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64章 龙驭上宾

小说: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作者:青红 更新时间:2024-05-08 10:32:55 源网站:新笔趣阁
  ();

  第64章 龙驭上宾

  “父皇,父……”

  “我儿……糖……”

  “太上皇……”

  密闭的大殿格外拢音,嚎啕犹如潮水,一浪接着一浪袭来,湿了衣衫,凉了滚烫……

  …

  “哭~”

  “停。”

  哭丧队伍集结,臣子系上孝带,在太监的引导下,哭声开始有节奏起来。

  李青没有加入哭丧队伍,他现在不是朝廷官员了,不用与群臣那般……他也哭不出来了。

  习惯了…。

  ~

  回连家屯儿的路上,灰蒙蒙的天飘起雪花,随朔风起舞,刮在脸上生疼生疼,冻的手指僵硬,如猫咬一般。

  很快,真气本能自行运转,缓解严寒。

  “唉…。”

  一口白热之气从口鼻喷出,顷刻间,消散在风雪中,李青眸光黯淡,心绪复杂。

  其实并不太难过,就是浓浓的无力、孤凉……让他很不是滋味。

  这种只能眼睁睁看着,却无法改变的感觉,令他很是憋闷,闷得喘不上来气。

  开门走进家,李青反手拴上大门,径直去了厢房,躺在床上,盖上被子,沉沉睡去……

  这一觉他睡的很沉,却并不安稳。皱眉,展眉,低笑,低落……表情丰富而又复杂。

  醒来知是梦,不胜悲……

  雪停了。

  午时阳光照耀下,雪地平整光滑,墙头上被风雪覆盖,果树枝被冰晶包裹,竹子压弯了腰……

  李青坐在屋檐下,背靠椅背,时不时灌一口酒,静静看着小院儿雪景,目无聚焦。

  腹中肠胃蠕动,咕噜噜乱响,抗议他不吃东西就喝酒,似在指责他不管不顾,我行我素……

  ‘当啷!’

  空酒坛滚向一旁,李青颓废地叹了口气,依旧没什么动作,顺着晶莹果树枝头看向天空,不知不觉间进入假寐状态,昏昏沉沉的,竟是意外的不错……。

  弘治龙驭上宾,他也要继续之前的计划了。

  自弘治十八年从海外回来,转眼便是数年过去,哪怕李青这个长生之人,也觉得光阴流逝太快了。

  大多时候,他都是个矛盾体,有时候他想时间过快点,早日回到最初的时代;有时候他又嫌时间过得太快,眨眼,身边的人就都老了。

  “快该走了。”李青缓缓抬起眼皮,轻声自语,“其实,这里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正德没历史上的那般不靠谱,大明也不是历史上的大明,文官虽不可避免的成长起来,却也没到严重失衡的地步,随着募兵制、京卫武学、京察制度永制……总体很健康。

  不过,稳妥起见,李青准备再待一段时间,等小皇帝彻底平复下来再走。

  他是急,却也不差这点时间。

  令李青稍感意外的是,讨厌他的文官们,并未无理取闹到把弘治的死归咎在他身上,没有人拿这件事攻击他。

  或许是因为李青没有了官职,亦或许……他们不愿拿弘治做文章。

  ~

  这时代的人对身后事格外重视,何况皇帝,当下,弘治的身后事成了朝政的第一要务。

  议庙号,议谥号……朝堂上,经常议的面红耳赤。

  在皇帝眼中,朱佑樘是个好父亲,在群臣眼中,朱佑樘是个好皇帝,弘治一朝没有兴起大狱,没有严刑律法,没有横征暴敛……以后世人的角度评价,弘治是个没有大作为的皇帝,可以当下人的角度出发,弘治无疑是个仁君。

  社会安稳,府库殷实,主君宽仁,臣子敢言……

  文官们非常爱戴弘治,可也有着自己的操守,在谥号、庙号上很是谨慎,朱厚照也想为父皇定一个极佳又合适的身后名,这一来,反而议不出个结果。

  李青不想朝政贻误太久,可朝政在皇帝驾崩面前也要让步,加之皇帝、大臣对弘治的感情,可不是他一句话说了算的。

  不得已,李青只好另辟蹊径,建议朱厚照议谥号、庙号的同时,着手太庙布置。

  宗庙由来已久,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周礼定天子七庙,非有德者,有功者不可得,可随着时代演变,王朝更迭,庙号逐渐变得不再稀缺,皇帝几乎人手一个。

  谥号也是一样,最初只有一个字,随着时间推移,谥号变的越来越长,到了大明更是长到离谱。

  太祖朱元璋足足二十一个字,太宗朱棣之后也都保持在十七个字,这么长的谥号,议起来自然麻烦。

  庙号倒是没加长,不过,制度上也有了些改变。

  朱元璋定天子九庙,建国之初太庙单人单间,供奉了四个老祖宗,后来觉着大明是要千秋万代传下去的,单人单间浪费资源不说,后继之君祭祀时也太麻烦,会影响朝政,索性就统一供奉在一起,以方便子孙祭祀。

