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扶苏和章邯重逢后的日子,过得有一种不真实的平静。
陈寻暂时成了这座简陋王府里的一名“食客”。
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布衣,每日便只是坐在那座无名丰碑之下,从日出到日落。
他在尝试着重新与这个,早已将他抛弃的世界建立联系。
他看着那些在田埂间辛勤劳作的农夫。
他们的脸上虽,依旧带着生活的疲惫,但却不再有那种随时可能被征召入伍的恐惧。
他听着远处市集里传来的喧闹声。
那声音充满了一种他从未听过的、充满了活力的市井气息。
他甚至还看到了几个穿着汉朝官服的小吏,在与民间的耆老商议着修缮水渠的事宜。
他们的态度谦卑,而又恭敬。
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一个没有了金戈铁马,没有了连天烽火,没有了那些足以让天地都为之失色的英雄与枭雄的和平时代。
这不正是他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时,所期望的吗?
但为何他的心中,却只有一片无尽的荒芜。
……
傍晚,扶苏会提着一壶薄酒来到碑下与他对坐。
他们很少说话。
更多的时候,只是静静地看着那轮与十年前一般无二的残阳,一点点地沉入地平线。
章邯则会像一尊沉默的铁塔般,远远地守卫在他们身后。
他的眼神却始终充满了一种,兽般的警惕。
他不相信这个时代。
更不相信,那个远在长安的新君。
三个人,三道来自旧时代的鬼魂。
就这么以一种诡异而又和谐的方式,在这片埋葬了他们所有过去的土地上,静静地相处着。
仿佛时间都已为他们而停滞。
然而,他们不知道。
一股起于青萍之末的微风,早已从这座偏僻的古战场,悄然刮起。
然后,一路向西越过崇山峻岭,穿过函谷雄关,最终汇成了一股足以让整个天下,都为之再次动容的巨大风暴!
……
汉高祖五年,冬。
长安未央宫。
一场并不算盛大的朝会,正在进行。
高坐于龙椅之上的汉高祖刘邦,正有些,心不在焉地,听着下方,丞相曹参,汇报着关中的屯田事宜。
就在此时,一名负责监察天下的御史,手持玉圭神色慌张地出列。
“陛下!”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无法抑制的惊骇,“臣,有本奏!事关……事关,前朝妖孽!”
“妖孽?”刘邦眉头一皱,脸上闪过一丝不悦。
“……彭城有民上报。言,其在垓下古战场,刨出一具焦黑古尸。然古尸遇光则活,断肢重生,宛若神魔!”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荒谬!”一名武将当即出列,厉声喝道,“此等乡野怪谈,也敢拿到朝堂之上,蛊惑圣听?!”
然而,刘邦却猛地坐直了身体!
他与下方的丞相曹参,那位始终,静立于百官之首,仿佛早已与世无争的留侯张良,交换了一个只有他们才能看懂的眼神!
垓下……
死而复生……
一个早已被他们刻意埋藏在了记忆最深处的、充满了禁忌的名字,瞬间浮上了所有人的心头!
陈寻!
