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忠勇侯府,书房。
墨迹未干的笔搁在砚台上,孟钦瑞背着手,在房内焦躁地来回踱步。
每日上朝皆是“惊喜”,今日又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如同久旱甘霖,浇得他心头一阵狂喜。
世家军一事,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下,圣上终于松了口!旨意已下,改为“有能者自荐,量才录用”,再不用他孟钦瑞咬着牙硬生生从自己儿子里挑一个送去边关填命了!
压在心头多日的大石轰然落地,让他几乎想仰天大笑三声。
然而,这喜悦尚未焐热,紧随而来的坏消息便是一阵透心凉。
边关告急!蛮夷竟已攻破外围防线!圣上决意再派长公主挂帅出征,火速驰援!
这消息本身对孟钦瑞而言,其实关系不大。
长公主出征便出征,他虽然骨子里对女人掌兵嗤之以鼻,但总好过让他送儿子去送死。
况且,长公主这些年南征北战,也实打实地打了几场硬仗,运气似乎还不错。
兴许这次也能如从前一般,将那些蛮夷们打得哭爹喊娘,老实几年呢?
他孟钦瑞是无所谓,但朝堂上那些大臣们却绝不会轻易放过此事。
下朝后,几位在朝中极有地位同僚便将他团团围住,言辞恳切又隐含胁迫,意思只有一个:联名上书,力谏圣上收回成命!
他们解释说长公主上次重伤未愈,此刻贸然上战场,如何能统御三军,力抗强敌?
不如推举长公主麾下那位久经沙场、正值壮年的副将为主帅,胜算更大!
而且他们私下都知道,上次战事胶着之际,长公主可是临阵逃脱了!证据虽未坐实,但无风可不起浪,空穴也不来风。
这般只顾自身安危的宵小之辈,如何配当三军主帅?这不是拿将士的性命、国家的安危当儿戏么?!
孟钦瑞被众人七嘴八舌说得一愣一愣,仔细一想,似乎……确实有几分道理!
又转念一想,那位副将他了解不多,真能扛起这副千钧重担?万一败了,这联名上书的人,岂不是要跟着吃挂落?
这浑水,到底趟还是不趟?
正当他正左右为难之际,府外又递进来一封同僚的急信!
信上字迹潦草,火烧眉毛般言到:边关兰城城门已破!军情十万火急!太子殿下已当机立断,下令长公主明日即刻出征!同僚们都在等着他孟钦瑞的明确表态,加入联名上书的行列!刻不容缓!
孟钦瑞当时捏着信纸的手都在抖。
这变故来得太快、太猛!
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在书房里团团乱转,脑子里一片浆糊。
思虑半晌,依旧如同陷入死胡同。孟钦瑞猛地顿住脚步,忽地想起来了什么,他扯着嗓子朝外喊道:“来人!快!去把大公子给我叫来!”
不多时,孟景宏沉稳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孟钦瑞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将事情一五一十地说完,然后眼巴巴地看着自己这个最寄予厚望的长子:“宏儿,此事你怎么看?”
孟景宏静静地听完,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显然对朝局动向也时刻关注着。他沉吟片刻,斩钉截铁地开口:“父亲,万万不可加入联名上书。”
“为何?”孟钦瑞愕然。
“父亲请细想,”孟景宏的声音冷静,“太子殿下与长公主亲厚,此番军情紧急,太子力排众议支持长公主挂帅,态度已然坚决。妹妹是未来的太子妃,我们定然是太子一派的人。值此关头,我们非但不能反对,反而应当旗帜鲜明地支持长公主出征!”
孟钦瑞眉头紧锁,仍有些犹豫:“可……那些同僚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若我们此时跳出来支持,岂不是明着得罪了那几位重臣?不若我们保持中立,两不相帮,隔岸观火,方为稳妥之策啊!”
