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皇宫深处。
汉灵帝刘宏在他的寝宫内焦躁地来回踱步,如同困兽。
黄巾贼势浩大,烽火遍地,奏报如雪片般飞来,无一不是告急求援,搅得他心神不宁,坐卧难安。
他猛地止住脚步,想要做些什么,但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他,最终只能化作一声无奈的长叹,颓然坐回御案之后。
他强迫自己冷静,伸手拿起一份奏折,希望能找到些许应对之策。
然而,这打开的第一份奏章,就如同一点火星溅入了油锅,瞬间将他好不容易压下的怒火再次点燃,且燃得更旺!
只见那奏折之上,乃是郎中中山张钧所上,其文言辞激烈,直指核心:
“臣窃思张角所以能兴兵倡乱,万民景从,其源皆由十常侍辈,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宜斩十常侍,悬首南郊,以谢百姓。更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须师旅,而大寇自消。”
十常侍!张角!
一个是他最是宠信的,一个是他此刻最是厌恶的!他们居然勾结在了一起?!
“砰!”刘宏猛地从龙椅上站起,额角青筋暴跳,将那份奏折狠狠摔在案上,朝着殿前侍卫怒声咆哮:
“去!把十常侍给朕立刻唤来!”
侍卫不敢怠慢,领命飞奔而出。
不多时,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便急匆匆地赶到了殿内,一个个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他们见刘宏面色铁青,怒容满面,心中皆是惊疑不定,惶恐不安,但除了最受宠信的张让,其余人皆屏息垂首,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张让自少年时便入宫侍奉,可说是看着刘宏长大,刘宏甚至曾言“张常侍是我公”,其受宠信程度可见一斑。
此刻,也只有他敢硬着头皮,上前一步,用带着关切与惶恐的语气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何事如此动怒?万望保重龙体啊!”
刘宏没有立刻说话,冰冷如刀的目光在十人身上缓缓扫过,那目光中蕴含的杀意让张让等人如坠冰窟,真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
他们脑中飞速运转,疯狂思索着近日究竟做了什么天怒人怨之事,竟引得陛下如此震怒?
然而细想之下,他们所做的那些贪赃枉法、构陷忠良、卖官鬻爵之事,随便拿出一件都足够砍头了!这让他们更是心惊胆战。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刘宏终于有了动作。
他抓起案上那份奏折,狠狠掼到张让等人面前,声音低沉,却蕴**风暴:
“尔等自行看便是!”
张让心中咯噔一下,连忙弯腰捡起奏折,展开快速阅览。
越是往下看,他心中越是惊骇,这奏折字字如刀,直指他们乃是黄巾祸乱的根源,要求将他们枭首示众!
但他久经宫闱,演技早已炉火纯青,面上瞬间浮现出的却不是恐惧,而是极度的茫然、不解,最终化为被污蔑的悲愤与委屈。
他“扑通”一声率先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高举奏折,仿佛捧着烫手的山芋:
“陛下!陛下明鉴啊!此……此乃污蔑!天大的污蔑!”
他这一跪,身后赵忠、封谞、段珪等九人虽不知奏折具体内容,但也立刻反应过来,齐刷刷地脱掉官帽,褪去靴子,以头叩地,砰砰作响,瞬间哭嚎声响成一片:
“臣等冤枉!”
“陛下,臣等对陛下忠心耿耿,天地可鉴啊!”
“定是有人构陷臣等,欲除之而后快!”
张让更是演技全开,泪如雨下,悲声道:“陛下!臣等阉宦残躯,蒙陛下不弃,得以侍奉左右,已是天恩浩荡,岂敢有丝毫异心,行此祸国殃民之事?这奏折所言,句句诛心,是要将臣等置于死地啊!”
他一边说,一边重重叩首,“若陛下信此谗言,臣等甘愿即刻赴死,以证清白!只求陛下下令,将臣等投入洛阳诏狱,严加审讯!臣等愿倾尽家财,充作军费,助陛下平定黄巾,以表忠心!”
他这番声泪俱下的表演,配合着身后九人此起彼伏的哭诉和叩头,营造出一副蒙受千古奇冤的悲壮景象。
他们在赌,赌刘宏不愿承认自己宠信的人是国之蛀虫!
果然,看着眼前这群平日里对自己极尽谄媚、此刻却“委屈”得如同孩童般的近侍,尤其是看着“张常侍”那悲痛欲绝的模样,刘宏心中的怒火竟奇异地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烦躁和不耐。
他挥了挥手,语气缓和了许多:
“行了!都起来吧!成何体统!”
他看着依旧伏地不起的十人,叹了口气:“朕又未曾说要治你们的罪。不过是让你们看看这奏章罢了。”
张让等人闻言,心中大石落地,知道这关算是过了,但戏还要做足。
他们依旧抽噎着,不肯起身。
刘宏无奈,只得又道:“都戴上帽子,穿起靴子!像什么样子!以前如何,今后还是如何,安心为朕办事便是!”
