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族曾是六界之主,如今却沦为仙族附庸。
这一切,始于封神。那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掠夺——元始天尊布局,姜子牙执棋,纣王于鹿台焚身,周武王登基建制。待封神榜落定,仙族趁机抽干蓝星九成三的灵气,彻底断绝了人族气运自我修复的最后可能。
追溯根源,早在人族大能燧皇遭奸人所害后,局面便已埋下隐患:燧皇之死,让《人皇经》中威慑神族的“神皇术”彻底失传。要知道,《人皇经》本分两术——“人皇术”可压得仙族无法抬头,“神皇术”更能让神族俯首称臣。此前伏羲虽掌控“人皇术”,单靠此术本无法对抗神族,可他借由磅礴的人族气运加持,竟让神族也难以撼动。正因如此,神族才将人族气运视作心腹大患,暗中联合仙族推进气运压制计划,却始终因气运护持而收效甚微。
危机更甚的是,伏羲竟莫名失踪了。好在他失踪前,已将人皇术封印进人族气运,铸成一道护佑族群的“天皇壁垒”,只是这壁垒背后,也留下了未解的隐秘。元始天尊正是窥得这丝破绽,才趁机介入,命姜子牙潜入人族核心——他深知破解天皇壁垒的关键藏于人族自身,竟忽悠周武王称“天子”,让人族自贬身份、矮化气运。这一步暗棋,最终为封神榜抽取人族气运的惊天密谋,撕开了致命缺口。
此后两千年来,人族向仙族供奉香火、跪拜祈祷,早已忘却先祖曾是九天十地的掌控者。
但天道未死,它既开启了蓝星的自我修复机制,也在暗中谋划翻盘之策——它在等一个人,一个能带领人族夺回一切的天命者。
而现在,它似乎选中了沈砚——这个正蹲在阁楼里,连泡面都只能吃临期品的失败者……
阁楼的排气扇转得有气无力,油污在扇叶上结了层黑痂,“嗡嗡”声像快断气的老蚊子。沈砚盯着电煮锅里翻腾的泡面——面饼是昨天超市打折买的临期款,调料包只敢放一半,汤面上飘着的油花少得可怜。
手机在裤兜里震得发麻。屏幕上三条未接来电,备注都是“催债-李哥”。短信栏更满,红色数字“99 ”刺得人眼疼,最新一条是半小时前发的:“沈砚,别装死!欠的80多万再不还,我们就去你老家找你爸妈要了!”
他指尖泛白,把手机按灭扔回裤兜。厨房瓷砖缝里还沾着点“墨韵文创”的Logo贴纸——那是他以前公司的标志,现在只剩这点碎片,像他碎掉的日子。
三年前的韩城,他的文创店开在最热闹的文化街,玻璃橱窗里摆着手绘《山海经》异兽的笔记本,榫卯结构的木质书签,还有他亲自跑遍皖南古村收来的老竹纸做的信笺。那会儿他不用吃泡面,供应商老张每次送货都提前三天打电话,“沈总,新到的桑皮纸,您先挑最好的”;电商平台的后台,每天订单量能让客服小姑娘加班到八点,直通车广告随便投,ROI(投资回报率)能到1:5。
他那时野心大,想做“中高端文创第一品牌”,拒绝了所有代工厂的低价合作,坚持用非遗工艺。客户评价里满是“有质感”“小众高级”,他甚至在规划,等年底销量再翻一倍,就把父母从老家接来韩城,买套带阳台的房子。
变化是从拼夕夕开始的。
客服最先发现不对劲:“沈总,最近好多客户问,为什么同款书签,拼夕夕上只要9块9,咱们店要39?”他当时没当回事,“咱们用的是老楠木,他们那是贴皮的,不一样。”
可没过两个月,后台订单量掉了一半。他点开拼夕夕搜“山海经书签”,排在前面的全是仿他设计的产品——连异兽图案都抄得一模一样,价格却只有他的零头。
更糟的是老张。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打电话要货,电话那头的老张先是半天没吭声,末了才带着点叹气的调子支支吾吾:“沈总,对不住,我也在拼夕夕开了店,那边订单多,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虽然您这边订单利润高,但销量实在太少了,抱歉……我暂时供不上您的货了。”
他当时懵了,“老张,咱们合作三年了,你怎么能这么干?”