“父亲此言差矣!”孟景宏断然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对父亲迟钝的无奈,语气却依旧恭敬“中立?看似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实则,在太子眼中,我们是首鼠两端,立场不坚,在那些反对派眼中,我们是不识抬举,不肯与他们同进退。最终的结果,便是两边都将我们视为异己!看似没有敌人,实则处处是敌人!”
“父亲,我们既然早已上了太子的船,明面上的功夫,半分都不能少!此刻表态支持,就是向太子殿下表明忠心,巩固我们与东宫关系的关键一步!”
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瞬间打消了孟钦瑞心中的犹豫和恐惧!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孟钦瑞激动得恨不得当场拍大腿!困扰他半日的迷雾瞬间被拨开,眼前豁然开朗!
他看向孟景宏的目光充满了惊喜和赞赏,心中大慰,果然是我孟钦瑞的儿子!这般敏锐通透,真真是像极了他老子!青出于蓝啊!
“宏儿所言极是!正是为父心中所虑!”孟钦瑞脸上瞬间堆满了“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立刻挺直了腰板,仿佛刚才那个六神无主的人不是他。
他快步走到书案,写了一封婉拒的信,命心腹立即送出去。
-
孟奚洲将素笺塞回信筒,又将信筒放入袖中掩住,心中惊涛骇浪。
宋承霁素来谨慎持重,即便边关吃紧,也定会力求稳妥。
大军开拔,绝非儿戏!粮草辎重需源源不断,兵器甲胄要精良充足,士兵需整装待发,更需详尽的部署和稳固的后方支撑。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周密的准备。
然而,现实给了所有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蛮夷狡诈凶悍,竟已先发制人,悍然攻破了兰城的城门!
这不仅仅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意味着整个宋国的防线被撕开了一道致命的裂口!
边界一旦洞开,蛮夷铁骑便可长驱直入,中原腹地千里沃野,将如同剥开硬壳的果实,暴露在贪婪的獠牙之下!
之前的战事虽胶着艰苦,尚在可控范围,但此刻,真真切切已经到了王朝危急存亡之秋!
敌人不会仁慈地停下脚步,等待你整顿好一切。长公主此去,已非寻常征战,而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堵住那个正在喷涌洪流的缺口!刻不容缓!
但朝堂之上……孟奚洲眼中寒芒闪烁。
那些只知争权夺利的老朽们,他们哪里在乎什么边关告急、百姓涂炭?他们只看到长公主再次挂帅带来的权力失衡!
既不愿自家出力去填这个无底洞,又恐惧长公主借此再立不世之功,权势更盛。
此刻,他们必然会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鬣狗,蜂拥而上,用尽各种歪理邪说来阻挠,甚至……在暗地里继续做手脚!趁你病,要你命!他们绝对干得出来!
长公主本身还带着未愈的伤势,前线局势比上次更加凶险复杂百倍……那些暗箭,在混乱的战场上,射向主帅的背心,将会是何等的方便致命?
前有强敌虎视眈眈,后有冷箭防不胜防!腹背受敌,便是铁打的金刚也难熬!
孟奚洲攥紧了袖中的手指。她必须帮长公主一把!至少,要让她明日能够顺顺利利踏上征途!
孟奚洲深吸了一口带着寒意的空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越是局面复杂诡谲,越需要心如止水。
她整理好被风雪吹乱的斗篷,重新撑起伞,继续走向约定的地点。
-
长公主府的书房暖阁内,炭火烧得极旺,驱散了冬日的严寒,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与肃杀。
当孟奚洲匆匆赶到时,太子宋承霁果然也在,他的面色难得有些沉,正将一份名录递给长公主。
“这便是今日联名上书,反对你明日出征的名单。”宋承霁倒是如常,“动作倒是快得很。”
城门被破的消息刚传到京城不过半日,他们的折子就已经递到了父皇案头!
