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有个好圣孙 第1111章 太子祭祖,带上老大去告状1

小说:嘉靖有个好圣孙 作者:光头李三 更新时间:2025-11-06 08:56:52 源网站:2k小说网
  胜利的喜悦是真实的,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更为庞大和复杂的思绪。

  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征服,更是对另一个另类文明的重塑。

  虽然这个文明,源自于华夏。

  他转身,步履沉稳地走回殿内,那身常服下的身躯,似乎比刚才更加挺拔……

  等到朱翊钧坐在龙椅之后,他看了一眼陈矩。

  就这一个眼神,陈矩赶忙躬身道:“皇爷有何吩咐?”

  朱翊钧略一沉吟:“召首辅申时行,即刻乾清宫见驾。另外,去东宫,让太子也过来。”

  “奴婢遵旨。”陈矩领命,脚步迅捷而去。

  殿内再次恢复寂静。

  朱翊钧目光再次落在那份来自戚继光的奏报上。

  尖划过“京都克复”、“倭皇就擒”等字眼,还是有些兴奋啊。

  倭国能够安排大明朝多少藩王。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殿外传来通传声。

  “启禀皇爷,太子殿下、首辅申时行殿外候见。”

  “宣。”

  殿门开启,阳光再次涌入,映照出两个身影。

  当先一人,年约十六七岁,身着杏黄色龙纹常服,面容俊朗,眉眼间与朱翊钧颇有几分相似,但更多了些年轻人的锐气与尚未完全褪去的青涩。

  他便是皇太子朱常澎。

  他步履稳健,神色恭谨,眼神中却带着一丝按捺不住的兴奋,显然已经风闻了前方的捷报……

  紧随其后的,是一位身着绯色仙鹤补子朝服,头戴乌纱帽的老者,须发已见花白,但精神矍铄,步履从容,面容温润中透着经年累月处理政务沉淀下的沉稳与干练。

  当朝首辅,被朱翊钧倚为肱骨的申时行。

  申时行是第一个在天子权力最旺盛以来的第一任首辅,十三年间,饱受考验。

  两人趋步入殿,至御阶前,整齐划一地撩袍跪倒行礼。

  “平身。”朱翊钧的声音带着一丝温和:“赐座。”

  “谢父皇……”

  “谢陛下……”

  内侍搬来绣墩,太子朱常澎在御案左下首侧身坐下,腰背挺得笔直。

  申时行则在下首更靠近御案的位置落座,亦是姿态端正,目光微垂,静候圣意。

  朱翊钧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将御案上那份戚继光的奏报拿起,递给了身旁侍立的陈矩

  陈矩会意,双手捧着,先呈送到了太子朱常澎面前。

  朱常澎双手接过那薄薄却重若千钧的奏疏,迅速展开阅读。

  他的目光在字里行间飞快移动,呼吸不由自主地微微急促,看到“石田三成自戕”、“宇喜多秀家授首”时,眼中闪过快意;看到“倭皇就擒”、“诸道归降”时,更是几乎要击节叫好。

  快速看完,他将奏疏交还给陈矩,陈矩又转呈给申时行。

  申时行接过奏疏,看得比太子仔细得多。

  他逐字逐句,不放过任何细节,不过,他的养气功夫明显比皇太子殿下,高上不少。

  从头到尾,脸上都没有丝毫变化。

  待申时行也看完,将奏疏交还,殿内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寂静,只有角落铜漏滴水的细微声响……

  还是年轻的太子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站起身,再次向朱翊钧躬身一礼,声音因激动而略显高昂:“父皇!戚将军荡平倭寇,克复其都,生擒伪皇,此乃不世之功!“

  ”足显我大明国威之赫赫,天兵之雄壮!儿臣为父皇贺!”

  “为大明贺!”

  朱翊钧看着儿子兴奋的脸庞,微微颔首,眼中露出一丝满意,但并未多言,目光转向了申时行。

  申时行亦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郑重行礼,声音沉稳而恳切:“老臣恭贺陛下!自嘉靖朝以来,倭患屡炽,沿海不宁,乃至前番悍然侵我属邦,实为心腹之患。”

  “今赖陛下庙谟深远,将士用命,终将此疥癣之疾彻底铲除,瀛洲俯首,海波靖平。”

  “此役之功,足以告慰列祖列宗,亦为陛下之朝,添一前所未有的伟烈荣光,老臣幸甚,天下幸甚!”

