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元年,五月,岭南道先打响了“名正言顺”反季常狗贼的第一仗。

  何为名正言顺?

  自然是——

  “听说了吗?南元国小太子早就逃出皇宫了,一直藏身于岭南,眼下正被翊王保护着呢。”

  一处茶楼内,围坐着的几人窃窃私语的,用自以为很小却足以被的附近两三桌客人听个清楚的声音议论着。

  “哎?我怎么听说是在郕王的封地里呢?”

  “啥啊?你们这消息也太落后了,三日前,郕王和翊王大本营就被攻破了,匆匆赶来的其余诸侯掘地三尺,也没找到小太子呢。”

  “不不不,你这消息也不是最新的,我二姑舅家的三表妹她姐夫就是走岭南道生意的,据说后面真的被渊王找到了小太子,连夜护送着回了元西主城呢。”

  “要我说,这指不定是哪路诸侯亦或是朝廷使的手段,目的就是为了调虎离山,好让京都的战事歇一歇。”

  “嗨……谁知道呢。”有人苦哈哈的,“眼下到处都在打仗,太子在哪里重要吗?就算是被找到了,也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

  再说了,现在这些个王爷和将军,摆明了就是对那个位置有意思,都在挂羊头卖狗肉,只要有机会,焉知不会是下一个曹贼?

  “嘶……”最开始议论的人不免有些牙疼,“你们说,这小太子当真还活着?”

  “这……”

  茶馆内一时间都有些无言,因着隔墙有耳,大多数人都保持了沉默,至于心里是怎么想的,那就另说了。

  说实话,前朝皇帝在位时,百姓们的生活过得很好吗?

  并没有,该被剥削的依旧被加倍剥削,卖儿卖女的情况早已屡见不鲜。

  但……凡事就怕有个对比,那时虽然生活也苦,起码努努力,一家人还是有活头的,哪里像现在?

  家里的青壮年被拉去服兵役,女人被破城而入的士兵玷污,老人被拖去服徭役,不是死在去服徭役的路上,就是在徭役时死了。

  也就几个起事王爷的封地好些,毕竟……要起事得先有一个好名声和适当的由头不是?

  比如眼下还能在茶馆内谈天说地的情况,就大多只能发生在几个王爷管辖内的,或者混乱过去后,已经开始重建秩序的城池。

  无人知晓,在岭南道的某个地方,一个悄悄藏了不知多少粮食的琼州城和有百年书院口碑的嵩州城,在某个混乱的夜晚,不仅将岭南境内的所有统一挂上了一面“沐”字旗帜。

  也没有人知道,一队人马,在几个诸侯乱战并被追着渊王往元西城转移时,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嵩州城。

  又过了几日,一队长长的马车也跟着进了嵩州主城,那是一群被护卫护着的半大少年,一个个摩拳擦掌,似乎是刚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准备去寻自家大人领赏呢!

  没错,这群少年正是以陈君为首的书院学生,原本他们是要在琼州府学的,怎奈先前的战事,导致琼州府学的夫子们都背上行囊自去避难。

  眼下琼州虽然已经在战后重建,可孩子们的学习毕竟是重点,正好嵩州的学生也因为战事跑了一批,穆浅染便让陈君带人前往嵩州。

  一同前来的,还有琼州府学的招牌教师——穆子修的专属教师——詹夫子。

  可以说,为了这个关门小弟子,老先生也算是跋山涉水了。

  而对于詹夫子的到来,嵩阳书院自然是十分欢迎的,甚至还给詹夫子单独安排了一处院落。

  然后就被詹夫子无视了,老先生自掏腰包,在穆宅的附近购置了一处豪宅。

  嵩阳书院院长:……真有钱,羡慕。

  至于穆浅染一行人是如何堂而皇之、明目张胆地完成嵩州易主的……

  还得从那日她满面红光地宣布新想法时说起。

  穆浅染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

  “既然现在各路诸侯与朝廷军都在私底下想办法寻找小太子,那我们就干脆来个的‘替身文学’!”

  玄一等人:什么文学?

  “简而言之,由玄衣卫的人带着钟叔培养的太子替身去各诸侯家里做客,唔……第一站就去郕王家吧,太好客了,一定要送个大礼给他!”

  于是不过半个月,郕王倒台了……

  玄衣卫得了自家小太子发自内心的赞赏,霎那间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下一站,翊王家。

  于是很快,翊王也倒台了,他这一倒台,整个岭南道就彻底乱了,诸侯们开始开始瓜分。

  也就是这个时候,渊王带着小太子回封地的消息传了出去,再加上穆浅染让人假扮郕王和翊王的人互相合作,暂时威慑住了其余诸侯的虎视眈眈。

  而最让穆浅染感到惊喜的,则是陈君等人坐镇的琼州。

  不论是提前挖的地道偷袭,还是兵临城下后,每日的心理和身体折磨……

  这群少年,在众人都没有发现的时候,已经悄悄长成了可以依靠的男子汉。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战事过后,整个岭南道,除了嵩州和琼州附近,基本全乱起来了,烧杀抢夺等事情频频发生。

  好在后面,流离失所的百姓们朝嵩州与琼州吉州涌来。

  对此,三个州城自是打开欢迎之门,迎接新的住民进城。

  如此这般,不过几个月的功夫,外面的人都在抢手持冒牌龙纹印的假太子,岭南道这边,则是完成了地区大洗牌的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