理由还是那些陈词滥调,重伤未愈,不堪重任,还影影绰绰提流言动摇军心!为首的是张阁老、李尚书那几个老顽固,拉拢了不少摇摆的墙头草。
长公主正斜倚在软榻上,伸手接过名单,只扫了一眼,嘴角便勾起一抹讥诮的弧度。
她将手中把玩着的一副精巧的九连环随意掷向一旁的木椅,坐起身来:“这帮老家伙……国难当头,不思破敌,倒是在背后拖后腿上豁得出去。”
孟奚洲解下沾满雪花的斗篷递给侍女,走到椅子上坐下。
听完宋承霁的话,差点气笑了:“一群酒囊饭袋,真是蠢得没边了。我若是皇上,每日早朝往那龙椅上一坐,怕是恍惚间以为自己不在太和殿,而是进了哪个臭气熏天的猪圈!放眼望过去,全是些养得膘肥体壮、只会昂昂叫唤的人头猪脑!”
孟奚洲的比喻辛辣又形象,长公主满腔的怒火被她噎了一下,随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一旁的宋承霁,嘴角也勾起一丝无奈的弧度。
暖阁内凝重的气氛,竟被孟奚洲这石破天惊的“猪脑论”冲淡了两分。
孟奚洲脸上却没什么笑意,顺势拿起了长公主的九连环,一边解,一边淡淡开口:“既然他们这般关注长公主出征之事,眼睛都盯在这上面……那让他们移开目光不就好了?给他们找点更在意,更能让他们跳脚的事情。后院起火了,自然就没心思管前门走的是谁了。”
长公主闻言坐直了身子:“如何让他们移开目光?”
她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事情能比阻止她出征更能牵动那帮老狐狸的神经。
孟奚洲没有直接回答长公主的疑问,只是专注于手中的九连环。
九连环在她灵巧的指尖发出轻微的碰撞声,环环相扣的死局正在被一点点拆解。
她头也不抬,声音清晰而冷静地对宋承霁说道:“劳烦太子殿下,明日早朝之上,当众举荐我——忠勇侯府嫡女‘孟南意’,空降户部,担任度支司员外郎一职。无需实权,挂个名头即可,但声势务必要造得足够大,足够惊人。”
“什么?!”长公主的下巴差点掉到地上!
户部?度支司?掌管天下钱粮赋税的核心部门之一?
这样油水大的职位,平常的官员是挤破了头想要进去的啊。
让一个从未出仕、毫无根基的闺阁女子空降进去?
这简直是……荒谬!比邪门还邪门!
但只要一想,便知此策略定然行得通。
那堆老古董,听到让女子入仕为官的消息恐怕得直接气晕过去,又爬起来反对吧!
她自小便男扮女装在军营历练,打了好多场胜仗之后才公布了女儿身,没想到曾经对她交口称赞的大臣们立刻变了一副嘴脸,痛斥她身为女人不在后宅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染指男人的地界。
晦气!晦气至极!
但她是公主,可以力排众议,又有军功傍身,他们闹得再起劲慢慢地也没力气了。
孟奚洲此番扬言要入朝为官,还是油水极大的户部,那些大臣们必然拼了命地反对!
趁他们骂架的功夫,她带兵就出城,料想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追不上了。
长公主话音刚落,孟奚洲手里的九连环便如变戏法一般被解开。
长公主的眼睛瞪得更加厉害!
这副九连环是手作名家之赠,予她时便说难度极高,若实在解不开,不必强求,就当核桃在手里把着玩也行。
长公主以为名家说笑,但她一个极其擅长解九连环之人尝试了这么多年,确实一直没有解开,便信了两分。
没想到它落到孟奚洲的手里不过顷刻的功夫,竟然被解开了!
如同眼前的困局,他们在想如何将门锁打开,她却抬脚就把门给踹开了!
