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而告之?</p>
的确是个好办法,但如何才能‘广而告之’,如何才能让别人相信广而告之的内容?</p>
你说清河酒是石河村的,说了别人就信了?</p>
再说,以现在的消息传递速度,想要广而告之很不容易。现在传播消息最快的渠道是报纸,但省城的报纸需要七天甚至十天才能达到胜利公社,这就有一个时效性的问题。</p>
而且,很多报纸只到公社,至于各大队各村?</p>
不好意思。</p>
没有。</p>
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看什么报纸?</p>
在安荔浓来石河村之前,石河村委也没有报纸,偶尔出现一两张最后也会被人用来糊墙或者贴窗户。</p>
至于上面想要传递的消息?</p>
听说啊。</p>
听领导说。</p>
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领导理解错误了?</p>
继续错呗。</p>
谁知道呢。</p>
至于看报纸,自己理解?</p>
不好意思,没有报纸。即使有报纸也没有文化水平,理解不了。所以,报纸什么的,最大的作用就是糊墙或者引火。</p>
以前,安国邦也很少看报纸,只有偶尔去公社开会的时候才看看。但那些报纸一般都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甚至更久。</p>
时效性大打折扣。</p>
而安国邦也是在部对的时候参加扫盲班学习了一些常用常见的字,看报纸也是一知半解。很多不认识的字都是跳过,跳过,然后意思理解上就有些出入了。</p>
但对于埋头干活的人来说,略知一二也足够了。</p>
但是,自从安荔浓来了石河村后,就让安国邦定报纸。虽然推迟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送来,但也还勉强能看,不至于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p>
正因为石河村闭塞,才更要多了解外面的消息。</p>
多了解一些总没有错。</p>
安荔浓让安国邦多看报纸,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问她或者问其他人都可以,总之要学会。一天天积累下来,安国邦的水平就慢慢的提高了。</p>
现在安国邦已经能完整看完一份报纸,很少有不认识的字了,再也不需要一再跳过了。以前看一份报纸,这个字不认识,跳过,这个字还是不认识,再跳过,下一个字也不认识,跳过,跳过......然后一句话就没有了。</p>
怎么理解?</p>
一句话十几个字,他知认识三五个,能正确理解上面的意思才见鬼。</p>
现在,安国邦已经能大概理解报纸上想要传递的想要表达的意思了。很多时候,安国邦看完就和村委会的人说说,在上工的时候也和村里的人聊聊。</p>
这几个月,村里人跟着顾敬业和张川等人认字,有些人也会从村委会借报纸来看看,假装一下自己能读报纸。</p>
即使看不懂,也要装一下。</p>
逼数不能少。</p>
报纸,虽然时效性不能和后世相比,消息的传递速度更是不能和网络相比,但相对于清河酒来说也足够了。</p>
“你想利用报纸?”</p>
安荔浓点点头,“我准备写一篇文章,告诉大家,能养生的清河酒是清河镇石河村出产的,顺便也赞美一下石河村的风土人情。”</p>
风土人情,大家应该不感兴趣。</p>
但如果石河村人在短短两年内家庭收入增加了十倍呢?相信会有很多人感兴趣,都想要看看石河村人是如何致富的。</p>
然后她在再教大家如何致富?</p>
嘻嘻,应该可以有。</p>
“别乱来。”顾敬业瞪了安荔浓一眼,他就知道这丫头大胆,“有些话不能乱说,特别是夸大的话。”</p>
现在还不是语言自由的时候,有些时候一句看似无心的话就能让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虽然石河村的家庭收入的确增加了十倍不止,但是,在不知情的人看来是夸张,是浮夸,是不切实际,是要被批评的。</p>
即使最后确定是真的,也有可能会引起别人的眼红和妒忌。</p>
毕竟,现在是讲究‘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时代。</p>
“小荔枝,做事要谨慎,说话更要谨慎。”</p>
“我知道。”</p>
语言自由是相对的。</p>
