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28章 道门中兴,压倒性的胜利

小说: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作者:东鸭西楼 更新时间:2023-12-01 11:48:05 源网站:2k小说网
  另外一件事?

  邓仲修紧张地听着,黄老爷,不对,是皇帝老爷还有事?

  “朕决定以朝廷的名义,举办一个药王太上的祭祀法会,这《太上》《微言录》和《药王经》,各自刊印十万本!

  广发天下,军民共读!”

  朱元璋的第二个诏命事情实在太大,邓仲修被惊得目瞪口呆。

  皇帝老爷要为药王太上举办法会?

  这对于道门来说,那可是比修元史本身更加全面的支持。

  就朱元璋开国的时候对龙虎山和僧道的打压,但凡他不是脑子抽了,都做不出这种决定。

  可老朱偏偏就做了,而且做得很彻底。

  邓仲修一时半伙没办法回答朱元璋的问题,只是楞在原地。

  “怎么,你龙虎山接不下这事?”

  “接,接,接……”

  邓仲修跳起来,这种事不接就是**了,他脸上都快笑开花,朱元璋看着好笑。

  小邓有许多特质,看来并没有随着朝天宫多了一个主人而失去。

  “皇上老爷,不对,陛下……

  小道这就去信师父,让他赶紧来京城!”

  “怎么,还没断奶?”

  朱元璋今天牙尖嘴利的,说的邓仲修尴尬不已。

  “朝天宫主持,也该独当一面!

  这法会,就你来主持!”

  “是,陛下!”

  “对来,朕会让工部的加速朝天宫的扩建,你也看着点!

  未来朕在那,估计会有不少事情!”

  他说完,将邓仲修放出宫去。

  邓仲修带着迷茫,匆忙而来,匆忙而去。

  等他走后,朱标珊珊迟来,此时的朱元璋手里,早就有一本书卷。

  《药王经》虽然还没有正式刊印,但皇帝想要一本,宫外的人早就送过来。

  毕竟,朝天宫不是清心观,皇帝想要安排一些人,那是轻而易举。

  “此书,确实不错,标儿,你过来看看!”

  朱元璋将朱标喊过来。

  张异这阵子的行动,父子二人其实也从检校那里知道,只不过没有邓仲修说得详细。

  朱标拿起《药王经》,莞尔一笑;

  “这就是张家弟弟做的那本经书?“

  他翻开一看,一种硬核的感觉扑面而来。

  《药王经》全名《药王太上说济世度人真经》,这与其说是一本经书,不如说是一本求生和治病的医术。

  不过和《微言录》的深奥不同,张异似乎想要将许多东西以教义的形式《科普》出去。

  简而言之,药王经就是微言录的简化版本。

  而药王十训,就是药王经的简化版!

  张异生活的那個年代,虽然宗教已经退出了社会主流,一切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从教派本身而言,它是式微的。

  可是因为不再占据主修,在传播的方式上,那种信息碎片化和简化的时代。

  也拥有他独特的传播方式。

  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对于不识字,且没有多少时间去学习知识的百姓,

  天然契合。

  系统化去学习一门学科当然是学习的主流,可做不到的时候。

  碎片化反而利于知识传播!

  朱标和朱元璋并不明白这种传播方式背后的意义。

  可并不妨碍他们对药王经的认同。

  这份认同,也来自对张异的信任,张异这家伙能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条件,为自己的理想推进。

  “父皇推广药王太上,是为了此书?”

  朱标将书放在桌面上,低声询问。

  朱元璋点头:

  “若是佛道二门都如张异一般改革,朕何须打压宗教?

  僧道二门于君王而言,有好处,也有坏处!

  它们能安抚人心,稳定民心,这是君王需要依赖他们的地方!

  但这些和尚道士里边,出反贼的几率也极大,只要遇着事,稍微蛊惑一下!

  它们也是祸乱之源!

  你老子我上来打压张正常,倒真不是你爹我薄情寡义!

  从天下稳定的角度来说,他们老张家在江西盘踞多年,光是门下弟子看家的护院,都有数百人上千人!

  这种家族,放在哪个皇帝心里不会警戒?

  老子不敲打敲打他,他张正常还真当自己是真的恩人呢!

  别说老子,如果不是他生了个好儿子,朕可不会轻易放过老张家!

  不把他们扒层皮,朕怎么稳定民心!