孟奚洲不以为意地抬眸,见长公主一脸呆滞,顺势把解开的环放进了长公主的手里。
听了孟奚洲的策略,宋承霁眼中也闪过一丝惊愕,随即心下便荡漾起笑意。
好像不管多么复杂诡谲的死局,落到她那里,总能被轻易地寻到那最关键的一环,然后如同那副九连环一样……啪嗒一声,迎刃而解。
墨迹未干的笔搁在砚台上,孟钦瑞背着手,在房内焦躁地来回踱步。
每日上朝皆是“惊喜”,今日又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如同久旱甘霖,浇得他心头一阵狂喜。
世家军一事,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下,圣上终于松了口!旨意已下,改为“有能者自荐,量才录用”,再不用他孟钦瑞咬着牙硬生生从自己儿子里挑一个送去边关填命了!
压在心头多日的大石轰然落地,让他几乎想仰天大笑三声。
然而,这喜悦尚未焐热,紧随而来的坏消息便是一阵透心凉。
边关告急!蛮夷竟已攻破外围防线!圣上决意再派长公主挂帅出征,火速驰援!
这消息本身对孟钦瑞而言,其实关系不大。
长公主出征便出征,他虽然骨子里对女人掌兵嗤之以鼻,但总好过让他送儿子去送死。
况且,长公主这些年南征北战,也实打实地打了几场硬仗,运气似乎还不错。
兴许这次也能如从前一般,将那些蛮夷们打得哭爹喊娘,老实几年呢?
他孟钦瑞是无所谓,但朝堂上那些大臣们却绝不会轻易放过此事。
下朝后,几位在朝中极有地位同僚便将他团团围住,言辞恳切又隐含胁迫,意思只有一个:联名上书,力谏圣上收回成命!
他们解释说长公主上次重伤未愈,此刻贸然上战场,如何能统御三军,力抗强敌?
不如推举长公主麾下那位久经沙场、正值壮年的副将为主帅,胜算更大!
而且他们私下都知道,上次战事胶着之际,长公主可是临阵逃脱了!证据虽未坐实,但无风可不起浪,空穴也不来风。
这般只顾自身安危的宵小之辈,如何配当三军主帅?这不是拿将士的性命、国家的安危当儿戏么?!
孟钦瑞被众人七嘴八舌说得一愣一愣,仔细一想,似乎……确实有几分道理!
又转念一想,那位副将他了解不多,真能扛起这副千钧重担?万一败了,这联名上书的人,岂不是要跟着吃挂落?
这浑水,到底趟还是不趟?
正当他正左右为难之际,府外又递进来一封同僚的急信!
信上字迹潦草,火烧眉毛般言到:边关兰城城门已破!军情十万火急!太子殿下已当机立断,下令长公主明日即刻出征!同僚们都在等着他孟钦瑞的明确表态,加入联名上书的行列!刻不容缓!
孟钦瑞当时捏着信纸的手都在抖。
这变故来得太快、太猛!
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在书房里团团乱转,脑子里一片浆糊。
思虑半晌,依旧如同陷入死胡同。孟钦瑞猛地顿住脚步,忽地想起来了什么,他扯着嗓子朝外喊道:“来人!快!去把大公子给我叫来!”
不多时,孟景宏沉稳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孟钦瑞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将事情一五一十地说完,然后眼巴巴地看着自己这个最寄予厚望的长子:“宏儿,此事你怎么看?”
孟景宏静静地听完,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显然对朝局动向也时刻关注着。他沉吟片刻,斩钉截铁地开口:“父亲,万万不可加入联名上书。”
“为何?”孟钦瑞愕然。
“父亲请细想,”孟景宏的声音冷静,“太子殿下与长公主亲厚,此番军情紧急,太子力排众议支持长公主挂帅,态度已然坚决。妹妹是未来的太子妃,我们定然是太子一派的人。值此关头,我们非但不能反对,反而应当旗帜鲜明地支持长公主出征!”
孟钦瑞眉头紧锁,仍有些犹豫:“可……那些同僚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若我们此时跳出来支持,岂不是明着得罪了那几位重臣?不若我们保持中立,两不相帮,隔岸观火,方为稳妥之策啊!”
