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北境都丢了一半,连国都都岌岌可危!”
“你——”
清国公的手指在空中颤着,像是要指,却又不知该指向哪儿。
他终于重重一拍案。
“你真是疯了!”
堂中火光抖动,噼啪作响。
那怒气几乎要将整个屋子烧透。
拓跋燕回却一直没有动。
她只是看着他,静静地,看得那股怒意渐渐化作一种无力的颓然。
“清国公。”
她的声音不大,却极稳。
“你说得没错,夺嫡这种事,从来不靠一腔热血。”
“我当然考虑过。”
她说得太平静,以至于那份冷静反倒让人心惊。
“我考虑过时局,考虑过势,考虑过成与败,也考虑过代价。”
“我知道你不信萧宁。”
“其实——”她轻轻一笑,笑意淡得近乎自嘲,“我起初也不信。”
清国公的眉头皱得更深。
“可我见过他。”
她的声音低了下来,却愈发笃定。
“我见过那个人。”
“他不似传闻中那般荒唐。”
“也不似朝臣口中的无能。”
“他有自己的步子,有自己的心。”
“更重要的是——他有胆。”
清国公沉默地听着,眉眼间的线条僵硬如铁。
他冷笑。
“有胆?”
“你以为光有胆就能改天下?”
“我这一生见过太多‘有胆’的年轻人,他们的结局,全都一样——”
他伸出手,五指一合,掌心里似乎握着无形的血。
“死在路上。”
拓跋燕回却摇头。
“他不会。”
“他已经活过了所有人给他定的死期。”
“从他登基的那一刻起,就有人说他三月必亡,可如今——他不但活着,还开始重建自己的天下。”
清国公怔了怔,眼神里终于多了几分不耐。
“重建天下?”他轻嗤一声,“他拿什么重建?”
“拿他那群寒门士子?还是拿他被**了权力的中枢?”
“别痴人说梦了,燕回。”
他叹息着,语气里带出一丝疲惫,“我知道你心里恨,也知道你不甘。”
“可这世道不是靠信念活的。”
“萧宁那种人——再不一样,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的少年皇帝罢了。”
他冷冷看着她,“他若真有本事,早该在大尧立威,如今却被群臣争论不休,你以为靠这种人,能改命?”
拓跋燕回没答。
她只是看着他,目光平静。
那种平静让清国公忽然觉得——自己说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在风里打旋,落不到她心上。
他深吸一口气,终究垂下肩。
“算了。”
声音低低的,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
“你太年轻。”
他缓缓摇头,眼里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怜意。
“也罢……也罢。”
他叹了一声。
“你五哥那脾气我见得多,你随他。”
“他那时候要救人,不顾一切;你现在要复仇,也是一样。”
“血脉使然。”
“可你得明白,世上很多事——不是勇气能解的。”
他长久地看着她,那眼神里有怒,有失望,也有说不出的苍凉。
“这一路,你若真走下去,怕是要连命都搭进去。”
“可我拦不住你。”
清国公缓缓坐回去,像是用尽了所有气力。
“我老了。”
“也打不动了。”
“我能做的,只是少让你死得难看。”
他抬眼,盯着她许久,终于低声道:
“罢了,也罢。”
“既然你执意如此——”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终于又稳了几分。
“那就说吧。”
“你们打算怎么办?”
他语气冷,却掩不住那一丝疲惫中带着的关切。
拓跋燕回微微一怔,随即郑重地站起身。
她从怀中缓缓取出一封信。
那信以黑色蜡封封口,上面印着一个陌生的印记——似似龙纹,又非龙纹。
拓跋燕回双手奉上。
“具体的计划,都在这上面。”
“国公请过目。”
清国公盯着那信封,目光深沉。
“连北境都丢了一半,连国都都岌岌可危!”
“你——”
清国公的手指在空中颤着,像是要指,却又不知该指向哪儿。
他终于重重一拍案。
“你真是疯了!”
堂中火光抖动,噼啪作响。
那怒气几乎要将整个屋子烧透。
拓跋燕回却一直没有动。
她只是看着他,静静地,看得那股怒意渐渐化作一种无力的颓然。
“清国公。”
她的声音不大,却极稳。
“你说得没错,夺嫡这种事,从来不靠一腔热血。”
“我当然考虑过。”
她说得太平静,以至于那份冷静反倒让人心惊。
“我考虑过时局,考虑过势,考虑过成与败,也考虑过代价。”
“我知道你不信萧宁。”
“其实——”她轻轻一笑,笑意淡得近乎自嘲,“我起初也不信。”
清国公的眉头皱得更深。
“可我见过他。”
她的声音低了下来,却愈发笃定。
“我见过那个人。”
“他不似传闻中那般荒唐。”
“也不似朝臣口中的无能。”
“他有自己的步子,有自己的心。”
“更重要的是——他有胆。”
清国公沉默地听着,眉眼间的线条僵硬如铁。
他冷笑。
“有胆?”
“你以为光有胆就能改天下?”
“我这一生见过太多‘有胆’的年轻人,他们的结局,全都一样——”
他伸出手,五指一合,掌心里似乎握着无形的血。
“死在路上。”
拓跋燕回却摇头。
“他不会。”
“他已经活过了所有人给他定的死期。”
“从他登基的那一刻起,就有人说他三月必亡,可如今——他不但活着,还开始重建自己的天下。”
清国公怔了怔,眼神里终于多了几分不耐。
“重建天下?”他轻嗤一声,“他拿什么重建?”
“拿他那群寒门士子?还是拿他被**了权力的中枢?”
“别痴人说梦了,燕回。”
他叹息着,语气里带出一丝疲惫,“我知道你心里恨,也知道你不甘。”
“可这世道不是靠信念活的。”
“萧宁那种人——再不一样,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的少年皇帝罢了。”
他冷冷看着她,“他若真有本事,早该在大尧立威,如今却被群臣争论不休,你以为靠这种人,能改命?”
拓跋燕回没答。
她只是看着他,目光平静。
那种平静让清国公忽然觉得——自己说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在风里打旋,落不到她心上。
他深吸一口气,终究垂下肩。
“算了。”
声音低低的,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
“你太年轻。”
他缓缓摇头,眼里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怜意。
“也罢……也罢。”
他叹了一声。
“你五哥那脾气我见得多,你随他。”
“他那时候要救人,不顾一切;你现在要复仇,也是一样。”
“血脉使然。”
“可你得明白,世上很多事——不是勇气能解的。”
他长久地看着她,那眼神里有怒,有失望,也有说不出的苍凉。
“这一路,你若真走下去,怕是要连命都搭进去。”
“可我拦不住你。”
清国公缓缓坐回去,像是用尽了所有气力。
“我老了。”
“也打不动了。”
“我能做的,只是少让你死得难看。”
他抬眼,盯着她许久,终于低声道:
“罢了,也罢。”
“既然你执意如此——”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终于又稳了几分。
“那就说吧。”
“你们打算怎么办?”
他语气冷,却掩不住那一丝疲惫中带着的关切。
拓跋燕回微微一怔,随即郑重地站起身。
她从怀中缓缓取出一封信。
那信以黑色蜡封封口,上面印着一个陌生的印记——似似龙纹,又非龙纹。
拓跋燕回双手奉上。
“具体的计划,都在这上面。”
“国公请过目。”
清国公盯着那信封,目光深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