  张异有句话说得没错,乱世务虚,盛世就该务实!

  乱世呀,老百姓找不到活路,求求神仙,想想来世,那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可这天下都太平了,一个个的都求来生去,谁给朕生产?

  天界寺的和尚看不懂这个道理,当了那么多年的天师的张正常也看不到!

  一个个的,都不如一个七岁,不对,今年他八岁了……”

  朱元璋纠正了一下,重重说:“八岁小儿!”

  朱元璋这个小小的动作,可把朱标给惹笑了。

  朱元璋继续说:

  “都像张异一样,把教义落在人间,落在实处!

  朕不但不会打压他,还给他好处!

  人间道教,发展生产!

  这些技术通过龙虎山传播出去,那是实实在在给朕的江山谋福利!

  朕不扶持他扶持谁?

  且,还有哪家这么识时务,把忠君爱国给朕图墙上?

  每个月还给道观的道士上爱国思想教育课……?”

  朱标再也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

  张异这家伙一副反贼属性,丹面上的功夫倒是做得十足。

  他也明白龙虎山树大招风,恐惹灾祸。

  其中最麻烦的,就是龙虎山的号召力。

  对于一个宗门来说,办学教技术,还有关于药王太上的推广,那是龙虎山扩大影响力的好机会。

  龙虎山的影响力越大,张异利用这个平台完成自己目标的效率就越好。

  可他自己也明白,如果一个东西铺的太大,是很容易出事的。

  就算老张家不想造反,伱也要让皇帝相信你们不想造反才行。

  所以思想教育这件事是不能落下的……

  对于外放道士的再培训,控制,那是一定要落实到位。

  一旦一地正一道的道士出现什么不好的苗子,龙虎山内部就要把它给扑灭了。

  再退一万步说,哪怕他们管理得不咋地,至少也要让皇帝看清楚自己的诚意。

  龙虎山这些改革,不能说效果显著,只能说立竿见影。

  倒不是他做得多好,而是全靠同行衬托。

  可以说,张家弟弟的每个改革,都落在皇帝心中的痛点。

  “盛世务实!”

  张异这句话,是真的击中老朱。

  虽然大明此时还谈不上盛世,可新朝建立,总要朝着那个方向走。

  这么听话,且能想到皇帝心坎里去的宗门,去哪找?

  朱标想起那位慧昙法师。

  可以说今日张异的改革,一半都是那位法师给逼出来的。

  但这却不算是一件坏事,可作为当事人,慧昙法师的心情,此时应该不好受!

  ……

  皇宫的消息可以做到密不透风。

  但当消息出宫之后,却再也瞒不住。

  朱元璋放邓仲修出去,邓仲修第一时间去找张异。

  张异听完他的话,只是笑笑。

  虽然皇帝要扶持《药王经》他有些意外,但也不意外。

  他不喜欢朱元璋,却不会否认他是一个伟大的帝王。

  《药王经》是一本打着经书的名义推广的生产,医药和卫生方面的知识!

  尤其是许多关于野外求生的知识,放在军旅中一样有用。

  那位君王认识到药王经的好处,并不奇怪。

  “师兄,这次就看你了!”

  主持修元史,加上举办药王大祭。

  邓仲修进了一次宫,却拿了两个国家级的项目,张异真心为邓仲修高兴。

  他不会小肚鸡肠的妒忌邓仲修,猜忌邓仲修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张留孙。

  这种猜测没有意义,哪怕是皇帝真的这么做。

  只要邓仲修还念着和龙虎山的香火之情就行。

  老张家的优势从来不是一时的得意,而是能熬。

  它和孔家一样,靠的是熬死一个一个皇帝。

  “可是我完全不会呀!”

  邓仲修快哭了:“师弟,你教教我!”

  “我也不会呀!”

  张异白了他一眼,他是穿越者,但他可不是什么神仙。

  这种主持国家级的祭典,还真是他的知识盲区。

  不过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举办会议,庆典的流程大差不差,张异提点了几句。

  邓仲修不愧是未来老张最得意的几个弟子之一,被逼到极限,他也爆发出强大的潜力。

  首先,收买人心,提高自己的威信!

