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依思诚之计!”刘备拍板决定,“孔明先生,即刻将此细节修书告知魏延,让他务必严格执行!”
“遵命!”诸葛亮立刻开始写信。
解决了引火和点火的细节,接下来是伏兵的具体配合问题。
关羽、张飞、赵云三将,分守不同位置,何时进攻,如何呼应,如何避免误伤,都需要详细的约定。
诸葛亮提出,以火光为号,辅以号角。
上风火起,关羽部先动,截断后路;然后两侧火起,张飞部冲击中军;
待敌军向预设出口突围时,赵云部与刘备亲率的援军(届时将从新野赶来)合力围歼。
诸葛彦补充道:“除了火光和号角,还需约定一些简单的旗帜信号。比如,红旗举,则全军进攻;
“白旗举,则暂缓进攻或收拢队形;黄旗举,则向指定方向集结。以防烟雾太大,看不清火光,或号角声被嘈杂声掩盖。”
“善!”诸葛亮采纳了这个建议,“便依此约定信号。”
此外,诸葛彦还提醒道:“博望坡多树木,火势一起,烟雾必然很大。我军将士需提前准备一些湿布或湿毛巾,捂口鼻,以防烟熏。战马也需提前适应烟雾环境,可在训练时故意制造一些烟雾,让马匹习惯。”
这个细节,连诸葛亮都未曾想到。他闻言,不禁对诸葛彦更加佩服:“思诚考虑之周密,连这点都想到了,实在难得!此乃保命之举,必须照办!”
于是,诸葛亮再次修书,将旗帜信号、防烟措施等细节一并告知前线各将领。
随着各项细节的逐一敲定,火烧博望坡的计划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显示出其精妙和致命之处。
参与谋划的众将官,看着诸葛彦年纪轻轻,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提出如此精准、细致、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建议,心中的震惊和佩服,已经无以复加。
连素来高傲的关羽,此刻也忍不住对刘备感慨道:“大哥,思诚先生虽年幼,但其智计之深远,虑事之周全,实乃罕见。有此等奇才辅佐,何愁大业不成!”
张飞也摸着脑袋,嘿嘿笑道:“这小子,鬼点子真多!比那诸葛亮还会算计!”
他虽是随口一说,但也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刘备心中更是欣慰不已,看着诸葛彦的目光,如同看着自己的子侄,充满了期许和骄傲。
他知道,如果说诸葛亮是自己的卧龙,那么诸葛彦,便是上天赐予自己的另一颗璀璨将星。
各项准备工作,在诸葛亮的统筹和诸葛彦的细节补充下,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博望坡的伏兵已经到位,引火之物也布置妥当,信号约定明确,将士们摩拳擦掌,只待夏侯惇大军的到来。
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
一场改变荆州命运的大火,即将在博望坡点燃。
博望坡,山高林密,道路崎岖。
赵云率领三千精兵,已在此处潜伏多日。
按照诸葛亮和诸葛彦的周密部署,他不仅要承担诱敌之责,还要在敌军进入火网后,配合关、张二将,从正面进行堵截,最终将残敌驱赶到预设的包围圈中。
此刻,赵云正与副将陈到,仔细检查着预设的诱敌战场和最后的堵截阵地。
“将军,一切准备就绪。”陈到向赵云汇报道,“前方十里处,已安排了三批哨探,密切监视夏侯惇大军动向。诱敌的小股部队也已选定,皆是精锐,且熟悉地形,保证只败不胜,能将夏侯惇稳稳引入博望坡。”
赵云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周围的地形。
按照诸葛彦的建议,诱敌的路线经过了精心选择,既不会让夏侯惇起疑,又能确保他沿着预设的路线进入博望坡主峡谷。
“嗯。”赵云沉声道,“告诉兄弟们,打起精神来!这第一仗,至关重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诺!”