  朱棣迁都北京,在太庙这等大事上却不敢特立独行,依旧沿用老子定下的制度,天子九庙,满则祧。

  如今太庙,祔庙:德祖、熙祖、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中宗、宪宗。祧庙:懿祖、仁祖。

  令李青没想到的是,从祔庙中祧谁也能吵起来。

  其实,祧庙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都是祧离当世之君皇帝血缘关系最远的祖宗。

  当然了,开国之君的太祖,历朝历代都是万世不祧。

  按着这个规矩,理应祧德祖,可有大臣认为德祖是皇室能够追溯到最古老的祖宗,之前就没祧德祖,现在也不能祧,应该祧熙祖。也有大臣认为当按规矩办事,一时间,吵的不可开交。

  祧出祔庙又不是扔了,只是祧进祧庙而已,说白了,就是换个地方供奉罢了,反正除了太祖,其他的早晚都会被祧出来,又有什么好争的呢?

  李青也是服了……

  实在忍无可忍,他找到朱厚照——

  差不多行了,朝政还顾不顾了?别再举棋不定了!

  朱厚照也觉得政务积压太久不好,便一锤定音,遵从皇爷爷的做法,留德祖,把熙祖祧了出去,同时,让群臣把自己准备的庙号、谥号交由内阁,而后各领其事,捡起政务……

  内阁接手后,效率果然一下就上来了,短短两日就给定下了。

  庙号:孝宗。

  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

  停滞了十余日的朝政,终于再次进入了正轨。

  李青总算松了口气,不再为此担忧,转而常去皇宫,调解朱厚照的心情……

  正德三年二月初五,弘治下葬。

  这天,正德皇帝朱厚照哭的像个孩子……

  幸赖,到底年轻,发泄完情绪之后逐渐恢复正常,该上朝上朝,该批奏疏批奏疏……。

  时间终会抹去一切不平,很快,朱厚照就接受了父皇离开他的事实,也有了独当一面的样子。

  遵父皇遗旨,他解除了所有限制,百姓婚嫁照旧,各大酒楼重开……

  随着春闱开启,朱厚照也彻底摆脱了悲伤,专注于科举取士。

  当初唐伯虎舞弊案,虽是个乌龙,却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朱厚照不想重蹈覆辙,下令层层监察,厂卫齐出……。

  李青倒是清闲惬意,随着春闱开启,才子经济开始变得火热,各大酒楼大搞活动,青楼更是爆火,因弘治驾崩而沉闷许久的京师,一下子变得格外热闹。

  茶馆听书,青楼听曲儿,有时也会关注一下进京赶考的学子,大多人都怀揣着滚烫赤诚,犹以寒门子弟为甚,李青瞧着这美好的一面,心中欣慰。

  美中不足的是,京卫武学院由于材料供给问题,建造暂告一段落,不过李青并不担心,到了这份儿上,文官便是有心,也无法阻止了,况且,并非所有文官都反对。

  如李东阳、杨廷和、王华……,他们都支持朝廷重开京卫武学,再加上武将、勋贵,以及皇帝的坚定意志,根本没可能半途而废。

  大明机器平和运转,朱厚照也不再沉浸在悲伤中,李青离京的念头更浓。

  ~

  御书房。

  君臣相对而坐。

  “今日可是来辞行?”

  “皇上英明。”李青点头。

  “再多待一段时间吧。”朱厚照道,“会试即将结束,待殿试之后再走可好?放心,朕不强留你。”

  李青苦笑道:“殿试是你主考,我能……我都不是官员。”

  “帮朕把把关嘛。”朱厚照笑道,“都待这么久了,不差这点时间。”

  “……行吧。”李青无奈答应。

  朱厚照问道:“朕一直没来得及问你,父皇临终前,对你说了什么?”

  “其实也没什么,他觉得你比较听我的劝,让我劝你不要沉浸在悲伤中,以国事为重。”李青说。

  闻言,朱厚照不禁泪光盈眶。

  李青劝道:“先帝对你期望甚深,当不要让他失望才是。”

  “朕知道。”朱厚照缓缓点头,苦叹道,“朕这不是正在努力做个好皇帝吗?”

  李青笑着打趣:“别一副当皇帝很苦逼的样子好不好?”

  “本来就是……”朱厚照淡淡说,随即又一摆手,“不说这些了,等会儿陪朕饮两杯。”

  “没问题,刚好我也饿了。”李青嘿嘿笑着说,“我这都快走了,你不给些盘缠?”

  朱厚照:“呵呵。”

  ~

  ps:第二章会很晚了。sxbiquge/read/72/72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