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月后。

  一处看守所。

  潮湿,阴冷,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霉味。

  李梅蜷缩在单人囚室的硬板床上,双臂抱着膝盖,眼神空洞地望着墙角那个小小的,装着铁栅栏的窗户。

  她已经被关在这里,一个星期了。

  从她被引渡回来,就一直关在这里。

  没有审讯,没有提问,甚至没有任何人跟她说过一句话。

  每天,除了固定的三餐,唯一会和她打交道的,只有一个叫程度的警察。

  他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带着一沓厚厚的文件进来,放在她面前的桌子上。

  “签字。”

  这是他每天对她说的,唯一的一句话。

  李梅识字。

  她看过那些文件,都是一些她看不懂的,关于她从澳洲被引渡回国的各种程序性文件,看守所的规章制度,权利义务告知书……密密麻麻,枯燥乏味。

  签到后来,她甚至已经麻木了。

  但这种日复一日的,死一样的寂静,比任何酷刑都更折磨人。

  李梅感觉自己快要疯了。

  今天,那个叫程度的警察,又在固定的时间,推门而入。

  依旧是那张没有任何表情的脸,依旧是那一沓厚厚的文件。

  他将文件放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

  “签字。”

  李梅没有动。

  她的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她猛地抬起头,死死地盯着眼前的男人。

  声音因为长时间的沉默而变得嘶哑干涩,“警官,我的事要判多久?”

  程度抬起眼皮,看了她一眼。

  那眼神,平静,淡漠,不带一丝一毫的感情。

  他没有立刻回答。

  这种沉默,让李梅心中的恐惧,被无限放大。

  过了许久,就在李梅以为他不会回答的时候,他才终于开了口,“诬告陷害,敲诈勒索,还有行贿。”

  “这些……这些都是小事。加起来,最多也就是判几年。”

  几年?

  听到这两个字,李梅那颗悬到嗓子眼的心,竟然奇迹般地,落下了一点。

  几年……还好……

  她还有机会出去,还能见到晓晓。

  然而,她这个念头,还没来得及转完。

  程度的下一句话,就将她瞬间打入了万丈深渊。

  “但是……”

  “杀人,判的是死刑。”

  说完,他不再看她一眼,转身,拉开铁门,走了出去。

  “哐当~”

  铁门上锁的声音,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回响不绝。

  李梅僵在原地,如遭雷击。

  杀人?

  死刑?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

  她杀了谁?

  她这辈子,连一只鸡都没杀过!

  梁晓晓……晓晓也没有杀人啊!

  周富仁的案子,只是为了钱,从头到尾,她们都没想过要害人性命!

  一股彻骨的寒意,从她的尾椎骨,瞬间窜上了天灵盖。

  她疯了一样地扑到门上,拼命地拍打着冰冷的铁门。

  “你回来!你把话说清楚!谁杀人了?谁杀人了!”

  “你们这是冤枉!是陷害!”

  然而,回答她的,只有走廊里,自己那歇斯底里的回音。

  接下来的几天,李梅彻底陷入了混乱和恐惧之中。

  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杀人和死刑这两个词,日夜不停地在她脑子里盘旋。

  她把这十几年来的所有事情,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想要找出任何与杀人有关的蛛丝马迹。

  没有。

  根本没有。

  她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公安机关的一种审讯手段,故意吓唬她,想要让她心理崩溃。

  对,一定是这样!

  然而,几天后,当程度再次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刚刚建立起来的心理防线,瞬间崩塌。

  这一次,程度带来的,不再是那些程序性的文件。

  而是一份份……笔录。

  “看看吧。”

  程度将笔录推到她面前,“看完,签字。”

  李梅颤抖着手,拿起了第一份笔录。

  当她看到笔录上那个熟悉的名字时,她的瞳孔,猛地一缩。

  是晓晓的笔录!

  她的心,瞬间提了起来。

  她迫不及待地,往下看去。

  “……我妈李梅,从一开始,就是主谋。”

  “她说,这个世界不公平,她说我们不能再这么穷下去了,要弄一大笔钱。”

  “我当时就反对了!我说周厂长是我们的恩人,我们不能恩将仇报!结果她打了我一巴掌,骂我假清高……”

  “……那杯下了药的茶,是她一个人泡的,我什么都不知道。”

  “……她把我跟周厂长反锁在屋里,自己跑了,我哭着求她开门,她根本不理我……”

  “……后来敲诈勒索的所有事情,都是她一手策划和操作的,我只是一个被她推到前面的傀儡,我害怕她,我不敢反抗……”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刀子,狠狠地扎在李梅的心上。

  这……这是她的晓晓说的话?

  那个她从小捧在手心里的女儿?

  那个她为了让她过上好日子,不惜豁出一切的女儿?

  她怎么能……怎么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得一干二净!

  李梅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模糊了纸上的字迹。

  她以为,这已经是背叛的极致。

  可当她颤抖着手,翻开第二份,第三份文件时,她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地狱。

  那是一份份死亡调查报告。

  死者一:王海,京州某建筑公司老板,三年前因意外高空坠落身亡。

  死者二:刘志勇,某银行信贷部主任,两年前酒后溺水而亡。

  ……

  这些名字,李梅一个都不认识。

  但是,附在案卷后面的证据和证人证言,却像一张精心编织的天罗地网,将这些人的死,全都指向了她!

  “……王海的公司,当年和梁晓晓的晓赢集团,在竞争同一个地产项目。王海死后,项目顺利被晓赢集团拿下。”

  “……有证人称,案发前,曾看到一个和李梅体貌特征高度相似的女人,在案发现场附近出现过。”

  “……刘志勇是当年为梁晓晓审批第一笔贷款的银行经办人之一,他知道太多关于贷款的内幕。”

  “……我们从刘志勇情妇的账户里,查到了一笔五十万的汇款,汇款的账户,经过层层追踪,最终指向了一个由您在境外控制的空壳公司……”

  荒谬!

  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她这几年一直在澳洲,深居简出,怎么可能去杀人!

  可是,这些白纸黑字的证据,这些所谓的证人,却将一切都说得那么言之凿凿。

  然后,她看到了夹在最后的一份,依旧是梁晓晓的笔录。

  “……我不知道,这些事我真的都不知道……”

  “……我妈很少跟我说她在外面的事,我只知道她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渠道和人脉……她总是跟我说,晓晓,你只要负责在前面冲,所有脏活累活,所有见不得光的事,妈在后面替你摆平……”

  看到这里,李梅的手,再也拿不住那几张薄薄的纸。

  哗啦~

  笔录散落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