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第2109章

小说: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11-14 05:37:52 源网站:2k小说网
  ();

  “但千人之数,纷杂庞大,其才有别,其行难同,倘若不设分流之法,一时尽用,恐贻日后之患。”

  “臣斗胆建议,不若设官考之制,将此千人分流程试,以才授任、以事定职。”

  其言一落,便有数人附议。

  “不错!考之可明优劣。”

  “若不试而用,恐有错荐。”

  “陛下既已广纳寒才,正宜设章程加以统筹。”

  “昔年汉初察举,犹有典法;唐时科取,尚设殿试。今之名录虽佳,亦应循程而正。”

  话语渐多,几近哗然。

  一时间,朝中列位清流、新附文臣、地方官吏,竟纷纷各言其是,或争论谁才应居上列,或质疑某人资历不足,或主张以地域分类、按品试程——甚至已有御史中丞建议设“五道巡考”,由五部之首设问,十三司行核,分榜记名,三轮考复,方为公允。

  原本静如深井的殿中,顷刻之间化作千帆争渡之局。

  许居正见状,眼角微微**,暗自叹息。

  方才还是“无人可任”,如今却成了“人太多难分”——

  他沉吟片刻,终于迈步出列。

  “陛下。”

  他的声音并不高,却如一记铿锵清钟,立时止住了殿中众议。

  “臣等本言‘官无其人’,今陛下广纳才俊,反生争夺、评议、执拗,实非臣等本意。”

  “然臣斗胆以为,既为补官、启新制,择人为本则不可草率。”

  “今千余人所列,虽皆履历详明,才行可据,但若未试其志、验其能、辨其长短,便授以官秩,恐有偏举之虞。”

  “臣以为——不若设一大考。”

  “大考之前,分级设程,列其长短,归其属性,或文、或法、或吏、或兵、或杂艺、或机务——皆设命题。”

  “设考司、司案、总府三道相互钳制,既可公允公平,亦可避党私干政之忧。”

  “再由天子御定其法,择才而任。”

  此言一出,朝中顿时一静。

  诸多争论者,皆在此刻神色一顿,似是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折中的方案。

  “考!”这个字,如破局之剑,暂时止住了众人的杂议。

  不少官员纷纷点头。

  “许公所言甚当。”

  “设考,既不徇情,又不误贤。”

  “朝廷原本即以科举立制,此为正本清源。”

  殿中气氛似乎逐渐稳定下来。

  可就在这时,萧宁忽然轻轻一笑,目光从许居正身上移开,扫过整个朝堂。

  他语声不高,却带着一股让人莫名发寒的沉静。

  “诸卿所议,朕正有此意。”

  “此千余人,既非一时之喜,亦非无据之荐,若要授官,朕自然不肯因私论而乱序。”

  “所以,这次大考——朕会设。”

  “不过,此番之考,与往日不同。”

  他声音陡然一顿,话锋陡转,语气加重:

  “这一次,朕打算——这次要使用一些,不同以往的科举之制。”

  话音落下,殿内哗然。

  金銮殿内,风声已歇。

  先前还在彼此辩驳、争论人选的列位大臣,此刻皆如石雕般凝立原地。

  那句“朕打算使用一些不同以往的科举之制”,如天雷惊破静海,余音未散,已掀起朝堂上彻骨寒意。

  千年来,科举之制,便是大尧立国之本。

  从初设九品,到大整礼部,再至文榜、武榜分列,殿试、乡试、会试三道设程,凡入仕者,无不由此而出。

  自文帝以降,历朝历代虽有小调,然皆不敢动其纲目一丝。

  因其不仅为择士之道,更是天下寒门登堂之路,是士子之命脉,是社稷稳定之器,是大尧正统的象征。

  更何况,此制立成后,百年来已被诸国效仿。

  无论是南楚、北黎,抑或蛮方小邦,皆派人入大尧贡监求习其法。

  可以说,科举,不仅是朝政制度,更是文明之势象征,是神川大陆**上的“神明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