赵云又来到预设的点火点附近查看。
只见隘口处,堆积如山的柴草被巧妙地隐藏在茂密的灌木丛和岩石后面,上面覆盖着枯枝败叶,不仔细看,根本难以发现。
硫磺和硝石的气味,也被一些带有浓烈气味的草药掩盖。峡谷两侧的山坡上,看似自然生长的枯草和灌木丛中,也都暗藏着引火之物,如同一张巨大的火网,悄然张开。
“思诚先生的计策,果然精妙。”赵云心中暗暗赞叹。
他参加过无数战役,也见过各种火攻,但如此细致、如此巧妙的布置,还是第一次见到。
就在这时,一名负责联络的亲兵匆匆赶来,向赵云报告:
“将军,关羽将军和张飞将军已分别抵达豫山和安林,并派人传来消息,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敌军入瓮!”
“好!”赵云精神一振,“传我将令,全军进入一级戒备!密切关注夏侯惇大军动向,随时准备按计划行动!”
“诺!”
与此同时,在新野城内,刘备和诸葛亮也在焦急地等待着前线的消息。
“孔明先生,子龙、云长、翼德皆已就位,博望坡的火网也已布置妥当,只待夏侯惇上钩了。”刘备有些激动地说道。
诸葛亮神色平静,却难掩眼中的锐利:“主公放心,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哦不,只待夏侯惇来了。”
他开了个玩笑,缓解了一下紧张的气氛。
诸葛彦站在一旁,心中也是有些紧张。
这是他穿越以来,亲身参与并深度影响的第一场大战。
历史上,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奠定了自己在刘备集团的地位。
而这一次,他的加入,让这场火攻更加完善,也更加致命。
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剧透和优化,会对历史产生多大的改变。
“报——!”一名斥候飞奔入帐,“启禀主公,军师!夏侯惇大军已过方城,正向博望坡方向开来,预计明日午时,便可抵达博望坡前!”
“来了!”刘备和诸葛亮对视一眼,眼中同时闪过一丝厉芒。
诸葛亮立刻道:“主公,时机已到!请主公亲率五千兵马,即刻出发,前往博望坡出口外的预设地点埋伏,待敌军突围,给予其最后一击!”
“好!”刘备霍然起身,“我这便出发!”
“思诚,你随我一同前往。”刘备看向诸葛彦。
诸葛彦心中一动,点了点头:“遵命,主公。”
他也想亲眼见证这场由自己参与谋划的大战。
刘备点齐兵马,与诸葛亮告别,带着诸葛彦,浩浩荡荡地向博望坡方向开去。
诸葛亮站在城楼上,目送刘备大军远去,目光投向博望坡的方向,神色凝重而自信。
“夏侯惇,曹操……就让博望坡的这场大火,作为我诸葛亮献给你们的第一份大礼吧!”
博望坡,赵云的营地。
赵云接到夏侯惇大军明日午时抵达的消息,立刻召集众将,下达最后的命令。
“明日午时,敌军前锋必至。”赵云目光如炬,扫过众将,“王忠,你率五百精兵,前去诱敌。记住,只许败,不许胜,且战且退,务必将敌军主力引入博望坡主峡谷!”
“末将领命!”偏将王忠抱拳道。
“待敌军主力进入峡谷大半,看到隘口火起,”赵云继续道,“我等便即刻率军,从隐蔽处杀出,堵住峡谷入口,不让敌军回头!
“待关羽将军和张飞将军从两侧山上杀下,敌军阵脚大乱,便全力冲击,配合二位将军,将敌军压缩至峡谷中段!
“最后,待敌军向出口突围时,我军尾随追击,与主公主力会师,将其彻底歼灭!”
“诺!”众将领齐声应道,士气高昂。
夜色渐深,博望坡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然而,在这片寂静之下,却隐藏着致命的杀机。
赵云站在山坡上,望着夏侯惇大军开来的方向,银甲在月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他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长枪。
“夏侯惇,来吧……博望坡,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万事俱备,只待黎明。
“就依思诚之计!”刘备拍板决定,“孔明先生,即刻将此细节修书告知魏延,让他务必严格执行!”
