱一样。怎么可能拒绝呢?
而这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在汽车向着长安的方向行驶着的时候,李毅安的脑海中各种各样的念头在那里翻腾着。
毕竟,现在全球通信的曙光已经显现了出来。
星链……那是未来。
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先把铱星发射出去,抢占市场。
利用它抢占市场之后,然后再以其为基础,一步一步的发展星链。
到时候所抢占的就不仅仅只是地球的通信市场了,而是对太空轨道资源以及频率资源的掌握。
同时这家公司还将掌握着海量的信息数据——全世界10亿甚至20亿用户的信息数据都将会被这家公司所掌握。
仅仅只是稍微想一下,李毅安的心脏就忍不住猛然跳动几下。
当然,在另一方面来说,作为全球通信霸主,他所获得的利润也将是空前的。
至于公司的市值,同样也是难以估量的。
当然,这只是从经济方面去考虑这个问题。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铱星系统”对于外界而言,将是一次通信理想主义者的尝试。
铱星完全的星间链路通信,使它无法被大多数官方钳制。
另一个世界的铱星是完全为语音通信设计的,没有预见到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
而sEA的“铱星系统”却是截然不同的。
在未来他将是铱星与星链的结合体。或许一开始受限于网速并不能进行观看视频。
但是却可以进行基本的网络浏览,发送电子邮件。其实一开始的时候,网络也就只能做这些事情。
大家也就是在网上看看网站,逛逛bbs,用聊天软件聊聊天。
那个时候的带宽是非常窄的,甚至连电影都看不了,就连打游戏也是局域网。
但即便是如此也就足够了。足够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或者说让铁幕另一边的人去透过铁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很有可能就是由中央情报局或者其他的西方国家情报部门提供的。
其中既有真实的,当然也有虚假的,也有故意制造的。
无论如何,到时候曾经看似不可穿透的铁幕,就变得像筛子一样。是不堪一击的。
“这玩意就是刺破铁幕的一柄利剑啊…”
李毅安下意识的坐直身体,这会他的脑海中想到的是什么?
想到的是,当第二代“铱星系统”投入使用——也就是可以连接国际互联网的铱星研制成功之后,或许,就会有大量的地面终端进入苏联和东欧国家。
他们只需要把地面终端打开就可以进入国际互联网。
然后呢?
在那里浏览网页或者进行网络聊天。然后在那里进行交流,然后铁幕就变成了筛子。
想到这,李毅安的神情不禁有些愕然,这个时候,他所看到的是什么?
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很有可能会动摇苏联的统治,毕竟,这玩意儿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美国在西班牙等国设立的那些广播电台。
因为——国际互联网是可以用来沟通的。
单方面的播送变成了各方面的沟通。
“我的天……”
想到这儿,李毅安不禁向后一靠,在这个时候整个人都愣住了。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他一直都在想着如何给莫斯科那边续命——这完全是因为利益。
毕竟,只要有苏联老大哥挡在前面,美国就会和他不死不休,这种情况下,sEA的发展,无疑是可以接受的。
就像另一个世界,美国在19世纪末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时候,英国也被吓了一跳,就在英国开始把目标投向美国的同时,那位俾斯麦首相被二世皇帝解除了职务,而且,德国开始寻求海上的扩张。
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德国与英国矛盾的产生——要知道在俾斯麦的操作下,多年来英国一直都是支持德国,利用德国牵制削弱法国的。
可是,二世皇帝狂妄的向英国发起挑战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他的挑战不仅让英国主动化解了与法国的百年恩怨,并且签署了同盟条约。而且,还让美国从英国的头号假想敌变成了一个可以容忍的对手。
有时候世界就是如此的神奇。
一个人的骚操作,直接改变了国际形势,改变了历史的发展方向。
也正因如此,李毅安还希望莫斯科顶在前面。
能够吸引美国注意力的老大哥才是真正的老大哥。
所以,能给他续命,实际上就是在给sEA打掩护。
有他冲锋在前,自然的sEA也就是美国眼里“可以容忍的对手”。
自然而然的sEA也就有了韬光养晦的时间。
所以“友俄”就是助己,但是现在李毅安却突然意识到——自己却在不经意之中向他们射出了最致命的一箭。
想到这,李毅安估计有些筹措了。
“这……到底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