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第2089章

小说: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11-14 05:37:52 源网站:2k小说网
  ();

  这句话说得小心至极。

  没有责怪之意,没有质疑之词,只是将问题归于“当务之急”。

  可朝堂上,所有人都在看向萧宁。

  看他,如何应对这一场自己掀起的惊涛骇浪。

  殿中风声再起,旌旗微颤。

  那少年帝王静静看了许居正一眼,忽而点头:

  “有。”

  言简意赅,却如重锤击心。

  朝臣一震。

  霍纲眼皮一跳:“真有?”

  魏瑞一动未动,心中却已提起了三分神。

  “补缺之人,皆在名单之中。”萧宁话音不紧不慢,如清泉缓缓流入石谷:“朕已有准备。”

  他抬手一挥,一道圣旨由近侍高声念出:

  “吏部尚书一职,特命——李安石,代之。”

  话音落地,大殿一震。

  众臣哗然!

  “李安石?”

  “谁?”

  “没听过!”

  “这是谁人?!”

  “从哪冒出来的?!”

  清流阵中面面相觑。

  不是因为这个名字惊艳天下。

  恰恰相反,是因为——无人知晓!

  这个名字,仿佛是从石缝里蹦出来的一般。

  朝中素未闻其名,坊间无人知其履历。

  ——这样的人,竟补了王擎重的位置?

  那可是吏部尚书!

  六部之首,掌天下官籍之任免、迁转、考绩、调令!

  王擎重之人,虽有私心,但其履历勋功皆在,曾主持三次官制、两度官规修正,熟稔天下官吏系统。

  可这“李安石”是何人?

  竟替得上?

  霍纲张了张口,终究没问出来。

  魏瑞神色如铁,虽惊,却未动。

  许居正低头叩首,声音沉沉:

  “臣……明白了。”

  他知道,眼下再多疑问,也不能问。

  那是陛下之断。

  他们只能听。

  只能信。

  只能看——这步棋,究竟是妙招,还是险棋。

  殿中静了下来。

  不是那种肃然恭敬的静,而是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静。

  “李安石”这三个字,在空气中徘徊了许久,久久未散。

  朝臣之中,不乏耆老宿望,更不乏见多识广者,可此刻,竟无一人能对这个名字报以应声。

  不是无人识得。

  而是——无人识得!

  这是更可怕的一件事。

  若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庶僚、或者尚在试用中的言官,他们尚可凭记忆去追寻蛛丝马迹。

  可若连名字都从未听闻——那说明,此人要么多年沉寂于庶僚之末,要么压根不在这座庙堂之中!

  怎么会?

  一个吏部尚书之位,竟给了个毫无根基、名声寂寂之人?

  连最起码的“知人识面”都无法做到,这如何叫人心安?

  此刻的朝臣心中五味杂陈,有惊愕,有迟疑,有不解,也有……微妙的不安。

  左列之中,一名身着五品官服的老臣眉头紧蹙,低声喃喃:“从未听闻过此人……”

  “莫非,是西都之旧?”

  “可即便是旧臣,也不至于无一人识得其名吧?”

  “这可是吏部……吏部啊……”

  低声交谈在清流阵中蔓延,有人皱眉,有人侧目,有人已开始彼此询问起身边之人是否知晓李安石来历。

  然而,所有的回答,都是摇头。

  许居正虽未作声,脸色却已渐渐沉下。

  他的眉间,浮起一抹难以遏制的忧色。

  身旁的霍纲轻声道:“如此做法……太险了。”

  “吏部之位,重若千钧,非寻常之人可掌。”

  “若是失了威信,不但调令不能推行,恐怕各道州府也要生疑。”

  “朝廷官制之本,便是‘名器不可轻授’,今陛下如此……只怕难服众。”

  魏瑞则冷冷望着殿中,没有出声。

  他并不是在否定萧宁的决定,而是在权衡——此子究竟是在放手一搏,还是另有深意。

  旁人可能心慌,他却从萧宁眼中,看不出一丝赌徒的疯狂。

  有的,只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笃定。

  这份笃定,在大多数臣子的眼中,像是轻狂;可在魏瑞看来,那是经过权衡后的从容。

  可即便如此,他也不得不承认:

  ——一个“李安石”,实在是太轻了。

  太轻了些。

  没人知道这个人从哪来,也没人知道他有什么经历,更没人知道,他是如何得陛下倚重到“吏部尚书”的程度。

  这不止是任命一个新臣,这是拔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陌生人至庙堂之巅!

  这不像是正常的“补缺”,更像是——打破!

  打破旧格,打破官场潜规,打破所有人的惯性思维。

  这,究竟是少年天子的大胆不羁?

  还是,他早有打算?

  没人知道答案。

  而此刻,萧宁依旧静坐在高位之上。

  他并未急着宣人,也未回避众人的疑惑。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群臣,仿佛能透过那些朝服冠帽,看到每个人心底正在翻滚的念头。

  然后,他开口了。

  语调不高,不徐不疾,却如一缕清风,吹入人心:

  “诸卿——是在担心吗?”

  没人答。

  但所有人都知道,他这是在回应。

  回应他们眼神中的猜忌、脸上的惊讶、心底的担忧。

  “朕知道,诸位心中有疑。”

  “李安石,名不显,资不厚,从未入朝,更未任要职。”

  “诸位会想——如此之人,怎能胜吏部之任?”

  “会想,朕是不是太轻率?”

  “会想,此举,是不是一意孤行?”

  萧宁一字一句,说得极缓,像是在说给每个人听。

  朝臣们屏息凝神,甚至不敢动。

  “可朕要问一句。”

  他忽然话锋一转,声音微扬:

  “诸卿既不识李安石,又何以断他不可用?”

  殿中一震。

  “只因不识,便断其无才?”

  “只因无名,便疑其无能?”

  “可这天下人才,何时规定,非得出身清贵、门第高华,才能入吏部堂堂之位?”

  “朕今日起用李安石,不是为惊世,也不是为夺名。”

  “是因为朕知——他能胜任!”

  “朕用人,不问出身。”

  “唯问可用。”

  话音铿锵,声震四壁。

  数名年老朝臣,面色已经微变。

  不是因为愤怒,而是因为——震撼。

  他们不是没有见过陛下的锋芒,可从未想到,他会在朝堂之上,当众言明:

  “朕用人,不问出身。”

  这是在动摇既有格局。

  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破而后立”。

  许居正目光一震,抬首望向殿上那道挺拔的身影。

  只见那少年冕服之下,目光沉定,言辞如金石,一字一句,无可动摇。

  “诸位若疑,不妨亲自看看。”

  萧宁忽而低声一笑:

  “李安石之才,朕已见过。”

  “诸卿若不信——”

  “那便一同看看。”

  “宣——李安石,入殿听命!”

  此言一出,大殿微震。

  金銮殿外,号角轻鸣。

  一道洪亮的通报声随即响起,似有侍卫自丹陛之外,高声应和:

  “宣——李安石!”

  回音穿过檐角旌旗,激荡于紫宸玉阶之间,久久不散。

  众臣的视线,纷纷望向殿门。

  那里,阳光正好,金辉落地。

  可那门后之人,究竟是何许人也?

  是否真有天子所言之才?

  能否坐稳那张尚书之椅?

  无人知晓。

  可所有人都在等。

  只等,那个名字,在他们心头如疑云般盘旋的陌生人——

  李安石。

  缓缓步入这座天下最尊贵的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