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祀一脉……有深意的举动?
有吗?
范增有些不确定!
项梁统领所言的那些……听起来还是有些道理,接连的文书,还有项伯在宁国之地的遭遇。
多牵扯到祭祀一脉。
对于祭祀一脉,自己所知还是有一些的,那是一些不太理会楚地寻常事的一群人。
楚国还在的时候,那些人只负责祭祀一脉的礼仪传承,涵盖的事情不少,大体和项氏一族无关。
故而,多年前,祭祀一脉和项氏一族几乎没有什么关联。
那些人只对楚国王族一脉负责,偶有一二相连,也如项梁所言,和那些老世族言语多一些。
毕竟,祭祀一脉的许多人身上也是流淌楚国王族之血,而那些老世族身上……亦是一样的血脉。
差别,不过是远近罢了。
而今!
祭祀一脉这般热忱?这般多言?这般举动?
深意?
真有深意?
落于项氏一族身上,只是为了楚地诸方之力联合一处?没有别的事情了?
范增拿捏不好。
将刚才看完的文书再次取过,再次一览项伯在文书上所言的祭祀一脉诸事。
就是不知项伯是否将祭祀一脉的所有言语写在其上了,若是都在,更容易琢磨些。
“祭祀一脉!”
“……”
和召水相视一眼,天明念叨一声,有所思,没有所言,刚才看了文书,于楚地之事了解不少。
那。
不是自己的目的。
自己是想要从文书上找到关于少羽的消息,结果……让自己有些失望。
至于项梁先生现在的惊疑之言,或许是对的,或许是多想的,于自己来说,接下来先去找项伯先生为好。
若能从楚国祭祀一脉的人口中得知少羽下落,上上之事!
“天明少侠,召水姑娘!”
“勿要着急。”
“且坐!”
“从文书来看,羽儿现在还是安全的。”
“祭祀一脉应知道羽儿的下落。”
“……”
祭祀一脉对项氏一族的态度,亲近不少,热情不少,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若言好事,为何不放了羽儿?
若言坏事,祭祀一脉又没有这般这般举动!
虽有所想,未敢确定。
总归,羽儿目下的处境还算令人安心。
欲要真正安心,还是将羽儿救出来为好。
救出来?
他们放了羽儿更好!
天明少侠不愿意留在这里,希望找到项伯,继而得知关于羽儿的最新消息?
自是再好不过。
“真正脱离险境,才能安全。”
少羽的性命现在是安全的。
那不是自己想要的安全。
“祭祀一脉!”
“复楚大业!”
“楚地多方之力,项氏一族不为拔尖,不为显耀,唯一值得祭祀一脉看重的地方,怕是也就涉及复楚大业了。”
“复楚大业!”
“除了这件事,没有别的事情值得祭祀一脉耗费心力。”
“复楚,那是祭祀一脉所望,也是项氏一族所望,也是楚地所有力量的希望。”
“同那些世族对比,项氏一族能够为复楚大业做的事不算少。”
“最为核心的也就楚军了!”
“昔年,项燕在楚军为帅多年,项氏一族的名声在楚军不必说,这些年来,同各地散乱楚军的联系一直都在。”
“但有良机,散乱的楚军就能汇聚一处。”
“那不是一股小的力量。”
“非那些世族的部曲护卫之力可比!”
“复楚大业,不可缺少项氏一族。”
“另外的那些世族,也不可缺少!”
“羽儿!”
“羽儿数月来之事,的确有违祭祀一脉的心意!”
“复楚!”
“楚王!”
“去岁以来,楚地多有一些特别的消息,是一些家族暗地里找寻楚国王族的血脉后裔!”
“是否祭祀一脉也有人选?”
“或者有看中的人选?”
“这一次,诸方之力欲要汇合一处,不是容易之事。”
“楚国还在的时候,有楚王在,一些事情,他们不做也得做,现在……,他们头上没有楚王了。”
“一起商谈合力应对楚地之事容易,真正行之就难了。”
“极强的约束!”
“似乎找不到。”
“真要寻找,也不是没有。”
“若是祭祀一脉从一位位楚王后裔中挑选出一位合适的王族子弟,添为共尊,事情就不好说了。”
“项氏一族!”