“遵命!”诸葛亮立刻开始写信。
解决了引火和点火的细节,接下来是伏兵的具体配合问题。
关羽、张飞、赵云三将,分守不同位置,何时进攻,如何呼应,如何避免误伤,都需要详细的约定。
诸葛亮提出,以火光为号,辅以号角。
上风火起,关羽部先动,截断后路;然后两侧火起,张飞部冲击中军;
待敌军向预设出口突围时,赵云部与刘备亲率的援军(届时将从新野赶来)合力围歼。
诸葛彦补充道:“除了火光和号角,还需约定一些简单的旗帜信号。比如,红旗举,则全军进攻;
“白旗举,则暂缓进攻或收拢队形;黄旗举,则向指定方向集结。以防烟雾太大,看不清火光,或号角声被嘈杂声掩盖。”
“善!”诸葛亮采纳了这个建议,“便依此约定信号。”
此外,诸葛彦还提醒道:“博望坡多树木,火势一起,烟雾必然很大。我军将士需提前准备一些湿布或湿毛巾,捂口鼻,以防烟熏。战马也需提前适应烟雾环境,可在训练时故意制造一些烟雾,让马匹习惯。”
这个细节,连诸葛亮都未曾想到。他闻言,不禁对诸葛彦更加佩服:“思诚考虑之周密,连这点都想到了,实在难得!此乃保命之举,必须照办!”
于是,诸葛亮再次修书,将旗帜信号、防烟措施等细节一并告知前线各将领。
随着各项细节的逐一敲定,火烧博望坡的计划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显示出其精妙和致命之处。
参与谋划的众将官,看着诸葛彦年纪轻轻,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提出如此精准、细致、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建议,心中的震惊和佩服,已经无以复加。
连素来高傲的关羽,此刻也忍不住对刘备感慨道:“大哥,思诚先生虽年幼,但其智计之深远,虑事之周全,实乃罕见。有此等奇才辅佐,何愁大业不成!”
张飞也摸着脑袋,嘿嘿笑道:“这小子,鬼点子真多!比那诸葛亮还会算计!”
他虽是随口一说,但也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刘备心中更是欣慰不已,看着诸葛彦的目光,如同看着自己的子侄,充满了期许和骄傲。
他知道,如果说诸葛亮是自己的卧龙,那么诸葛彦,便是上天赐予自己的另一颗璀璨将星。
各项准备工作,在诸葛亮的统筹和诸葛彦的细节补充下,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博望坡的伏兵已经到位,引火之物也布置妥当,信号约定明确,将士们摩拳擦掌,只待夏侯惇大军的到来。
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
一场改变荆州命运的大火,即将在博望坡点燃。
博望坡,山高林密,道路崎岖。
赵云率领三千精兵,已在此处潜伏多日。
按照诸葛亮和诸葛彦的周密部署,他不仅要承担诱敌之责,还要在敌军进入火网后,配合关、张二将,从正面进行堵截,最终将残敌驱赶到预设的包围圈中。
此刻,赵云正与副将陈到,仔细检查着预设的诱敌战场和最后的堵截阵地。
“将军,一切准备就绪。”陈到向赵云汇报道,“前方十里处,已安排了三批哨探,密切监视夏侯惇大军动向。诱敌的小股部队也已选定,皆是精锐,且熟悉地形,保证只败不胜,能将夏侯惇稳稳引入博望坡。”
赵云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周围的地形。
按照诸葛彦的建议,诱敌的路线经过了精心选择,既不会让夏侯惇起疑,又能确保他沿着预设的路线进入博望坡主峡谷。
“嗯。”赵云沉声道,“告诉兄弟们,打起精神来!这第一仗,至关重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诺!”