“……陛下,”曹参缓缓出列,他那张总是云淡风轻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丝深深的疲惫,“此事恐非空穴来风。”
“臣以为,当派一得力重臣,前往彭城,以‘抚慰秦仁王’为名,详查此事。”
刘邦沉默了。
他那双总是充满了市井气息的眼睛里,闪过了一丝极其复杂的、混杂着“忌惮”与“好奇”的光芒。
他当然知道那个男人意味着什么。
就在此时,一个阴柔的却又充满了无上威严的声音,从那高高的龙椅之后的珠帘之内缓缓传出。
“陛下。”
是皇后吕雉。
“此事关乎国本,不可不察。”
她的声音很轻,却让整个大殿的温度,都仿佛,在瞬间下降了几分。
“郎中令,为人沉稳,忠心可嘉。不若便由他代陛下走一趟吧。”
“顺便也可将那在京中,早已备好的‘秦王新府’,告知秦仁王。请他早日迁居长安,以安陛下思念故人之心。”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给了皇帝台阶。
也将那最恶毒的杀机,包裹在了最温情的糖衣之下。
曹参缓缓地闭上了眼。
他知道,那个他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终究还是来了。
半月之后,彭城。
那股自长安而来的风,终于挟裹着帝国威仪与深宫的寒意,抵达了这座,依旧沉浸在旧日悲歌中的古城。
一支由三百名羽林卫,护送着的华美车队,缓缓地驶入了彭城的街道。
为首的是一名身着二千石朝服的中年官员。他便是当今陛下的心腹,郎中令,石琛。
石琛坐在那足以与王侯比肩的宽大马车之内。他没有去看窗外那些对他这支队伍,投来好奇、敬畏、乃至是隐隐敌意的目光。
他的眼神始终落在那份由陛下亲笔书写的圣旨之上。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
宣“秦仁王”扶苏入京,迁居新府。
顺便“核实”,那关于“前朝帝师死而复生”的荒诞传闻。
但石琛知道,这趟差事,远比字面上要凶险百倍!
他要见的,不是什么被圈禁的“仁王”。
而是两个活着的传奇。
一个是曾君临天下,又亲手将天下拱手相让的末代君主。
另一个则是那个本应早已死在了五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爆炸之中,却又如同鬼神般,重现人间的禁忌。
“大人,”车外传来羽林卫统领的声音,“‘秦王府’到了。”
石琛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走下了马车。
随即,他愣住了。
眼前,哪里有什么“王府”?
只有一座破败的、甚至连寻常富户人家,都比不上的普通院落。
院墙之上,青苔斑驳。门口那两尊本应用以彰显身份的石狮,也早已被风霜侵蚀得面目全非。
唯一能证明此地,与“王”这个字,还有一丝联系的。
是那立于门口,如同两尊铁塔般,沉默的门卫。
和他们身上那股即便穿着粗布麻衣,也依旧,无法掩饰的、从尸山血海之中,磨砺出的滔天煞气!
石琛只看了一眼,便已心惊肉跳!
他曾在军中任职。他能认出,那是只有在最精锐的百战之师身上,才会出现的眼神!
“来者何人?!”
其中一名门卫,缓缓上前一步,声音如同两块生锈的铁片在摩擦。
“奉陛下旨意,前来拜见秦仁王殿下。”石琛,强压下心中的不安,从怀中取出了那卷明黄色的圣旨。
那名门卫,没有去看圣旨。
他只是冷冷地打量着,石琛和他身后那三百名同样一脸警惕的羽林卫。
许久,他才缓缓地吐出了两个字。
“等着。”
……
院落之内,堂屋之中。
气氛同样冰冷。
陈寻,扶苏,章邯,三人正围坐在一张粗糙的木桌旁默默地喝着酒。
“……他们,还是来了。”
章邯放下了手中的酒杯,那张总是如同刀削斧凿般坚毅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冰冷的杀机。
“来的,倒也挺快。”陈寻笑了笑,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扶苏,没有说话。他只是默默地将杯中的残酒,一饮而尽。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了亲兵的通报声。
“启禀王上,帝师大人,章邯将军。”
“长安来使,已至门外。”
章邯猛地站了起来!他那只,按在腰间剑柄之上的手,因为过度用力,指节已然发白!
“我去,会会他们!”
“坐下。”
陈寻淡淡地吐出了两个字。
章邯的身体猛地一僵!他,难以置信地回头看向陈寻。
“先生?!”
