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欺君
皇帝把小八小九交给奶娘,让她们抱下去。
他看向坐在下面的唐美人,眼底**笑意,“唐美人蕙质兰心,甚得朕心,晋为嫔,赐封号兰,享一宫主位。”
兰嫔心中一喜,唇角止不住的上扬,起身叩拜谢恩。
满堂哗然,一连升两阶,自皇帝登基以来,从未有过的先例。
便是盛宠一时的德妃也是一阶一阶走上来的,难不成,后宫又要变天了?
众人看向德妃,只见她埋头干饭,吃的那叫一个香,像是根本听不到皇帝刚才说了什么似的。
在小八小九的满月宴上晋封别的妃嫔,那是打脸。
偏生德妃毫无感觉,眼睛里只剩眼前的美食。
俞知微抿了抿唇,轻叹一声,这又闹的是哪出啊?
见德妃毫无反应,皇帝的笑容也渐渐淡了下去,像是非要找出德妃一点不高兴才行。
“德妃,你是对朕的旨意不满吗?”
闻言,德妃放下碗筷,笑的很是温和,“陛下,您的旨意,便是上天的旨意,罚也是赏,赏也是赏,臣妾怎敢妄议上天。”
皇帝听了不仅没有缓和脸色,反而更阴沉了,一甩袖,径直离开了清月殿。
兰嫔左顾右盼,还是选择追了上去。
把皇帝气走的德妃恍若未闻,继续埋头干饭,一边吃一边对俞知微说道:“姑姑您拘了我一个月多了,可算能吃好吃的,我得吃回来再走”
她的语气轻快,听不出一丝难过,可俞知微清楚看到,那道菜的汤汁上荡起了涟漪。
俞知微无奈,这到底闹的是哪一出啊?
一场好好的满月宴,闹成现在这样,谁也没有心思再待下去,但仪式还未完成,对小八小九而言不是件好事。
皇帝任性,其他人不能陪着他任性。
淑妃担起原本应当是皇帝的责任,把满月宴继续进行下去,在给小八小九赐下祝福后,这场不伦不类的满月宴才算结束。
和德妃交好的几人本想宽慰她几句,却被淑妃拦住。
“我们都不知道德妃和陛下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左右现在陛下没有降怒,还是等他们两人自己调解吧。”
德妃和她们挥手告别,脸上依旧笑容满面。
奶娘们抱着小八小九跟在身后,如今正值初夏,微风拂面皆是暖意。
两个孩子自从出生便一直在永乐宫,不曾看看外面的风景,德妃特意绕道御花园,带孩子们看看盛开的鲜花,看看清澈的湖泊。
行至湖边,身后传来男子的呼唤声。
“德妃娘娘,还请留步。”
德妃转身看去,是潇洒王。
潇洒王追了上来,太后的死,似乎并未对他造成多大的影响,还是那般意气风发的少年。
“王爷有何事?”
潇洒王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确实有一事相求。”
“王爷但说无妨。”
俞知微环视周围,四周空旷,无处藏身,且两人之间的距离得到。
悄悄松了口气,闹脾气的皇帝应该不会躲在暗处偷看,然后误会两人有私情,接着因爱选择原谅,一杯毒酒把潇洒王赐死了。
“皇兄的几个孩子出生时,我都不在京城,他们与我并不亲近,若是可以,能不能让我经常看看小八小九?小八小九长大后,谁想习武,我都可以教他们!”
德妃奇怪道:“王爷若是喜欢孩子,为何不自己成亲生一个?”
“不瞒娘娘。”潇洒王脸红一片,“其实......其实是我......唉,算了,此事不好说出口。”
俞知微似乎能猜到潇洒王没说完的话,看向他的眼神多了几分好奇,真的假的?
“后宫到底不方便外男进出,王爷若是喜欢小八小九,便去求陛下吧,陛下同意了,本宫自然没有意见,让奶娘抱去勤政殿便是。”
潇洒王眼睛一亮,“对对对,我这就去找皇兄。”
少年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视线中,德妃还是觉得潇洒王的态度很是奇怪。
“姑姑,您说潇洒王究竟想干什么?”