即使后世也没有绝对的言论自由,有些话说出口就要负法律责任。即使是在号称最自由的大米国也没有绝对的自由。</p>
“我会注意避讳的。”安荔浓的确需要好好的想一想,如何才能利用舆论风让大家都记住石河村清河酒?</p>
舆论,很多时候都是一把双刃剑,就看人怎么利用了。</p>
顾敬业看看已经陷入思考的安荔浓,然后再看看还在争论不休却没有半点实际建议的村委,揉揉眉头,“小荔枝,利用报纸就是你想的办法?”</p>
安荔浓点点头,“嗯。”</p>
“现在能用的也只有报纸。”</p>
“顾爷爷,你放心,我会注意分寸的。该避讳的地方,我都规避开。”</p>
“你怎么肯定报纸一定会刊登你的文章?”</p>
安荔浓俏丽丽的眨巴一下眼睛,“利益交换啊。”</p>
“嗯?”</p>
“秘密。保密。”安荔浓盈盈一笑,“等我计划好了,再找你把关。”</p>
顾敬业点点头,“好。”然后看向安国邦等人,“你爸他们能有办法不?”</p>
安荔浓摇摇头,“不知道。”</p>
安国邦有什么办法?</p>
没有。</p>
村委有什么办法?</p>
没有。</p>
大家听说安荔浓有办法,她准备写一篇文章介绍清河酒的发展史,让大家都记住‘石河村清河酒’,纷纷竖起大拇指。</p>
“小荔枝就是厉害。”</p>
“好啊。以后所有人都知道我么石河村的清河酒是最正宗最好的。”</p>
“小荔枝,你一定要好好写,告诉大家我们的清河酒最好,全世界最好......嘻嘻。我们的清河酒能上报纸,我们石河村也能上报纸了......”</p>
激动。</p>
“嘻嘻。真的太好了。”</p>
“我要把报纸贴在墙壁上,看一辈子。”</p>
安荔浓扶额,“我还没有写。”</p>
“那你现在就写?明天就寄去报社。”大家蠢蠢欲动,好像安荔浓寄去就能立刻刊登,然后他们就能立刻看到。</p>
安荔浓想要挠墙,“我要好好想想。”写文章思如泉涌?不好意思,作为一个理科生她真的做不到。</p>
“是要好好想想,然后好好写,不急,一点都不急。嘻嘻。小荔枝,你能不能写写我?当初我可是很用力很用心去修建酒坊的......叫,叫什么来着?”</p>
“啊。对了,一马当先,身先士卒。”</p>
安荔浓现在不想挠墙,想要挠头了,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老父亲的头发掉得这么快了。</p>
“小荔枝,我是不是也能上报纸?当初,我一口气就摘了一百多斤青梅......”</p>
就连一向淡定的安四叔也双眼火热的看着安荔浓,他也想上报纸。</p>
安荔浓抿抿嘴,“我想想,好好的想一想。”</p>
安九爷用力冷哼一声,论功劳谁大得过他?他是清河酒坊的第一创始人,第一酿酒师,清河酒坊的灵魂所在......</p>
如果写文章,他必须要占头功,要最大的篇幅,还要最好的夸赞......</p>
安荔浓很头痛,赶紧转移话题,“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写文章不一定能刊登,如果你们有办法......”</p>
“没有。”大家立刻摆摆手,“我们都没有什么好办法。”</p>
“小荔枝,你这么厉害,写的文章肯定能刊登。报纸不刊登你的文章就是有眼无珠,是眼瞎。”</p>
安荔浓抿抿嘴,想要原地闭目。</p>
真的,心很累。</p>
顾敬业却‘噗’的笑了出来,在安荔浓火气冲冲的眼神下表示,“不小心。呵呵。喉咙有些痒。”</p>
哼。</p>
安荔浓懒得理会,“大家还是想想,怎么样才能增加产量。现在清河酒的销量越来越大,但酒坊的存货却不多,现在又到了冬天......”</p>
“加班?”</p>
安荔浓没忍住翻了个白眼,冬天没有了水果,还加什么班?拿什么加班?</p>
果子酒就是这点不好,水果的季节性太明显。</p>
“九爷爷暂时休息吧。”没有原材料就只能暂时休息了。</p>
至于供销社的柜台?</p>
只能卖酸菜、咸菜、菜干或者其他东西了。</p>
安国邦忐忑,“供销社会同意?”人家供销社本来就有酸菜、咸菜,如果他们石河村的柜台也卖,对方能同意?</p>
这应该就是顾敬业常说的竞争关系吧?</p>
“快过年了,会同意的。”</p>
快过年了,正是物质最紧缺的时候,当然也是物质最紧俏的时候。如果是别的时候,供销社可能会不同意,但过年前这段时间,供销社没有理由反对。因为他们也不希望顾客来买东西,得到的是一句‘没有货。’</p>
过年,谁家不添几个菜?肉,没有钱买,但酸菜、咸菜还是能买两把,添个味道的。</p>
安国邦想了想,觉得安荔浓说得有道理,“我去问问,听你的。”</p>
</p>sxbiquge/read/2/2686/ )
