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时分,绚丽的霞光为**大楼,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纱衣,空气中弥漫着下班时刻独有的轻松氛围。
刘宇把自行车停在老地方,倚靠在车身上,目光温和地凝视着出口方向。
没过一会儿,赵蒙芸的身影便出现在人群之中。
她身着一件宽松的布裙,腹部已然有了明显的隆起,走路时小心翼翼的,但脸上洋溢的幸福却怎么也藏不住。
看到刘宇的那一刻,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宛如两颗被点燃的星星。
“今天怎么来得这么早呀?”赵蒙芸快步走上前来,自然而然地挽住刘宇的胳膊,语气中带着一丝小小的惊喜。
“事情都办完了,我就提前溜出来啦。”刘宇笑着扶住她,接过她手中的布包,“今天我们家领导累不累呀?”
赵蒙芸靠在他身上,感受着那份踏实的温暖,鼻尖轻轻嗅着他身上的味道。
除了淡淡的肥皂味,似乎还夹杂着一股机油,以及钢铁混合的特殊气息。
她眼眸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我听说了,你们研究处今天又闹出了大动静,整个大院都传遍了,你现在可是咱们一机部的大英雄呢。”
刘宇推着自行车,两人并肩走在夕阳的余晖里,身影被拉得长长的。
他没有立刻回应那句“大英雄”,而是沉吟了片刻,才缓缓开口道:“蒙芸,有件事要跟你说一下,从明天开始,我可能要出差一段时间。”
赵蒙芸的脚步微微一顿,抬起头看着他:“去哪儿?要去多久呀?”
“不算远,就在咱们京城的轧钢厂,部里下了个借调函,让我过去帮忙做一个月的技术指导。”
刘宇把林司长和田司长那场“交易”言简意赅地描述了一番。
听到“轧钢厂”三个字,赵蒙芸先是一愣,紧接着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眉眼弯弯的,宛如一泓被搅动的春水:“轧钢厂?那可真是有意思了。”
她俏皮地眨了眨眼睛:“你说,要是让院里的一大爷知道,你这个一机部的处长,马上要变成指导他们全厂生产的‘总顾问’,他脸上会是什么表情呢?我猜一定特别精彩。”
刘宇也被她逗笑了,心头因即将面对新挑战而产生的那一丝凝重,瞬间烟消云散。
第二天一早,一机部的大院里,气氛与往日有些不一样。
高悬在办公楼前的广播喇叭,一改往日沉闷的音乐,传来了一道清亮而激昂的女声。
“兹通报表扬!
我部研究处处长刘宇同志,及其带领的研发团队,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
攻坚克难,在一个月内,成功研制出重型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磨床三款通用型机床,并一次性试车成功!
这标志着我国通用机床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为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特此,予以全院通报表扬!”
广播声回荡在院子的每一个角落,走在路上的干部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办公室里的人也纷纷涌到窗边。
整个一机部大楼,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一个月……三台新机床?”
“我的天,那个刘宇,到底是什么来头啊?”
“太吓人了,这还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吗?”
小食堂二楼的包间里,酒香与菜香交织在一起,浓郁得几乎化不开。
一张能坐下十几人的大圆桌上,此刻只坐了五个人,却摆满了烧鸡、扒鸭、红烧鱼、四喜丸子等十多样硬菜,几乎将桌面铺满。
桌子正中央,两瓶还没开封的茅台酒,红色的瓶盖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这阵仗,与其说是接风洗尘,不如说是摆上了一场诚意满满的“鸿门宴”。
“刘处长,您可是我们全厂的贵人,是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大救星啊!”
杨厂长红光满面,亲自拧开一瓶茅台,咕嘟咕嘟地给每个人面前的白瓷杯都倒得冒了尖。
酒液清亮,酱香四溢。
他端起杯子,站起身,肚子顶着桌沿,态度诚恳到了极点:“我老杨不会说那些文绉绉的话。”
“这第一杯,我代表全厂三千多名职工,欢迎您,也拜托您!我们干了,您随意!”