俞知微摊手,“皇权贵胄的心,我哪里能猜的透。”
两人继续向前走去,无人发现,在不远处的假山深处走出两人。
正是先行离席的皇帝和兰嫔。
距离过远,他们并不能听清他们说了什么,但不妨碍兰嫔火上浇油。
“陛下,您看,臣妾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能叫动王爷。”
皇帝面色如常,但垂在身侧的手紧握成拳,微微的颤抖已经暴露了他的心境。
兰嫔看在眼中,乐在心里,果然,贤妃娘娘总是技高一筹。
那日,她与关美人一起被叫到了甘泉宫,去的时候,两人心中胆颤,担忧从未有过交集的贤妃叫她们过去是为何。
去了才知道,贤妃担忧陛下独宠德妃,会影响皇室开枝散叶。
准备扶持她们二人上位,至少要保证,皇嗣不会停步在八九皇子身上。
唐美人疑惑问道:“娘娘为何选择我们二人?我们二人在勤政殿门口受了那么多天,也不见陛下召见,陛下真会愿意宠幸我们吗?”
关美人接上话:“是啊,陛下心中只有德妃娘娘,旁的宫看都不曾看一眼,我们虽年轻貌美,但陛下似乎并不是那好色之人。”
“你瞧,你也说陛下心中只有德妃,所以本宫要教你们的,便与德妃有关。”
贤妃笑的高深莫测,招手示意她们凑近,耳语一阵后,两人眼中迸发出光彩。
如今后位空悬,朝中已经有了立后的声音,她们二人皆出生高门,即便年轻了些,但也不是当不得皇后之位。
身为后妃,既已入宫,谁不想往上爬,谁不想要那与一国之君并肩而立,受万民敬仰的位置?
唐关二人对视一眼,兴高采烈的应下了。
满月宴前一日,唐美人以要事相告为由终于如愿以偿进了勤政殿。
当今陛下三十出头的年纪,正值壮年,相貌出众,唐美人只是偷偷看了一眼,便倾慕已久。
皇帝头也不抬的问道:“你有何事要同朕说?若并非要事,可论得上欺君。”
皇帝把小八小九交给奶娘,让她们抱下去。
他看向坐在下面的唐美人,眼底**笑意,“唐美人蕙质兰心,甚得朕心,晋为嫔,赐封号兰,享一宫主位。”
兰嫔心中一喜,唇角止不住的上扬,起身叩拜谢恩。
满堂哗然,一连升两阶,自皇帝登基以来,从未有过的先例。
便是盛宠一时的德妃也是一阶一阶走上来的,难不成,后宫又要变天了?
众人看向德妃,只见她埋头干饭,吃的那叫一个香,像是根本听不到皇帝刚才说了什么似的。
在小八小九的满月宴上晋封别的妃嫔,那是打脸。
偏生德妃毫无感觉,眼睛里只剩眼前的美食。
俞知微抿了抿唇,轻叹一声,这又闹的是哪出啊?
见德妃毫无反应,皇帝的笑容也渐渐淡了下去,像是非要找出德妃一点不高兴才行。
“德妃,你是对朕的旨意不满吗?”
闻言,德妃放下碗筷,笑的很是温和,“陛下,您的旨意,便是上天的旨意,罚也是赏,赏也是赏,臣妾怎敢妄议上天。”
皇帝听了不仅没有缓和脸色,反而更阴沉了,一甩袖,径直离开了清月殿。
兰嫔左顾右盼,还是选择追了上去。
把皇帝气走的德妃恍若未闻,继续埋头干饭,一边吃一边对俞知微说道:“姑姑您拘了我一个月多了,可算能吃好吃的,我得吃回来再走”
她的语气轻快,听不出一丝难过,可俞知微清楚看到,那道菜的汤汁上荡起了涟漪。
俞知微无奈,这到底闹的是哪一出啊?