赵云又来到预设的点火点附近查看。
只见隘口处,堆积如山的柴草被巧妙地隐藏在茂密的灌木丛和岩石后面,上面覆盖着枯枝败叶,不仔细看,根本难以发现。
硫磺和硝石的气味,也被一些带有浓烈气味的草药掩盖。峡谷两侧的山坡上,看似自然生长的枯草和灌木丛中,也都暗藏着引火之物,如同一张巨大的火网,悄然张开。
“思诚先生的计策,果然精妙。”赵云心中暗暗赞叹。
他参加过无数战役,也见过各种火攻,但如此细致、如此巧妙的布置,还是第一次见到。
就在这时,一名负责联络的亲兵匆匆赶来,向赵云报告:
“将军,关羽将军和张飞将军已分别抵达豫山和安林,并派人传来消息,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敌军入瓮!”
“好!”赵云精神一振,“传我将令,全军进入一级戒备!密切关注夏侯惇大军动向,随时准备按计划行动!”
“诺!”
与此同时,在新野城内,刘备和诸葛亮也在焦急地等待着前线的消息。
“孔明先生,子龙、云长、翼德皆已就位,博望坡的火网也已布置妥当,只待夏侯惇上钩了。”刘备有些激动地说道。
诸葛亮神色平静,却难掩眼中的锐利:“主公放心,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哦不,只待夏侯惇来了。”
他开了个玩笑,缓解了一下紧张的气氛。
诸葛彦站在一旁,心中也是有些紧张。
这是他穿越以来,亲身参与并深度影响的第一场大战。
历史上,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奠定了自己在刘备集团的地位。
而这一次,他的加入,让这场火攻更加完善,也更加致命。
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剧透和优化,会对历史产生多大的改变。
“报——!”一名斥候飞奔入帐,“启禀主公,军师!夏侯惇大军已过方城,正向博望坡方向开来,预计明日午时,便可抵达博望坡前!”
“来了!”刘备和诸葛亮对视一眼,眼中同时闪过一丝厉芒。
诸葛亮立刻道:“主公,时机已到!请主公亲率五千兵马,即刻出发,前往博望坡出口外的预设地点埋伏,待敌军突围,给予其最后一击!”
“好!”刘备霍然起身,“我这便出发!”
“思诚,你随我一同前往。”刘备看向诸葛彦。
诸葛彦心中一动,点了点头:“遵命,主公。”
他也想亲眼见证这场由自己参与谋划的大战。
刘备点齐兵马,与诸葛亮告别,带着诸葛彦,浩浩荡荡地向博望坡方向开去。
诸葛亮站在城楼上,目送刘备大军远去,目光投向博望坡的方向,神色凝重而自信。
“夏侯惇,曹操……就让博望坡的这场大火,作为我诸葛亮献给你们的第一份大礼吧!”
博望坡,赵云的营地。
赵云接到夏侯惇大军明日午时抵达的消息,立刻召集众将,下达最后的命令。
“明日午时,敌军前锋必至。”赵云目光如炬,扫过众将,“王忠,你率五百精兵,前去诱敌。记住,只许败,不许胜,且战且退,务必将敌军主力引入博望坡主峡谷!”
“末将领命!”偏将王忠抱拳道。
“待敌军主力进入峡谷大半,看到隘口火起,”赵云继续道,“我等便即刻率军,从隐蔽处杀出,堵住峡谷入口,不让敌军回头!
“待关羽将军和张飞将军从两侧山上杀下,敌军阵脚大乱,便全力冲击,配合二位将军,将敌军压缩至峡谷中段!
“最后,待敌军向出口突围时,我军尾随追击,与主公主力会师,将其彻底歼灭!”
“诺!”众将领齐声应道,士气高昂。
夜色渐深,博望坡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然而,在这片寂静之下,却隐藏着致命的杀机。
赵云站在山坡上,望着夏侯惇大军开来的方向,银甲在月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他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长枪。
“夏侯惇,来吧……博望坡,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万事俱备,只待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