“让他们进来。”陈寻没有看他,只是自顾自地又为自己斟满了一杯酒,“我倒也想看看,这位新朝的天子想跟我们说些什么。”
······
片刻之后,石琛在一名秦兵的带领下,独自一人,走入了这座简陋得让他都感到心酸的“王府”正堂。
他第一眼看到的是那个静坐于主位之上的、身着素衣的中年男人。
那应该就是秦仁王扶苏了。
虽然他的身上早已没有了任何属于帝王的威仪。但那股与生俱来的、温润如玉的贵气,却依旧让人不敢小觑。
随即,他的目光又落在了扶苏身旁,那个如同铁塔般沉默的男人身上。
章邯!
即便只是一个眼神!石琛都感觉自己的后背,瞬间便被冷汗给彻底浸透!
他仿佛看到的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头从尸山血海之中,爬出来的、择人而噬的洪荒凶兽!
最后,他的目光才落在了那个坐在客位之上的、看起来,最人畜无害的黑衣青年身上。
他,很年轻。
年轻得甚至有些过分。
他的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
但不知为何,当石琛与他对视的那一瞬间。
一股比面对章邯时,还要冰冷千倍万倍的寒意,瞬间从他的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仿佛看到的不是一个活人。
而是一个,早已死去却又不知为何,重新站立于此的深渊。
他就是……陈寻?!
“……大汉使臣,郎中令石琛,”石琛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对着主位之上的扶苏,行了一个不卑不亢的稽首礼,“奉陛下旨意,前来拜见秦仁王殿下。”
扶苏缓缓地点了点头,声音平静而又疏离:“石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不知陛下,有何旨意?”
“陛下时常挂念殿下。”石琛,缓缓地展开了手中的圣旨,用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高声宣读。
“陛下闻殿下,于彭城故地,躬耕苦读,朕心甚慰之。然彭城偏远,居所简陋,非王侯所居之地。朕已于长安为殿下备好新府。其规制等同亲王。还望殿下早日移驾京师,与朕共叙故人之情……”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给了扶苏天大的体面。
也将那最恶毒的杀机,包裹在了最温情的糖衣之下。
迁居长安?
那与押入囚笼又有何异?!
“放肆!”
章邯猛地一拍桌案,霍然起身!那张本就充满了煞气的脸上,此刻更是如同覆盖了一层,万载寒冰!
“刘季小儿!安敢如此,欺我王上?!”
“章邯将军!”石琛脸色一变,厉声喝道,“此乃陛下圣旨!你一介前朝降将,也敢在此咆哮公堂?!”
“降将?!”章邯笑了,那笑声充满了无尽的悲凉与疯狂!
他缓缓地拔出了腰间那柄,早已饮饱了楚人鲜血的战剑!
“我章邯,一生只降过一次!”
“那就是,降于我大秦的陛下!”
“至于,尔等这些趁火打劫,窃取天下的鼠辈……”
他的眼中,杀机爆闪!
“也配?!”
“你!”
石琛,又惊又怒!他没想到,这个早已是亡国之将的章邯,竟还如此桀骜不驯!
就在,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一触即发之时。
“章邯。”
一个平静的、甚至带着几分笑意的声音缓缓响起。
是陈寻。
他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抬起头看着那个早已暴怒欲狂的帝国宿将。
“坐下。”
章邯的身体猛地一僵!
他难以置信地回头看向陈寻。
但当他看到陈寻那双平静得如同深渊般的眼睛时。
他那满腔的怒火,竟如同被一盆冰水给兜头浇下般,瞬间熄灭了。
他缓缓地收起了剑,重新坐了回去。
整个堂屋,再次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
石琛呆呆地看着眼前这诡异的一幕。
他终于确定了。
眼前这个,看似人畜无害的年轻人。
才是这里真正的话事人!
“石大人,”陈寻看向他,脸上依旧带着那温和的笑意,“陛下的‘好意’,我等心领了。”
“只是故土难离。我等这些从旧时代的坟墓里,爬出来的鬼魂,还是更习惯这片充满了故人气息的土地。”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不过……我倒是对大人口中的另一个‘传闻’很感兴趣。”
他指了指自己。
“不知大人想如何‘核实’呢?”
