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穿越,被千古一帝抢走半块饼 第44章 律法为犁

小说:刚穿越,被千古一帝抢走半块饼 作者:逆天瑞瑞 更新时间:2025-11-04 19:35:29 源网站:2k小说网
  ();

  郑国渠的工程,在嬴政和陈寻的“现代化管理”之下,进展得如火如荼。

  那些来自关中各地的民夫们,第一次发现,原来为国家服徭役,不仅能吃饱肚子,甚至还能凭借自己的力气,拿到额外的赏钱。

  一时间,“秦王仁德”的歌谣,开始取代那些关于宫闱秘闻的流言,在田间地头悄然传唱。

  嬴政正在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自己的权威渗透到这个国家的每一根血管之中。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位年轻的君王,会继续将精力,投入到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业中时,他却悄然地,将目光,转向了一个更深、也更根本的领域。

  东宫,书房。

  这里已经不再仅仅是君王的书房,更像是一个高度机密的“帝国设计院”。

  李斯,这位新晋的太子近臣,正向嬴政呈报着一桩刚刚了结的、极其普通的民事纠纷。

  “……此案,便是如此。”

  李斯放下手中的竹简,神情凝重地说道,“一对兄弟,为争祖产,对簿公堂。然,其祖父,乃穆公之时获赏之田;其父亲,又在孝公变法后,以军功另获封赏。两块田产,犬牙交错。若依穆公旧律,当以长子为先;若依商君新法,则当以军功为重。郡县之官吏,不知所从,官司打了三年,依旧是一笔糊涂账。”

  嬴政静静地听着,眉头微微蹙起。

  “区区两兄弟争产,便能让我大秦的律法,束手无策吗?”

  “回大王,”李斯躬身道。

  “非是律法无用。而是我大秦自立国以来,历经数代君王,律法层层叠加,旧律未废,新法又立。如今之法,浩如烟海,法令之间,时有抵牾。地方小吏,学识有限,常常难以决断。长此以往,法之不明,则民心不定,国本,必将动摇。”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李斯等的就是这句话。他抬起头,眼中燃烧着法家信徒特有的、近乎于狂热的火焰。

  “当效仿商君,重修律法!将我大秦立国数百年来之所有法令,尽数熔于一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编纂成一部条理清晰、权责分明、足以传之后世的……传世法典!”

  “唯有如此,”他加重了语气,“方能真正做到,法之一,则人心齐,人心齐,则天下定!”

  嬴政的眼中,爆发出强烈的精光。

  他看向一旁的陈寻:“阿寻,你以为如何?”

  陈寻的心中,早已是惊涛骇浪。

  他知道,李斯所提出的,正是未来那个庞大帝国,赖以运转的最核心的“操作系统”。

  “我同意。”陈寻点了点头,“但我觉得,还不够。”

  “哦?”

  “我们现在做的,不仅仅是‘整理’。”陈寻走到那张巨大的地图前,他的目光,扫过了秦国之外的、那广阔的六国疆域,“我们在做的,是‘设计’。”

  “我们要设计的,不仅仅是一部能治理好秦国的法典。”

  他的声音,充满了蛊惑的力量,“更是一部,在未来,能治理整个天下的法典!”

  ……

  于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浩大的秘密工程,就在这座小小的东宫书房内,正式启动了。

  嬴政以君王之威,下令将秦国宗庙之内,所有自立国以来的律法竹简尽数调阅至东宫。

  一时间,数以千计的、沉重的竹简堆满了整个书房,几乎无处下脚。

  李斯化身为最勤勉的学者。

  他废寝忘食,将那一卷卷早已残破不堪、文字古奥的竹简,逐一解读、分类、勘误。

  他那颗渊博的大脑,就是一部活的法律搜索引擎。

  而陈寻,则将他那套来自现代的、疯狂的“项目管理”方法论,发挥到了极致。

  “不行,太乱了!”

  在看到李斯将竹简,仅仅分为“刑律”、“民律”等几个大类后,陈寻立刻提出了反对。

  他拿来一卷空白的麻布,在上面画出了一个让李斯和嬴政都目瞪口呆的“思维导图”。

  “你们看,”他指着图上的分叉。

  “一部法典,应该像一棵大树。‘大秦律’是树根。从树根上,应该长出几个主干,比如‘刑法’、‘民法’、‘行政法’、‘军事法’……”

  “在每个主干上,又要分出枝干。比如‘刑法’之下,可以分为‘盗窃罪’、‘杀人罪’、‘渎职罪’……在‘盗窃罪’的枝干上,再分出更细的树枝,比如‘窃取金额’、‘是否初犯’、‘是否造成其他损失’,每一条,都对应着不同的判罚。”

  “我们还要建立一个‘索引’!”他又画了一张表格。

  “将每一个罪名,每一个法条,都进行编号。这样,日后任何一个地方小吏,只要按图索骥,就能在半刻钟内,找到他所需要的、最准确的法律条文!”

  这套体系化的、如同机器般精密的“法律树”和“索引”理论,彻底颠覆了李斯的世界观。他呆呆地看着陈寻画出的那些古怪的图表,眼中充满了震撼和狂喜。

  他看到了。

  他看到了,自己毕生所追求的、那种“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完美的法家理想,竟然能以这样一种清晰而直观的方式,被呈现出来!

  如果说,李斯,是这部法典的“总设计师”,提供了最坚实的法理内核。

  那么,陈寻,就是这部法典的“总架构师”,他为这头庞大的巨兽,搭建起了最科学、最坚固的骨架。

  而嬴政,则是这部法典的“灵魂”。

  他不再满足于仅仅是整理秦国的旧法。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未来。

  “先生所言之‘车同轨’,”他对着正在研究工律的陈寻说道,“寡人以为,不仅是车辙同宽。更是指,我大秦的战车,要能毫无阻碍地,行驶在未来所有郡县的土地之上。这,需要一部统一的、关于驰道修建的根本大法。”

  “李斯,”他又转向正在整理文字狱相关律法的李斯,“寡人要你做的,不是删减,而是统一。日后,天下,只能有一种文字。任何使用六国旧文书写、传阅、乃至私藏者,皆以叛国论处!”

  他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属于君王的意志。

  他正在将自己统一天下的雄心,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入这部即将诞生的法典的骨髓之中。

  数月之后,当这部被后世称为《秦律》雏形的、全新的法典草案,终于完成时,整个书房,都被那数千卷码放得整整齐齐的、贴着清晰“索引”标签的竹简,给彻底堆满了。

  李斯看着眼前这座由他们亲手建立起来的“法律长城”,激动得热泪盈眶。

  “大王,”他声音颤抖地说道,“此法典,便是一张无形的巨犁。”

  嬴政缓缓地,走上前,用手轻轻地**着那些冰冷的竹简,如同在**自己最心爱的兵刃。

  “不错,”他的眼中,燃烧着吞并八荒的火焰,“是犁。”

  “待寡人加冠亲政之日,便要用这柄犁,将六国那些早已腐朽的、划分贵**的旧田埂,尽数铲平!”

  “为我大秦,也为这天下,犁出一片……”

  “万世一系的,崭新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