        的确是个好办法,但如何才能‘广而告之’,如何才能让别人相信广而告之的内容?</p>
你说清河酒是石河村的,说了别人就信了?</p>
再说,以现在的消息传递速度,想要广而告之很不容易。现在传播消息最快的渠道是报纸,但省城的报纸需要七天甚至十天才能达到胜利公社,这就有一个时效性的问题。</p>
而且,很多报纸只到公社,至于各大队各村?</p>
不好意思。</p>
没有。</p>
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看什么报纸?</p>
在安荔浓来石河村之前,石河村委也没有报纸,偶尔出现一两张最后也会被人用来糊墙或者贴窗户。</p>
至于上面想要传递的消息?</p>
听说啊。</p>
听领导说。</p>
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领导理解错误了?</p>
继续错呗。</p>
谁知道呢。</p>
至于看报纸,自己理解?</p>
不好意思,没有报纸。即使有报纸也没有文化水平,理解不了。所以,报纸什么的,最大的作用就是糊墙或者引火。</p>
以前,安国邦也很少看报纸,只有偶尔去公社开会的时候才看看。但那些报纸一般都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甚至更久。</p>
时效性大打折扣。</p>
而安国邦也是在部对的时候参加扫盲班学习了一些常用常见的字,看报纸也是一知半解。很多不认识的字都是跳过,跳过,然后意思理解上就有些出入了。</p>
但对于埋头干活的人来说,略知一二也足够了。</p>
但是,自从安荔浓来了石河村后,就让安国邦定报纸。虽然推迟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送来,但也还勉强能看,不至于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p>
正因为石河村闭塞,才更要多了解外面的消息。</p>
多了解一些总没有错。</p>
安荔浓让安国邦多看报纸,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问她或者问其他人都可以,总之要学会。一天天积累下来,安国邦的水平就慢慢的提高了。</p>
现在安国邦已经能完整看完一份报纸,很少有不认识的字了,再也不需要一再跳过了。以前看一份报纸,这个字不认识,跳过,这个字还是不认识,再跳过,下一个字也不认识,跳过,跳过......然后一句话就没有了。</p>
怎么理解?</p>
一句话十几个字,他知认识三五个,能正确理解上面的意思才见鬼。</p>
现在,安国邦已经能大概理解报纸上想要传递的想要表达的意思了。很多时候,安国邦看完就和村委会的人说说,在上工的时候也和村里的人聊聊。</p>
这几个月,村里人跟着顾敬业和张川等人认字,有些人也会从村委会借报纸来看看,假装一下自己能读报纸。</p>
即使看不懂,也要装一下。</p>
逼数不能少。</p>
报纸,虽然时效性不能和后世相比,消息的传递速度更是不能和网络相比,但相对于清河酒来说也足够了。</p>
“你想利用报纸?”</p>
安荔浓点点头,“我准备写一篇文章,告诉大家,能养生的清河酒是清河镇石河村出产的,顺便也赞美一下石河村的风土人情。”</p>
风土人情,大家应该不感兴趣。</p>
但如果石河村人在短短两年内家庭收入增加了十倍呢?相信会有很多人感兴趣,都想要看看石河村人是如何致富的。</p>
然后她在再教大家如何致富?</p>
嘻嘻,应该可以有。</p>
“别乱来。”顾敬业瞪了安荔浓一眼,他就知道这丫头大胆,“有些话不能乱说,特别是夸大的话。”</p>
现在还不是语言自由的时候,有些时候一句看似无心的话就能让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虽然石河村的家庭收入的确增加了十倍不止,但是,在不知情的人看来是夸张,是浮夸,是不切实际,是要被批评的。</p>
即使最后确定是真的,也有可能会引起别人的眼红和妒忌。</p>
毕竟,现在是讲究‘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时代。</p>
“小荔枝,做事要谨慎,说话更要谨慎。”</p>
“我知道。”</p>
语言自由是相对的。</p>
即使后世也没有绝对的言论自由,有些话说出口就要负法律责任。即使是在号称最自由的大米国也没有绝对的自由。</p>
