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医神 第86章:激光陷阱

小说:咸鱼医神 作者:轻敲重捶 更新时间:2025-11-13 21:27:33 源网站:2k小说网
  ();

  陈砚走进档案室时,头顶的灯光正不规则地闪烁着。

  他没抬头看,只把密封袋往内袋深处塞了塞,指尖这时不小心碰到那枚纽扣,一股冰凉的感觉随之传来。

  档案室门竟然没锁。

  这情况不对劲。

  按规定,夜间必须上锁,钥匙放在行政科。

  陈砚站在门口,手搭在门框边,没去推门。走廊尽头的水表箱滴着水。那水珠一滴又一滴地砸在铁皮上面,发出的声音十分有规律,就好像被人特意去调整过节奏一样

  他从袖口抽出手术刀,轻轻顶开门缝。

  档案室里面亮着灯。

  老旧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在它的照射下,满屋泛黄的病历盒,看上去像泡在浑浊的水里。柜架与柜架之间的过道狭窄,只能容一人通过。

  陈砚贴着左侧架子走,脚步压在水泥地上,几乎没有声音。

  他的目标很明确。

  那本1983年外科住院部的基因样本登记册。

  那个编号“07—22—1983”不是随便写上去的。

  父亲照片背面留下的字迹,和绣品里的血玉吻合,现在又出现在敌方通讯中。它一定对应某个被封存的记录。

  他走到D区第七排,蹲下身,拉开最底层抽屉。

  里面是空的。

  空空如也的,不只是这一格抽屉。整排标签为“1983—遗传科”的档案都消失不见了,只剩几个空夹子还挂在轨道上。他翻了翻前后年份,八二年的档案有,八四年的档案也有,唯独他想要的八三年档案缺失了一截。

  被人抢先一步了。

  陈砚站起身,目光扫向房间角落的监控探头。

  控头上的红灯不亮,说明它没在运行。但他心里明白,这不代表没人监视。这种地方,真正的监控从来不会亮灯显示的。

  他转身走向办公桌,拉开抽屉翻找借阅登记本。把纸页翻到一半时,他停下了。

  借阅登记本上,最近一条记录是今晚七点四十二分,签字栏写着“李德洋”。事由:调阅1983年度外科实验资料。

  借阅时间正好是在他炸毁D—7之前。

  看样子,对方不仅知道他会去码头,也知道他会追查下去。这不是临时起意,这是在等着他一步步踩进圈套。

  陈砚合上本子,手指在桌沿上面用力敲了一下。

  不能再留在这里。他做了决定。刚要转身离开,他眼角忽然瞥见桌底有一块反光。

  陈砚蹲下,伸手摸去——是个U盘,黑色,贴着医用胶带,胶带上用记号笔写了串数字:C—12。

  他没把这个U盘**电脑查看。

  这种来历不明的东西,一旦接入系统就会触发追踪程序。但他认得这个编号。

  在码头集装箱分区里,C—12是唯一一个标着“恒温生物舱”的独立单元,不属于药材运输区,也不在常规监管范围。

  陈砚把U盘收进内袋,顺手带上档案室的门。

  回码头的路上,他把摩托车车开得很慢。雨又落了下来,后视镜玻璃被雨水糊了,映现在上面的后车灯光和路灯光芒变成一坨坨散射的光影。

  他脑子里转着两个问题:为什么李德洋要留下这个U盘?C—12到底藏着什么?

  当他再次抵达码头外围时,已是凌晨两点。

  C—12位于堆场最深处的位置。它的四周没有其他集装箱遮挡,孤零零立在空地上,像一口竖立着的棺材。它门缝紧闭,从外面看不出有什么异样。

  陈砚绕到侧面通风口,用手术刀撬开护网,闪身钻了进去。

  空间内部温度比他想象中更冷。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药剂挥发后的苦味,地面凝结着一层薄霜。他打开背包,取出紫外线灯,照向身前的空间。

  紫外线光扫过墙面,瞬间映出密密麻麻的红外线网格——它们层层叠叠,从门口一直延伸到中央控制台。

  激光陷阱。

  而且是动态感应型。普通移动会触发警报,剧烈震动甚至可能直接引爆预设装置。

  陈砚退后几步,靠在了墙边。

  室内的温度持续下降中,他们呼吸开始冒出白气,手套已经湿透,握刀的手指冷得有些发僵。

  他低头看了看身上那件白大褂,解开它的扣子,缓缓脱下来。

  布料在空中轻轻飘动了一下,然后被他轻轻抛向上方。

  当白大褂落下时,刚好横穿第一层激光网。

  “滴!”