“……”
“哈哈,说的有些多了。”
“有些想太多了。”
“眼下,还是先将羽儿救出来为首要之事!”
“另外一些事,为时尚早!”
“……”
将项伯送回来的文书细细一观,范增不住捋动颔下白须,祭祀一脉当有目的。
当有一些特别的目的。
具体是什么目的,暂时还不太明显。
能否猜出来?
不好说。
如若自己是祭祀一脉的人,为何看重项氏一族?一些问题貌似就轻松许多了。
答案,就容易找寻了。
然!
那些事太远了。
反倒是接下来的诸方共商合力之事,不知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形。
当初在箕子之地,为应对秦国有可能出现的动静,诸方也有一个大致的统一章程。
一些事,说着容易。
做起来就难了。
真等秦国打过来了,章程何在?
如同虚设!
倘若真的如同虚设,面对楚地的麻烦,最先倒霉的就是那些人,这一次……他们别想跑了。
是以,肯定会有约束力强大不少的章程。
如何约束那些人呢?
拿什么来约束呢?
楚王还在的时候,还能约束。
楚王不在了,谁来约束?
楚王后裔?
没有威望,没有人手,没有名气,可以约束?
拉拢项氏一族?
莫不希望项氏一族扛上?
真将项氏一族的人当成**了?
不提那些人,单论祭祀一脉,他们找上项氏一族,是为了共商大局?还是为另外之事?
长远之事?
稍不留神,说的有些多了。
有些远了。
连忙摇摇头,打住话头。
同那些事情相比,羽儿的事情更加紧要!
******
“紫女姐姐,中原之地……越来越乱了。”
“呼……。”
“成儿这个时候不在中原,还真不是一件坏事。”
“若是也在中原,若是一些力量也在中原,保不齐就会受到波及,危险就来了。”
“成儿!”
“从消息来看,日子虽稍显艰难,安全还是无恙的,眼下安好就是好消息了。”
“中原之地,那些人也太废物了。”
“算不算玩火自焚?”
“算不算他们将自己拉入火坑了?”
“现在想要出来?不褪一层皮,是不用想了。”
“平白的损耗自身之力,他们的家国当年就指望不上,现在……更加指望不上了。”
“去岁以来,发生的事情还真不少。”
“齐鲁,死了不知多少人。”
“中原、赵地,又有那样的灾情,还有如今眼下的余韵之事。”
“燕地、塞外,更不必说。”
“楚地,如今也是一团糟,也不知道楚地那些人是否可以撑过去,消息来看,秦国派过去的力量不少。”
“外加当地的郡县官府之力,那些人不会轻松的。”
“江南,江南倒是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关中内外?大事也没有。”
“巴蜀?也没有,嗯,那个巴氏清算不算?她也算是一个奇女子了!”
“陇西?河西?乌孙之地的变动不少,秦国这些年还真是顺风顺水,昊天不能这样偏心吧?”
“阴阳家!”
“紫女姐姐,是否是阴阳家的缘故?”
“庄说过的,阴阳家的前身,是属于大周的祭祀之人,祭祀昊天,福泽万象,风调雨顺,时和年丰!”
“为了嬴政,阴阳家还亲往海域深处,寻找海域仙山,炼就长生不老丹!”
“还真是忠心耿耿!”
“哼!”
“阴阳家,一群墙头草罢了!”
“……”
兰陵城,坐落于中原边界之地。
相对于此刻中原的乱象,兰陵城多安静了一些,多安宁了不少,如旧往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冬日时分,寒风阵阵,自西北而来的风势,霜落以来,源源不断的吹来,使得城中内外之人身上的衣裳不住加厚。
使得城中各处街道上的往来行人日日有减,一处处酒楼茶肆的营生也有受到影响。
然!
于紫兰轩而言,似乎影响不大。
白日间,紫兰轩的营生本就寻常。
夜幕降临,掌灯之刻,才是紫兰轩繁闹的开始。
申时二刻有余,将诸事吩咐完毕,红莲稍得空闲,再有一个时辰不到,紫兰轩就要忙碌起来了。
事情不为难,就是繁杂了一些。
时日长了,又觉稍稍有些无聊了。
毕竟,日复一日,都是那些事,鲜少有新奇之事,当然,紫兰轩内,也不希望有新奇的人事出现。
兰陵城越来越冷了,天象来看,接下来说不定就要下雪了。
成儿。
成儿若是在中原,估计已经领略雪景了。
身处江南,就不好说了。
数月之前,于成儿不得已身入江南还有一些不满,现在……则是没了,反而成一件好事了。
看看现在的中原是什么样子?