“父亲此言差矣!”孟景宏断然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对父亲迟钝的无奈,语气却依旧恭敬“中立?看似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实则,在太子眼中,我们是首鼠两端,立场不坚,在那些反对派眼中,我们是不识抬举,不肯与他们同进退。最终的结果,便是两边都将我们视为异己!看似没有敌人,实则处处是敌人!”
“父亲,我们既然早已上了太子的船,明面上的功夫,半分都不能少!此刻表态支持,就是向太子殿下表明忠心,巩固我们与东宫关系的关键一步!”
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瞬间打消了孟钦瑞心中的犹豫和恐惧!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孟钦瑞激动得恨不得当场拍大腿!困扰他半日的迷雾瞬间被拨开,眼前豁然开朗!
他看向孟景宏的目光充满了惊喜和赞赏,心中大慰,果然是我孟钦瑞的儿子!这般敏锐通透,真真是像极了他老子!青出于蓝啊!
“宏儿所言极是!正是为父心中所虑!”孟钦瑞脸上瞬间堆满了“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立刻挺直了腰板,仿佛刚才那个六神无主的人不是他。
他快步走到书案,写了一封婉拒的信,命心腹立即送出去。
-
孟奚洲将素笺塞回信筒,又将信筒放入袖中掩住,心中惊涛骇浪。
宋承霁素来谨慎持重,即便边关吃紧,也定会力求稳妥。
大军开拔,绝非儿戏!粮草辎重需源源不断,兵器甲胄要精良充足,士兵需整装待发,更需详尽的部署和稳固的后方支撑。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周密的准备。
然而,现实给了所有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蛮夷狡诈凶悍,竟已先发制人,悍然攻破了兰城的城门!
这不仅仅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意味着整个宋国的防线被撕开了一道致命的裂口!
边界一旦洞开,蛮夷铁骑便可长驱直入,中原腹地千里沃野,将如同剥开硬壳的果实,暴露在贪婪的獠牙之下!
之前的战事虽胶着艰苦,尚在可控范围,但此刻,真真切切已经到了王朝危急存亡之秋!
敌人不会仁慈地停下脚步,等待你整顿好一切。长公主此去,已非寻常征战,而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堵住那个正在喷涌洪流的缺口!刻不容缓!
但朝堂之上……孟奚洲眼中寒芒闪烁。
那些只知争权夺利的老朽们,他们哪里在乎什么边关告急、百姓涂炭?他们只看到长公主再次挂帅带来的权力失衡!
既不愿自家出力去填这个无底洞,又恐惧长公主借此再立不世之功,权势更盛。
此刻,他们必然会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鬣狗,蜂拥而上,用尽各种歪理邪说来阻挠,甚至……在暗地里继续做手脚!趁你病,要你命!他们绝对干得出来!
长公主本身还带着未愈的伤势,前线局势比上次更加凶险复杂百倍……那些暗箭,在混乱的战场上,射向主帅的背心,将会是何等的方便致命?
前有强敌虎视眈眈,后有冷箭防不胜防!腹背受敌,便是铁打的金刚也难熬!
孟奚洲攥紧了袖中的手指。她必须帮长公主一把!至少,要让她明日能够顺顺利利踏上征途!
孟奚洲深吸了一口带着寒意的空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越是局面复杂诡谲,越需要心如止水。
她整理好被风雪吹乱的斗篷,重新撑起伞,继续走向约定的地点。
-
长公主府的书房暖阁内,炭火烧得极旺,驱散了冬日的严寒,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与肃杀。
当孟奚洲匆匆赶到时,太子宋承霁果然也在,他的面色难得有些沉,正将一份名录递给长公主。
“这便是今日联名上书,反对你明日出征的名单。”宋承霁倒是如常,“动作倒是快得很。”
城门被破的消息刚传到京城不过半日,他们的折子就已经递到了父皇案头!
