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小子!这可是天大的机会!我舅舅说了,这次提拔行长助理,省行精神就是要打破论资排辈,破格提拔最优秀的青年干部!你懂不懂?整个南城支行,除了你还有谁?!”
她越说越激动。
“你业绩那么好,这次柳林分理处的事又处理得漂亮,苏行长肯定会推荐你!你希望很大!”
汪明这才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随即又谦逊地摆了摆手。
“婷姐,你可别捧杀我了。我这资历,哪够得上啊。不过还是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
“嗨呀,你这人!”
婷姐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他一眼,但也知道多说无益,便又叮嘱了几句让他好好表现,才转身离开。
汪明看着她的背影,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
行长助理?有点意思。
不过,也仅仅是有点意思罢了。
对他这个重生者而言,一个小小的县城支行,终究只是暂时的港湾。
第二天一早,汪明刚打开电脑,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就响了。
是行长办公室。
“汪明,来我办公室一趟。”苏绾的声音简洁明了。
汪明走进办公室,苏绾正站在窗边,见他进来,直接从桌上拿起一把车钥匙抛了过去。
汪明下意识接住,掂了掂,是那辆黑色帕萨特的钥匙。
他眉头一挑。
“苏行,你这是真把我当成你的专职司机了?!”
苏绾转过身,脸上难得地露出轻松的笑意。
“怎么,委屈你了?原来的司机老张,嘴巴不太牢,到处传话。今天去市里,有些话,不方便让他听见。”
一听这话,汪明立刻明白了。
他收起玩笑的神色,点了点头。
“好,什么时候出发?”
“现在。”
帕萨特平稳地驶出南城县,汇入了通往静海市区的车流中。
车内,苏绾一直沉默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直到高速公路的指示牌出现在前方,她才忽然开口,声音里已经没有了办公室里的半分笑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
“汪明,今天带你去市行,不是去调研,也不是去汇报工作。”
汪明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通过后视镜看了一眼她凛然的神色。
苏绾迎着他的目光,一字一顿,抛出了此行的真正目的。
“是去见人。见市行的行长,以及各位领导。”
汪明握着方向盘的手指下意识地收紧,车速却依旧平稳如初。
他从后视镜里瞥了一眼身旁的女人,她的侧脸在窗外掠过的光影中显得轮廓分明。
“学姐,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汪明像是在闲聊家常。
苏绾没有看他,目光依旧投向前方无尽延伸的高速公路。
“还记得我让你做的那个雇员忠诚险的方案吗?还有新南建材那笔烂账,最后能干净利落地收回来,你是头功。”
汪明心中一动,却没有接话。
这些事,她完全可以把功劳全部揽在她自己身上。
一个漂亮的方案,一次完美的危机处理,足够让她在市行领导面前大大加分。
现在特地带上自己,是什么意思?
苏绾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终于转过头,一双清亮的眸子直视着他。
“我已经把完整的报告和你的名字一起交给了张行长。报告里写得很清楚,‘雇员忠诚险’是你首创,新南建材的案子,关键节点也是你力挽狂澜。”
汪明挑了挑眉,故作不解地咧嘴一笑。
“学姐,你这可不厚道。有功劳自己不领,往我身上推,这不是给我拉仇恨吗?”
“该是谁的功劳,就是谁的。”
苏绾的表情倏然变得严肃起来。
“我这个人,不喜欢把下属的功劳往自己脸上贴金。”
空气安静了片刻。
汪明心中涌起一丝莫名的触动。前世在职场沉浮三十年,他见过太多巧取豪夺、贪天之功的上司。
像苏绾这样,身居高位却依旧愿意分润功劳的,简直是凤毛麟角。
他轻叹一声。
“学姐你这样的人,在职场上可是稀有动物。”
苏绾那份严肃瞬间融化,化作眼底的一丝波光,声音也轻柔了几分。
“起码对你,我不是。”
这话里有话,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汪明平静的心湖,荡起圈圈涟漪。
……
静海市分行的大楼庄严肃穆。
在行长办公室里,汪明见到了那位传说中的张行长。五十岁上下,面容和蔼,但一双眼睛却能洞穿人心。
“小汪是吧?中南财大毕业的高材生,不错不错。”
张行长笑呵呵地让他坐下,亲自给他倒了杯水。
“张行长您过奖了,我就是个新人,还有很多东西要向苏行长和各位前辈学习。”
汪明坐姿笔挺,言辞谦逊得体,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拘谨和真诚。
这种场面,前世经历过太多。面对大领导,最重要的不是展现你多有能力,而是展现你的态度。
谦逊、受教、有分寸。
张行长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看似随意地问了几个关于南城支行业务的问题。
汪明对答如流,既点出了核心,又巧妙地将功劳归于苏绾的领导有方。
一番话说下来,滴水不漏。
“你很谦逊。”张行长端起茶杯,目光转向苏绾,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
“苏行长,小汪这个小伙子,不错!”
苏绾的脸上绽开一抹自信的笑容,像是一朵盛开的白玉兰,“如果不是可堪造就的优秀青年,我怎么敢给您推荐呢?”
“嗯。”张行长放下茶杯,对汪明温和地摆了摆手。
“小汪,你先出去一下,我和你们苏行长单独聊几句。”
汪明立刻起身,恭敬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厚重的办公室木门。
门关上的刹那,他隐约听见里面传来苏绾压低的声音。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苏绾带着他,几乎拜会了分行所有在家的副行长。
直到最后,他们站在了纪检刘行长的办公室门口。
与张行长的和煦不同,刘行长是个不苟言笑的半百男人,戴着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眼神像X光一样,要把人从里到外扫个遍。
“你小子!这可是天大的机会!我舅舅说了,这次提拔行长助理,省行精神就是要打破论资排辈,破格提拔最优秀的青年干部!你懂不懂?整个南城支行,除了你还有谁?!”