一场好好的满月宴,闹成现在这样,谁也没有心思再待下去,但仪式还未完成,对小八小九而言不是件好事。
皇帝任性,其他人不能陪着他任性。
淑妃担起原本应当是皇帝的责任,把满月宴继续进行下去,在给小八小九赐下祝福后,这场不伦不类的满月宴才算结束。
和德妃交好的几人本想宽慰她几句,却被淑妃拦住。
“我们都不知道德妃和陛下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左右现在陛下没有降怒,还是等他们两人自己调解吧。”
德妃和她们挥手告别,脸上依旧笑容满面。
奶娘们抱着小八小九跟在身后,如今正值初夏,微风拂面皆是暖意。
两个孩子自从出生便一直在永乐宫,不曾看看外面的风景,德妃特意绕道御花园,带孩子们看看盛开的鲜花,看看清澈的湖泊。
行至湖边,身后传来男子的呼唤声。
“德妃娘娘,还请留步。”
德妃转身看去,是潇洒王。
潇洒王追了上来,太后的死,似乎并未对他造成多大的影响,还是那般意气风发的少年。
“王爷有何事?”
潇洒王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确实有一事相求。”
“王爷但说无妨。”
俞知微环视周围,四周空旷,无处藏身,且两人之间的距离得到。
悄悄松了口气,闹脾气的皇帝应该不会躲在暗处偷看,然后误会两人有私情,接着因爱选择原谅,一杯毒酒把潇洒王赐死了。
“皇兄的几个孩子出生时,我都不在京城,他们与我并不亲近,若是可以,能不能让我经常看看小八小九?小八小九长大后,谁想习武,我都可以教他们!”
德妃奇怪道:“王爷若是喜欢孩子,为何不自己成亲生一个?”
“不瞒娘娘。”潇洒王脸红一片,“其实......其实是我......唉,算了,此事不好说出口。”
俞知微似乎能猜到潇洒王没说完的话,看向他的眼神多了几分好奇,真的假的?
“后宫到底不方便外男进出,王爷若是喜欢小八小九,便去求陛下吧,陛下同意了,本宫自然没有意见,让奶娘抱去勤政殿便是。”
潇洒王眼睛一亮,“对对对,我这就去找皇兄。”
少年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视线中,德妃还是觉得潇洒王的态度很是奇怪。
“姑姑,您说潇洒王究竟想干什么?”
俞知微摊手,“皇权贵胄的心,我哪里能猜的透。”
两人继续向前走去,无人发现,在不远处的假山深处走出两人。
正是先行离席的皇帝和兰嫔。
距离过远,他们并不能听清他们说了什么,但不妨碍兰嫔火上浇油。
“陛下,您看,臣妾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能叫动王爷。”
皇帝面色如常,但垂在身侧的手紧握成拳,微微的颤抖已经暴露了他的心境。
兰嫔看在眼中,乐在心里,果然,贤妃娘娘总是技高一筹。
那日,她与关美人一起被叫到了甘泉宫,去的时候,两人心中胆颤,担忧从未有过交集的贤妃叫她们过去是为何。
去了才知道,贤妃担忧陛下独宠德妃,会影响皇室开枝散叶。
准备扶持她们二人上位,至少要保证,皇嗣不会停步在八九皇子身上。
唐美人疑惑问道:“娘娘为何选择我们二人?我们二人在勤政殿门口受了那么多天,也不见陛下召见,陛下真会愿意宠幸我们吗?”
关美人接上话:“是啊,陛下心中只有德妃娘娘,旁的宫看都不曾看一眼,我们虽年轻貌美,但陛下似乎并不是那好色之人。”
“你瞧,你也说陛下心中只有德妃,所以本宫要教你们的,便与德妃有关。”
贤妃笑的高深莫测,招手示意她们凑近,耳语一阵后,两人眼中迸发出光彩。
如今后位空悬,朝中已经有了立后的声音,她们二人皆出生高门,即便年轻了些,但也不是当不得皇后之位。
身为后妃,既已入宫,谁不想往上爬,谁不想要那与一国之君并肩而立,受万民敬仰的位置?
唐关二人对视一眼,兴高采烈的应下了。
满月宴前一日,唐美人以要事相告为由终于如愿以偿进了勤政殿。
当今陛下三十出头的年纪,正值壮年,相貌出众,唐美人只是偷偷看了一眼,便倾慕已久。
皇帝头也不抬的问道:“你有何事要同朕说?若并非要事,可论得上欺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