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完这番话,她平静地靠回到审讯椅上,闭上了眼睛,一副引颈就戮的模样。
祁同伟看着她,心中第一次对这个只有三十一岁的女人,产生了一丝真正的审视。
这已经不是刷新认识那么简单了。
这是颠覆。
好一招以退为进!
好一个我愿意接受法律制裁!
她在认罪。
但她认的,根本不是敲诈勒索的罪。
从法律专业角度来看,敲诈勒索罪是结果犯,不仅要求行为人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还需要有威胁、要挟的行为,并且取得了财物。
而梁晓晓刚才的那番话,将自己从这个罪名的构成要件里,摘得干干净净。
非法占有的目的?那是她母亲李梅的,她不知情,甚至反对过。
威胁要挟的行为?她把自己描述成了一个被欺骗、被利用的工具,一个同样身不由己的受害者。
伪证?她说公安的人没有询问过她,既然她敢说,那就证明她当时就真的没有被询问过。
她唯一承认的罪名是什么?
是包庇罪!
她非常聪明地,将自己从一个敲诈勒索案的主犯,或者最起码也是共犯的身份,瞬间转换成了一个包庇罪的嫌疑人。
这两种罪名,量刑天差地别!
更可怕的是,她为自己犯下包庇罪这个行为,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甚至能引起社会普遍同情的动机。
孝心。
一个女儿,为了不让自己的母亲坐牢,而选择了隐瞒真相,触犯法律。
这故事拿到法庭上,足以让绝大多数的法官,在自由裁量的空间内,对她选择从轻,甚至减轻处罚。
高!
实在是太高了!
一个只有三十一岁的女人,在没有律师在场的情况下,在省公安厅厅长亲自审讯的高压之下,不仅能迅速编织出一个天衣无缝的故事,更能精准地为自己选择一个罪名最轻、道德上最能被原谅的法律出口。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聪明了。
这是对法律和人性的双重洞察和利用。
他看着眼前这个闭着眼睛,看似已经放弃抵抗的女人,第一次感觉到,这个案子,或许比他想象中,还要棘手得多。
“祁厅长,还有一件事。”
“当年,周富仁赔偿给我们的那笔钱,我一分都没有动。”
“我知道那笔钱不干净。”
“所以我一分都不敢动。”
“我现在的公司,未来科技城的所有项目启动资金,全部来自于银行贷款和天使轮融资,每一笔账目,都清清楚楚,经得起任何部门的审查。”
说完,她再次闭上了眼睛。
这,仿佛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是她为自己塑造的,最后一层金身。
她不仅在法律上将自己从主犯变成了从犯,更在道德上,将自己与那桩原罪彻底切割。
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
过去,她是一个被母亲胁迫、知情不报的“孝女”。
现在,她是一个白手起家、身家清白、为家乡投资百亿的功勋企业家。
两件事,要分开看。
祁同伟知道,再问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在没有找到她母亲李梅,或者没有其他决定性证据之前,任何审讯,都只是在浪费时间。
他站起身,拉开了审讯室沉重的铁门。
“看好她。”
“是!祁厅。”
祁同伟从口袋里,摸出了那部被他调成静音的手机。
屏幕一亮,一连串的未接来电提示,瞬间弹了出来。
密密麻麻。
排在最上面的,是两个他无法忽视的名字。
沙瑞金。
高育良。
沙瑞金的电话,有两个。
高育良的电话,有五个。
他没有丝毫犹豫,先拨通了高育良的电话。
于公,育良书记是上级。
于私,高育良是恩师。
于公于私他都应该先给高育良打这个电话。
“同伟?”
电话那头,传来高育良沉稳,但带着急切的声音。
“你那边……情况怎么样了?”高育良没有绕圈子,直奔主题。
“梁晓晓很聪明,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
祁同伟靠在窗边,他将审讯室内梁晓晓的那番说辞,言简意赅地复述了一遍。
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夹杂个人情绪,只是客观地陈述着事实。
“……她把所有的罪责,都推给了她那个远在澳洲的母亲,李梅。”
“她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被欺骗、被胁迫的受害者。”
“最后,她给自己认了一个罪。”
高育良那边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快速消化着这些信息。
“什么罪?”
“包庇罪。”祁同伟吐出三个字。
电话那头,高育良似乎是发出了一声轻微的鼻息,像是在冷笑,又像是在感叹。
“好一个包庇罪!”
“老师,敲诈勒索罪,诬告陷害罪,最高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而梁晓晓这个案子,性质极其恶劣,如果坐实了主犯的身份,十年都打不住。”
“但是包庇罪就不一样了。”
“她为自己的包庇行为,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动机——孝心。为了不让自己的母亲坐牢。这个理由,足以博得法官和陪审团的同情。”
“更何况,她当年只有十九岁,属于被胁迫,被蒙蔽。再加上她现在是知名企业家,有巨大的投资项目在京州落地,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卓越贡献……”
“所有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如果真的走到审判那一步,我估计,她最多,只会被判三年。”
“三年。”
“用三年的有期徒刑,换来十二年的逍遥法外和百亿身家。”
“这笔买卖,太划算了。”
高育良久久没有说话。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梁晓晓的这步棋,走得堪称绝妙。
她是在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以退为进,金蝉脱壳。
“同伟,这个案子,你不要急。”过了许久,高育良的声音才再次响起,语气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沉稳。
“既然她把戏台搭好了,我们就陪她慢慢唱。李梅在澳洲,不代表她就永远不会回来。只要她是突破口,事情就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当务之急,不是这个案子。”
说完这番话,她平静地靠回到审讯椅上,闭上了眼睛,一副引颈就戮的模样。
祁同伟看着她,心中第一次对这个只有三十一岁的女人,产生了一丝真正的审视。
这已经不是刷新认识那么简单了。
这是颠覆。
好一招以退为进!