从发生水灾以来,就几乎在不断的死人。
现在。
水灾已经过去了,还在不断的死人。
死的都是什么人?
一些吃里扒外的人。
一些脑子愚蠢的人。
一些浑水摸鱼的人。
……
反正,这个时候死在中原的,没有几个无辜的,都该死!
该死!
“刚将紫兰轩的事情处理完,现在又要操心其它的事情了?”
“那些事,看着就好。”
“紫兰轩不掺和其中。”
“至于秦国的运道之事,难知!”
“至于阴阳家的祭祀之法,若是有用,若是有奇效,大周也不会落得那样的下场。”
“……”
紫兰轩的事情,早早都交给红莲了,无事一身轻,紫女多清闲了一些,正好可以将那些时间落于另外的正事上。
前不久,从一些前往西域的商队中搜罗到一些新奇药材,正在好好琢磨它们的药性。
多年来,紫兰轩一直坚守不掺和、不联手、不避世的准则,无论诸夏风云如何变换,岿然不动。
虽引来一些麻烦,总归还是可以解决的。
此时的中原、楚地……,从消息来看,情形的确不太好,那些和紫兰轩没有什么关系。
红莲。
若非韩成之故,应也不会关注那些。
如果韩成现在身处中原,还不知道红莲会有什么样的举动,大可能是要冲动的。
“大周?”
“倒也是那个道理。”
“祭祀之道,故弄玄虚居多。”
“韩国当年还有祭祀之人,除了在一些大礼仪上有些用,其它时候,就属于浪费国帑了。”
“哼!”
“中原那些人,现在落于那样的危局,也是活该。”
“若是当初在箕子**能够勇武一些,也不至于有今日。”
“只是可惜,那些人这一次要损耗不少的力量,甚至于一些人还会陷入相当大的麻烦之中。”
“复国!”
“韩国!”
“紫女姐姐,韩国是否还有机会复国?”
“上天不会一直眷顾秦国的,何时会有莫大良机呢?”
“良机?都不知等待多少年了,也不知说了多少次了!”
“……”
亲自一步步的冲泡香茶,轻嗅之,微微颔首。
落于茶托,走向紫女姐姐。
紫女姐姐得了一些西域的药材,炮制出了一些罕见的奇药,惜哉,对于玄关以上的修行用处不算大。
对于苍璩那个层次的武者而言,用处更小了。
天材地宝入药?
太奢侈了。
言语上,自己多有抨击中原和楚地的那些人,可是,想着那些人一身力量的损失,还是有些担心。
事未成,己身先力弱了?
先支撑不住了?
先扛不住了?
……
将来如何?
如何重现家国?
突觉希望越来越小了,欲要重现家国,单靠一人一家之力,是决然不行的。
非有多方之力汇合一处,一起为事才行。
还要有万好的机会。
现在。
那些条件一个都没有出现,何谈更多的事情?念及此,便是不由的心累。
“良机?”
“会有的。”
“会等到的。”
“只不过,具体是什么良机都难说了。”
“昔年,大周平王东迁,天子权威一落千丈,诸国各有心思,其后,郑国郑庄公公然践踏礼乐,率先为霸主!”
“霸主,众矢之的!”
“郑国的霸业转瞬即逝,后来的一些诸侯国各有等到良机,各自称霸。”
“晋国,更是威名赫赫。”
“晋国昌盛的岁月,诸国莫能与之争锋。”
“惜哉。”
“谁又能够想到晋国的结局?”
“六卿分权,三家分晋!”
“霸业宏图,一朝成空。”
“大争之世以来,魏国更是率先称霸,甲兵强盛,府库充盈,对外,行兵作战,无往不利,对内,政通人和,法令彰显。”
“盛极则衰!”
“魏国的霸业不过数十年,便是缓缓衰弱了。”
“秦国!”
“郑庄公岁月之时,秦国还只是僻居一隅、蕞尔小国,那个时候,谁若是提及秦国可王天下,谁又相信呢?”
“良机!”
“一定会来的!”
