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兰的晨光透过纱帘洒进来时,姜雨晴在酒店套房的梳妆台上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纸条。
——是当年她塞在美术室柜缝的那张【希望周叙白记得我】,只是背面多了行新鲜的字迹:
【不仅记得,还想把所有的“差点”,都变成“幸好”】
纸条下面压着两张飞往杭州的机票,登机时间是当天下午。
浙二医院的樱花开了第三轮。
姜雨晴推着母亲的轮椅走过住院部长廊,周叙白抱着装满素描本的防水箱跟在后面。午后的阳光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长得像要弥补那些错过的年月。
“阿姨,其实我们见过。”周叙白忽然在梧桐树下停住脚步,“您当时说……”
“说这小子怎么只会偷看。”母亲笑着打断他,从围巾里摸出个褪色的平安符,“后来我每年都去灵隐寺求这个——‘愿有情人别错过’。”
姜雨晴怔怔接过,发现符纸背面用铅笔写着极小的日期:2014年4月5日。
正是她转学后第一个清明节。
深夜的酒店露台,周叙白对着电脑处理工作邮件,屏幕蓝光映出他眉间一道皱痕。
姜雨晴端着热牛奶走近时,无意瞥见邮件草稿箱——里面躺着十几封未发送的邮件,最早追溯到七年前,收件人全是她的校园邮箱。
【2016.9.15
今天在美院新生展看到一幅《雨巷》,画角落的签名让我想起你】
【2018.4.3
杭州下雨了,不知道你带没带伞】
最新一封写于上周:【米兰的床太软,你睡不惯就靠着我】
她放下杯子,从背后环住他的肩膀。周叙白迅速合上笔记本,耳根发烫:“那些是……”
“情书。”她把脸埋在他颈窝,“要每天念一封给我听。”
回程飞机上,姜雨晴翻到周叙白素描本里夹着的诊断书。
——轻度听力受损,确诊日期是她转学后第二周。
“篮球赛时被撞到护栏,”他轻描淡写地解释,“后来戴了三年助听器。”
舷窗外的云海翻涌,她突然明白为什么企划案要叫《听见你的声音》。
工作室周年庆那天,姜雨晴在储物间发现个落灰的纸箱。
里面整齐码着十二个玻璃罐,每个都装满薄荷糖纸,按年份贴上标签。最早那罐的标签上写着:【2013.11.7 晴 她今天又没来球场】
周叙白从身后拥住她:“当时以为你讨厌我了。”
“所以吃糖缓解焦虑?”她转身戳他胸口,“周总监,你真有创意。”
他低头吻住她,薄荷气息交缠间含混道:“现在有更好的解药。”
三十岁生日那晚,姜雨晴收到份加密文件。
点开是段像素模糊的录像:十七岁的周叙白站在空荡荡的篮球场上,对着某个看不见的角落反复练习:“同学,你的素描本掉了……”
视频最后跳出段新录的影像:三十岁的他抱着他们的女儿,小丫头举着蜡笔画嚷嚷:“爸爸快看!我画了你和妈妈!”
背景音里,周叙白的声音温柔得不像话:“画得真好,不过妈妈偷画爸爸时可没这么光明正大……”
年末整理旧物时,姜雨晴在保险柜最里层找到个钛合金盒子。
里面躺着部老式MP3,电量居然还剩一格。按下播放键,熟悉的前奏流淌而出——是《晴天》,但副歌部分被人为剪接替换成录音:
“姜雨晴,我是高二七班周叙白。”
少年清朗的嗓音混着电流杂音,背景是遥远的操场喧哗。
“明天放学……能在画室等我吗?”