  朱翊钧听着两位股肱至亲的祝贺,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真切的笑意,他抬手虚扶了一下:“太子、阁老都坐下说话吧。此确乃社稷之喜,将士们辛苦了,戚继光,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他顿了顿,语气渐渐转为一种带着些许追忆和困惑的调子,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光滑的表面上轻轻划动:“只是,说来也怪。朕这心里,既是欣喜,却又有些……难以言喻的沉静。”

  “许是年纪渐长了吧。”

  他的目光望向殿外灿烂的阳光,似乎有些恍惚。

  “尤其是昨夜,朕竟梦到了世宗皇帝。”

  此言一出,朱常澎和申时行都神色一凛,坐姿更加端正,凝神静听。

  朱翊钧继续说道,声音低沉了些:“梦里,世宗皇帝就坐在朕现在这个位置,穿着那身道袍常服,面容看不真切,但朕能感觉到,他似乎在询问着什么,关于东南,关于海疆……醒来后,朕思之再三,倭患之起,确始于嘉靖朝,肆虐数十载,沿海生灵涂炭,乃至世宗皇帝晚年,亦深以为忧。”

  “如今,这场延续了两代君王的边患,终于在朕的手中了结。此等大喜之事,若不让世宗皇帝知晓,朕心实在难安。”

  他收回目光,看向申时行,语气变得坚定而明确:“朕想着,当遣公卿代朕前往永陵,祭告世宗皇帝在天之灵,禀明倭患已平,瀛洲已定,以慰先祖挂念。”

  然后,他的目光转向了坐在下首,正因为听到先祖之事而面露肃然的太子朱常澎。

  “太子。”朱翊钧唤道。

  朱常澎立刻起身:“儿臣在。”

  “你年纪也不小了,身为国本,当逐渐知晓祖宗创业守成之艰,亦当体会告慰先祖之诚。这次前往永陵祭告世宗皇帝的重任,朕想交由你去办。”

  朱常澎闻言,心中先是一惊,随后他即刻撩袍跪倒,声音清朗而坚定:

  “儿臣领旨!必当恪尽礼数,虔诚祭告,将父皇平定倭寇、靖清海疆之伟业,详陈于世宗皇帝陵前,绝不辜负父皇信重!”

  “嗯,起来吧。此事关乎礼制,关乎孝道,更关乎我大明对列祖列宗的交代,务必郑重。”

  他这才再次看向首辅申时行,语气恢复了商议的口吻:“申阁老,太子年幼,虽有心,但于祭祀典仪、行程安排诸多细节,恐有未周之处。”

  “此事,就由你这位首辅来总揽主张,礼部、鸿胪寺、钦天监及京营护卫等一应协调,均由你负责。”

  “务必要办得隆重、庄严、妥帖,不能有丝毫差池,让世宗皇帝看到我辈继承遗志、光大社稷的决心。”

  “老臣领旨!陛下孝思感天,追念先帝,更以此等赫赫战功告慰世宗皇帝在天之灵,实乃天下臣民之表率,亦足以教化万方。”

  他略微停顿,继续道:“太子殿下仁孝聪慧,代陛下行祭告之礼,再合适不过。请陛下放心,老臣即刻会同礼部,参照大明会典及以往祭陵旧例,拟定详细仪注……”

  朱翊钧听着申时行周到细致的安排,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有这位老成持重的首辅操持,他确实可以放心。

  “好,就依先生所言去办。祭文……要用心写,既要陈述武功,也要体现孝思。”朱翊钧最后叮嘱道。

  “臣,遵旨!”申时行深深一揖。

  朱常澎也再次躬身:“儿臣定当用心学习,一切听从申师傅安排。”

  “尽快将章程拟好,呈报于朕。”朱翊钧说着看向了申时行。

  “是,陛下。”

  “阁老先下去吧,太子留下。”

  申时行领旨退下,朱翊钧才看向朱常澎:“你去找你大哥,这次,去祭祖,让他陪着你一起去。”

  “让他,好好的去列祖列宗的陵寝前,告祭一番……”

  朱常澎闻言,略有不解:“父皇,您何不召兄长前来,亲口对他说呢,孩儿只怕……大哥会多想。”

  朱翊钧让朱常洛去南洋就藩的事情,虽然后宫的嫔妃,包括太后都不知情。

  可朱常澎却知道……

  这次前往,弄不好就是让自家大哥,去老祖宗那里告别呢。

  虽然,朱常洛在他父亲面前,把话说的那么满,调子起的那么高,可,在太子面前,却是另外一副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