“我会注意避讳的。”安荔浓的确需要好好的想一想,如何才能利用舆论风让大家都记住石河村清河酒?</p>
舆论,很多时候都是一把双刃剑,就看人怎么利用了。</p>
顾敬业看看已经陷入思考的安荔浓,然后再看看还在争论不休却没有半点实际建议的村委,揉揉眉头,“小荔枝,利用报纸就是你想的办法?”</p>
安荔浓点点头,“嗯。”</p>
“现在能用的也只有报纸。”</p>
“顾爷爷,你放心,我会注意分寸的。该避讳的地方,我都规避开。”</p>
“你怎么肯定报纸一定会刊登你的文章?”</p>
安荔浓俏丽丽的眨巴一下眼睛,“利益交换啊。”</p>
“嗯?”</p>
“秘密。保密。”安荔浓盈盈一笑,“等我计划好了,再找你把关。”</p>
顾敬业点点头,“好。”然后看向安国邦等人,“你爸他们能有办法不?”</p>
安荔浓摇摇头,“不知道。”</p>
安国邦有什么办法?</p>
没有。</p>
村委有什么办法?</p>
没有。</p>
大家听说安荔浓有办法,她准备写一篇文章介绍清河酒的发展史,让大家都记住‘石河村清河酒’,纷纷竖起大拇指。</p>
“小荔枝就是厉害。”</p>
“好啊。以后所有人都知道我么石河村的清河酒是最正宗最好的。”</p>
“小荔枝,你一定要好好写,告诉大家我们的清河酒最好,全世界最好......嘻嘻。我们的清河酒能上报纸,我们石河村也能上报纸了......”</p>
激动。</p>
“嘻嘻。真的太好了。”</p>
“我要把报纸贴在墙壁上,看一辈子。”</p>
安荔浓扶额,“我还没有写。”</p>
“那你现在就写?明天就寄去报社。”大家蠢蠢欲动,好像安荔浓寄去就能立刻刊登,然后他们就能立刻看到。</p>
安荔浓想要挠墙,“我要好好想想。”写文章思如泉涌?不好意思,作为一个理科生她真的做不到。</p>
“是要好好想想,然后好好写,不急,一点都不急。嘻嘻。小荔枝,你能不能写写我?当初我可是很用力很用心去修建酒坊的......叫,叫什么来着?”</p>
“啊。对了,一马当先,身先士卒。”</p>
安荔浓现在不想挠墙,想要挠头了,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老父亲的头发掉得这么快了。</p>
“小荔枝,我是不是也能上报纸?当初,我一口气就摘了一百多斤青梅......”</p>
就连一向淡定的安四叔也双眼火热的看着安荔浓,他也想上报纸。</p>
安荔浓抿抿嘴,“我想想,好好的想一想。”</p>
安九爷用力冷哼一声,论功劳谁大得过他?他是清河酒坊的第一创始人,第一酿酒师,清河酒坊的灵魂所在......</p>
如果写文章,他必须要占头功,要最大的篇幅,还要最好的夸赞......</p>
安荔浓很头痛,赶紧转移话题,“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写文章不一定能刊登,如果你们有办法......”</p>
“没有。”大家立刻摆摆手,“我们都没有什么好办法。”</p>
“小荔枝,你这么厉害,写的文章肯定能刊登。报纸不刊登你的文章就是有眼无珠,是眼瞎。”</p>
安荔浓抿抿嘴,想要原地闭目。</p>
真的,心很累。</p>
顾敬业却‘噗’的笑了出来,在安荔浓火气冲冲的眼神下表示,“不小心。呵呵。喉咙有些痒。”</p>
哼。</p>
安荔浓懒得理会,“大家还是想想,怎么样才能增加产量。现在清河酒的销量越来越大,但酒坊的存货却不多,现在又到了冬天......”</p>
“加班?”</p>
安荔浓没忍住翻了个白眼,冬天没有了水果,还加什么班?拿什么加班?</p>
果子酒就是这点不好,水果的季节性太明显。</p>
“九爷爷暂时休息吧。”没有原材料就只能暂时休息了。</p>
至于供销社的柜台?</p>
只能卖酸菜、咸菜、菜干或者其他东西了。</p>
安国邦忐忑,“供销社会同意?”人家供销社本来就有酸菜、咸菜,如果他们石河村的柜台也卖,对方能同意?</p>
这应该就是顾敬业常说的竞争关系吧?</p>
“快过年了,会同意的。”</p>
快过年了,正是物质最紧缺的时候,当然也是物质最紧俏的时候。如果是别的时候,供销社可能会不同意,但过年前这段时间,供销社没有理由反对。因为他们也不希望顾客来买东西,得到的是一句‘没有货。’</p>
过年,谁家不添几个菜?肉,没有钱买,但酸菜、咸菜还是能买两把,添个味道的。</p>
安国邦想了想,觉得安荔浓说得有道理,“我去问问,听你的。”</p>
</p>sxbiquge/read/2/26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