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家庄的旧址上,一派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昔日厮杀的血腥与焦土已被热火朝天的建设浪潮取代。在李诫与陶宗旺的共同主持下,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又高效地推进着。
李诫手持他精心绘制的营造图则,时而立于高地俯瞰全局,时而深入工地指点细节。他要求极为严格,地基深度、墙体厚度、街道宽度、排水走向,皆有法度可依,不容丝毫差错。
“此处地基须再下挖三尺,见实土为止,以承重楼之荷载。”
“坊墙转角需用‘磨砖对缝’之法,务求严丝合扣,方能坚固。”
“排水暗渠坡度须精准,确保暴雨之时,街面无积水。”
他的声音沉稳而充满权威,工匠们虽觉要求苛刻,但见其学识渊博,规划井井有条,无不心服口服,严格按照指示施工。
陶宗旺则如同不知疲倦的巨灵神,带领着筑造司的大批人手,负责具体的施工组织与物料调配。他嗓门洪亮,指挥若定,将搬运石料、砌筑墙体、架设梁柱等工序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与李诫,一个宏观规划,一个微观执行,配合得天衣无缝。
最引人注目的,是工地一角那几处新砌的墙基和一段试验性的堡墙。其灰白色的粘合材料,与常见的黄泥浆截然不同,凝固后坚硬如石,表面光滑,砖石与之结合得异常紧密。
“寨主,这便是初步试制成功的‘水泥’!”陶宗旺指着那段墙壁,满脸自豪地向前来视察的王伦介绍,“按照您说的法子,用石灰石、黏土混合煅烧再磨粉,加水调和后,果然能硬结如石!粘结之力,远胜泥浆灰膏!只是如今产量还低,窑炉也还在改进,只能先用于关键处的墙基、堡墙节点和排水沟渠。”
王伦用手敲了敲那水泥墙面,传来沉闷坚实的回响,心中大喜。这标志着梁山在建筑材料上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好!宗旺兄弟,李大师,辛苦你们了!此物乃我梁山未来城防之根基,务必继续改进工艺,提高产量!待产量上来,我梁山的城池营垒,将固若金汤!”
工地上,号子声、凿石声、锯木声、夯土声交织成一曲雄浑的建设交响乐。来自梁山本寨、李家庄、扈家庄乃至更远地方的材料物资,通过那条日益繁忙的商路,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巨大的木材、规整的青砖、开采的石料堆成了小山。负责运输的商队伙计和工地的工匠、力夫们忙碌穿梭,汗水挥洒,却个个脸上带着对未来的期盼。
这番景象,与过去梁山“打家劫舍”的盗寇形象已是天壤之别。过往的商旅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工地和梁山士卒巡逻维持秩序的身影,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梁山好汉,不再是破坏与掠夺的象征,反而成了这片土地上繁荣与秩序的“定心丸”。许多流离失所的百姓听闻此地大兴土木,需要大量劳力,也纷纷前来投奔,使得祝家庄工地的人口愈发稠密,一个新兴的集镇已初具雏形。
就在王伦为祝家庄的重建进度感到欣慰时,“谛听营”统领朱贵和时迁,带着厚厚一叠卷宗来到了聚义厅。
“哥哥,遵照您的吩咐,山东、河北地界,有名有号的绿林山寨,底细基本摸清了。”朱贵将卷宗呈上。
王伦展开细看,时迁在一旁补充解说:
“哥哥,梁山周边,实力最强的当属徐州芒砀山。混世魔王樊瑞、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三位头领,麾下聚拢了上千人马,樊瑞此人据说还精通些妖法,不可小觑。”
“其次便是江州黄门山,摩云金翅欧鹏、铁笛仙马麟、神算子蒋敬三位头领,聚集了五七百人,据寨自守。”
“除此之外,多是些规模较小的山寨。如青州桃花山,打虎将李忠、小霸王周通占据;白虎山,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兄弟;对影山,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各自为战;还有枯树山丧门神鲍旭、登云山邹渊邹润叔侄等,人马多则二三百,少则百十人。”
王伦边听边点头,这些名字大多耳熟能详。他注意到卷宗上关于二龙山的信息寥寥。“二龙山情况如何?”
时迁回道:“哥哥,二龙山地处青州,地势险要。我等探知,如今似乎有强人占据,但寨门紧闭,极少与外界往来,头领姓名、人马多寡,一时难以探明,颇为神秘。”
王伦若有所思,二龙山在原著中亦是重要据点,如今情况不明,需多加留意。
汇总下来,山东、河北的绿林势力虽多,但大多各自为战,规模有限。芒砀山、黄门山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但相比于如今兵精粮足、屡败官军的梁山,已不可同日而语。这让他对即将召开的绿林大会,更多了几分底气。
合上卷宗,王伦正欲与朱贵、时迁进一步商议发放英雄帖的细节,另一名“谛听营”的探子匆匆入内,带来了更宏观、却也更加惊人的消息。
“寨主,各位头领,据各方传来的消息,如今天下……已然大乱了!”探子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
“详细说来!”王伦神色一凛。
“是!河北田虎,已在威胜州扯旗造反,攻占数座州县,自称晋王!”