  一声轻响,所有射线瞬间亮起,红光交错闪烁着,控制激光陷阱的系统启动了倒计时,控制系统启动了倒计时——显示屏浮现在墙上:30、29、28……

  他没等倒计时结束。

  就在激光激活的刹那,他的身体猛地低伏,侧滚突进,利用白大褂下坠遮挡激光的短暂时间,快速穿过了两道射线之间的空隙,一步跨到了控制台的前面。

  控制台的屏幕亮了。

  屏幕界面上跳出血红色的文字:“授权失败,请输入访问码。”

  下方有个输入框,旁边标注:错误三次,将有惰性气体注入,执行封闭清除程序。

  陈砚盯着屏幕,忽然注意到滚动条上方有一行小字正在刷新:

  “陈氏基因序列匹配度:97%”

  这一行字,一遍又一遍,不停跳动。他眼神沉了下去。

  百分之九十七。不是百分之一百,也不是百分之五十。

  这个数字太精确,像是某种刻意给的提示,又像是一种嘲讽味拉满的挑衅。

  他想起父亲的生日。

  1963年5月12日。

  手指在键盘上敲下:19630512。

  回车。

  屏幕停顿了两秒,随后显示“授权通过”四个绿字。

  警报声戛然而止,闪烁的红光也熄灭了。控制台主界面弹出,上面的标题是:“新体计划·样本监控日志”。

  陈砚快速滑动页面。

  日志上的日期显示,十分钟前有人远程登录过系统,上传了一批数据,数据内容涉及“C—12温控舱活性维持”、“神经接驳测试进度”以及“基因比对结果确认”。

  附件里还有一段视频缩略图,标记为“初代融合实验记录”。

  他正要对着视频缩略图按下点击,头顶喇叭突然传出声音:

  “你以为破解了就能救所有人?”

  是李德洋的声音。他语气平稳,甚至带着点笑意,仿佛早就知道陈砚会站在这里。

  陈砚没说话,也没抬头看向喇叭。他把自带的U盘**控制台侧面的数据接口,开始拷贝文件。

  “你父亲当年也是这样,以为打开一份档案就能改变什么。”李德洋的声音继续传来,“可真相从来不会在写上纸上,只会隐藏在最后的结果里。”

  屏幕上的日志还在不停滚动。

  最新一条记录引起陈砚的注意:“备用舱体准备就绪,等待主体意识转移。匹配度达标,仅差最后验证。”

  主体意识转移?

  看到这六个字,陈砚想到什么,猛地抬头看向房间另一端。

  那地方立着一个金属舱,舱体表面覆盖防冻膜,看不清内部。但从管道走向判断,应该是维生系统连接的核心设备。

  陈砚快步走向金属舱,用刀刮开它表面的防冻膜一角。

  舱里面躺着一个人。

  他的脸被仪器遮住,身上连着十几根导管,胸口有微弱起伏。右手手腕处露出一小截皮肤,上面纹着编号:0722—83X—09。

  这是第九批。

  和那个昏迷特工身上的编号一样。

  陈砚明白了,这不是活体运输,是人体保存。

  他收回手术刀,转身回到控制台,把档案室桌底拿到的U盘**接口。

  刚才没敢用,现在有了授权,他可以直接读取里面的内容了。

  U盘文件夹只有一个,命名为:“镜像启动协议”。

  点开后跳出一段录音图标。

  陈砚按下播放。

  李德洋的声音再次响起,但这次是预先录制的:

  “如果你听到这段话,说明你已经接近终点。那么我问你——当你看见另一个‘你’睁开眼睛,你会承认那是错的,还是承认你自己才是多余的?”

  陈砚的手停在鼠标上,瞬间有些失神。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身后已经传来机械运转声。

  金属舱的盖子正在缓缓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