电话那头沉默了会儿,传来句更扎心的话:“沈总,不是我想背叛你,是拼夕夕那边给的价高,还能先付定金……我这厂子要养工人,没办法。”
他挂了电话,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第一次觉得慌。供应商断货,他只能找新的厂家,可新厂家一听他要“非遗工艺”,直接把价格抬了三成;老客户还在流失,拼夕夕上的仿品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在他店里留言“智商税”。
朋友老陈劝他“别硬撑了,及时止损吧”,他红着眼睛反驳“我再撑撑,肯定能好起来”。他开始贷款,先是银行信用贷,后来是网贷,甚至找了民间借贷——利息高得吓人,可他满脑子都是“只要销量上去,就能还上”。
直到那天,他点开银行APP,看着余额栏里的327元,突然愣了——这点钱,连这个月的办公室租金都不够付。
没等他缓过神,手机后台弹出一条新的催款信息:“您本月应还本金 利息共计58600元,已逾期3天,将产生违约金。”
他盯着屏幕上的数字,浑身的力气像是被瞬间抽干。他猛地想起,如今所有欠款加起来早已超过160万,单是其中一个平台的欠款,就有80多万。
办公室被房东收走,员工走光了。老陈帮他收拾了最后一箱东西,拍着他的肩说“有事随时找我”,可他没敢留**——他怕催债的找上老陈。连夜收拾了几件衣服,买了张最早去海城的绿皮火车硬座票,没告诉任何人,只给老家发了条“我去外地打工,过段时间稳定了再联系”的短信,就揣着仅剩的几百块逃了。
这一逃,就是一年零一个月。
“咕噜——”电煮锅里的泡面溢了出来,烫到了他的手。沈砚猛地回神,关掉火,把泡面倒进缺了个口的搪瓷碗里。阁楼的窗户对着一条狭窄的巷子,路灯坏了,只有对面楼的窗户透过来一点光,照在他碗里的泡面上。
他拿起筷子,刚吃了一口,手机又震了。这次是个陌生号码,他犹豫了一下,接了起来。
“喂,是沈砚吗?”电话那头的声音很陌生,却带着点温和,“我是爽点小说的编辑老周,你之前投的《上古修仙录》,我看了。”
沈砚的心猛地一跳。逃到海城后,他除了在便利店打零工,就只能靠写小说试试。可连续投了三本,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被编辑退稿,说他“写得太像学术论文,没网文那味儿”。
“周编辑,您好。”他的声音有点沙哑,“是不是……又不行?”
“也不是不行,”老周顿了顿,“你的考据确实做得好,《山海经》《穆天子传》的引用都很准。但问题是,你第一章就写了三千字的‘上古祭祀礼仪详解’——读者点开我们‘爽点小说’,是来找**的!是想看主角逆袭打脸、快意恩仇!你这写得跟学术论文似的,让我们这种靠**密集爽点**和**快节奏**吃饭的平台怎么推?”
