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卒:开局吞噬华雄 第160章:文和毒计

小说:尸卒:开局吞噬华雄 作者:烽火林山 更新时间:2025-11-01 07:13:54 源网站:2k小说网
  ();

  至这日起,淮安军改称广陵军。

  赵云领骑兵,号“北营”。陈到领步兵,号“东营”。甘宁领水军,号“南营”。刘骏另立中央军,号“亲卫营”。

  再加上张绣的西营。东西南北中,共五大营,扩至三万众。

  除此之外,淮安城另有军工营、后勤营,广陵各城有民兵营(预备役)、治安队、商护队等准军事力量,共计十数万人。

  与其他诸侯不同,广陵的民夫不计入军方数量。包括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民练团,同样不在统计数据之内。

  直白点来说就是,广陵虽然看起来仅仅是个拥兵二三万的小郡城,但实际上,他随时可以拉起一支十几万人的大军。

  (如果粮食军械跟得上,或者刘骏愿意降低士兵素质与装备的话。)

  贾诩在淮安城由徐庶陪着,在城内城外,军营工坊,田间地头,走了个遍。

  他越看越心惊。

  淮安雄城,已立于不败之地:

  其城大、物资充足、设施齐全,且城高路硬,军民一心,此城,若非自乱,攻城者必绝望无比。

  至于工坊,同样令贾诩心颤不已。

  工坊之内,日夜不停产出的不止是琉璃、纸张、美酒,还有刀枪甲胄。流水线作业,标准化部件,恐怖如斯。

  贾诩认为,广陵光是用箭,天下诸侯就有大半,不敢与之交战。

  最后,最让贾诩满意的是,广陵的士兵。

  天下精兵何其多,但与广陵兵相比,他们缺少“灵魂”。

  刘骏这位新主公,以大义为根底,兼顾忠诚。不仅让士兵练搏杀、识字、算数、辩论时局。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他专门成立了一支“思想训导队”分散在每个营队之中,称“政师”,专门用来指导士兵思想。

  贾诩琢磨着这两个词,觉得背后发凉之余,又惊又喜。

  总的来说,一圈圈走下来,贾诩算是彻底心安了。

  主公把兵当士养,又把百姓当兵练,自始至终,所图绝非一城一地。

  有兵才有权,才有一切。这是乱世诸侯必备的基本素质。

  知兵!可见主公已是一名合格的诸侯。

  更让贾诩惊喜的是,主公还有治世之能。

  其治下百姓,脸上有光,眼里有神。他们见了官不躲,反而敢上前说几句家常,甚至会对政令提出疑问。官府的人竟也耐心解释?

  这哪里是乱世,分明是……贾诩找不到词形容。他只知道,这种地方,民心可用,民力可怕。

  最终贾诩得出结论:‘主公有开国帝王之姿。’

  不久后,贾诩求见刘骏。

  书房内,只有刘骏、徐庶和贾诩三人。

  “文和先生连日考察,觉得我广陵如何?”

  刘骏笑问,亲手给贾诩倒了杯热茶。不是煮的茶汤,是冲泡的清茶,也是广陵工坊的新物事。

  贾诩双手接过,沉吟片刻,实话实说:“富甲天下,兵精粮足,民心稳固……超乎诩之想象。主公根基之雄厚,世所罕见。”

  刘骏哈哈一笑:“根基再厚,困守广陵一隅,终是池中之鱼。先生何以教我?”

  贾诩放下茶杯:“主公欲乘风化龙,眼前正有一阵东风可借。”

  “哦?何处之风?”

  “淮南袁术。”贾诩吐出四个字。

  徐庶眼神一凝:“袁术地广兵多,实力不弱。此时时机如何?”

  “正因袁术地广兵多,却德不配位,才是我等良机。”贾诩声音压低,“袁公路其人,骄狂自大,早有僭越之心。其所虑者,无非天命人心。若有一日,他深信天命已归,悍然称帝……”

  刘骏和徐庶对视一眼,心跳都加快了几分。贾文和之虑与他们不谋而合。

  刘骏笑道:“称帝必自绝于天下。众诸侯皆可名正言顺,群起讨之。”

  “然也。”贾诩点头,“乱局之中,主公以汉室宗亲、淮安侯之名提义兵、讨逆贼,收取淮南之地,顺理成章!此乃煌煌王道,无人可指摘。”

  徐庶微笑:“此计大善。然如何让袁术行此疯狂之事?他麾下岂无明白人?”

  贾诩看着眼前这两人,莫名觉得自己在被考校。

  他心中一动,明白了:主公与徐庶早有计划。

  贾诩自认谋略不输徐庶,回以“我已看穿一切的微笑”道:

  “袁术身边明白人不少,然阿谀小人更多。袁术自身更欲登九五之位久矣。我等只需再推他一把。”

  “如何推?”

  刘骏丢了眼色给徐庶,徐庶暗自好笑,三人已然心知肚明,非要装腔作势问来问去。

  “三步即可。”贾诩屈指,“其一,遣细作,重金收买其近臣、方士,日夜进言符命、谶语。如传‘代汉者,当涂高’之谶,正应他名‘术’字和字‘公路’(路,涂也)。再编些‘仲氏当代汉’之类的歌谣,让孩童传唱于市井。”

  “其二,做实吉兆。所谓凤凰来仪,嘉禾突生,黄龙现身……皆可人为。

  我观广陵工坊巧匠极多,制作些‘祥瑞’,应非难事。日后只需选夜深人静时,令人‘发现神物’于其宫苑之外,再由收买的臣工上报即可。”

  刘骏听得嘴角微扬。

  好家伙,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玩来玩去,三人都想到一起去了。

  咦,不对,应该是包括原“历史”中一的某些人一样,所有人都想到一起去了。

  “文和妙计,”刘骏抚掌大笑,眼中闪过一丝诡光,“吾再补充少许。”

  “主公请说。”

  “我等可断其退路,逼其就范。比如,若袁术因忠臣之言而犹豫不决时,可使人趁其酣睡,以皇袍加身。”

  贾诩与徐庶眼中一亮,好计。

  刘骏自得一笑:“翌日清晨,只待众臣‘偶然’撞见,惊呼万岁,造成既定事实。届时,袁术骑虎难下,百官之中,投机者自会顺势劝进。以袁术之性情,半推半就之间,大事可成。”

  书房内静了片刻。

  贾诩立即吹棒:“妙啊。皇袍加身……好一个皇袍加身。”

  徐庶也抚掌赞叹:“主公此计,洞悉人性,步步连环。袁术必入彀中。”

  刘骏兴奋地踱了两步:“就这么办。元直,工坊你来负责,需要什么祥瑞,让他们尽快弄出来,要逼真。”

  “喏。”

  “文和,细作渗透、收买大臣、编造谶语之事,由你全权主持。”

  贾诩躬身:“诩,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