说罢,他仰头便将一杯酒灌进了喉咙,喝得又快又急,一张胖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副厂长李怀德和另外两位陪同的科长也连忙起身,一饮而尽,随后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刘宇,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审视。
他们想看看,这个被田司长吹得神乎其神的年轻人,到底是个什么成色。
刘宇脸上挂着和煦的微笑,不紧不慢地站起身。
他没有像杨厂长那样豪饮,而是端起酒杯,对着众人示意了一下,随后慢条斯理地抿了一小口。
刘宇放下酒杯,语气平淡:“杨厂长,李厂长,各位领导,太客气了,我这次来,是带着任务来的,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当客人的。”
“酒要喝,但正事更要紧,咱们边吃边聊,吃完饭,我想去车间看看。”
他这番话不卑不亢,既给了对方面子,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瞬间就将饭桌上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杨厂长微微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脸上的热情更胜三分:“好!刘处长果然是干实事的人!来来来,先吃菜,吃菜!”
一顿饭吃得气氛热络,杨厂长等人旁敲侧击,想从刘宇嘴里探探底,却发现这个年轻人滑不留手。
无论你说什么,他都能笑呵呵地接住,然后不着痕迹地把话题引开,绝口不提具体的技术方案。
这让杨厂长心里更是没底,同时也对刘宇高看了一眼。
饭后,天色渐晚。
车间内灯火通明,即便隔着老远,机器的轰鸣声也清晰可闻。
杨厂长一行陪着刘宇,径直朝着工厂的核心区域——生产车间走去。
刚迈进车间大门,一股热浪便迎面扑来,其中混杂着滚烫钢铁的气息、刺鼻的切削液味道,还有电焊弧光产生的臭氧味。
巨大的行车在头顶缓缓移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地面上,工人们身着藏蓝色工作服,在震耳欲聋的噪音中匆忙穿梭、忙碌工作。
傍晚时分,绚丽的霞光为**大楼,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纱衣,空气中弥漫着下班时刻独有的轻松氛围。
刘宇把自行车停在老地方,倚靠在车身上,目光温和地凝视着出口方向。
没过一会儿,赵蒙芸的身影便出现在人群之中。
她身着一件宽松的布裙,腹部已然有了明显的隆起,走路时小心翼翼的,但脸上洋溢的幸福却怎么也藏不住。
看到刘宇的那一刻,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宛如两颗被点燃的星星。
“今天怎么来得这么早呀?”赵蒙芸快步走上前来,自然而然地挽住刘宇的胳膊,语气中带着一丝小小的惊喜。
“事情都办完了,我就提前溜出来啦。”刘宇笑着扶住她,接过她手中的布包,“今天我们家领导累不累呀?”
赵蒙芸靠在他身上,感受着那份踏实的温暖,鼻尖轻轻嗅着他身上的味道。
除了淡淡的肥皂味,似乎还夹杂着一股机油,以及钢铁混合的特殊气息。
她眼眸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我听说了,你们研究处今天又闹出了大动静,整个大院都传遍了,你现在可是咱们一机部的大英雄呢。”
刘宇推着自行车,两人并肩走在夕阳的余晖里,身影被拉得长长的。
他没有立刻回应那句“大英雄”,而是沉吟了片刻,才缓缓开口道:“蒙芸,有件事要跟你说一下,从明天开始,我可能要出差一段时间。”
赵蒙芸的脚步微微一顿,抬起头看着他:“去哪儿?要去多久呀?”
