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第1927章

小说: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11-14 05:37:52 源网站:2k小说网
  ();

  清流阵营却俱是眉头紧锁,面色铁青,却无人再言一句。

  他们知道,今日之局已定。

  吏部尚书王擎重脸上仍维持着一丝谦和的笑意,微微低头,目送陛下离开,然后转身,朝身后几位心腹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这一刻,朝局风向彻底改易。

  ……

  朝退之后。

  数日之间,大尧朝堂,风云骤起!

  吏部尚书王擎重正式接手“改风日”后所有缺职之补任工程,立即在五日之内发布了第一批任官名录。

  其中大多为林志远、赵启文、徐仲诚等人推举之人。

  此批新官,遍布中枢与地方,涵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甚至御史台、通政司、都察院等关键监察机关,也纷纷有“新人上位”。

  有朝中资历尚浅之人,一跃为中都主簿;

  有仅是王擎重门下书吏之人,竟被委为南州学政;

  更有几位昔日因贪腐被边缘的京官,在数年沉寂后,摇身一变,调任三品之职,再登庙堂!

  朝堂内外一片哗然!

  ……

  而**动作之快,更超乎所有人想象。

  不到七日,第二批取士名册公布;

  十二日之内,吏部设立“临时任官巡评小组”,名义上为“审查各地空缺职位与地方官吏德才”,实则就是王擎重麾下权力彻底渗透地方政务的开端!

  一时间,朝堂上下风声鹤唳,几乎人人自危。

  有能力、有声望,却无党无靠之人,连夜搬离原住官邸,自请外调。

  而更多人——那些原本态度观望、立场不明的中立派,纷纷在此刻“幡然醒悟”,主动造访吏部尚书王擎重府邸,或求自荐,或进名帖,或请门下引荐……

  朝野之上,“王尚书”的称号已然超越常理。

  “新政之主”“中枢之中枢”,种种溢美之词,层出不穷。

  而在王擎重门外,日日宾客盈门,车马成群,吏员应接不暇。

  整个大尧朝堂,从尚书台到外地州府,从三省六部到各司各寺,风向已然彻底翻转。

  ——**,掌控了大局!

  ……

  清流这边,却是愈发冷寂。

  许居正闭门谢客,连日不出;

  霍纲更是罕见地推掉了两场朝中例议,只在府中反复翻阅旧策与历年政绩档案,眉头紧锁,不言不语。

  边孟广暴躁如雷,连日里在兵部拍桌砸茶,连十年旧友来访都不见半面。

  他们曾经一度以为,新帝回朝,是一次朝局重整的机会,是清理旧弊的最佳时机。

  可事实狠狠打了他们一巴掌。

  他们呈上的名单,被弃如敝履。

  他们推举的贤士,无一被纳。

  他们苦心经营的清议声望,似乎在一夜之间化作虚无。

  “陛下……真的弃我们而去了么?”

  许居正仰头看天,眼中满是黯淡。

  他不怕失败,也不怕政争。

  但他怕的是——失去天子的信任。

  那样一来,无论他们再有多少清策,再有多少忠心,都是一场空谈。

  ……

  而朝野民间,已开始流传一句话:

  “今年改风,吏部封王。”

  “王擎重,一语定命。”

  **也在坊间以“改风三策”迅速建立民望,通过舆论掩盖其中的利益输送与职位倾斜。

  一时间,百姓也开始信服:“这吏部,倒还真有点本事。”

  ……

  这一切,看在许居正、霍纲、郭仪等人眼中,如吞刀入腹。

  他们并不是没想过反击。

  但没有实权、没有位置、没有人事大权的他们,所有的建议都会被王擎重那句“吏部权责所属,不得越位”挡回去。

  “我们,真的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