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章 她可是在装病啊!
“什么?!”
钱姑姑愕然,以为自己听错了。
“少夫人,她可是在装病啊!这……”
“既然她想‘病’,那我们便让她‘病’的名副其实,你亲自去一趟,带上二两银子和药材,就说是我的意思,让她不必忧心绣房的事,安心养‘病’。”
“记住,态度要诚恳,务必要让左邻右舍都看到,侯府是如何体恤下人的,至于她手上的活计,就说暂且交给了她的副手,替她分担一二。”
沈夏语气沉稳,带着洞悉一切的冷静。
墙钱姑姑先是一愣,随即猛然醒悟过来!
少夫人这招,高啊!
明着是关怀体恤,实则是将张绣娘高高架起!
厚赏是坐实她‘重病’,需要长期休养,让她短时间内无法再回来搅局。
而大张旗鼓的送赏,既博了仁厚之名,也让张绣娘和她背后之人哑巴吃黄莲。
难道她还能自己跳出来说自己没病吗?
这可比直接训斥她,要高明了不知道多少倍!
钱姑姑看向沈夏的目光,已然充满敬佩。
“是,奴婢明白,这就去办!”
……
等钱姑姑走后,春桃凑到沈夏身边,面露愁色:
“小姐,那张绣娘虽然打发走了,可侯爷和世子的秋衣耽搁不起啊,要不……咱们去求求夫人?让她从她的私库里拨两个得用的绣娘先应应急?”
沈夏摇头,目光坚定。
“我才接手第一天,遇到点困难就去求助婆母,只会让她觉得我无能,难堪大用,若往后遇到更大的难题,又当如何?难道次次都去求她?”
“那现在怎么办?上哪儿去找两个手艺顶好的绣娘代替呀?”春桃一脸着急。
沈夏沉吟片刻,眼底闪过一丝睿芒。
“春桃,”她转头吩咐道:“你拿着我的对牌,立刻出府,去办两件事。”
“第一,去西市的锦绣阁,寻他们的掌柜,就说靖安侯府需要临时聘请两位技艺精湛的绣娘,工钱按市价的三倍算,但要签短契,需要保密,即刻便能上工,你亲自过去看过她们的手艺,务必挑最好的。”
“第二,你去一趟我外祖家留下的那个小田庄,找庄头的女儿刘娘子,我记得她一手苏绣极好,当年我母亲还夸赞过,请她立刻进城,就说来帮我的忙,暂住些时日。”
春桃听闻,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小姐的打算。
这是准备内外结合,双管齐下!
外聘的绣娘负责撑起大部分场面,核心的,譬如侯爷和世子的秋衣,则安排绝对可靠的心腹刘娘子。
“小姐英明,奴婢这就去!”
春桃瞬间有了主心骨,拿着对牌匆匆而去。
沈夏则重新回到案前,铺开宣纸,开始勾勒秋衣的图样。
春桃办事利落,当天下午就将两位锦绣阁的绣娘,以及庄子上请来的刘娘子秘密接入府中,安排在针线房后院一间僻静的厢房里,紧锣密鼓的赶制秋衣最为关键的部分。
而外面的针线房依旧忙碌,但核心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剩下的也就有条不紊了。
很快,消息传到赵氏的耳目。她听闻沈夏并没有因此而焦头烂额,反而迅速稳住局面,不禁气笑了。
“好手段!先前,倒是本夫人小瞧了这沈家女!”
张嬷嬷也面色凝重,“夫人说的是,这沈氏看着不声不响的,处事却老辣得很,并非那一戳就破的纸灯笼,老奴先前也看走眼了。”
赵氏放下茶盏,眼中精光闪烁:“光凭这点就想在侯府站稳脚跟?还早着呢!”
“夫人的意思是……?”
“哼!绣**事她能靠小聪明和外力解决,我倒要看看,这巧妇可能做无米之炊?”
赵氏招招手,张嬷嬷立刻附耳过去。
之后,只见赵氏在她耳边吩咐了几句,嘴角勾起一抹阴险的弧度。
翌日清晨,沈夏刚梳妆完毕,正准备去巡查铺子,一个小丫鬟匆匆入内,气喘吁吁的禀报:
“少夫人,不好了!绣纺出事了,张娘子回来了,正在那里大吵大闹,夫人和二夫人也在,您快去看看吧!”
