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医神 第175章:急救箱里的微型摄像头

小说:咸鱼医神 作者:轻敲重捶 更新时间:2025-11-13 21:27:33 源网站:2k小说网
  ();

  陈砚刚走进检验科,还没坐下,手机就响了。

  铃声短促而冷硬,像是一根针刺破了空气。

  来电显示是秦雪。他接起来,那边声音很轻,像是从深海浮上来的气泡,带着压抑与谨慎:“我在码头找到了游艇残骸。”

  他立刻停下脚步,指尖微微收紧。

  “船体已经烧了一半,卡在礁石上。”

  她的语速平稳,却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凝重,“火势集中在驾驶舱上方,应该是人为纵火后沉船。我潜下去搜了内部,在后仓翻到一个急救箱。”

  陈砚没说话,目光缓缓落在前方器械库的方向。

  “型号是你常用的那种——绿色边条,右下角有磨损痕迹。”

  她顿了一下,声音压得更低,“和你在战区用过的那批一样。”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记忆深处某扇尘封的门。

  那种急救箱,全球仅有三家厂商生产,而他用的是特制军规版,编号可追溯。

  普通人不可能拥有,更不会出现在一艘私人游艇上。

  除非……它是故意放进去的。

  “我没动里面的东西。”秦雪继续说,“但外层标签写着‘应急血清’,缝线不对。太整齐了,像是后来重新封过的。我拆开内衬,发现夹层里有个东西。”

  “什么?”

  “一块黑色晶片,指甲盖大小。”她呼吸微滞,“应该是微型摄像头,防水封装,带加密存储模块。这种技术不属于民用范畴,至少不是现在市面上能见到的。”

  陈砚终于转身,朝着器械库走去。风从通风口灌进来,吹动他额前几缕碎发,也带来一丝铁锈般的潮湿气息。

  五分钟后,急诊科隔离诊疗台旁。

  灯光惨白,照得整个空间如同冰窖。

  秦雪推着法医箱进来,将密封袋放在不锈钢台面上。

  她摘下手套,手指有些发红,指节泛白,显然是长时间浸泡海水后的反应。

  “我已经做了初步检测。”她说,“外壳有明显海盐结晶,内部电路严重氧化。常规读取会直接烧毁存储单元——电压波动太剧烈,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短路反冲。”

  陈砚戴上乳胶手套,动作轻缓地拿起镊子,轻轻掀开密封袋一角。

  那块晶片静静地躺在透明塑料中,表面覆盖着一层暗灰色的锈迹,像是时间本身在它身上刻下的伤疤。

  “只能试一次。”他说,声音低得几乎融进寂静里,“电流超过0.3伏,剩余数据就会碳化,彻底不可逆。”

  秦雪点头:“我已经测过电压波动曲线,建议用低频脉冲模式接入,每秒12次,持续不超过七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唤醒残存信号而不触发热损毁。”

  陈砚没再说话。他打开私人工具包,取出那把改装过的探针和稳压模块。

  这是他在北境战区服役时亲手改造的设备,专为处理受潮、腐蚀或遭电磁干扰的敏感元件设计。

  绒布上的每一件工具都有编号,也都沾染过血与火的记忆。

  他调整输出频率,校准精度至小数点后三位。

  然后用手术刀尖极为小心地挑开晶片边缘的一处焊点——避开腐蚀最严重的区域,寻找尚存导电性的接口。

  探针缓缓**。

  空气仿佛凝固。

  秦雪站在旁边,盯着电压表,呼吸放得很慢,几乎听不见起伏。窗外雨声渐密,敲打着玻璃,像是某种倒计时的鼓点。

  显示屏上的数字开始跳动。

  0.1、0.15、0.2——

  突然,红光一闪。

  画面弹了出来。

  昏暗的空间,金属舱壁反射着冷光。

  镜头角度是从急救箱内部拍出去的,视野受限,却足够清晰。

  能看到一部分操作台和穿白大褂的人影。那人背对镜头,身形修长,动作专业得近乎冷漠。

  他正拿着注射器,将透明液体推进一名女子的手臂静脉。

  女子闭着眼,脸色苍白如纸,嘴唇泛青,手腕上有明显的挣扎留下的淤痕,甚至渗出了血丝。她的衣袖被粗暴卷起,露出手臂内侧一道旧疤痕——那是基因标记植入术的典型切口。

  是楚雨晴。

  陈砚的目光没有停留在她身上。

  他死死盯着那只正在推药的手——左手无名指上,一枚祖母绿袖扣在灯光下泛着幽光,翠色深邃,宛如深渊之眼。

  他的呼吸猛地一顿。

  那枚袖扣,他见过太多次。

  十五岁那年冬天,父亲被带走前夜,把他叫进书房。

  屋内只点了一盏老式台灯,光影斑驳地洒在书桌上。

  桌上摆着几件遗物:一本泛黄的研究笔记、一枚银质怀表,还有这枚祖母绿袖扣。

  父亲亲手把它放进他衣兜,只说了一句话:“如果有人用这个做坏事,你就该知道,他们动了不该碰的东西。”

