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穿越,被千古一帝抢走半块饼 第86章 文明之舟

小说:刚穿越,被千古一帝抢走半块饼 作者:逆天瑞瑞 更新时间:2025-11-04 19:35:29 源网站:2k小说网
  ();

  自大梁城那场滔天大水之后,陈寻病了。

  他没有发烧,也没有受伤。太医们反复诊断,都说他身体康健,并无任何不妥。

  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病了。

  一种源于灵魂深处的、无法被治愈的沉疾。

  他不再参与任何关于军国大事的议论,也很少再踏入嬴政的书房。

  他只是每日将自己关在东宫那座,嬴政特批给他的、巨大的藏书阁内。

  他像一个贪婪的、濒死的饥者,疯狂地,阅读着那些他从六国搜集而来的、浩如烟海的竹简。

  儒家的仁德,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兼爱,名家的思辨……

  他试图用这些,早已逝去的先贤们的智慧,来填补自己内心,那被现实的残酷所撕开的巨大空洞。

  他在逃避。

  他在逃避,那个他越来越不认识的君王。

  一日深夜,当陈寻正就着一盏孤灯,研读一卷《墨子》时。

  嬴政,推门而入。

  他没有穿王袍,只是一身简单的黑色常服。

  “还在看?”他的声音很轻。

  陈寻,没有起身行礼,只是点了点头。

  两人之间,陷入了一种尴尬的沉默。自从大梁之事后,这便是他们相处的常态。

  “阿寻,”许久,嬴政才缓缓开口,“寡人知道,你在怨我。”

  陈寻,放下了手中的竹简。

  “我没有资格,怨你。”

  他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深不见底的疲惫。

  “你是王。你做的,是一个王,该做的事。”

  “那你,为何要躲着我?”

  陈寻,没有回答。

  他只是抬起头,看着嬴政,反问道。

  “大王,您还记得吗?很多年前,在邯郸,我曾给您,讲过一个,关于我家乡的故事。”

  嬴政,微微一愣。

  “我说,我的家乡,曾有过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无数的学者,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思想。他们彼此辩论,彼此攻击,也彼此成就。”

  “那是一个,思想比黄金更宝贵的时代。”

  陈寻看着他,眼中流露出一丝深沉的悲哀。

  “可现在,”他缓缓地说道,“我看到,您的帝国,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

  “李斯的法家,已经容不下任何反对的声音。”

  “韩非,死了。”

  “下一个,会是谁?是那些,还在宣扬‘仁政’的儒生?还是那些,高喊着‘兼爱’的墨家?”

  嬴政的脸色沉了下去。

  “阿寻,你要明白。”他的声音,变得冰冷。

  “一个帝国,只能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君王的声音。”

  “我知道。”陈寻点了点头,“我知道,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他指的是那场,他早已从历史中,预见到的、即将到来的焚书烈火。

  “所以,”陈寻看着他,说出了一句,让嬴政,都为之错愕的话,“我想明白了。”

  “我,改变不了你。也改变不了,这个时代。”

  “但是,”他的眼中,重新燃起了一种,全新的、也是更坚定的光芒。

  “我可以留下一点火种。”

  ……

  从那天起,陈寻仿佛又活了过来。

  他不再沉浸于悲伤和自责。

  他开始,以一种近乎于疯狂的热情,投入到了一项全新的、庞大的、也是绝对机密的计划之中。

  他要为这个,即将陷入“文化黑暗时代”的文明,建造一艘,可以渡过长夜的方舟。

  他动用了自己,这二十多年来,所积累的,所有的人脉、财富和资源。

  那些经由“千金买骨”计划,招揽而来的、对他充满了感激与崇拜的技术官僚们,成了他最忠实的执行者。

  那些早已被他,用“雪盐”之利,喂饱了的商贾们,成了他最可靠的走私网络。

  而嬴政,出于对他的愧疚和最后一丝友情的“纵容”,对他那些调用巨额钱财的“古怪”行为,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场伟大的、与时间赛跑的“文明备份”计划,在帝国的眼皮底下,悄然展开。

  当秦国的军队,在攻破一座座六国都城时。

  总会有一支,由陈寻派出的、伪装成“文物接收官”的秘密小队,先于李斯的酷吏们一步进入那些早已被战火摧残的、昔日的王室书库。

  他们会以“为陛下搜集奇珍异宝”为名,将那些最珍贵、最核心的诸子百家典籍孤本,悄悄地“调包”,运走。

  无数的竹简,如同涓涓细流,从六国的废墟之上,通过最隐秘的商业渠道,源源不断地汇入到了陈寻在咸阳城郊,建立起的一座座,伪装成“酿酒作坊”或“陶瓷工坊”的秘密书库。

  在这些书库的地下密室之内,数百名陈寻从各地招揽来的、最优秀的抄写员,正在夜以继日地进行着一项枯燥而又伟大的工作。

  他们,在复制。

  复制,这个时代所有的思想与智慧。

  陈寻甚至还利用自己那点可怜的化学知识,指导工匠们,对那些珍贵的竹简进行“现代化”的防腐处理。

  他还设计出了一种可以密封、防水、防火的特制陶瓮,用来储藏这些文明的火种。

  在一个深夜,陈寻独自一人,走进了他最大的一处,位于终南山深处的秘密山洞。

  洞内数以万计的、经过整理和编号的竹简,被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一排排巨大的木架之上,如同一支等待着千年之后,被重新唤醒的思想的兵马俑。

  他缓缓地,走上前用手轻轻地,**着那些,冰冷的竹简。

  他,**到了,孔子的仁,孟子的义。

  他,**到了,老子的道,庄子的梦。

  他,**到了,墨子的爱,孙子的兵。

  他仿佛触摸到了,这个时代最璀璨的,灵魂。

  他或许无法拯救这个时代,所有人的生命。

  但他,至少可以,为这个文明留下它之所以伟大的证明。

  他不再是那个,在历史洪流中无力挣扎的异乡人。

  他,是这艘名为“文明”的方舟的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