与扶苏和章邯重逢后的日子,过得有一种不真实的平静。
陈寻暂时成了这座简陋王府里的一名“食客”。
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布衣,每日便只是坐在那座无名丰碑之下,从日出到日落。
他在尝试着重新与这个,早已将他抛弃的世界建立联系。
他看着那些在田埂间辛勤劳作的农夫。
他们的脸上虽,依旧带着生活的疲惫,但却不再有那种随时可能被征召入伍的恐惧。
他听着远处市集里传来的喧闹声。
那声音充满了一种他从未听过的、充满了活力的市井气息。
他甚至还看到了几个穿着汉朝官服的小吏,在与民间的耆老商议着修缮水渠的事宜。
他们的态度谦卑,而又恭敬。
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一个没有了金戈铁马,没有了连天烽火,没有了那些足以让天地都为之失色的英雄与枭雄的和平时代。
这不正是他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时,所期望的吗?
但为何他的心中,却只有一片无尽的荒芜。
……
傍晚,扶苏会提着一壶薄酒来到碑下与他对坐。
他们很少说话。
更多的时候,只是静静地看着那轮与十年前一般无二的残阳,一点点地沉入地平线。
章邯则会像一尊沉默的铁塔般,远远地守卫在他们身后。
他的眼神却始终充满了一种,兽般的警惕。
他不相信这个时代。
更不相信,那个远在长安的新君。
三个人,三道来自旧时代的鬼魂。
就这么以一种诡异而又和谐的方式,在这片埋葬了他们所有过去的土地上,静静地相处着。
仿佛时间都已为他们而停滞。
然而,他们不知道。
一股起于青萍之末的微风,早已从这座偏僻的古战场,悄然刮起。
然后,一路向西越过崇山峻岭,穿过函谷雄关,最终汇成了一股足以让整个天下,都为之再次动容的巨大风暴!
……
汉高祖五年,冬。
长安未央宫。
一场并不算盛大的朝会,正在进行。
高坐于龙椅之上的汉高祖刘邦,正有些,心不在焉地,听着下方,丞相曹参,汇报着关中的屯田事宜。
就在此时,一名负责监察天下的御史,手持玉圭神色慌张地出列。
“陛下!”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无法抑制的惊骇,“臣,有本奏!事关……事关,前朝妖孽!”
“妖孽?”刘邦眉头一皱,脸上闪过一丝不悦。
“……彭城有民上报。言,其在垓下古战场,刨出一具焦黑古尸。然古尸遇光则活,断肢重生,宛若神魔!”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荒谬!”一名武将当即出列,厉声喝道,“此等乡野怪谈,也敢拿到朝堂之上,蛊惑圣听?!”
然而,刘邦却猛地坐直了身体!
他与下方的丞相曹参,那位始终,静立于百官之首,仿佛早已与世无争的留侯张良,交换了一个只有他们才能看懂的眼神!
垓下……
死而复生……
一个早已被他们刻意埋藏在了记忆最深处的、充满了禁忌的名字,瞬间浮上了所有人的心头!
陈寻!