“……”
祭祀一脉……有深意的举动?
有吗?
范增有些不确定!
项梁统领所言的那些……听起来还是有些道理,接连的文书,还有项伯在宁国之地的遭遇。
多牵扯到祭祀一脉。
对于祭祀一脉,自己所知还是有一些的,那是一些不太理会楚地寻常事的一群人。
楚国还在的时候,那些人只负责祭祀一脉的礼仪传承,涵盖的事情不少,大体和项氏一族无关。
故而,多年前,祭祀一脉和项氏一族几乎没有什么关联。
那些人只对楚国王族一脉负责,偶有一二相连,也如项梁所言,和那些老世族言语多一些。
毕竟,祭祀一脉的许多人身上也是流淌楚国王族之血,而那些老世族身上……亦是一样的血脉。
差别,不过是远近罢了。
而今!
祭祀一脉这般热忱?这般多言?这般举动?
深意?
真有深意?
落于项氏一族身上,只是为了楚地诸方之力联合一处?没有别的事情了?
范增拿捏不好。
将刚才看完的文书再次取过,再次一览项伯在文书上所言的祭祀一脉诸事。
就是不知项伯是否将祭祀一脉的所有言语写在其上了,若是都在,更容易琢磨些。
“祭祀一脉!”
“……”
和召水相视一眼,天明念叨一声,有所思,没有所言,刚才看了文书,于楚地之事了解不少。
那。
不是自己的目的。
自己是想要从文书上找到关于少羽的消息,结果……让自己有些失望。
至于项梁先生现在的惊疑之言,或许是对的,或许是多想的,于自己来说,接下来先去找项伯先生为好。
若能从楚国祭祀一脉的人口中得知少羽下落,上上之事!
“天明少侠,召水姑娘!”
“勿要着急。”
“且坐!”
“从文书来看,羽儿现在还是安全的。”
“祭祀一脉应知道羽儿的下落。”
“……”
祭祀一脉对项氏一族的态度,亲近不少,热情不少,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若言好事,为何不放了羽儿?
若言坏事,祭祀一脉又没有这般这般举动!
虽有所想,未敢确定。
总归,羽儿目下的处境还算令人安心。
欲要真正安心,还是将羽儿救出来为好。
救出来?
他们放了羽儿更好!
天明少侠不愿意留在这里,希望找到项伯,继而得知关于羽儿的最新消息?
自是再好不过。
“真正脱离险境,才能安全。”
少羽的性命现在是安全的。
那不是自己想要的安全。
“祭祀一脉!”
“复楚大业!”
“楚地多方之力,项氏一族不为拔尖,不为显耀,唯一值得祭祀一脉看重的地方,怕是也就涉及复楚大业了。”
“复楚大业!”
“除了这件事,没有别的事情值得祭祀一脉耗费心力。”
“复楚,那是祭祀一脉所望,也是项氏一族所望,也是楚地所有力量的希望。”
“同那些世族对比,项氏一族能够为复楚大业做的事不算少。”
“最为核心的也就楚军了!”
“昔年,项燕在楚军为帅多年,项氏一族的名声在楚军不必说,这些年来,同各地散乱楚军的联系一直都在。”
“但有良机,散乱的楚军就能汇聚一处。”
“那不是一股小的力量。”
“非那些世族的部曲护卫之力可比!”
“复楚大业,不可缺少项氏一族。”
“另外的那些世族,也不可缺少!”
“羽儿!”
“羽儿数月来之事,的确有违祭祀一脉的心意!”
“复楚!”
“楚王!”
“去岁以来,楚地多有一些特别的消息,是一些家族暗地里找寻楚国王族的血脉后裔!”
“是否祭祀一脉也有人选?”
“或者有看中的人选?”
“这一次,诸方之力欲要汇合一处,不是容易之事。”
“楚国还在的时候,有楚王在,一些事情,他们不做也得做,现在……,他们头上没有楚王了。”
“一起商谈合力应对楚地之事容易,真正行之就难了。”
“极强的约束!”
“似乎找不到。”
“真要寻找,也不是没有。”
“若是祭祀一脉从一位位楚王后裔中挑选出一位合适的王族子弟,添为共尊,事情就不好说了。”
“项氏一族!”