她越说越激动。
“你业绩那么好,这次柳林分理处的事又处理得漂亮,苏行长肯定会推荐你!你希望很大!”
汪明这才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随即又谦逊地摆了摆手。
“婷姐,你可别捧杀我了。我这资历,哪够得上啊。不过还是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
“嗨呀,你这人!”
婷姐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他一眼,但也知道多说无益,便又叮嘱了几句让他好好表现,才转身离开。
汪明看着她的背影,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
行长助理?有点意思。
不过,也仅仅是有点意思罢了。
对他这个重生者而言,一个小小的县城支行,终究只是暂时的港湾。
第二天一早,汪明刚打开电脑,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就响了。
是行长办公室。
“汪明,来我办公室一趟。”苏绾的声音简洁明了。
汪明走进办公室,苏绾正站在窗边,见他进来,直接从桌上拿起一把车钥匙抛了过去。
汪明下意识接住,掂了掂,是那辆黑色帕萨特的钥匙。
他眉头一挑。
“苏行,你这是真把我当成你的专职司机了?!”
苏绾转过身,脸上难得地露出轻松的笑意。
“怎么,委屈你了?原来的司机老张,嘴巴不太牢,到处传话。今天去市里,有些话,不方便让他听见。”
一听这话,汪明立刻明白了。
他收起玩笑的神色,点了点头。
“好,什么时候出发?”
“现在。”
帕萨特平稳地驶出南城县,汇入了通往静海市区的车流中。
车内,苏绾一直沉默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直到高速公路的指示牌出现在前方,她才忽然开口,声音里已经没有了办公室里的半分笑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
“汪明,今天带你去市行,不是去调研,也不是去汇报工作。”
汪明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通过后视镜看了一眼她凛然的神色。
苏绾迎着他的目光,一字一顿,抛出了此行的真正目的。
“是去见人。见市行的行长,以及各位领导。”
汪明握着方向盘的手指下意识地收紧,车速却依旧平稳如初。
他从后视镜里瞥了一眼身旁的女人,她的侧脸在窗外掠过的光影中显得轮廓分明。
“学姐,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汪明像是在闲聊家常。
苏绾没有看他,目光依旧投向前方无尽延伸的高速公路。
“还记得我让你做的那个雇员忠诚险的方案吗?还有新南建材那笔烂账,最后能干净利落地收回来,你是头功。”
汪明心中一动,却没有接话。
这些事,她完全可以把功劳全部揽在她自己身上。
一个漂亮的方案,一次完美的危机处理,足够让她在市行领导面前大大加分。
现在特地带上自己,是什么意思?
苏绾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终于转过头,一双清亮的眸子直视着他。
“我已经把完整的报告和你的名字一起交给了张行长。报告里写得很清楚,‘雇员忠诚险’是你首创,新南建材的案子,关键节点也是你力挽狂澜。”
汪明挑了挑眉,故作不解地咧嘴一笑。
“学姐,你这可不厚道。有功劳自己不领,往我身上推,这不是给我拉仇恨吗?”
“该是谁的功劳,就是谁的。”
苏绾的表情倏然变得严肃起来。
“我这个人,不喜欢把下属的功劳往自己脸上贴金。”
空气安静了片刻。
汪明心中涌起一丝莫名的触动。前世在职场沉浮三十年,他见过太多巧取豪夺、贪天之功的上司。
像苏绾这样,身居高位却依旧愿意分润功劳的,简直是凤毛麟角。
他轻叹一声。
“学姐你这样的人,在职场上可是稀有动物。”
苏绾那份严肃瞬间融化,化作眼底的一丝波光,声音也轻柔了几分。
“起码对你,我不是。”
这话里有话,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汪明平静的心湖,荡起圈圈涟漪。
……
静海市分行的大楼庄严肃穆。
在行长办公室里,汪明见到了那位传说中的张行长。五十岁上下,面容和蔼,但一双眼睛却能洞穿人心。
“小汪是吧?中南财大毕业的高材生,不错不错。”
张行长笑呵呵地让他坐下,亲自给他倒了杯水。
“张行长您过奖了,我就是个新人,还有很多东西要向苏行长和各位前辈学习。”
汪明坐姿笔挺,言辞谦逊得体,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拘谨和真诚。
这种场面,前世经历过太多。面对大领导,最重要的不是展现你多有能力,而是展现你的态度。
谦逊、受教、有分寸。
张行长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看似随意地问了几个关于南城支行业务的问题。
汪明对答如流,既点出了核心,又巧妙地将功劳归于苏绾的领导有方。
一番话说下来,滴水不漏。
“你很谦逊。”张行长端起茶杯,目光转向苏绾,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
“苏行长,小汪这个小伙子,不错!”
苏绾的脸上绽开一抹自信的笑容,像是一朵盛开的白玉兰,“如果不是可堪造就的优秀青年,我怎么敢给您推荐呢?”
“嗯。”张行长放下茶杯,对汪明温和地摆了摆手。
“小汪,你先出去一下,我和你们苏行长单独聊几句。”
汪明立刻起身,恭敬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厚重的办公室木门。
门关上的刹那,他隐约听见里面传来苏绾压低的声音。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苏绾带着他,几乎拜会了分行所有在家的副行长。
直到最后,他们站在了纪检刘行长的办公室门口。
与张行长的和煦不同,刘行长是个不苟言笑的半百男人,戴着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眼神像X光一样,要把人从里到外扫个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