理由还是那些陈词滥调,重伤未愈,不堪重任,还影影绰绰提流言动摇军心!为首的是张阁老、李尚书那几个老顽固,拉拢了不少摇摆的墙头草。
长公主正斜倚在软榻上,伸手接过名单,只扫了一眼,嘴角便勾起一抹讥诮的弧度。
她将手中把玩着的一副精巧的九连环随意掷向一旁的木椅,坐起身来:“这帮老家伙……国难当头,不思破敌,倒是在背后拖后腿上豁得出去。”
孟奚洲解下沾满雪花的斗篷递给侍女,走到椅子上坐下。
听完宋承霁的话,差点气笑了:“一群酒囊饭袋,真是蠢得没边了。我若是皇上,每日早朝往那龙椅上一坐,怕是恍惚间以为自己不在太和殿,而是进了哪个臭气熏天的猪圈!放眼望过去,全是些养得膘肥体壮、只会昂昂叫唤的人头猪脑!”
孟奚洲的比喻辛辣又形象,长公主满腔的怒火被她噎了一下,随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一旁的宋承霁,嘴角也勾起一丝无奈的弧度。
暖阁内凝重的气氛,竟被孟奚洲这石破天惊的“猪脑论”冲淡了两分。
孟奚洲脸上却没什么笑意,顺势拿起了长公主的九连环,一边解,一边淡淡开口:“既然他们这般关注长公主出征之事,眼睛都盯在这上面……那让他们移开目光不就好了?给他们找点更在意,更能让他们跳脚的事情。后院起火了,自然就没心思管前门走的是谁了。”
长公主闻言坐直了身子:“如何让他们移开目光?”
她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事情能比阻止她出征更能牵动那帮老狐狸的神经。
孟奚洲没有直接回答长公主的疑问,只是专注于手中的九连环。
九连环在她灵巧的指尖发出轻微的碰撞声,环环相扣的死局正在被一点点拆解。
她头也不抬,声音清晰而冷静地对宋承霁说道:“劳烦太子殿下,明日早朝之上,当众举荐我——忠勇侯府嫡女‘孟南意’,空降户部,担任度支司员外郎一职。无需实权,挂个名头即可,但声势务必要造得足够大,足够惊人。”
“什么?!”长公主的下巴差点掉到地上!
户部?度支司?掌管天下钱粮赋税的核心部门之一?
这样油水大的职位,平常的官员是挤破了头想要进去的啊。
让一个从未出仕、毫无根基的闺阁女子空降进去?
这简直是……荒谬!比邪门还邪门!
但只要一想,便知此策略定然行得通。
那堆老古董,听到让女子入仕为官的消息恐怕得直接气晕过去,又爬起来反对吧!
她自小便男扮女装在军营历练,打了好多场胜仗之后才公布了女儿身,没想到曾经对她交口称赞的大臣们立刻变了一副嘴脸,痛斥她身为女人不在后宅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染指男人的地界。
晦气!晦气至极!
但她是公主,可以力排众议,又有军功傍身,他们闹得再起劲慢慢地也没力气了。
孟奚洲此番扬言要入朝为官,还是油水极大的户部,那些大臣们必然拼了命地反对!
趁他们骂架的功夫,她带兵就出城,料想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追不上了。
长公主话音刚落,孟奚洲手里的九连环便如变戏法一般被解开。
长公主的眼睛瞪得更加厉害!
这副九连环是手作名家之赠,予她时便说难度极高,若实在解不开,不必强求,就当核桃在手里把着玩也行。
长公主以为名家说笑,但她一个极其擅长解九连环之人尝试了这么多年,确实一直没有解开,便信了两分。
没想到它落到孟奚洲的手里不过顷刻的功夫,竟然被解开了!
如同眼前的困局,他们在想如何将门锁打开,她却抬脚就把门给踹开了!
孟奚洲不以为意地抬眸,见长公主一脸呆滞,顺势把解开的环放进了长公主的手里。
听了孟奚洲的策略,宋承霁眼中也闪过一丝惊愕,随即心下便荡漾起笑意。
好像不管多么复杂诡谲的死局,落到她那里,总能被轻易地寻到那最关键的一环,然后如同那副九连环一样……啪嗒一声,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