“……”
“哈哈,说的有些多了。”
“有些想太多了。”
“眼下,还是先将羽儿救出来为首要之事!”
“另外一些事,为时尚早!”
“……”
将项伯送回来的文书细细一观,范增不住捋动颔下白须,祭祀一脉当有目的。
当有一些特别的目的。
具体是什么目的,暂时还不太明显。
能否猜出来?
不好说。
如若自己是祭祀一脉的人,为何看重项氏一族?一些问题貌似就轻松许多了。
答案,就容易找寻了。
然!
那些事太远了。
反倒是接下来的诸方共商合力之事,不知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形。
当初在箕子之地,为应对秦国有可能出现的动静,诸方也有一个大致的统一章程。
一些事,说着容易。
做起来就难了。
真等秦国打过来了,章程何在?
如同虚设!
倘若真的如同虚设,面对楚地的麻烦,最先倒霉的就是那些人,这一次……他们别想跑了。
是以,肯定会有约束力强大不少的章程。
如何约束那些人呢?
拿什么来约束呢?
楚王还在的时候,还能约束。
楚王不在了,谁来约束?
楚王后裔?
没有威望,没有人手,没有名气,可以约束?
拉拢项氏一族?
莫不希望项氏一族扛上?
真将项氏一族的人当成**了?
不提那些人,单论祭祀一脉,他们找上项氏一族,是为了共商大局?还是为另外之事?
长远之事?
稍不留神,说的有些多了。
有些远了。
连忙摇摇头,打住话头。
同那些事情相比,羽儿的事情更加紧要!
******
“紫女姐姐,中原之地……越来越乱了。”
“呼……。”
“成儿这个时候不在中原,还真不是一件坏事。”
“若是也在中原,若是一些力量也在中原,保不齐就会受到波及,危险就来了。”
“成儿!”
“从消息来看,日子虽稍显艰难,安全还是无恙的,眼下安好就是好消息了。”
“中原之地,那些人也太废物了。”
“算不算玩火自焚?”
“算不算他们将自己拉入火坑了?”
“现在想要出来?不褪一层皮,是不用想了。”
“平白的损耗自身之力,他们的家国当年就指望不上,现在……更加指望不上了。”
“去岁以来,发生的事情还真不少。”
“齐鲁,死了不知多少人。”
“中原、赵地,又有那样的灾情,还有如今眼下的余韵之事。”
“燕地、塞外,更不必说。”
“楚地,如今也是一团糟,也不知道楚地那些人是否可以撑过去,消息来看,秦国派过去的力量不少。”
“外加当地的郡县官府之力,那些人不会轻松的。”
“江南,江南倒是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关中内外?大事也没有。”
“巴蜀?也没有,嗯,那个巴氏清算不算?她也算是一个奇女子了!”
“陇西?河西?乌孙之地的变动不少,秦国这些年还真是顺风顺水,昊天不能这样偏心吧?”
“阴阳家!”
“紫女姐姐,是否是阴阳家的缘故?”
“庄说过的,阴阳家的前身,是属于大周的祭祀之人,祭祀昊天,福泽万象,风调雨顺,时和年丰!”
“为了嬴政,阴阳家还亲往海域深处,寻找海域仙山,炼就长生不老丹!”
“还真是忠心耿耿!”
“哼!”
“阴阳家,一群墙头草罢了!”
“……”
兰陵城,坐落于中原边界之地。
相对于此刻中原的乱象,兰陵城多安静了一些,多安宁了不少,如旧往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冬日时分,寒风阵阵,自西北而来的风势,霜落以来,源源不断的吹来,使得城中内外之人身上的衣裳不住加厚。
使得城中各处街道上的往来行人日日有减,一处处酒楼茶肆的营生也有受到影响。
然!
于紫兰轩而言,似乎影响不大。
白日间,紫兰轩的营生本就寻常。
夜幕降临,掌灯之刻,才是紫兰轩繁闹的开始。
申时二刻有余,将诸事吩咐完毕,红莲稍得空闲,再有一个时辰不到,紫兰轩就要忙碌起来了。
事情不为难,就是繁杂了一些。
时日长了,又觉稍稍有些无聊了。
毕竟,日复一日,都是那些事,鲜少有新奇之事,当然,紫兰轩内,也不希望有新奇的人事出现。
兰陵城越来越冷了,天象来看,接下来说不定就要下雪了。
成儿。
成儿若是在中原,估计已经领略雪景了。
身处江南,就不好说了。
数月之前,于成儿不得已身入江南还有一些不满,现在……则是没了,反而成一件好事了。
看看现在的中原是什么样子?
