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第2131章

小说: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11-14 05:43:14 源网站:2k小说网
  ();

  “最难得的,不在于文理周全、架构完备,而在于其注解独出机杼,非寻常记诵之言,而是自有真义——是‘读过’,更是‘悟透’。”

  他将一页书摊开放在案上,那是《礼制本心》一篇中的注解条目,其引“太仪·宗法”一章,简述先王以宗法定礼之意。萧宁所附注语云:

  “人礼之始,本于亲亲;而政礼之极,归于敬上。若只知以等差为纲,而不知亲情之本,便失其仁;若只以仁义施下,而不明上下之序,便失其法。君子为政,当以亲为始,以敬为终。”

  这段注解,既不以文华取胜,也无旁征博引,却将古礼之精髓以极简之语剖析而出,字字如刀,直透士人治政之本心。

  李安石面露沉思之色,低声道:“此章一出,我这十年来研《太仪》,竟似未曾真懂。”

  他语音虽轻,言辞却足以令堂中震动。

  李安石何人?他的实力,大家在朝堂之上,可是见过的!

  如今竟当着众人之面承认“未曾真懂”,其中分量,可想而知。

  魏瑞则将手中书卷缓缓合上,正色道:“我曾阅注本不下十数种,但这本《国学纲要》却令我第一次觉得:‘解经’之义,不在引言,而在对时。陛下之注,皆有今用,不失其古,而合其今。”

  郭仪也轻叹道:

  “他不仅知‘何以言’,更知‘何为政’,这是读经者中极难得之悟。我翻至《义礼通变》一篇,其中论‘礼不可泥古,亦不可逐俗’一条,其引旧例又附今议,竟将礼法演进说得如此通透,实是前所未见。”

  他抬起头来,目光严肃:“若此书面世,世人知之,必将传为士林之范本。”

  “陛下之能,非止为君也。”霍纲道,“此书之下,便是名师。”

  许居正沉默不语,良久,他轻轻起身,绕案数步,最终回身立于堂中中央,望向桌案之上那本《国学纲要》。

  沉思片刻,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近乎感慨的敬佩:

  “我许某人,半生于经义之中浮沉,身为礼部尚政十余载,自以为已读遍诸注,精通义理。”

  “可今日细观此纲,方知自己不过读熟旧说,未曾真得其中要义。”

  “此书,不止为科举而作,实乃一部——通古达今之奇书。”

  此言一出,堂中数人皆抬首,眼中俱露异色。

  奇书!

  这是何等评价?

  能得“奇书”二字者,千年来不过寥寥。今由许居正而出,又是在这场惊世变革之际,更添一份分量。

  “许公所言极是。”李安石神色郑重,“此书之后,陛下改题之策,便不再是空谈妄改,而是有所本、有所成、有所据。”

  魏瑞亦道:

  “我在翰林所中试阅策文多年,常见士子空谈仁义,不知礼仪为何;论政亦脱离时务,不识法条为何物。此书若能列入讲读纲本,必可整顿士风,定士心。”

  “这便是‘为官之本’与‘读书之道’的合一。”郭仪喃喃道,“我甚至觉得,将来朝中官员皆应试读此纲,再予任用。”

  堂中诸人交相发言,一时之间,竟似在策划一场极大的制度革新。

  就在众人激辩之际,许居正却倏然抬手,一言截断诸声。

  “此书,我要亲自摘录一遍。”

  众人一怔。

  霍纲疑道:“许公何意?”

  许居正淡淡一笑,眼中却有一抹隐隐敬畏之色: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阅此书,如饮醍醐,字字灌顶,却又有一层深意,每阅一章,便觉自己心有所动。此书,非但可教人,也可警己。”

  他顿了顿,语气郑重,“若不亲手抄录一遍,只怕记不全、悟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