“淮西王庆,亦在房州起事,势头凶猛,占据一方,僭号改元!”
“还有江南的摩尼教方腊,在睦州清溪县聚众百万,攻城略地,已然称帝,建元‘永乐’!”
“朝廷调兵遣将,四处灭火,却是顾此失彼,焦头烂额!各地州府,有的望风而降,有的苦苦支撑,乱兵、流寇遍地,民生愈发凋敝!”
探子的每一条消息,都如同重锤,敲在聚义厅内每一位头领的心上。
田虎、王庆、方腊!这些在原著中与宋江齐名的“四大寇”,竟然几乎同时掀起了滔天巨浪!这意味着,大宋王朝的统治根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崩塌。原本集中于梁山一带的朝廷压力,必将被大大分流。
厅内一片寂静,只有粗重的呼吸声。林冲、鲁智深、杨志等曾为朝廷军官的头领,面色复杂,他们深知这意味着什么。武松、阮小七等草莽出身的,则更多是感到一种乱世已至的凛然。
王伦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梁山泊的浩渺烟波。他的内心同样波涛汹涌。历史的洪流,果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地奔腾而至。梁山的发展,恰逢其时地赶上了这天下板荡的节点。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位头领,声音沉静而有力:“诸位兄弟,都听到了吗?赵宋官家无道,天下英雄并起!这不再是疥癣之疾,而是心腹之患!朝廷的目光,不会再只盯着我梁山一处了!”
“这对我们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王伦的语气逐渐激昂,“这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充裕的准备时间!但同样,乱世之中,弱肉强食,若不能尽快壮大自身,便可能被其他势力吞并,或是被朝廷缓过气来后集中清剿!”
“因此,八月十五的绿林大会,至关重要!我们要趁此良机,整合山东、河北绿林之力,结成同盟,制定秩序!不仅要打通商路,更要在这乱世中,为我等兄弟,为依附我梁山的百姓,杀出一条生路,打下一片真正能安居乐业的根基!”
他猛地一挥手臂:“加快祝家庄重建!全力筹备绿林大会!操练兵马,储备粮草!我梁山,要在这乱世烽烟中,崛起为不容忽视的力量!”
“谨遵哥哥号令!”众头领群情激奋,齐声应诺,眼中燃烧着斗志与野心的火焰。
外面的世界已然烽火连天,而梁山泊内,一股蓬勃的力量正在蓄势待发。重建的祝家庄是坚实的基石,即将召开的绿林大会是整合的契机,而天下大乱的背景,则为这一切提供了最宏大的舞台。王伦知道,梁山的下一个阶段,即将拉开序幕。
李诫手持他精心绘制的营造图则,时而立于高地俯瞰全局,时而深入工地指点细节。他要求极为严格,地基深度、墙体厚度、街道宽度、排水走向,皆有法度可依,不容丝毫差错。
“此处地基须再下挖三尺,见实土为止,以承重楼之荷载。”
“坊墙转角需用‘磨砖对缝’之法,务求严丝合扣,方能坚固。”
“排水暗渠坡度须精准,确保暴雨之时,街面无积水。”
他的声音沉稳而充满权威,工匠们虽觉要求苛刻,但见其学识渊博,规划井井有条,无不心服口服,严格按照指示施工。
陶宗旺则如同不知疲倦的巨灵神,带领着筑造司的大批人手,负责具体的施工组织与物料调配。他嗓门洪亮,指挥若定,将搬运石料、砌筑墙体、架设梁柱等工序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与李诫,一个宏观规划,一个微观执行,配合得天衣无缝。
最引人注目的,是工地一角那几处新砌的墙基和一段试验性的堡墙。其灰白色的粘合材料,与常见的黄泥浆截然不同,凝固后坚硬如石,表面光滑,砖石与之结合得异常紧密。
“寨主,这便是初步试制成功的‘水泥’!”陶宗旺指着那段墙壁,满脸自豪地向前来视察的王伦介绍,“按照您说的法子,用石灰石、黏土混合煅烧再磨粉,加水调和后,果然能硬结如石!粘结之力,远胜泥浆灰膏!只是如今产量还低,窑炉也还在改进,只能先用于关键处的墙基、堡墙节点和排水沟渠。”
王伦用手敲了敲那水泥墙面,传来沉闷坚实的回响,心中大喜。这标志着梁山在建筑材料上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好!宗旺兄弟,李大师,辛苦你们了!此物乃我梁山未来城防之根基,务必继续改进工艺,提高产量!待产量上来,我梁山的城池营垒,将固若金汤!”
