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博和林氏都看向苏瑾:“瑾儿有什么打算?”

  苏瑾道:“染坊这边有吴管事赵师傅等人,孙掌柜的销售小队已经拿到两笔外地订单。每个人各司其职,女儿只需要掌握大局即可。”

  “资金周转应急也不用担心,我这里还有母亲给的五千两零花钱。”

  苏瑾目光灼灼:

  “今后我们要建立自己的商业脉络,培养咱们自己的人手和名声……”

  说到这里,她开始给林氏夫妻描绘项目组制定的五年计划。

  苏文博听完之后赞叹了一句:“这个计划好,布局周到谨慎,爹听你的!你说怎么做,咱们就怎么做!”

  林氏也跟着点头:“娘支持你,娘别的帮不上,帮你管好田庄铺子,看好这个家,绝对没有问题。”

  苏瑾感动地望着夫妻二人。

  她运气真不错,遇到这样一对无条件支持女儿的父亲。

  完成KPI的路上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爹,娘,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等过两日,我想去清水镇的田庄看看可以吗?”

  她问。

  “这当然可以了!”苏文博笑道,“你小时候,最喜欢在庄子上玩呢!”

  林氏看了苏文博一眼,苏文博惊觉说错了话,立即闭嘴。

  染坊经历一波交接,苏瑾需要观察坊内的运行情况,因此这几天一直待在染坊。

  这日,她正在跟赵师傅查看一批新到的染料,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苏三爷,苏三爷在吗?”

  门口一个爽朗的声音响起。

  苏文博和林氏今天去查看分得的庄子和铺子,还要做一些交接,并没有在染坊。

  来人的目的也不是苏文博,而是染坊真正的当家人,苏三小姐。

  吴管事和常青都在,两人陪着苏瑾来到染坊大门口,只见门外停着两辆马车,几个伙计正忙着从车上卸下几捆扎好的物料。

  为首的人锦衣华服,笑容可掬,

  常青上前打招呼。

  吴管事在一旁跟苏瑾低声介绍:

  “这是咱们苏家染料的供应商,也是扬州最大的染料供应商,七彩坊的东家郑掌柜。”

  “郑掌柜?”

  苏瑾有些意外,她调查过,七彩坊跟大房往来密切,她正在考虑以后这家还要不要继续合作,对方居然主动找上门。

  “三小姐!听闻苏三爷自立门户,郑某特备了些新到的西域染料,都是定好的货色,给苏三爷送来当个贺礼,恭贺乔迁之喜!价钱嘛,好商量!”

  春桃还以为是不要钱的,结果郑老板最后来了句价钱好商量。

  不还是得要钱嘛!

  苏瑾仔细查验了物料,果然都是上品,价格也比市面上低了半成。

  她不动声色地笑道:“郑掌柜太客气了,只是我们家现在是小本经营,怕是赊不起……”

  “诶,三小姐这话就见外了!”郑掌柜大手一挥,“苏三爷的为人和三小姐的本事,郑某佩服得很,这第一批货,算是我七彩坊的贺礼,货款……月底结算即可!”

  先用后付,缓解一部分资金压力,这条件可以算是很优厚的了。

  毕竟生意人赚钱为目的,人家不可能白送你。

  苏瑾略微一沉吟,便含笑应下:“既然如此,那就多谢郑掌柜雪中送炭了。”

  物料卸到仓库,送走郑掌柜,苏瑾若有所思。

  公关部小陈分析:

  【供应商主动示好,且条件优厚。最有可能的动机是看好苏总的能力,提前投资。还有可能是与苏家大房的关系出现裂痕,另外寻合作商。】

  财务部张姐道:【此批原料刚好可以解决燃眉之急,降低初步现金流压力,建议保持接触,需要谨慎,防止后续被掣肘。】

  门口郑掌柜的车刚走,染坊外又来了访客。这次来的,是靖海侯世子的随从阿七。

  阿七态度恭敬,递上一份礼单。

  “苏三小姐,我家世子听闻贵府乔迁,特地命令小人送来些薄礼,聊表心意。世子爷还说,那次在染坊所购买的布匹,家中女眷甚是喜爱,若是贵染坊再有新品,望三小姐不吝告知。”

  春桃接过礼单,呈给苏瑾。

  苏瑾打开一看,上面是一些文房四宝,摆件瓷器类。

  中规中矩,价格适中。

  总共打过三次交道,关系还不至于到了要送礼的程度。

  苏瑾不知道这位世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她从容手下,命人搬来几匹染坊新染的暮山紫布料作为回礼。

  傍晚下工之后苏瑾回到家,苏文博跟林氏两人也都回来了。

  她把今天白天收到礼品的事情告诉了两人。

  苏文博听完后皱着眉沉思,口中自言自语:

  “那靖海侯世子平白无故的送礼来做什么?这个人是当朝国舅,风流纨绔喜怒无常,别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吧!”

  林氏也有些担忧。

  她对苏瑾说道:

  “瑾儿,那郑掌柜怎么突然这么好说话?又是让利又是赊账的,会不会有什么麻烦?”

  苏瑾安抚道:

  “娘,不必过于忧心,经商之道,利益为先。郑掌柜示好,说明他有眼光,看好染坊的前景。只要我们自身立得住,这合作便能继续。至于靖海侯世子……”

  赵恒成是什么意思苏瑾一时也摸不清,她顿了顿,对苏文博和林氏道:

  “那靖海侯世子虽然名声不好,也没有听说发生什么强抢民女,欺行霸市的行径。此人是个聪明人。他这个举动或许只是为了结个善缘。我已经回了礼品。以后谨慎些就是了。”

  毕竟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三房刚分家,有人观望,有人同情,等着使绊子看笑话的人也不少。这两份突如其来的示好,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在这种时刻,也十分珍贵。

  “爹,娘,”

  苏瑾翻看着父母带回来的田庄账目,

  “女儿发现,清水镇的两处田庄,产出的都是稻米杂粮,利润微薄。秋收已过,正式规划明年春耕之时,我想在田庄上试种一些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