“……陛下,”曹参缓缓出列,他那张总是云淡风轻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丝深深的疲惫,“此事恐非空穴来风。”
“臣以为,当派一得力重臣,前往彭城,以‘抚慰秦仁王’为名,详查此事。”
刘邦沉默了。
他那双总是充满了市井气息的眼睛里,闪过了一丝极其复杂的、混杂着“忌惮”与“好奇”的光芒。
他当然知道那个男人意味着什么。
就在此时,一个阴柔的却又充满了无上威严的声音,从那高高的龙椅之后的珠帘之内缓缓传出。
“陛下。”
是皇后吕雉。
“此事关乎国本,不可不察。”
她的声音很轻,却让整个大殿的温度,都仿佛,在瞬间下降了几分。
“郎中令,为人沉稳,忠心可嘉。不若便由他代陛下走一趟吧。”
“顺便也可将那在京中,早已备好的‘秦王新府’,告知秦仁王。请他早日迁居长安,以安陛下思念故人之心。”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给了皇帝台阶。
也将那最恶毒的杀机,包裹在了最温情的糖衣之下。
曹参缓缓地闭上了眼。
他知道,那个他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终究还是来了。
半月之后,彭城。
那股自长安而来的风,终于挟裹着帝国威仪与深宫的寒意,抵达了这座,依旧沉浸在旧日悲歌中的古城。
一支由三百名羽林卫,护送着的华美车队,缓缓地驶入了彭城的街道。
为首的是一名身着二千石朝服的中年官员。他便是当今陛下的心腹,郎中令,石琛。
石琛坐在那足以与王侯比肩的宽大马车之内。他没有去看窗外那些对他这支队伍,投来好奇、敬畏、乃至是隐隐敌意的目光。
他的眼神始终落在那份由陛下亲笔书写的圣旨之上。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
宣“秦仁王”扶苏入京,迁居新府。
顺便“核实”,那关于“前朝帝师死而复生”的荒诞传闻。
但石琛知道,这趟差事,远比字面上要凶险百倍!
他要见的,不是什么被圈禁的“仁王”。
而是两个活着的传奇。
一个是曾君临天下,又亲手将天下拱手相让的末代君主。
另一个则是那个本应早已死在了五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爆炸之中,却又如同鬼神般,重现人间的禁忌。
“大人,”车外传来羽林卫统领的声音,“‘秦王府’到了。”
石琛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走下了马车。
随即,他愣住了。
眼前,哪里有什么“王府”?
只有一座破败的、甚至连寻常富户人家,都比不上的普通院落。
院墙之上,青苔斑驳。门口那两尊本应用以彰显身份的石狮,也早已被风霜侵蚀得面目全非。
唯一能证明此地,与“王”这个字,还有一丝联系的。
是那立于门口,如同两尊铁塔般,沉默的门卫。
和他们身上那股即便穿着粗布麻衣,也依旧,无法掩饰的、从尸山血海之中,磨砺出的滔天煞气!
石琛只看了一眼,便已心惊肉跳!
他曾在军中任职。他能认出,那是只有在最精锐的百战之师身上,才会出现的眼神!
“来者何人?!”
其中一名门卫,缓缓上前一步,声音如同两块生锈的铁片在摩擦。
“奉陛下旨意,前来拜见秦仁王殿下。”石琛,强压下心中的不安,从怀中取出了那卷明黄色的圣旨。
那名门卫,没有去看圣旨。
他只是冷冷地打量着,石琛和他身后那三百名同样一脸警惕的羽林卫。
许久,他才缓缓地吐出了两个字。
“等着。”
……
院落之内,堂屋之中。
气氛同样冰冷。
陈寻,扶苏,章邯,三人正围坐在一张粗糙的木桌旁默默地喝着酒。
“……他们,还是来了。”
章邯放下了手中的酒杯,那张总是如同刀削斧凿般坚毅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冰冷的杀机。
“来的,倒也挺快。”陈寻笑了笑,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扶苏,没有说话。他只是默默地将杯中的残酒,一饮而尽。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了亲兵的通报声。
“启禀王上,帝师大人,章邯将军。”
“长安来使,已至门外。”
章邯猛地站了起来!他那只,按在腰间剑柄之上的手,因为过度用力,指节已然发白!
“我去,会会他们!”
“坐下。”
陈寻淡淡地吐出了两个字。
章邯的身体猛地一僵!他,难以置信地回头看向陈寻。
“先生?!”