“臣等……谢陛下隆恩!”十常侍这才如蒙大赦,一边擦拭着“泪水”,一边手忙脚乱地戴上帽子,穿好靴子,重新站好。
只是那姿态,比之前更加恭顺卑微了。
同时心中暗道,此事过后,定要寻那张钧的麻烦!
刘宏不知他们心中所想,也不知自己盲目的相信会害了一个忠臣,他张嘴,正要十人退下的时候,免得再看下去心烦。
然而,就在他张口欲言的刹那——
异变陡生!
他腰间悬挂着一枚古朴玉佩,竟毫无征兆地自行悬浮而起,脱离了他的衣袍!
玉佩表面流光闪烁,发出细微的嗡鸣,如同被无形的磁石吸引,坚韧的系绳被绷得笔直,玉尖坚定不移地指向某个方向!
几乎是同一时间,刘宏也猛地抬起头,循着玉佩指引的方向望去,仿佛冥冥之中有一股源自血脉深处的悸动被唤醒。
一股难以言喻的、既熟悉又陌生的煌煌剑意,如同惊鸿一瞥,虽一闪而逝,却清晰地被他所感知。
他瞳孔骤然收缩,脸上瞬间布满极度的震惊与难以置信,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都因激动而变了调:
“赤霄?!”
这石破天惊的一句话,如同惊雷般在张让等人耳边炸响,让他们瞬间忘记了刚才的“委屈”与之后的算计,全都僵在原地,目瞪口呆!
赤霄剑?!高祖斩白蛇起义的赤霄剑?!那柄早已随着传说隐没、象征着大汉天命的正统神剑,竟然重现世间了?!
刘宏此刻哪里还顾得上十常侍那点“破事”,巨大的惊喜冲击着他。
他猛地从御案后绕出,甚至来不及整理袍服,大步流星地就朝着殿外冲去,目光死死盯着方才感应到的方向。
一边疾走,他一边头也不回地对着尚在震惊中未能回神的张让等人,以及殿外的侍卫,用近乎咆哮的声音下达了旨意,语气中充满了急切与狂热:
“派人!立刻给朕派人!”
“赤霄现身!天命昭示!给朕去找!翻遍洛阳城也要给朕找到!”
洛阳,皇宫深处。
汉灵帝刘宏在他的寝宫内焦躁地来回踱步,如同困兽。
黄巾贼势浩大,烽火遍地,奏报如雪片般飞来,无一不是告急求援,搅得他心神不宁,坐卧难安。
他猛地止住脚步,想要做些什么,但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他,最终只能化作一声无奈的长叹,颓然坐回御案之后。
他强迫自己冷静,伸手拿起一份奏折,希望能找到些许应对之策。
然而,这打开的第一份奏章,就如同一点火星溅入了油锅,瞬间将他好不容易压下的怒火再次点燃,且燃得更旺!
只见那奏折之上,乃是郎中中山张钧所上,其文言辞激烈,直指核心:
“臣窃思张角所以能兴兵倡乱,万民景从,其源皆由十常侍辈,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宜斩十常侍,悬首南郊,以谢百姓。更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须师旅,而大寇自消。”
十常侍!张角!
一个是他最是宠信的,一个是他此刻最是厌恶的!他们居然勾结在了一起?!
“砰!”刘宏猛地从龙椅上站起,额角青筋暴跳,将那份奏折狠狠摔在案上,朝着殿前侍卫怒声咆哮:
“去!把十常侍给朕立刻唤来!”
侍卫不敢怠慢,领命飞奔而出。
不多时,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便急匆匆地赶到了殿内,一个个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他们见刘宏面色铁青,怒容满面,心中皆是惊疑不定,惶恐不安,但除了最受宠信的张让,其余人皆屏息垂首,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张让自少年时便入宫侍奉,可说是看着刘宏长大,刘宏甚至曾言“张常侍是我公”,其受宠信程度可见一斑。
此刻,也只有他敢硬着头皮,上前一步,用带着关切与惶恐的语气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何事如此动怒?万望保重龙体啊!”
刘宏没有立刻说话,冰冷如刀的目光在十人身上缓缓扫过,那目光中蕴含的杀意让张让等人如坠冰窟,真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
他们脑中飞速运转,疯狂思索着近日究竟做了什么天怒人怨之事,竟引得陛下如此震怒?
然而细想之下,他们所做的那些贪赃枉法、构陷忠良、卖官鬻爵之事,随便拿出一件都足够砍头了!这让他们更是心惊胆战。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刘宏终于有了动作。
他抓起案上那份奏折,狠狠掼到张让等人面前,声音低沉,却蕴**风暴:
“尔等自行看便是!”