沈砚低下头,看着碗里的泡面。他想起为了确认“商周时期的巫祝到底用不用玉琮”,特意坐两小时公交去海城图书馆查考古期刊;为了写“修仙者的货币体系”,还翻了半天《汉书·食货志》——他觉得这样写才“逻辑自洽”。
“我知道了,周编辑。”他的声音有点低,“我再改改吧。”
“行,你多调整调整,重点放在主角的成长上,别光抠细节了。”老周补了句,“改好了直接发我邮箱。”
挂了电话,沈砚大口吃着已经凉透的泡面。便利店的夜班要从晚上十点到凌晨六点,现在得抓紧时间歇会儿。
吃完面,他坐在书桌前。阁楼空间太小,折叠床、书桌、小厨房挤在一起,书桌上堆着他从旧书市场淘来的古籍,《山海经》的线装本缺了封底,《穆天子传》的封面用透明胶贴了三层。
他打开二手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上古修仙录》的文档。第一章标题“昆仑之墟,祭祀之礼”下面,密密麻麻全是标注引用的小字。他盯着那些字看了半天,鼠标光标在“祭祀之礼”那一段晃了晃,最终还是没删——他总觉得,少了这些,故事就不“真”了。
手机又震了,是条彩信:他在韩城文化街的店铺招牌,下面配着文字“沈砚,我们已经查到你在韩城的店了,再躲就找你爸妈”。
他手一抖,赶紧删掉彩信,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在海城没人知道他的住处,催债的只是虚张声势,可他还是怕,怕他们真的找到老家去。
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他深吸一口气,关掉《上古修仙录》,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敲了又删,最后定成“人皇纪”。
手指放在键盘上,半天没动静。他想起以前在韩城,店铺打烊后,他会泡杯茶写文创产品的文案,满脑子都是“下个月要推出什么新品”。现在坐在同样的书桌前,敲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阁楼外的巷子里,传来卖早点的小贩吆喝声,天快亮了。沈砚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开始在键盘上敲击:
“上古之时,天地未分,人妖杂处。人皇出,定人伦,分疆域,设镇妖塔,护人间……”
敲着敲着,他好像忘了催债的短信,忘了阁楼的狭窄,忘了碗里没吃完的泡面。脑海中浮现出《山海经》里的异兽,《穆天子传》里的西王母传说,他曾经想做的“有温度的文创”——或许,他能把这些,都写进这个故事里。
窗外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桌那本破旧的《穆天子传》上,也落在他刚刚写下的“人皇”二字。沈砚盯着屏幕上被晨曦镀上金边的文字,笑了笑——
至少现在,他还有东西可以写,还有一点希望可以抓。
他并未察觉,就在阳光落下的瞬间,古籍内页里一个早已干涸数千年的墨迹符号,似乎微不可察地,亮了一下。
这一切,始于封神。那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掠夺——元始天尊布局,姜子牙执棋,纣王于鹿台焚身,周武王登基建制。待封神榜落定,仙族趁机抽干蓝星九成三的灵气,彻底断绝了人族气运自我修复的最后可能。
追溯根源,早在人族大能燧皇遭奸人所害后,局面便已埋下隐患:燧皇之死,让《人皇经》中威慑神族的“神皇术”彻底失传。要知道,《人皇经》本分两术——“人皇术”可压得仙族无法抬头,“神皇术”更能让神族俯首称臣。此前伏羲虽掌控“人皇术”,单靠此术本无法对抗神族,可他借由磅礴的人族气运加持,竟让神族也难以撼动。正因如此,神族才将人族气运视作心腹大患,暗中联合仙族推进气运压制计划,却始终因气运护持而收效甚微。
危机更甚的是,伏羲竟莫名失踪了。好在他失踪前,已将人皇术封印进人族气运,铸成一道护佑族群的“天皇壁垒”,只是这壁垒背后,也留下了未解的隐秘。元始天尊正是窥得这丝破绽,才趁机介入,命姜子牙潜入人族核心——他深知破解天皇壁垒的关键藏于人族自身,竟忽悠周武王称“天子”,让人族自贬身份、矮化气运。这一步暗棋,最终为封神榜抽取人族气运的惊天密谋,撕开了致命缺口。
此后两千年来,人族向仙族供奉香火、跪拜祈祷,早已忘却先祖曾是九天十地的掌控者。
但天道未死,它既开启了蓝星的自我修复机制,也在暗中谋划翻盘之策——它在等一个人,一个能带领人族夺回一切的天命者。
而现在,它似乎选中了沈砚——这个正蹲在阁楼里,连泡面都只能吃临期品的失败者……
阁楼的排气扇转得有气无力,油污在扇叶上结了层黑痂,“嗡嗡”声像快断气的老蚊子。沈砚盯着电煮锅里翻腾的泡面——面饼是昨天超市打折买的临期款,调料包只敢放一半,汤面上飘着的油花少得可怜。
手机在裤兜里震得发麻。屏幕上三条未接来电,备注都是“催债-李哥”。短信栏更满,红色数字“99 ”刺得人眼疼,最新一条是半小时前发的:“沈砚,别装死!欠的80多万再不还,我们就去你老家找你爸妈要了!”
