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第2102章

小说: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11-14 05:37:52 源网站:2k小说网
  ();

  金銮殿内,仍是那一片旌旄不动的肃穆景象,唯有晨光渐浓,从殿梁高处垂落下来,在那一道道红玉石砖上拉出细长的金影,宛若横亘大地的细线,悄然将朝局分割开来。

  殿中列臣,衣袍整肃,姿态却已不再如先时那般逼仄或抗拒。

  **中人已尽数请辞而去,清流一派静立朝列之上,虽无形逼人之势,却有一股说不清的紧张暗流,缓缓在朝堂之中蔓延开来。

  气氛并非压迫,倒更像是一种不知未来走向的沉默。

  那是一种从未经历过的“茫然的肃穆”。

  朝堂上少了一半之人,声音亦随之少了许多。可正因为这寂静,反倒衬得大殿更显空旷,也更显冷峻。

  诸公沉默良久,终是许居正缓缓出列。

  他身形不动,神色沉静,仿佛已在心中斟酌许久。

  这一次,他没有再说“王擎重不可罢”,没有再言“**不可动”,没有再提“操之过急”之语。

  因为他明白,那些话如今说出来,只会徒增尴尬与软弱。

  李安石三答惊众,顾应辰等四人殿试立威,虽无人明说,却已将“人不可得”这一前提彻底打破。

  从那一刻起,他们就再无借口。

  也正因此,许居正的语气转而沉稳,甚至显出几分罕见的主动:

  “陛下。”

  他低首,声音在大殿之中响起,虽无波澜,却听得极清:

  “如今**一系既已去职,其所掌之官署,从京畿中枢,到天下州府,从六部到十三司,从外省督抚、道台、府通判,再至各地布政、按察、兵备之使……”

  “其所控之人,其所掌之权,绝非四五职位可代。”

  “今一动**,其所空之位,恐不止数十,而是数百,乃至千计。”

  言及于此,他语气放缓,不是责难,更非忧急,而是极其现实、冷静的陈述。

  “然方才诸人所展,才情可嘉,已足以撼动中枢。”

  “顾应辰之识边政、荆汶之通法纪、梁宁之一丝不苟、杨简之直抒胸臆、李安石之统纲执中——五人并列,或可为吏、为法、为兵、为御,皆称得上栋梁之材。”

  “至此,臣等亦不敢再言‘无人可替’。”

  他一顿,话锋一转,终于言归正意:

  “但事至此,仍需面上言清。”

  “主位虽稳,然千枝百杈,不可一人独干。”

  “臣斗胆问陛下——除却中枢数位之外,余下数百缺职,陛下可已有预备人选?”

  这一问,说得极是分寸。

  不是挑战,也非探底,而是提出一场极具现实性的“官治难题”。

  霍纲闻声,也跟着出列,躬身说道:

  “许公所言甚是。若言兵部尚书、户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御史、京兆尹等一干中轴官位,今已有人补缺,确可安稳。”

  “但下至礼部诸司、各府文案主事、五城兵马、巡检察司、各地学政、库使、缉察司,皆由**旧人任职。”

  “除却职位多寡,其架构亦非一朝一夕之功。”

  “若陛下已有长远安排,自是万民之幸。若尚有空悬之位,臣等不揣鄙陋,愿献所知。”

  他话至此,亦自袖中取出一册,躬手奉上。

  那册并不华贵,乃寻常蓝封官籍本,然纸角磨出老光,一看便知翻阅数次,绝非临时所制。

  “此册所录,皆臣数年督政于外、稽察于中时所识之人。”

  “或为府县幕僚,或为贡监之士,亦有科场未登而才名素著者。”

  “臣不敢言人人堪任要职,然若为补缺分差,分署分衙之职,当可助朝局一时。”

  霍纲一向严谨,此刻却语中颇有一股罕见的热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