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卒:开局吞噬华雄 第201章:入驻舒县

小说:尸卒:开局吞噬华雄 作者:烽火林山 更新时间:2025-11-01 07:13:54 源网站:2k小说网
  ();

  孙策纵马出阵,金盔金甲,英气逼人,厉声喝道:“刘骏,汝无故侵我邻郡,今日我江东义师,特来讨伐。尔等速速退去,免遭刀兵之祸!”

  刘骏冷笑,拍马而出:“孙伯符,休要颠倒黑白。九江乃朝廷疆土,与你江东何干?

  你擅起大军,犯我疆界,还敢口出狂言。今日便让你见识广陵儿郎的厉害。”

  孙策大怒:“逞口舌之利,谁敢与我拿下此獠。”

  江东阵中,老将黄盖拍马舞鞭冲出:“黄盖在此,刘骏受死!”

  刘骏阵中,黄忠大喝一声:“黄口小儿,休伤我主。”拍马舞刀,直取黄盖。

  两员老将顿时战作一团。刀来枪往,火星四溅,竟是棋逢对手,难分高下。

  孙策见黄盖不能取胜,又令韩当、周泰出阵。

  赵云银枪一摆,如同流星般冲出,独战韩当、周泰二将。

  虽是以一敌二,但赵去枪影如龙,竟将二将死死压制。

  孙策看得心惊,没想到刘骏麾下猛将如此之多。

  刘骏见时机已到,令旗一挥,大军掩杀过去。

  两军顿时混战在一起。

  广陵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虽兵力稍逊,却丝毫不落下风。

  刘骏更是亲自冲阵,方天画戟所向披靡,无一合之敌。他吸收吕布灵魂后,武力已达巅峰,战场直觉惊人,总能避开危险,找到敌人弱点,一击必杀。

  孙策见战局不利,心中焦躁,亲自挥刀来战刘骏。

  “孙策,拿命来。”刘骏大喝一声,画戟带着狂风,直劈而下。

  孙策举刀硬架。

  “铛——”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正中刀柄。

  孙策只觉一股无可抵御的巨力传来,虎口迸裂,古锭大刀差点脱手,胯下战马更是希律律连退数步。

  孙策心中骇然。他自负勇力,竟接不住刘骏一戟?

  刘骏得势不饶人,画戟横扫,欲取孙策性命。两名亲卫相护,当场身死。

  孙策败退,刘骏再追,其座下赤兔迅驰如风,来救孙策者皆死。

  “休伤我主。”

  周泰眼见主危,舍了赵云,拼命来救,竟硬生生用身体扛了刘骏一戟。结果就是重甲碎裂,口喷鲜血倒飞出去。

  与此同时,士兵的战斗也是一边倒。

  广陵军人人披甲,武器犹如神兵利器,简直就是压着江东军在打。

  周瑜见势不妙,急令鸣金收兵。

  江东军如潮水般退去。

  首战,广陵军大胜。

  孙策退回大营,面色阴沉。此战损兵折将,连周泰都身受重伤,差点身死。他小瞧了刘仲远!

  周瑜道:“伯符,刘骏军力强盛,猛将如云,不可力敌。当依原定之计,诈败佯退,诱其深入,攻其必救。”

  孙策点头,虽不甘,但也知这是最佳策略。

  次日,江东军再来挑战,却稍触即退,向后败走。一连数日,皆是如此。

  刘骏召集众将议事。

  赵云道:“主公,孙策诈败,退兵方向乃是庐江郡。云恐有埋伏。”

  “欲诱我分兵深入?”

  刘骏看着地图,目光落在庐江郡上:

  “庐江连通荆扬,实乃战略要地。刘勋无能,守之如小儿执宝于闹市。孙策欲取,我何尝不想?此乃天赐良机。”

  黄忠皱眉道:“我军若深入庐江,后方广陵恐生变乱。刘备与士族不得不防。”

  刘骏笑道:“汉升所虑,我岂不知?正怕他们不乱。”

  他压低声音,将计策道出。

  赵云、黄忠听罢,皆面露惊容,随即化为敬佩。

  “主公英明。此计若成,可一举平定内患,拓土庐江。”赵云赞道。

  “既如此,当速战速决。”黄忠道。

  “好。”刘骏下定决心,“明日,大军开拔,追击孙策,兵进庐江。子龙、汉升随我同行。佑维。”

  “末将在。”张绣应道。

  “九江郡由你镇守。需谨守城池,不得轻易出战。若有异动,立刻来报。”

  “末将领命,必保九江无虞。”

  计议已定,各自行事。

  刘骏心中燃烧着战意:

  ‘孙伯符,你想玩诱敌深入?好。我便如你所愿。看看到底是谁入了谁的彀。’

  ‘广陵的内鬼,也该跳出来了。’

  一场更大的风暴,随着刘骏大军的追击,正式席卷向庐江、广陵两郡。

  淮安城内,贾诩的网也正在悄然撒下。

  刘骏亲率主力,尾随“败退”的孙策军,一路向西南方向,进入庐江郡地界。

  庐江太守刘勋,本是袁术部将,受刘骏挑拔背弃袁术。后据沪江郡自立,又因惧怕袁术报复,故迁治所至皖城。

  此人志大才疏,贪而无谋,得知孙策大军入境,吓得魂飞魄散,一边紧闭城门,一边四处求援。

  孙策军并未强攻皖城,而是分兵扫荡周边各县,做出长期围困、断绝外援的姿态。

  刘骏大军入境后,稳扎稳打,沿途收复被孙策“侵占”的县城,一边安抚百姓,一边展示军纪,以图日后占领庐江郡。

  同时,刘骏还派出大量斥候,侦查孙策主力确切位置和皖城情况。

  刘骏军中有望远镜,无需靠近即可望尽一切,可谓是占尽便宜。

  “主公,孙策军主力驻扎在皖城以南三十里处的皖口,依水立寨,与江东水军遥相呼应。皖城城内,刘勋惶惶不可终日,守军士气低落。”赵云汇报军情。

  刘骏看着地图上的皖口和皖城:

  “孙伯符倒是选了个好地方。进可攻皖城,退可入长江。围点打援,他这是想把我耗在庐江,好方便刘备行事?哼,打得一手好算盘。”

  黄忠道:“主公,我军粮草转运不易,利在速战。需设法逼孙策决战,或另辟蹊径。”

  刘骏沉吟片刻,问道:“庐江本地豪强,态度如何?”

  徐庶派来的随军文吏答道:“回主公,庐江豪强多以舒县周李、皖城刘乔、居巢郑陈等几家为首。

  刘勋无能,盘剥无度,豪强早已不满。孙策势大,部分豪强已有依附之意。我军改革之举令许多士族心生惧意,然亦有不少人持观望态度。”

  刘骏抿抿嘴:“或许应当拉一踩一,可从豪强身上入手。”

  “传令,大军向舒县进发,暂不理会孙策主力。”

  “舒县?”赵云有些疑惑。

  “不错。”刘骏解释道,“舒县周氏乃庐江望族,李家亦是当地豪强,与广陵商贾往来极多。想必更拥护我军。

  若能争取周、李两氏,则可在庐江站稳脚跟,更能从侧翼威胁孙策大军。即便不成,拿下舒县大邑,也可获得补给,立于不败之地。”

  “主公英明。”众将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