他指尖泛白,把手机按灭扔回裤兜。厨房瓷砖缝里还沾着点“墨韵文创”的Logo贴纸——那是他以前公司的标志,现在只剩这点碎片,像他碎掉的日子。
三年前的韩城,他的文创店开在最热闹的文化街,玻璃橱窗里摆着手绘《山海经》异兽的笔记本,榫卯结构的木质书签,还有他亲自跑遍皖南古村收来的老竹纸做的信笺。那会儿他不用吃泡面,供应商老张每次送货都提前三天打电话,“沈总,新到的桑皮纸,您先挑最好的”;电商平台的后台,每天订单量能让客服小姑娘加班到八点,直通车广告随便投,ROI(投资回报率)能到1:5。
他那时野心大,想做“中高端文创第一品牌”,拒绝了所有代工厂的低价合作,坚持用非遗工艺。客户评价里满是“有质感”“小众高级”,他甚至在规划,等年底销量再翻一倍,就把父母从老家接来韩城,买套带阳台的房子。
变化是从拼夕夕开始的。
客服最先发现不对劲:“沈总,最近好多客户问,为什么同款书签,拼夕夕上只要9块9,咱们店要39?”他当时没当回事,“咱们用的是老楠木,他们那是贴皮的,不一样。”
可没过两个月,后台订单量掉了一半。他点开拼夕夕搜“山海经书签”,排在前面的全是仿他设计的产品——连异兽图案都抄得一模一样,价格却只有他的零头。
更糟的是老张。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打电话要货,电话那头的老张先是半天没吭声,末了才带着点叹气的调子支支吾吾:“沈总,对不住,我也在拼夕夕开了店,那边订单多,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虽然您这边订单利润高,但销量实在太少了,抱歉……我暂时供不上您的货了。”
他当时懵了,“老张,咱们合作三年了,你怎么能这么干?”
电话那头沉默了会儿,传来句更扎心的话:“沈总,不是我想背叛你,是拼夕夕那边给的价高,还能先付定金……我这厂子要养工人,没办法。”
他挂了电话,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第一次觉得慌。供应商断货,他只能找新的厂家,可新厂家一听他要“非遗工艺”,直接把价格抬了三成;老客户还在流失,拼夕夕上的仿品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在他店里留言“智商税”。
朋友老陈劝他“别硬撑了,及时止损吧”,他红着眼睛反驳“我再撑撑,肯定能好起来”。他开始贷款,先是银行信用贷,后来是网贷,甚至找了民间借贷——利息高得吓人,可他满脑子都是“只要销量上去,就能还上”。
直到那天,他点开银行APP,看着余额栏里的327元,突然愣了——这点钱,连这个月的办公室租金都不够付。
没等他缓过神,手机后台弹出一条新的催款信息:“您本月应还本金 利息共计58600元,已逾期3天,将产生违约金。”
他盯着屏幕上的数字,浑身的力气像是被瞬间抽干。他猛地想起,如今所有欠款加起来早已超过160万,单是其中一个平台的欠款,就有80多万。
办公室被房东收走,员工走光了。老陈帮他收拾了最后一箱东西,拍着他的肩说“有事随时找我”,可他没敢留**——他怕催债的找上老陈。连夜收拾了几件衣服,买了张最早去海城的绿皮火车硬座票,没告诉任何人,只给老家发了条“我去外地打工,过段时间稳定了再联系”的短信,就揣着仅剩的几百块逃了。
这一逃,就是一年零一个月。
“咕噜——”电煮锅里的泡面溢了出来,烫到了他的手。沈砚猛地回神,关掉火,把泡面倒进缺了个口的搪瓷碗里。阁楼的窗户对着一条狭窄的巷子,路灯坏了,只有对面楼的窗户透过来一点光,照在他碗里的泡面上。
他拿起筷子,刚吃了一口,手机又震了。这次是个陌生号码,他犹豫了一下,接了起来。
“喂,是沈砚吗?”电话那头的声音很陌生,却带着点温和,“我是爽点小说的编辑老周,你之前投的《上古修仙录》,我看了。”
沈砚的心猛地一跳。逃到海城后,他除了在便利店打零工,就只能靠写小说试试。可连续投了三本,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被编辑退稿,说他“写得太像学术论文,没网文那味儿”。
“周编辑,您好。”他的声音有点沙哑,“是不是……又不行?”