工地上,号子声、凿石声、锯木声、夯土声交织成一曲雄浑的建设交响乐。来自梁山本寨、李家庄、扈家庄乃至更远地方的材料物资,通过那条日益繁忙的商路,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巨大的木材、规整的青砖、开采的石料堆成了小山。负责运输的商队伙计和工地的工匠、力夫们忙碌穿梭,汗水挥洒,却个个脸上带着对未来的期盼。
这番景象,与过去梁山“打家劫舍”的盗寇形象已是天壤之别。过往的商旅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工地和梁山士卒巡逻维持秩序的身影,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梁山好汉,不再是破坏与掠夺的象征,反而成了这片土地上繁荣与秩序的“定心丸”。许多流离失所的百姓听闻此地大兴土木,需要大量劳力,也纷纷前来投奔,使得祝家庄工地的人口愈发稠密,一个新兴的集镇已初具雏形。
就在王伦为祝家庄的重建进度感到欣慰时,“谛听营”统领朱贵和时迁,带着厚厚一叠卷宗来到了聚义厅。
“哥哥,遵照您的吩咐,山东、河北地界,有名有号的绿林山寨,底细基本摸清了。”朱贵将卷宗呈上。
王伦展开细看,时迁在一旁补充解说:
“哥哥,梁山周边,实力最强的当属徐州芒砀山。混世魔王樊瑞、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三位头领,麾下聚拢了上千人马,樊瑞此人据说还精通些妖法,不可小觑。”
“其次便是江州黄门山,摩云金翅欧鹏、铁笛仙马麟、神算子蒋敬三位头领,聚集了五七百人,据寨自守。”
“除此之外,多是些规模较小的山寨。如青州桃花山,打虎将李忠、小霸王周通占据;白虎山,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兄弟;对影山,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各自为战;还有枯树山丧门神鲍旭、登云山邹渊邹润叔侄等,人马多则二三百,少则百十人。”
王伦边听边点头,这些名字大多耳熟能详。他注意到卷宗上关于二龙山的信息寥寥。“二龙山情况如何?”
时迁回道:“哥哥,二龙山地处青州,地势险要。我等探知,如今似乎有强人占据,但寨门紧闭,极少与外界往来,头领姓名、人马多寡,一时难以探明,颇为神秘。”
王伦若有所思,二龙山在原著中亦是重要据点,如今情况不明,需多加留意。
汇总下来,山东、河北的绿林势力虽多,但大多各自为战,规模有限。芒砀山、黄门山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但相比于如今兵精粮足、屡败官军的梁山,已不可同日而语。这让他对即将召开的绿林大会,更多了几分底气。
合上卷宗,王伦正欲与朱贵、时迁进一步商议发放英雄帖的细节,另一名“谛听营”的探子匆匆入内,带来了更宏观、却也更加惊人的消息。
“寨主,各位头领,据各方传来的消息,如今天下……已然大乱了!”探子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
“详细说来!”王伦神色一凛。
“是!河北田虎,已在威胜州扯旗造反,攻占数座州县,自称晋王!”
“淮西王庆,亦在房州起事,势头凶猛,占据一方,僭号改元!”
“还有江南的摩尼教方腊,在睦州清溪县聚众百万,攻城略地,已然称帝,建元‘永乐’!”
“朝廷调兵遣将,四处灭火,却是顾此失彼,焦头烂额!各地州府,有的望风而降,有的苦苦支撑,乱兵、流寇遍地,民生愈发凋敝!”
探子的每一条消息,都如同重锤,敲在聚义厅内每一位头领的心上。
田虎、王庆、方腊!这些在原著中与宋江齐名的“四大寇”,竟然几乎同时掀起了滔天巨浪!这意味着,大宋王朝的统治根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崩塌。原本集中于梁山一带的朝廷压力,必将被大大分流。
厅内一片寂静,只有粗重的呼吸声。林冲、鲁智深、杨志等曾为朝廷军官的头领,面色复杂,他们深知这意味着什么。武松、阮小七等草莽出身的,则更多是感到一种乱世已至的凛然。
王伦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梁山泊的浩渺烟波。他的内心同样波涛汹涌。历史的洪流,果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地奔腾而至。梁山的发展,恰逢其时地赶上了这天下板荡的节点。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位头领,声音沉静而有力:“诸位兄弟,都听到了吗?赵宋官家无道,天下英雄并起!这不再是疥癣之疾,而是心腹之患!朝廷的目光,不会再只盯着我梁山一处了!”
“这对我们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王伦的语气逐渐激昂,“这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充裕的准备时间!但同样,乱世之中,弱肉强食,若不能尽快壮大自身,便可能被其他势力吞并,或是被朝廷缓过气来后集中清剿!”
“因此,八月十五的绿林大会,至关重要!我们要趁此良机,整合山东、河北绿林之力,结成同盟,制定秩序!不仅要打通商路,更要在这乱世中,为我等兄弟,为依附我梁山的百姓,杀出一条生路,打下一片真正能安居乐业的根基!”
他猛地一挥手臂:“加快祝家庄重建!全力筹备绿林大会!操练兵马,储备粮草!我梁山,要在这乱世烽烟中,崛起为不容忽视的力量!”
“谨遵哥哥号令!”众头领群情激奋,齐声应诺,眼中燃烧着斗志与野心的火焰。
外面的世界已然烽火连天,而梁山泊内,一股蓬勃的力量正在蓄势待发。重建的祝家庄是坚实的基石,即将召开的绿林大会是整合的契机,而天下大乱的背景,则为这一切提供了最宏大的舞台。王伦知道,梁山的下一个阶段,即将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