从发生水灾以来,就几乎在不断的死人。
现在。
水灾已经过去了,还在不断的死人。
死的都是什么人?
一些吃里扒外的人。
一些脑子愚蠢的人。
一些浑水摸鱼的人。
……
反正,这个时候死在中原的,没有几个无辜的,都该死!
该死!
“刚将紫兰轩的事情处理完,现在又要操心其它的事情了?”
“那些事,看着就好。”
“紫兰轩不掺和其中。”
“至于秦国的运道之事,难知!”
“至于阴阳家的祭祀之法,若是有用,若是有奇效,大周也不会落得那样的下场。”
“……”
紫兰轩的事情,早早都交给红莲了,无事一身轻,紫女多清闲了一些,正好可以将那些时间落于另外的正事上。
前不久,从一些前往西域的商队中搜罗到一些新奇药材,正在好好琢磨它们的药性。
多年来,紫兰轩一直坚守不掺和、不联手、不避世的准则,无论诸夏风云如何变换,岿然不动。
虽引来一些麻烦,总归还是可以解决的。
此时的中原、楚地……,从消息来看,情形的确不太好,那些和紫兰轩没有什么关系。
红莲。
若非韩成之故,应也不会关注那些。
如果韩成现在身处中原,还不知道红莲会有什么样的举动,大可能是要冲动的。
“大周?”
“倒也是那个道理。”
“祭祀之道,故弄玄虚居多。”
“韩国当年还有祭祀之人,除了在一些大礼仪上有些用,其它时候,就属于浪费国帑了。”
“哼!”
“中原那些人,现在落于那样的危局,也是活该。”
“若是当初在箕子**能够勇武一些,也不至于有今日。”
“只是可惜,那些人这一次要损耗不少的力量,甚至于一些人还会陷入相当大的麻烦之中。”
“复国!”
“韩国!”
“紫女姐姐,韩国是否还有机会复国?”
“上天不会一直眷顾秦国的,何时会有莫大良机呢?”
“良机?都不知等待多少年了,也不知说了多少次了!”
“……”
亲自一步步的冲泡香茶,轻嗅之,微微颔首。
落于茶托,走向紫女姐姐。
紫女姐姐得了一些西域的药材,炮制出了一些罕见的奇药,惜哉,对于玄关以上的修行用处不算大。
对于苍璩那个层次的武者而言,用处更小了。
天材地宝入药?
太奢侈了。
言语上,自己多有抨击中原和楚地的那些人,可是,想着那些人一身力量的损失,还是有些担心。
事未成,己身先力弱了?
先支撑不住了?
先扛不住了?
……
将来如何?
如何重现家国?
突觉希望越来越小了,欲要重现家国,单靠一人一家之力,是决然不行的。
非有多方之力汇合一处,一起为事才行。
还要有万好的机会。
现在。
那些条件一个都没有出现,何谈更多的事情?念及此,便是不由的心累。
“良机?”
“会有的。”
“会等到的。”
“只不过,具体是什么良机都难说了。”
“昔年,大周平王东迁,天子权威一落千丈,诸国各有心思,其后,郑国郑庄公公然践踏礼乐,率先为霸主!”
“霸主,众矢之的!”
“郑国的霸业转瞬即逝,后来的一些诸侯国各有等到良机,各自称霸。”
“晋国,更是威名赫赫。”
“晋国昌盛的岁月,诸国莫能与之争锋。”
“惜哉。”
“谁又能够想到晋国的结局?”
“六卿分权,三家分晋!”
“霸业宏图,一朝成空。”
“大争之世以来,魏国更是率先称霸,甲兵强盛,府库充盈,对外,行兵作战,无往不利,对内,政通人和,法令彰显。”
“盛极则衰!”
“魏国的霸业不过数十年,便是缓缓衰弱了。”
“秦国!”
“郑庄公岁月之时,秦国还只是僻居一隅、蕞尔小国,那个时候,谁若是提及秦国可王天下,谁又相信呢?”
“良机!”
“一定会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