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像指缝里的沙,悄无声息地溜走。转眼已是十一月中旬,窗外的梧桐树叶几乎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倔强地指向灰蒙蒙的天空。寒气越来越重,教室里早早生起了炉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烟味和纸张油墨的气息。期末考试的脚步越来越近,那种无形的压力像渐渐收紧的绳索,萦绕在每个毕业班学生的心头,尤其是对于立下“军令状”的游戏厅四人组而言。
这天放学后,四人照例聚在文具店后间的小方桌旁。与以往不同的是,黄子沫和苏言言各自从书包里郑重地掏出了几个厚厚的、用各色荧光笔仔细标注的笔记本。
“给,这是我和言言这几天熬夜整理的语文复习笔记。”黄子沫将一本封面上工整写着“语文基础积累宝典”的笔记本推到肖立远和林冲面前,她的眼圈下带着淡淡的青黑,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苏言言也递上另一本,封皮上画着简单的思维导图,标题是“阅读与作文攻坚指南”。她补充道:“时间太紧了,靠平时零散积累肯定不够,我们把五年级上下册的重点和常考题型都梳理了一下,希望能帮到你们。”
肖立远和林冲接过还带着女孩们手心温度的笔记本,翻开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本子里密密麻麻又不失条理地写满了内容,字迹工整,重点部分还用红笔、蓝笔和荧光笔做了醒目标记。
黄子沫的“基础积累宝典”里主要包含:
1. 成语归类大全:
a. 描写季节的: 春暖花开、烈日炎炎、秋高气爽、寒冬腊月(旁边还备注了每个季节对应的典型景物)。
b. 形容学习态度的: 孜孜不倦、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囫囵吞枣(黄子沫特意在“囫囵吞枣”下面画了条线,写上“避免!”)。
c. 带有反义词的: 大惊小怪、争先恐后、深入浅出、古往今来。
d. 历史故事成语: 完璧归赵(蔺相如)、卧薪尝胆(勾践)、凿壁偷光(匡衡)——每个成语后面都简写了故事主人公和寓意。
2. 古诗词名句集锦:
a.不仅列出了课本要求背诵的《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等全文,还额外补充了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类常考的名句,并标注了作者和出处。
3. 常见多音字、形近字辨析:
a.如“的、地、得”的用法区别(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补充说明用“得”),还配了例句。
b.像“辩”、“辨”、“辫”这类容易混淆的字,也列出了组词和简单解释。
苏言言的“阅读与作文攻坚指南”则更侧重方法:
1. 阅读理解题型破解:
a. 概括段落大意: 标注技巧——“找中心句,通常在段首或段尾;若无,则自己提炼关键词组合”。
b.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提示“结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理解”。
c. 分析人物形象: 列出“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入手”的步骤。
d. 体会文章中心思想: 总结了“看标题、抓重点段、联系主要事件和人物品质”的路径。
2. 作文素材与技巧:
a. 开头方法集锦: 开门见山式、设置悬念式、引用名言式、景物描写烘托式,每种都附有例子。
b. 细节描写示范: 如何把“妈妈很辛苦”写成“妈**手掌结满了厚厚的老茧,指关节因为常年的劳作有些变形”。
c. 常见作文类型结构: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作文的基本框架提纲。
d. 好词好句积累: 分类整理了描写人物外貌、心情、天气、景色的优美词汇和句子。
“我的天……”林冲翻着笔记,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你们俩……这是把语文书给吃透了吧?这也太详细了!”
肖立远更是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着笔记本的页面,抬头看着黄子沫和苏言言,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佩服:“太谢谢你们了!这得花多少时间啊!你们……你们黑眼圈都出来了。”
黄子沫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笑了笑:“没事,大家一起进步嘛。基础部分一定要反复看,记牢。阅读和作文光看笔记不行,还得多练,我们找时间一起分析几篇范文。”
苏言言也点头:“对,特别是作文,我们可以互相批改,提意见。肖立远,你的叙事要是能加上更多细节描写,就像你打游戏描述连招那么生动,肯定能拿高分。”
林冲一拍大腿:“太好了!有这‘武功秘籍’,我还怕什么语文!从今天起,我每天背五个成语,一首诗!肖立远,咱俩互相抽查!”
肖立远也燃起了斗志:“没问题!谁偷懒谁是小狗!”
