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尽忠开心的说道。
“如今百姓们的动力都被激发了出来,人人都想立功。”
李洵淡淡一笑,道:“都想立功是好事,但也要正确的引导,否则会适得其反。”
百姓们想立功的心态太过急迫,难免会做出格的事情,最终适得其反,所以必须要有正确的引导。
这是尚书台和影密卫要共同做的事情。
“现在天下各郡还有什么异常的吗?”李洵又问道。
“陛下,这次孟都将军平定青州四郡,卫绾将军和百姓拿下九江郡,威震整个天下。”
李尽忠认真汇报道。
“如今天下各郡百姓震动,他们对朝廷非常的支持,都等着朝廷带他们走向太平富足的生活。”
“这一次陛下又赏赐九江郡忠勇的牌坊,各地的百姓们都等着立功劳呢,巴不得自己家的刺史和司马赶紧反叛。”
“那些刺史和司马们哪里还敢拖拖拉拉的,全都加快速度往京华城赶。”
在青州四郡被孟都半天平定之后,天下各地的官员都被震慑到了。
青州是天下最大的城池之一,面对大明军队进攻,竟然只撑了半天,他们其他各郡又能撑多久呢?
所以各地的官员们都怂了,不敢再有异心,还是老老实实的来京华城拜见皇帝吧。
如今起兵反叛唯有一死,来京华城面见皇帝,还有活命的机会。
只要他们忠心,皇上也不会轻易的杀了他们。
“孟将军和卫将军二人处理完叛乱之后,是原地驻扎,还是回京华城?”李尽忠问道。
李洵道:“让他们回来吧,几个郡的新刺史和司马,让萧若无和向天歌二人决定。”
“青州大都督暂不设立,青州大军由朝廷亲自指挥,待天下事定,再重新设立大都督之职。”
大都督的职位还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随便找个人就做了,不然有可能又是一个胡天。
等到天下完全平定,把那些不忠的官员筛查完后,再重新安排天下官员之职。
筛查官员,安排天下官员的职位,工作量极大。
到时候向天歌与萧若无的任务就重了,所以还要找一个能担当吏部尚书的人。
吏部尚书职位很重要,掌管天下官员的选拔考核,李洵要好好想想,由谁来担任。
“陛下,还有个事情要向您汇报一下,这是今天早上刚得到的消息。”
李尽忠上前一步,将一个小奏折放到了李洵面前。
看到这个小奏折,李洵就知道这是国师天运子的。
别的大臣用的奏折都是一模一样大的,但天运子用的较小。
天运子说这样做,符合他的五行命脉。
李洵拿过奏折看了看,天运子在燕山山脉里面又发现了一座铁矿,不过只有之前那座铁矿的一半大。
“这家伙跟矿石很有缘呢,又帮咱们找了一个铁矿。”
李洵把奏折放到了桌子上,心情很是愉悦。
这一次在京华城外的燕山山脉里面,竟然发现了三个矿山。
“哈哈,国师确实是和铁矿有缘,陛下以后可以让国师云游天下,勘探天下山川河流。”
“很有可能会发现更多的铁矿和金矿。”李尽忠笑着说道。
“尽忠,你这个提议倒是不错。”
天运子本来就擅长堪舆之术,以后他肯定要把大明帝国的山川河流弄清楚。
这对于大明帝国的治理也是很有帮助的,了解清楚各地的地形,才能因地制宜的施展政策和种植粮食。
李尽忠开心的说道。
“如今百姓们的动力都被激发了出来,人人都想立功。”
李洵淡淡一笑,道:“都想立功是好事,但也要正确的引导,否则会适得其反。”
百姓们想立功的心态太过急迫,难免会做出格的事情,最终适得其反,所以必须要有正确的引导。
这是尚书台和影密卫要共同做的事情。
“现在天下各郡还有什么异常的吗?”李洵又问道。
“陛下,这次孟都将军平定青州四郡,卫绾将军和百姓拿下九江郡,威震整个天下。”
李尽忠认真汇报道。
“如今天下各郡百姓震动,他们对朝廷非常的支持,都等着朝廷带他们走向太平富足的生活。”
“这一次陛下又赏赐九江郡忠勇的牌坊,各地的百姓们都等着立功劳呢,巴不得自己家的刺史和司马赶紧反叛。”
“那些刺史和司马们哪里还敢拖拖拉拉的,全都加快速度往京华城赶。”
在青州四郡被孟都半天平定之后,天下各地的官员都被震慑到了。
青州是天下最大的城池之一,面对大明军队进攻,竟然只撑了半天,他们其他各郡又能撑多久呢?
所以各地的官员们都怂了,不敢再有异心,还是老老实实的来京华城拜见皇帝吧。
如今起兵反叛唯有一死,来京华城面见皇帝,还有活命的机会。
只要他们忠心,皇上也不会轻易的杀了他们。
“孟将军和卫将军二人处理完叛乱之后,是原地驻扎,还是回京华城?”李尽忠问道。
李洵道:“让他们回来吧,几个郡的新刺史和司马,让萧若无和向天歌二人决定。”
“青州大都督暂不设立,青州大军由朝廷亲自指挥,待天下事定,再重新设立大都督之职。”
大都督的职位还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随便找个人就做了,不然有可能又是一个胡天。
等到天下完全平定,把那些不忠的官员筛查完后,再重新安排天下官员之职。
筛查官员,安排天下官员的职位,工作量极大。
到时候向天歌与萧若无的任务就重了,所以还要找一个能担当吏部尚书的人。
吏部尚书职位很重要,掌管天下官员的选拔考核,李洵要好好想想,由谁来担任。
“陛下,还有个事情要向您汇报一下,这是今天早上刚得到的消息。”
李尽忠上前一步,将一个小奏折放到了李洵面前。
看到这个小奏折,李洵就知道这是国师天运子的。
别的大臣用的奏折都是一模一样大的,但天运子用的较小。
天运子说这样做,符合他的五行命脉。
李洵拿过奏折看了看,天运子在燕山山脉里面又发现了一座铁矿,不过只有之前那座铁矿的一半大。
“这家伙跟矿石很有缘呢,又帮咱们找了一个铁矿。”
李洵把奏折放到了桌子上,心情很是愉悦。
这一次在京华城外的燕山山脉里面,竟然发现了三个矿山。
“哈哈,国师确实是和铁矿有缘,陛下以后可以让国师云游天下,勘探天下山川河流。”
“很有可能会发现更多的铁矿和金矿。”李尽忠笑着说道。
“尽忠,你这个提议倒是不错。”
天运子本来就擅长堪舆之术,以后他肯定要把大明帝国的山川河流弄清楚。
这对于大明帝国的治理也是很有帮助的,了解清楚各地的地形,才能因地制宜的施展政策和种植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