  后来,这枚袖扣随父亲所有私人物品一起被查封,档案编号为X-7913,列为国家一级科研涉案物品,永久封存。

  而现在,它出现在一段**视频里,戴在一个正在进行非法注射的人手上。

  画面还在继续。

  那人完成注射后,抬手看了眼腕表——一块老款百达翡丽,表盘边缘有细微划痕。

  这个细节让陈砚瞳孔骤缩。那块表,是他父亲生前唯一佩戴过的机械表,曾在一次实验事故中摔坏过表冠。

  男人转身离开。

  背影挺拔,步伐沉稳,肩线笔直如刃,走路的姿态像极了记忆里的那个人。

  可他知道,不可能是父亲。

  父亲早就死了。

  至少,在法律意义上,他已经被执行死刑二十多年。

  公开报道写的是“因重大科研泄密及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极刑”,尸体火化,骨灰未归还家属。

  视频到这里戛然而止,屏幕变黑。

  陈砚收回探针,动作很稳,一点没抖。他把晶片重新封进证物袋,拉上拉链,递给秦雪。

  “你拿去。”他说,“走太平间下面的通道,送到法医中心最深层保险柜。”

  秦雪接过袋子:“密码?”

  “我父亲被执行那天的编号。”他声音平静,却藏着千钧重量。

  她没问为什么选那里,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把袋子放进法医箱,合上盖子,转身就走。

  走到门口时,她停下。

  “你知道是谁?”她回头看他。

  陈砚没回答。

  她也没等答案,拉开门走了出去。

  诊疗台前只剩下他一个人。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尖有些凉,但心跳平稳,节奏分明。他知道,这不是恐惧,而是清醒——一种濒临真相边缘的绝对冷静。

  他从白大褂内袋取出那支蓝色药瓶,就是周慧萍交给他的基因修正液。瓶身冰凉,液体微微晃动,在灯光下泛出奇异的荧光蓝。

  他曾以为这只是解药。

  现在他明白,它是钥匙。

  他拧开急救箱的夹层,把药瓶放进去,卡紧固定扣。这个箱子他会亲自带出去,不能假手他人。里面的每一件物品,都是线索,也是证据链的一环。

  走廊传来脚步声。

  紧接着,手机震动。

  是周慧萍发来的加密短信。

  【药库有人翻动你的私人柜】

  三个字迅速闪过脑海:他们知道了。

  有人察觉线索泄露,已经开始清查。

  这意味着组织内部已有叛徒,或者监控系统早已被渗透。

  他们不仅盯上了他,还在追查一切与父亲研究相关的痕迹。

  他关掉手机,把急救箱合上,拎在手里。

  窗外天色阴沉,雨还没停。远处绣庄的方向被雾气遮住,看不真切。那座老宅曾是父亲实验室的外围据点,如今荒废多年,墙垣倾颓,藤蔓缠绕,像一头沉睡的巨兽。

  他知道,接下来的行动不能再等。

  救护车会在几分钟后到达,执行所谓的“样本转运任务”。

  名义上是送一批血液制品去婚宴筹备点——一个伪装成高端社交活动的秘密集会场所——实际上是引他进入对方布好的局。

  但他必须去。

  不只是为了楚雨晴。

  也不是为了揭开陷阱。

  而是刚才那段视频里的袖扣——它不属于现在,也不该出现在那里。

  它的出现意味着一件事:父亲当年的研究,从未真正终止。

  那些被掩埋的实验,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复活。

  而那些人,不仅继承了他的成果,还篡改了初衷,将其用于控制、改造甚至消灭特定基因序列的人群。

  而他,是唯一能确认真相的人。

  他是陈砚,代号“守钥者”。

  也是那个被父亲选中,背负秘密活到今天的人。

  他站在后廊尽头,风吹起白大褂的一角,像一面沉默的旗帜。

  急救箱提在右手,纹丝不动。

  楼下传来汽车引擎的声音。

  一辆白色救护车缓缓驶入急诊后门,车门打开,穿**的司机朝这边挥手。那人戴着帽子,帽檐压得很低,脸上有一道从耳根延伸至下巴的旧疤。

  陈砚迈步往前走。

  穿过走廊,经过分诊台,没人拦他。护士低头记录,保安靠墙打盹,仿佛整个医院都在这一刻陷入诡异的静默。

  他在车门前站定,司机递来一份转运单。

  他接过来看了一眼,签字栏空着。

  拿出笔,写下名字。

  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声响。

  司机收好单子,钻进驾驶室。

  陈砚拎着箱子,正要上车,手机又震了一下。

  是秦雪的新消息。

  只有四个字:

  【画面重播了】

  他抬头看向车顶的监控探头。

  那颗小小的红色指示灯,正一闪,一闪。

  就像某个看不见的眼睛,正透过电子神经,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他没有迟疑,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车门关闭的瞬间,世界仿佛被隔绝。

  救护车启动,驶入雨幕。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地下三层的服务器机房中,一台终端屏幕突然亮起。

  黑白画面再次播放——

  金属舱壁、白大褂的身影、祖母绿袖扣……

  以及,急救箱缝隙中,那一双睁开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