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第2136章

小说: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11-14 05:43:14 源网站:2k小说网
  ();

  下附一图,名曰《掷点全谱表》,其列密密麻麻,自一至十八皆有,加注甲乙差点。

  许居正读罢,心头如翻江倒海,愈发难安。

  他缓缓道:“这不是命数之占,而是权谋之理。”

  “在那等混沌之中,陛下竟可列出一谱,以一一比对,折合胜率——此法,便是将‘运气’量化为‘事理’。”

  “非神也,非鬼也,实可算之事。”霍纲点头,“此术若用于战场推演、仓储调度,其变数虽多,但知其大概者,亦可胜人一步。”

  “我从未想过,原来兵政之事,竟也可纳入算学。”魏瑞低声道。

  许居正阖卷,轻声道:“如此观之,‘术算’一科,并非庶务枝节,而是天下之根。”

  众人齐齐颔首,神色之中,尽是震动与沉思。

  而这一夜,他们的世界,悄然裂开一道口子。

  ——旧日所学,已不能应今时之问;

  ——而此新法新术,若真推广开来,将彻底改变千年来的治学、治政之基。

  “诸君,”许居正沉声道,“我们必须承认,陛下的术算,不但立得住,且有可能改朝换代之学。”

  “我观此书,实可谓一术定邦。”霍纲叹道。

  “而陛下,已非昔日纨绔。”魏瑞轻声道,“他是以一人之力,重开千年之门。”

  堂内一静。

  烛火摇曳之间,众人再无嘲笑、再无疑虑。

  有的只是敬畏,和隐隐而生的危机感——

  若天下士子皆学此术,

  若五科皆如《术算》、《国学》这般,

  那今后的官道士路,

  恐怕将不再属于他们这些“旧朝读书人”。

  而是属于那千人寒门,

  属于那纸卷之中,另起山河的新世代。

  夜更深了,烛影斜斜,书页翻动。

  许府之内,十余人伏案沉思,无人再言语。

  他们知道——

  这是一个分水岭,

  自此之后,大尧士林,再无回头之路。

  许府,堂中沉默。

  李安石合上《术算解说》,手指略顿于卷末那道“圆轮交行”之题。

  他又在这一页上,翻看了一番。

  前面四题,皆是有答案在这一页,唯有那圆周之题,后面空留数行,无批注、无图解。

  “看来,确是无解了。”霍纲低声道,语中并无讥讽,反而有几分唏嘘。

  “不是陛下无能为答。”魏瑞轻声接道,“而是此题本身,怕是当今世上……本就无人能解。”

  “石宗方才提出圆行常数未久,亦不过是绳测之说,连实测之值尚未有定。”

  陈章谨摇头叹息,“以此推行距、列程式,难于登天。陛下设此题,或是为考思路,未必当真求其解也。”

  “是啊。”郭仪点头,“可即便如此,此题亦极具价值——它教人知‘不可知’,知学问有涯,更知有些疑难,尚待后人。”

  “从这四题可解、一题未答,我竟看到了另一种气魄。”许居正放下书卷,声音沉静,“设者有胆、有识、有据、有敬——而不妄。”

  “就这份‘有所不答’的诚实,便胜过庙堂上无数妄谈空谈之徒。”

  众人点头称是,气氛由初时的震惊与困惑,慢慢过渡成一种——被压服之后的敬服之感。

  他们虽误以为《术算》之篇已阅尽,最后一题确无解法;但那前四题所带来的冲击,依然足够颠覆他们旧有的认知。

  “更何况,他前四题之解,不仅可通,更能用。”

  他说着,指了指案上的开方题:“我方才试以‘开方格’之法,推一六千四百之数,依法而行,竟果然求得八十整数,与旧法杂乱试除大异其趣。”

  “这哪里是术数之戏?这分明是新学之本。”

  郭仪接道:“那负数一题,亦极令人震动。我原本不信世间有‘负物’之说,然陛下以‘物之去’为负、‘物之得’为正,取数之向,实有物理之据,合政务出纳之理。”

  “从此以后,借贷、账务、流量,皆可一式而解。”

  “这可不止是科举之题,”魏瑞沉声道,“此四题,若传于州县吏部,足解千万繁务;若用于军械粮储,亦可节百名吏之力。”

  陈章谨罕有地开口:“我尤敬那‘胜率’一题。”

  他声音一向不高,今夜却言辞少见之坚定:“兵道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何谓‘知彼’?彼兵几何?几强?几险?几胜?”

  “以往不过凭直觉估计,如今陛下教我们——连运数也可设谱测率,非猜,乃知。”

  他指了指那张厚厚的“全谱表”,深吸一口气:“此一题,不为士子设,乃为将帅设也。”

  众人闻言,不由齐齐点头。

  “是啊……”霍纲喃喃道,“我原先总以为,术算是乡校之技、是工匠之事,与我等读书人无关。”

  “如今才知,这才是真正为‘政’而生的学问。”

  “文以载道,术以载政。”许居正此刻终于发声,一字一句,极其郑重。

  他双手交叠置于案前,面上神色已不复先前的疑惧或震惊,而是一种近乎肃穆的敬意。

  “诸位。”他目光一扫堂中诸臣,“陛下以一人之力,设五科纲目,今我等只观两科,便已心服。此乃千年以来,未有之功。”

  “《国学纲》引经据典、章法井然、义理精微,已可视为士道之纲。”

  “而此《术算纲要》,更非凡工之巧技,而是……一部可以正天下政务、革旧法之成书。”

  他目光缓缓落在那册书卷上,低声道:“我有些想不通……陛下何时学得这些?”

  “是啊。”霍纲跟着轻声开口,声音中竟微带一丝茫然,“那时候他还是王爷,尚未立储,朝中讥之为‘第一纨绔’。”

  “我也笑过他,喝酒打马、无心朝政,终日与三五狂士纵游京中……”他自嘲一笑,“可今日看来,我们这等自诩贤达之人,谁能写得出这样一部术算纲?”

  “莫说写,能解出其中两题者,已堪为一县主簿!”

  “而他,却设题、编纲、解法、注式,皆由一人独成。”郭仪望着案上的字迹,低声道,“他不是在修一门‘科举’,他在修一部学统。”

  “这是在为天下重立学问之本。”

  话落,众人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