  他将道观里的人聚集在一起,宣告自己给道观拉来两个项目。

  修元史,药王大祭。

  当他宣布的瞬间,道观里的道士,瞠目结舌。

  这两件事无论哪一件,都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

  这个被掌教强抬上来的主持,居然一口气拉回两个大活动。

  这意味着什么,朝天宫的道士们心知肚明。

  意味着,邓道长,圣眷正隆!

  人是最现实的动物,哪怕是道士也一样。

  邓仲修的威望不够,成为朝天宫主持之后,别说京城的这些老油子,就是龙虎山上类似宋宗真等师兄弟也是不服。

  张异有事没事往朝天宫跑,就是来给他的师兄镇场子!

  可就算他是龙虎山嫡传,天师此子,能帮到邓仲修的时候依然不多。

  可是这次,听着道士们的讨论,欢呼。

  坐在一边的张异,却笑起来。

  经过此役,邓师兄大概就不需要自己帮忙了。

  事关朝天宫未来的大事,朝天宫的师兄弟们马上忙起来。

  这人一多,消息再也隐瞒不住。

  天界寺。

  慧昙大师的手是颤抖的。

  从门下口中知道修元史的地方变成朝天宫,慧昙两眼一黑,差点栽倒在地上。

  好在有人眼疾手快,避免了主持丢人。

  大家伙七手八脚,将主持扶到一处坐下。

  慧昙跟傻了一般,没有愤怒,只是静静地坐着。

  “主持!咱们得去找陛下理论去……这太欺负人了!”

  “对呀主持,您入宫吧,去问问皇上!”

  一家欢笑一家愁,朝天宫的喜庆,就是建立在天界寺的痛苦之上。

  寺院里的人不服,纷纷让他去见皇帝。

  只是慧昙并不理会他们,这些和尚被小和尚全部轰出去。

  “师父!”

  师父的沉默寡言,小和尚很害怕。

  只是一瞬的功夫,慧昙大师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岁。

  他也愤怒,但知道于事无补。

  “都说让贫僧进宫,贫僧此时进宫,才是给天界寺惹祸!

  此事是由宋濂提出,证明朝天宫那位高人不但说服了皇帝,连宋夫子他也说服了!

  这场较量,贫僧败得不冤!”

  等冷静下来之后,慧昙大师的语气,远比小和尚想象中平静。

  “道门该有这一场中兴,我妄图打压道门,才有今日之灾祸!

  只可惜,贫僧一人得失事小,若是惹得皇帝对佛门迁怒,那才是真正的罪人!”

  慧昙大师只有在自己的小弟子面前,才会袒露心事。

  “师父,您是说,陛下会怪罪您?”

  “以前不会,因为贫僧的争,是在陛下允许的范围之内做的,输赢与否,都不会迁怒到天界寺!

  但贫僧输的太难看了,且朝天宫的改革,越发显得咱们愚钝!

  陛下虽然不会怪罪为师,却也会瞧不上为师!

  所以这怪罪与否,现在为师也猜不透!”

  小和尚沉默,师父的败,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佛门败了。

  这种认知,让他显得特别难受:

  “师父,那皇帝陛下会怎么对您?”

  他刚说完,外边就传来消息,宫里来人了。

  “怎么对待咱们,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慧昙带着小和尚出去,和寺院里的和尚们一起接了圣旨。

  宫里的太监什么都没提,皇帝似乎也当这件事没发生过。

  等太监走后,寺院中的人尚且摸不着头脑。

  因为这次皇帝不是来责罚天界寺的,反而赏赐了一些东西。

  良田五十顷,对于小气的朱元璋来说,这已经算是不错的赏赐了,天界寺的寺产多了许多。

  但修元史的事情没有再提。

  “师父,皇上这是补偿咱们吗?”

  小和尚并不明白皇帝的意思。

  慧昙也想不明白吗,但他至少松了一口气。

  有赏赐,代表朱元璋对天界寺这座他一手扶持起来的寺院并不曾失去眷顾,但他同样留下了敲打慧昙的东西。

  慧昙手里有一份折子,是太监走的时候说陛下给他留下来的。

  这当然不可能是奏疏,估计是朱元璋在太监临走前随手拿出一本空白的折子写的。

  慧昙打开,上边赫然写着“慈悲为怀”四个大字。

  能够接受朝天宫夺走天界寺机缘的慧昙大师,在读到朱元璋这四个字的时候,却脸色微变。

  噗!

  他愣是,吐了一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