好一个我愿意接受法律制裁!
她在认罪。
但她认的,根本不是敲诈勒索的罪。
从法律专业角度来看,敲诈勒索罪是结果犯,不仅要求行为人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还需要有威胁、要挟的行为,并且取得了财物。
而梁晓晓刚才的那番话,将自己从这个罪名的构成要件里,摘得干干净净。
非法占有的目的?那是她母亲李梅的,她不知情,甚至反对过。
威胁要挟的行为?她把自己描述成了一个被欺骗、被利用的工具,一个同样身不由己的受害者。
伪证?她说公安的人没有询问过她,既然她敢说,那就证明她当时就真的没有被询问过。
她唯一承认的罪名是什么?
是包庇罪!
她非常聪明地,将自己从一个敲诈勒索案的主犯,或者最起码也是共犯的身份,瞬间转换成了一个包庇罪的嫌疑人。
这两种罪名,量刑天差地别!
更可怕的是,她为自己犯下包庇罪这个行为,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甚至能引起社会普遍同情的动机。
孝心。
一个女儿,为了不让自己的母亲坐牢,而选择了隐瞒真相,触犯法律。
这故事拿到法庭上,足以让绝大多数的法官,在自由裁量的空间内,对她选择从轻,甚至减轻处罚。
高!
实在是太高了!
一个只有三十一岁的女人,在没有律师在场的情况下,在省公安厅厅长亲自审讯的高压之下,不仅能迅速编织出一个天衣无缝的故事,更能精准地为自己选择一个罪名最轻、道德上最能被原谅的法律出口。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聪明了。
这是对法律和人性的双重洞察和利用。
他看着眼前这个闭着眼睛,看似已经放弃抵抗的女人,第一次感觉到,这个案子,或许比他想象中,还要棘手得多。
“祁厅长,还有一件事。”
“当年,周富仁赔偿给我们的那笔钱,我一分都没有动。”
“我知道那笔钱不干净。”
“所以我一分都不敢动。”
“我现在的公司,未来科技城的所有项目启动资金,全部来自于银行贷款和天使轮融资,每一笔账目,都清清楚楚,经得起任何部门的审查。”
说完,她再次闭上了眼睛。
这,仿佛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是她为自己塑造的,最后一层金身。
她不仅在法律上将自己从主犯变成了从犯,更在道德上,将自己与那桩原罪彻底切割。
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
过去,她是一个被母亲胁迫、知情不报的“孝女”。
现在,她是一个白手起家、身家清白、为家乡投资百亿的功勋企业家。
两件事,要分开看。
祁同伟知道,再问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在没有找到她母亲李梅,或者没有其他决定性证据之前,任何审讯,都只是在浪费时间。
他站起身,拉开了审讯室沉重的铁门。
“看好她。”
“是!祁厅。”
祁同伟从口袋里,摸出了那部被他调成静音的手机。
屏幕一亮,一连串的未接来电提示,瞬间弹了出来。
密密麻麻。
排在最上面的,是两个他无法忽视的名字。
沙瑞金。
高育良。
沙瑞金的电话,有两个。
高育良的电话,有五个。
他没有丝毫犹豫,先拨通了高育良的电话。
于公,育良书记是上级。
于私,高育良是恩师。
于公于私他都应该先给高育良打这个电话。
“同伟?”
电话那头,传来高育良沉稳,但带着急切的声音。
“你那边……情况怎么样了?”高育良没有绕圈子,直奔主题。
“梁晓晓很聪明,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
祁同伟靠在窗边,他将审讯室内梁晓晓的那番说辞,言简意赅地复述了一遍。
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夹杂个人情绪,只是客观地陈述着事实。
“……她把所有的罪责,都推给了她那个远在澳洲的母亲,李梅。”
“她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被欺骗、被胁迫的受害者。”
“最后,她给自己认了一个罪。”
高育良那边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快速消化着这些信息。
“什么罪?”
“包庇罪。”祁同伟吐出三个字。
电话那头,高育良似乎是发出了一声轻微的鼻息,像是在冷笑,又像是在感叹。
“好一个包庇罪!”
“老师,敲诈勒索罪,诬告陷害罪,最高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而梁晓晓这个案子,性质极其恶劣,如果坐实了主犯的身份,十年都打不住。”
“但是包庇罪就不一样了。”
“她为自己的包庇行为,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动机——孝心。为了不让自己的母亲坐牢。这个理由,足以博得法官和陪审团的同情。”
“更何况,她当年只有十九岁,属于被胁迫,被蒙蔽。再加上她现在是知名企业家,有巨大的投资项目在京州落地,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卓越贡献……”
“所有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如果真的走到审判那一步,我估计,她最多,只会被判三年。”
“三年。”
“用三年的有期徒刑,换来十二年的逍遥法外和百亿身家。”
“这笔买卖,太划算了。”
高育良久久没有说话。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梁晓晓的这步棋,走得堪称绝妙。
她是在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以退为进,金蝉脱壳。
“同伟,这个案子,你不要急。”过了许久,高育良的声音才再次响起,语气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沉稳。
“既然她把戏台搭好了,我们就陪她慢慢唱。李梅在澳洲,不代表她就永远不会回来。只要她是突破口,事情就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当务之急,不是这个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