“也不是不行,”老周顿了顿,“你的考据确实做得好,《山海经》《穆天子传》的引用都很准。但问题是,你第一章就写了三千字的‘上古祭祀礼仪详解’——读者点开我们‘爽点小说’,是来找**的!是想看主角逆袭打脸、快意恩仇!你这写得跟学术论文似的,让我们这种靠**密集爽点**和**快节奏**吃饭的平台怎么推?”
沈砚低下头,看着碗里的泡面。他想起为了确认“商周时期的巫祝到底用不用玉琮”,特意坐两小时公交去海城图书馆查考古期刊;为了写“修仙者的货币体系”,还翻了半天《汉书·食货志》——他觉得这样写才“逻辑自洽”。
“我知道了,周编辑。”他的声音有点低,“我再改改吧。”
“行,你多调整调整,重点放在主角的成长上,别光抠细节了。”老周补了句,“改好了直接发我邮箱。”
挂了电话,沈砚大口吃着已经凉透的泡面。便利店的夜班要从晚上十点到凌晨六点,现在得抓紧时间歇会儿。
吃完面,他坐在书桌前。阁楼空间太小,折叠床、书桌、小厨房挤在一起,书桌上堆着他从旧书市场淘来的古籍,《山海经》的线装本缺了封底,《穆天子传》的封面用透明胶贴了三层。
他打开二手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上古修仙录》的文档。第一章标题“昆仑之墟,祭祀之礼”下面,密密麻麻全是标注引用的小字。他盯着那些字看了半天,鼠标光标在“祭祀之礼”那一段晃了晃,最终还是没删——他总觉得,少了这些,故事就不“真”了。
手机又震了,是条彩信:他在韩城文化街的店铺招牌,下面配着文字“沈砚,我们已经查到你在韩城的店了,再躲就找你爸妈”。
他手一抖,赶紧删掉彩信,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在海城没人知道他的住处,催债的只是虚张声势,可他还是怕,怕他们真的找到老家去。
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他深吸一口气,关掉《上古修仙录》,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敲了又删,最后定成“人皇纪”。
手指放在键盘上,半天没动静。他想起以前在韩城,店铺打烊后,他会泡杯茶写文创产品的文案,满脑子都是“下个月要推出什么新品”。现在坐在同样的书桌前,敲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阁楼外的巷子里,传来卖早点的小贩吆喝声,天快亮了。沈砚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开始在键盘上敲击:
“上古之时,天地未分,人妖杂处。人皇出,定人伦,分疆域,设镇妖塔,护人间……”
敲着敲着,他好像忘了催债的短信,忘了阁楼的狭窄,忘了碗里没吃完的泡面。脑海中浮现出《山海经》里的异兽,《穆天子传》里的西王母传说,他曾经想做的“有温度的文创”——或许,他能把这些,都写进这个故事里。
窗外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桌那本破旧的《穆天子传》上,也落在他刚刚写下的“人皇”二字。沈砚盯着屏幕上被晨曦镀上金边的文字,笑了笑——
至少现在,他还有东西可以写,还有一点希望可以抓。
他并未察觉,就在阳光落下的瞬间,古籍内页里一个早已干涸数千年的墨迹符号,似乎微不可察地,亮了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