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出工劳动的社员们纷纷拿出随身携带的空饭盒,一边排队一边抻着头往前张望。

  个个都有些迫不及待。

  肖钢和会计员在帮着黄大婶分饭菜。

  每个人分均两大勺米饭,两片熟猪肉。

  米饭是从两个超大的蒸饭桶里舀出来的。

  这是南方特有的蒸饭工具——饭甑。

  这种饭甑外观像个圆形木桶,是用杉木片作成圆形的空桶,底部用细竹篾编制网状,可以过滤水。

  饭甑上方搭配一个木盖子。

  外观很是精美。

  这饭甑可以蒸米饭、蒸土豆和番薯,不会焦也不会湿淋淋的,是每家每户厨房里必不可缺的煮饭工具。

  时下南方人做饭喜欢把米放进大铁锅里煮到米粒半熟后用笊篱捞起来,装入这种饭甑里。

  然后再把饭甑放入铁锅里,加适量的水蒸煮。

  蒸出来的米饭带着木杉和竹子的清香。x33

  吃不完的米饭继续放在这饭甑里保存着,也不容易变坏,下餐要吃继续蒸热就是。

  此时,米饭和猪肉的香味飘溢四处,把饥肠辘辘的社员们馋得不行。

  有的人不耐烦地拿着筷子或者勺子敲起饭盒,催促道,“走快点,我都快饿死了!”

  确实现场排队的社员们大多是又黑又瘦,矮个子偏多。

  偶尔见几个高点的瘦得根麻杆一样。大概长期担东西,不少人三四十岁都驼背了。

  肖钢在一群村汉里真是醒目。

  高大又不瘦弱,气宇轩昂。

  大概是他后来去参军的缘故。

  没饿着肚子,也锻炼出一副好体格。

  “排好队,不要急,每个人都有份,一样多的四两米饭,一人两片肉……”

  大队长拿着大喇叭高声说着,维护现场持续。x33

  “干部们挺不容易的,事事表率,以群众为先。”

  刘丽丽赞叹道。

  沈之微也认同道,“嗯,他们的思想境界比一般人高尚,大局为重,有奉献精神。”

  这是她来到这个时代,目睹了几个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感想。

  很快刘丽丽和沈之微也排到了前头,这次肖钢公事公办,没有特别和沈之微说话。

  沈之微和刘丽丽领到米饭盖好后就回知青院,准备回去吃。

  在这路上看到了各家百态。

  有的人领了饭赶紧找到一处空地蹲着狼吞虎咽狠狠扒饭。

  有的人吃了几口盖上拿回家,大概是拿去给家里人分享。

  还有的家属在已经迎上来。

  “孩子他爸,米饭分了吗,几个娃正等着吃呢。”一个怀着身子的妇女一脸期待问丈夫。

  “分了,在这饭盒里呢,有两块肉带着油”

  丈夫打开饭盒,炫耀一般给妻子看“还热乎乎的,你要不要先吃一口,回家就没得吃了。”

  这丈夫身材瘦弱也不高大,此刻眼里对妻子的关爱和宠溺却显得十分有丈夫的担当。

  这位妻子虽然馋得慌,但看了一眼还是主动帮丈夫把饭盒盖上,“拿回家给孩子吃吧,两三岁的娃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哩。”

  “好。”

  丈夫把饭盒交给妻子保管,两人开开心心地朝家走去。

  这一幕,沈之微看在眼里十分触动。

  看来婚姻是否幸福,很大程度取决于夫妻双方是否同心齐力维护家庭。

  路上遇到了几个知青队友,大家客气地打了声招呼便分别了,不少人也是带着热饭回家吃。

  有家属的这几位,想必也是要和家人分享米饭的吧,沈之微暗自猜测着。

  沈之微和刘丽丽回到知青院换了套干净衣裳,洗脸洗手后才吃饭。

  两人都只吃了一半,留一半当晚饭。

  晚上大队部不管饭的。

  吃完午饭休息了两个钟头,村口大榕树下的大钟声铛铛响起,又是大队长号召大家出工了。

  沈之微和刘丽丽把水壶灌满凉茶才扛着锄头出工。

  下午的日头更晒了。

  “这太阳好毒辣呀,我怀念起在京都吃冰棒的美好时光了!”

  刘丽丽感慨一句。

  沈之微嗯了声,心里在想,有空要不要做几根冰棒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