沈夏眉头一蹙。很快带着春桃匆匆赶往现场。
还没进门,就瞧见绣纺铺子四周围了一圈人,里面传来张绣娘委屈的哭喊声:
“……夫人,我在侯府辛辛苦苦了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这次不过是因为身子不适告了几天病假,少夫人就、就要辞退我,这是要把我往死路上逼啊!”
她捶胸顿足,哭得情真意切:“少夫人年纪轻想要立威,我理解,可也不能如此绝情,连条活路都不给啊!我们全家老小都靠我这双手养活,这是要我们全家人的命啊……”
四周围观的人群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大家不明就里,大多在指责沈夏,不该如此寒了忠仆的心。
柳氏铁青着一张脸,坐在主位。二夫人赵氏也在场。
“哎呀大嫂。”
赵氏一副顾全大局的语气:“这事闹得,张绣娘确实是府里的老人了,手艺也好,就这么辞了,也确实可惜。”
“如今闹成这样,对侯府的名声也不好啊。不如这样,咱们就给张绣娘一个恩典,让她继续回来上工?毕竟她一家老小也不容易。”
围观的人群也纷纷附和:
“是啊,为了这么点小事,侯府也确实显得太苛刻了。”
“毕竟谁还没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
“……”
见柳氏不讲话,脸色难看,赵氏冷笑一声,继续拱火道:
“或者,让侄媳妇来给她赔个不是,给笔银子打发掉算了?总不好因为这件事,真寒了满府下人的心,让人觉得咱们侯府主子刻薄寡恩吧?”
赵氏这话,用心极其险恶。
如果柳氏采纳她的建议,把人找回来,或者让沈夏这个少夫人道歉,就等于当众承认沈夏错了,沈夏刚建立的权威将荡然无存。
而且还会影响两人的婆媳关系。
柳氏绷着脸,心中怒火翻腾。
她气赵氏的阴险,也恼张绣**背主。
就在她准备张口强压下此事,准备过后再算账时。
“二婶娘此言差矣。”
一道清亮的声音自门口响起,打破了屋内凝滞的气氛。
第十三章 她可是在装病啊!
“什么?!”
钱姑姑愕然,以为自己听错了。
“少夫人,她可是在装病啊!这……”
“既然她想‘病’,那我们便让她‘病’的名副其实,你亲自去一趟,带上二两银子和药材,就说是我的意思,让她不必忧心绣房的事,安心养‘病’。”
“记住,态度要诚恳,务必要让左邻右舍都看到,侯府是如何体恤下人的,至于她手上的活计,就说暂且交给了她的副手,替她分担一二。”
沈夏语气沉稳,带着洞悉一切的冷静。
墙钱姑姑先是一愣,随即猛然醒悟过来!
少夫人这招,高啊!
明着是关怀体恤,实则是将张绣娘高高架起!
厚赏是坐实她‘重病’,需要长期休养,让她短时间内无法再回来搅局。
而大张旗鼓的送赏,既博了仁厚之名,也让张绣娘和她背后之人哑巴吃黄莲。
难道她还能自己跳出来说自己没病吗?
这可比直接训斥她,要高明了不知道多少倍!
钱姑姑看向沈夏的目光,已然充满敬佩。
“是,奴婢明白,这就去办!”
……
等钱姑姑走后,春桃凑到沈夏身边,面露愁色:
“小姐,那张绣娘虽然打发走了,可侯爷和世子的秋衣耽搁不起啊,要不……咱们去求求夫人?让她从她的私库里拨两个得用的绣娘先应应急?”
沈夏摇头,目光坚定。
“我才接手第一天,遇到点困难就去求助婆母,只会让她觉得我无能,难堪大用,若往后遇到更大的难题,又当如何?难道次次都去求她?”
“那现在怎么办?上哪儿去找两个手艺顶好的绣娘代替呀?”春桃一脸着急。
沈夏沉吟片刻,眼底闪过一丝睿芒。
“春桃,”她转头吩咐道:“你拿着我的对牌,立刻出府,去办两件事。”
“第一,去西市的锦绣阁,寻他们的掌柜,就说靖安侯府需要临时聘请两位技艺精湛的绣娘,工钱按市价的三倍算,但要签短契,需要保密,即刻便能上工,你亲自过去看过她们的手艺,务必挑最好的。”
“第二,你去一趟我外祖家留下的那个小田庄,找庄头的女儿刘娘子,我记得她一手苏绣极好,当年我母亲还夸赞过,请她立刻进城,就说来帮我的忙,暂住些时日。”
春桃听闻,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小姐的打算。
这是准备内外结合,双管齐下!