四个脑袋又重新凑到了一起,橘黄色的灯光下,笔记本被翻动的“沙沙”声、低声的讨论声、以及偶尔因为攻克一个难点而发出的轻笑声,交织成一曲紧张而充满希望的备考乐章。窗外是凛冽的寒冬,而这个小天地里,却因为共同的目标、无私的分享和相互的扶持,充满了足以抵御一切寒冷的暖意。通往全年级前三十名的道路上,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
这天放学后,四人照例聚在文具店后间的小方桌旁。与以往不同的是,黄子沫和苏言言各自从书包里郑重地掏出了几个厚厚的、用各色荧光笔仔细标注的笔记本。
“给,这是我和言言这几天熬夜整理的语文复习笔记。”黄子沫将一本封面上工整写着“语文基础积累宝典”的笔记本推到肖立远和林冲面前,她的眼圈下带着淡淡的青黑,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苏言言也递上另一本,封皮上画着简单的思维导图,标题是“阅读与作文攻坚指南”。她补充道:“时间太紧了,靠平时零散积累肯定不够,我们把五年级上下册的重点和常考题型都梳理了一下,希望能帮到你们。”
肖立远和林冲接过还带着女孩们手心温度的笔记本,翻开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本子里密密麻麻又不失条理地写满了内容,字迹工整,重点部分还用红笔、蓝笔和荧光笔做了醒目标记。
黄子沫的“基础积累宝典”里主要包含:
1. 成语归类大全:
a. 描写季节的: 春暖花开、烈日炎炎、秋高气爽、寒冬腊月(旁边还备注了每个季节对应的典型景物)。
b. 形容学习态度的: 孜孜不倦、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囫囵吞枣(黄子沫特意在“囫囵吞枣”下面画了条线,写上“避免!”)。
c. 带有反义词的: 大惊小怪、争先恐后、深入浅出、古往今来。
d. 历史故事成语: 完璧归赵(蔺相如)、卧薪尝胆(勾践)、凿壁偷光(匡衡)——每个成语后面都简写了故事主人公和寓意。
2. 古诗词名句集锦:
a.不仅列出了课本要求背诵的《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等全文,还额外补充了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类常考的名句,并标注了作者和出处。
3. 常见多音字、形近字辨析:
a.如“的、地、得”的用法区别(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补充说明用“得”),还配了例句。
b.像“辩”、“辨”、“辫”这类容易混淆的字,也列出了组词和简单解释。
苏言言的“阅读与作文攻坚指南”则更侧重方法:
1. 阅读理解题型破解:
a. 概括段落大意: 标注技巧——“找中心句,通常在段首或段尾;若无,则自己提炼关键词组合”。
b.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提示“结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理解”。
c. 分析人物形象: 列出“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入手”的步骤。
d. 体会文章中心思想: 总结了“看标题、抓重点段、联系主要事件和人物品质”的路径。
2. 作文素材与技巧:
a. 开头方法集锦: 开门见山式、设置悬念式、引用名言式、景物描写烘托式,每种都附有例子。
b. 细节描写示范: 如何把“妈妈很辛苦”写成“妈**手掌结满了厚厚的老茧,指关节因为常年的劳作有些变形”。
c. 常见作文类型结构: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作文的基本框架提纲。
d. 好词好句积累: 分类整理了描写人物外貌、心情、天气、景色的优美词汇和句子。
“我的天……”林冲翻着笔记,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你们俩……这是把语文书给吃透了吧?这也太详细了!”
肖立远更是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着笔记本的页面,抬头看着黄子沫和苏言言,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佩服:“太谢谢你们了!这得花多少时间啊!你们……你们黑眼圈都出来了。”
黄子沫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笑了笑:“没事,大家一起进步嘛。基础部分一定要反复看,记牢。阅读和作文光看笔记不行,还得多练,我们找时间一起分析几篇范文。”
苏言言也点头:“对,特别是作文,我们可以互相批改,提意见。肖立远,你的叙事要是能加上更多细节描写,就像你打游戏描述连招那么生动,肯定能拿高分。”
林冲一拍大腿:“太好了!有这‘武功秘籍’,我还怕什么语文!从今天起,我每天背五个成语,一首诗!肖立远,咱俩互相抽查!”
肖立远也燃起了斗志:“没问题!谁偷懒谁是小狗!”
四个脑袋又重新凑到了一起,橘黄色的灯光下,笔记本被翻动的“沙沙”声、低声的讨论声、以及偶尔因为攻克一个难点而发出的轻笑声,交织成一曲紧张而充满希望的备考乐章。窗外是凛冽的寒冬,而这个小天地里,却因为共同的目标、无私的分享和相互的扶持,充满了足以抵御一切寒冷的暖意。通往全年级前三十名的道路上,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