“不算远,就在咱们京城的轧钢厂,部里下了个借调函,让我过去帮忙做一个月的技术指导。”
刘宇把林司长和田司长那场“交易”言简意赅地描述了一番。
听到“轧钢厂”三个字,赵蒙芸先是一愣,紧接着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眉眼弯弯的,宛如一泓被搅动的春水:“轧钢厂?那可真是有意思了。”
她俏皮地眨了眨眼睛:“你说,要是让院里的一大爷知道,你这个一机部的处长,马上要变成指导他们全厂生产的‘总顾问’,他脸上会是什么表情呢?我猜一定特别精彩。”
刘宇也被她逗笑了,心头因即将面对新挑战而产生的那一丝凝重,瞬间烟消云散。
第二天一早,一机部的大院里,气氛与往日有些不一样。
高悬在办公楼前的广播喇叭,一改往日沉闷的音乐,传来了一道清亮而激昂的女声。
“兹通报表扬!
我部研究处处长刘宇同志,及其带领的研发团队,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
攻坚克难,在一个月内,成功研制出重型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磨床三款通用型机床,并一次性试车成功!
这标志着我国通用机床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为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特此,予以全院通报表扬!”
广播声回荡在院子的每一个角落,走在路上的干部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办公室里的人也纷纷涌到窗边。
整个一机部大楼,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一个月……三台新机床?”
“我的天,那个刘宇,到底是什么来头啊?”
“太吓人了,这还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吗?”
小食堂二楼的包间里,酒香与菜香交织在一起,浓郁得几乎化不开。
一张能坐下十几人的大圆桌上,此刻只坐了五个人,却摆满了烧鸡、扒鸭、红烧鱼、四喜丸子等十多样硬菜,几乎将桌面铺满。
桌子正中央,两瓶还没开封的茅台酒,红色的瓶盖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这阵仗,与其说是接风洗尘,不如说是摆上了一场诚意满满的“鸿门宴”。
“刘处长,您可是我们全厂的贵人,是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大救星啊!”
杨厂长红光满面,亲自拧开一瓶茅台,咕嘟咕嘟地给每个人面前的白瓷杯都倒得冒了尖。
酒液清亮,酱香四溢。
他端起杯子,站起身,肚子顶着桌沿,态度诚恳到了极点:“我老杨不会说那些文绉绉的话。”
“这第一杯,我代表全厂三千多名职工,欢迎您,也拜托您!我们干了,您随意!”
说罢,他仰头便将一杯酒灌进了喉咙,喝得又快又急,一张胖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副厂长李怀德和另外两位陪同的科长也连忙起身,一饮而尽,随后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刘宇,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审视。
他们想看看,这个被田司长吹得神乎其神的年轻人,到底是个什么成色。
刘宇脸上挂着和煦的微笑,不紧不慢地站起身。
他没有像杨厂长那样豪饮,而是端起酒杯,对着众人示意了一下,随后慢条斯理地抿了一小口。
刘宇放下酒杯,语气平淡:“杨厂长,李厂长,各位领导,太客气了,我这次来,是带着任务来的,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当客人的。”
“酒要喝,但正事更要紧,咱们边吃边聊,吃完饭,我想去车间看看。”
他这番话不卑不亢,既给了对方面子,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瞬间就将饭桌上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杨厂长微微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脸上的热情更胜三分:“好!刘处长果然是干实事的人!来来来,先吃菜,吃菜!”
一顿饭吃得气氛热络,杨厂长等人旁敲侧击,想从刘宇嘴里探探底,却发现这个年轻人滑不留手。
无论你说什么,他都能笑呵呵地接住,然后不着痕迹地把话题引开,绝口不提具体的技术方案。
这让杨厂长心里更是没底,同时也对刘宇高看了一眼。
饭后,天色渐晚。
车间内灯火通明,即便隔着老远,机器的轰鸣声也清晰可闻。
杨厂长一行陪着刘宇,径直朝着工厂的核心区域——生产车间走去。
刚迈进车间大门,一股热浪便迎面扑来,其中混杂着滚烫钢铁的气息、刺鼻的切削液味道,还有电焊弧光产生的臭氧味。
巨大的行车在头顶缓缓移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地面上,工人们身着藏蓝色工作服,在震耳欲聋的噪音中匆忙穿梭、忙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