窗外又飘起雪,三十一岁的周叙白正踮脚往圣诞树上挂星星。他们的女儿坐在地毯上,专心致志地涂鸦着全家福,画里三个人头顶都飞着蓝灰色的蝴蝶。
——那些年无声的悸动,终究震耳欲聋。
[第三卷完]
米兰的晨光透过纱帘洒进来时,姜雨晴在酒店套房的梳妆台上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纸条。
——是当年她塞在美术室柜缝的那张【希望周叙白记得我】,只是背面多了行新鲜的字迹:
【不仅记得,还想把所有的“差点”,都变成“幸好”】
纸条下面压着两张飞往杭州的机票,登机时间是当天下午。
浙二医院的樱花开了第三轮。
姜雨晴推着母亲的轮椅走过住院部长廊,周叙白抱着装满素描本的防水箱跟在后面。午后的阳光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长得像要弥补那些错过的年月。
“阿姨,其实我们见过。”周叙白忽然在梧桐树下停住脚步,“您当时说……”
“说这小子怎么只会偷看。”母亲笑着打断他,从围巾里摸出个褪色的平安符,“后来我每年都去灵隐寺求这个——‘愿有情人别错过’。”
姜雨晴怔怔接过,发现符纸背面用铅笔写着极小的日期:2014年4月5日。
正是她转学后第一个清明节。
深夜的酒店露台,周叙白对着电脑处理工作邮件,屏幕蓝光映出他眉间一道皱痕。
姜雨晴端着热牛奶走近时,无意瞥见邮件草稿箱——里面躺着十几封未发送的邮件,最早追溯到七年前,收件人全是她的校园邮箱。
【2016.9.15
今天在美院新生展看到一幅《雨巷》,画角落的签名让我想起你】
【2018.4.3
杭州下雨了,不知道你带没带伞】
最新一封写于上周:【米兰的床太软,你睡不惯就靠着我】
她放下杯子,从背后环住他的肩膀。周叙白迅速合上笔记本,耳根发烫:“那些是……”
“情书。”她把脸埋在他颈窝,“要每天念一封给我听。”
回程飞机上,姜雨晴翻到周叙白素描本里夹着的诊断书。
——轻度听力受损,确诊日期是她转学后第二周。
“篮球赛时被撞到护栏,”他轻描淡写地解释,“后来戴了三年助听器。”
舷窗外的云海翻涌,她突然明白为什么企划案要叫《听见你的声音》。
工作室周年庆那天,姜雨晴在储物间发现个落灰的纸箱。
里面整齐码着十二个玻璃罐,每个都装满薄荷糖纸,按年份贴上标签。最早那罐的标签上写着:【2013.11.7 晴 她今天又没来球场】
周叙白从身后拥住她:“当时以为你讨厌我了。”
“所以吃糖缓解焦虑?”她转身戳他胸口,“周总监,你真有创意。”
他低头吻住她,薄荷气息交缠间含混道:“现在有更好的解药。”
三十岁生日那晚,姜雨晴收到份加密文件。
点开是段像素模糊的录像:十七岁的周叙白站在空荡荡的篮球场上,对着某个看不见的角落反复练习:“同学,你的素描本掉了……”
视频最后跳出段新录的影像:三十岁的他抱着他们的女儿,小丫头举着蜡笔画嚷嚷:“爸爸快看!我画了你和妈妈!”
背景音里,周叙白的声音温柔得不像话:“画得真好,不过妈妈偷画爸爸时可没这么光明正大……”
年末整理旧物时,姜雨晴在保险柜最里层找到个钛合金盒子。
里面躺着部老式MP3,电量居然还剩一格。按下播放键,熟悉的前奏流淌而出——是《晴天》,但副歌部分被人为剪接替换成录音:
“姜雨晴,我是高二七班周叙白。”
少年清朗的嗓音混着电流杂音,背景是遥远的操场喧哗。
“明天放学……能在画室等我吗?”
窗外又飘起雪,三十一岁的周叙白正踮脚往圣诞树上挂星星。他们的女儿坐在地毯上,专心致志地涂鸦着全家福,画里三个人头顶都飞着蓝灰色的蝴蝶。
——那些年无声的悸动,终究震耳欲聋。
[第三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