张让心中咯噔一下,连忙弯腰捡起奏折,展开快速阅览。
越是往下看,他心中越是惊骇,这奏折字字如刀,直指他们乃是黄巾祸乱的根源,要求将他们枭首示众!
但他久经宫闱,演技早已炉火纯青,面上瞬间浮现出的却不是恐惧,而是极度的茫然、不解,最终化为被污蔑的悲愤与委屈。
他“扑通”一声率先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高举奏折,仿佛捧着烫手的山芋:
“陛下!陛下明鉴啊!此……此乃污蔑!天大的污蔑!”
他这一跪,身后赵忠、封谞、段珪等九人虽不知奏折具体内容,但也立刻反应过来,齐刷刷地脱掉官帽,褪去靴子,以头叩地,砰砰作响,瞬间哭嚎声响成一片:
“臣等冤枉!”
“陛下,臣等对陛下忠心耿耿,天地可鉴啊!”
“定是有人构陷臣等,欲除之而后快!”
张让更是演技全开,泪如雨下,悲声道:“陛下!臣等阉宦残躯,蒙陛下不弃,得以侍奉左右,已是天恩浩荡,岂敢有丝毫异心,行此祸国殃民之事?这奏折所言,句句诛心,是要将臣等置于死地啊!”
他一边说,一边重重叩首,“若陛下信此谗言,臣等甘愿即刻赴死,以证清白!只求陛下下令,将臣等投入洛阳诏狱,严加审讯!臣等愿倾尽家财,充作军费,助陛下平定黄巾,以表忠心!”
他这番声泪俱下的表演,配合着身后九人此起彼伏的哭诉和叩头,营造出一副蒙受千古奇冤的悲壮景象。
他们在赌,赌刘宏不愿承认自己宠信的人是国之蛀虫!
果然,看着眼前这群平日里对自己极尽谄媚、此刻却“委屈”得如同孩童般的近侍,尤其是看着“张常侍”那悲痛欲绝的模样,刘宏心中的怒火竟奇异地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烦躁和不耐。
他挥了挥手,语气缓和了许多:
“行了!都起来吧!成何体统!”
他看着依旧伏地不起的十人,叹了口气:“朕又未曾说要治你们的罪。不过是让你们看看这奏章罢了。”
张让等人闻言,心中大石落地,知道这关算是过了,但戏还要做足。
他们依旧抽噎着,不肯起身。
刘宏无奈,只得又道:“都戴上帽子,穿起靴子!像什么样子!以前如何,今后还是如何,安心为朕办事便是!”
“臣等……谢陛下隆恩!”十常侍这才如蒙大赦,一边擦拭着“泪水”,一边手忙脚乱地戴上帽子,穿好靴子,重新站好。
只是那姿态,比之前更加恭顺卑微了。
同时心中暗道,此事过后,定要寻那张钧的麻烦!
刘宏不知他们心中所想,也不知自己盲目的相信会害了一个忠臣,他张嘴,正要十人退下的时候,免得再看下去心烦。
然而,就在他张口欲言的刹那——
异变陡生!
他腰间悬挂着一枚古朴玉佩,竟毫无征兆地自行悬浮而起,脱离了他的衣袍!
玉佩表面流光闪烁,发出细微的嗡鸣,如同被无形的磁石吸引,坚韧的系绳被绷得笔直,玉尖坚定不移地指向某个方向!
几乎是同一时间,刘宏也猛地抬起头,循着玉佩指引的方向望去,仿佛冥冥之中有一股源自血脉深处的悸动被唤醒。
一股难以言喻的、既熟悉又陌生的煌煌剑意,如同惊鸿一瞥,虽一闪而逝,却清晰地被他所感知。
他瞳孔骤然收缩,脸上瞬间布满极度的震惊与难以置信,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都因激动而变了调:
“赤霄?!”
这石破天惊的一句话,如同惊雷般在张让等人耳边炸响,让他们瞬间忘记了刚才的“委屈”与之后的算计,全都僵在原地,目瞪口呆!
赤霄剑?!高祖斩白蛇起义的赤霄剑?!那柄早已随着传说隐没、象征着大汉天命的正统神剑,竟然重现世间了?!
刘宏此刻哪里还顾得上十常侍那点“破事”,巨大的惊喜冲击着他。
他猛地从御案后绕出,甚至来不及整理袍服,大步流星地就朝着殿外冲去,目光死死盯着方才感应到的方向。
一边疾走,他一边头也不回地对着尚在震惊中未能回神的张让等人,以及殿外的侍卫,用近乎咆哮的声音下达了旨意,语气中充满了急切与狂热:
“派人!立刻给朕派人!”
“赤霄现身!天命昭示!给朕去找!翻遍洛阳城也要给朕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