“让他们进来。”陈寻没有看他,只是自顾自地又为自己斟满了一杯酒,“我倒也想看看,这位新朝的天子想跟我们说些什么。”
······
片刻之后,石琛在一名秦兵的带领下,独自一人,走入了这座简陋得让他都感到心酸的“王府”正堂。
他第一眼看到的是那个静坐于主位之上的、身着素衣的中年男人。
那应该就是秦仁王扶苏了。
虽然他的身上早已没有了任何属于帝王的威仪。但那股与生俱来的、温润如玉的贵气,却依旧让人不敢小觑。
随即,他的目光又落在了扶苏身旁,那个如同铁塔般沉默的男人身上。
章邯!
即便只是一个眼神!石琛都感觉自己的后背,瞬间便被冷汗给彻底浸透!
他仿佛看到的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头从尸山血海之中,爬出来的、择人而噬的洪荒凶兽!
最后,他的目光才落在了那个坐在客位之上的、看起来,最人畜无害的黑衣青年身上。
他,很年轻。
年轻得甚至有些过分。
他的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
但不知为何,当石琛与他对视的那一瞬间。
一股比面对章邯时,还要冰冷千倍万倍的寒意,瞬间从他的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仿佛看到的不是一个活人。
而是一个,早已死去却又不知为何,重新站立于此的深渊。
他就是……陈寻?!
“……大汉使臣,郎中令石琛,”石琛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对着主位之上的扶苏,行了一个不卑不亢的稽首礼,“奉陛下旨意,前来拜见秦仁王殿下。”
扶苏缓缓地点了点头,声音平静而又疏离:“石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不知陛下,有何旨意?”
“陛下时常挂念殿下。”石琛,缓缓地展开了手中的圣旨,用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高声宣读。
“陛下闻殿下,于彭城故地,躬耕苦读,朕心甚慰之。然彭城偏远,居所简陋,非王侯所居之地。朕已于长安为殿下备好新府。其规制等同亲王。还望殿下早日移驾京师,与朕共叙故人之情……”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给了扶苏天大的体面。
也将那最恶毒的杀机,包裹在了最温情的糖衣之下。
迁居长安?
那与押入囚笼又有何异?!
“放肆!”
章邯猛地一拍桌案,霍然起身!那张本就充满了煞气的脸上,此刻更是如同覆盖了一层,万载寒冰!
“刘季小儿!安敢如此,欺我王上?!”
“章邯将军!”石琛脸色一变,厉声喝道,“此乃陛下圣旨!你一介前朝降将,也敢在此咆哮公堂?!”
“降将?!”章邯笑了,那笑声充满了无尽的悲凉与疯狂!
他缓缓地拔出了腰间那柄,早已饮饱了楚人鲜血的战剑!
“我章邯,一生只降过一次!”
“那就是,降于我大秦的陛下!”
“至于,尔等这些趁火打劫,窃取天下的鼠辈……”
他的眼中,杀机爆闪!
“也配?!”
“你!”
石琛,又惊又怒!他没想到,这个早已是亡国之将的章邯,竟还如此桀骜不驯!
就在,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一触即发之时。
“章邯。”
一个平静的、甚至带着几分笑意的声音缓缓响起。
是陈寻。
他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抬起头看着那个早已暴怒欲狂的帝国宿将。
“坐下。”
章邯的身体猛地一僵!
他难以置信地回头看向陈寻。
但当他看到陈寻那双平静得如同深渊般的眼睛时。
他那满腔的怒火,竟如同被一盆冰水给兜头浇下般,瞬间熄灭了。
他缓缓地收起了剑,重新坐了回去。
整个堂屋,再次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
石琛呆呆地看着眼前这诡异的一幕。
他终于确定了。
眼前这个,看似人畜无害的年轻人。
才是这里真正的话事人!
“石大人,”陈寻看向他,脸上依旧带着那温和的笑意,“陛下的‘好意’,我等心领了。”
“只是故土难离。我等这些从旧时代的坟墓里,爬出来的鬼魂,还是更习惯这片充满了故人气息的土地。”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不过……我倒是对大人口中的另一个‘传闻’很感兴趣。”
他指了指自己。
“不知大人想如何‘核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