外聘的绣娘负责撑起大部分场面,核心的,譬如侯爷和世子的秋衣,则安排绝对可靠的心腹刘娘子。
“小姐英明,奴婢这就去!”
春桃瞬间有了主心骨,拿着对牌匆匆而去。
沈夏则重新回到案前,铺开宣纸,开始勾勒秋衣的图样。
春桃办事利落,当天下午就将两位锦绣阁的绣娘,以及庄子上请来的刘娘子秘密接入府中,安排在针线房后院一间僻静的厢房里,紧锣密鼓的赶制秋衣最为关键的部分。
而外面的针线房依旧忙碌,但核心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剩下的也就有条不紊了。
很快,消息传到赵氏的耳目。她听闻沈夏并没有因此而焦头烂额,反而迅速稳住局面,不禁气笑了。
“好手段!先前,倒是本夫人小瞧了这沈家女!”
张嬷嬷也面色凝重,“夫人说的是,这沈氏看着不声不响的,处事却老辣得很,并非那一戳就破的纸灯笼,老奴先前也看走眼了。”
赵氏放下茶盏,眼中精光闪烁:“光凭这点就想在侯府站稳脚跟?还早着呢!”
“夫人的意思是……?”
“哼!绣**事她能靠小聪明和外力解决,我倒要看看,这巧妇可能做无米之炊?”
赵氏招招手,张嬷嬷立刻附耳过去。
之后,只见赵氏在她耳边吩咐了几句,嘴角勾起一抹阴险的弧度。
翌日清晨,沈夏刚梳妆完毕,正准备去巡查铺子,一个小丫鬟匆匆入内,气喘吁吁的禀报:
“少夫人,不好了!绣纺出事了,张娘子回来了,正在那里大吵大闹,夫人和二夫人也在,您快去看看吧!”
沈夏眉头一蹙。很快带着春桃匆匆赶往现场。
还没进门,就瞧见绣纺铺子四周围了一圈人,里面传来张绣娘委屈的哭喊声:
“……夫人,我在侯府辛辛苦苦了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这次不过是因为身子不适告了几天病假,少夫人就、就要辞退我,这是要把我往死路上逼啊!”
她捶胸顿足,哭得情真意切:“少夫人年纪轻想要立威,我理解,可也不能如此绝情,连条活路都不给啊!我们全家老小都靠我这双手养活,这是要我们全家人的命啊……”
四周围观的人群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大家不明就里,大多在指责沈夏,不该如此寒了忠仆的心。
柳氏铁青着一张脸,坐在主位。二夫人赵氏也在场。
“哎呀大嫂。”
赵氏一副顾全大局的语气:“这事闹得,张绣娘确实是府里的老人了,手艺也好,就这么辞了,也确实可惜。”
“如今闹成这样,对侯府的名声也不好啊。不如这样,咱们就给张绣娘一个恩典,让她继续回来上工?毕竟她一家老小也不容易。”
围观的人群也纷纷附和:
“是啊,为了这么点小事,侯府也确实显得太苛刻了。”
“毕竟谁还没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
“……”
见柳氏不讲话,脸色难看,赵氏冷笑一声,继续拱火道:
“或者,让侄媳妇来给她赔个不是,给笔银子打发掉算了?总不好因为这件事,真寒了满府下人的心,让人觉得咱们侯府主子刻薄寡恩吧?”
赵氏这话,用心极其险恶。
如果柳氏采纳她的建议,把人找回来,或者让沈夏这个少夫人道歉,就等于当众承认沈夏错了,沈夏刚建立的权威将荡然无存。
而且还会影响两人的婆媳关系。
柳氏绷着脸,心中怒火翻腾。
她气赵氏的阴险,也恼张绣**背主。
就在她准备张口强压下此事,准备过后再算账时。
“二婶娘此言差矣。”
一道清亮的声音自门口响起,打破了屋内凝滞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