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 第96章 袁绍欲收曹操,奸雄立志(求追定)

小说:兴汉 作者:神纹本神 更新时间:2025-10-31 13:29:56 源网站:2k小说网
  邺城。

  州牧府内,丹鹤抬腿,彩鸟齐飞,碧绿而宽广的荷池中,有小舟泛起,传来一片莺歌笑声。

  红木亭台,亦有娇容贵女或抚琴或吹笙,过了亭台,又是瑰丽豪气的楼阁,隐隐能见红肥绿瘦,翩翩起舞。

  阁楼之内,曲音缭绕,不时伴随鸿儒谈笑声。

  容貌端正英俊、举止威严有仪、衣冠华丽的袁绍,端坐于主位,一面欣赏歌舞曲乐,一面与在座的鸿儒举樽相敬。

  冀州富饶,不仅有公孙瓒虎视眈眈,更有匈奴、鲜卑、乌桓等外族,以及盘踞在州郡内部的山贼。其中以黑山军势力最为强大,黑山军盘踞在太行山山脉山谷,遍布冀州的常山、中山、赵郡等地区,约有百万。冀州各郡都深受其害。

  然而,自袁绍入主冀州后,数年间东征西讨,界桥、巨马水、龙凑,三战败公孙瓒,邺城破匈奴于夫罗,封丘逐袁术,立下赫赫威名。

  去年,魏郡兵变,黑山军杀郡守,占邺城,诸将皆担心邺城家眷而色变,唯有袁绍容貌自若,不减平日英雄气。

  而黑山军中有一人名为陶升,素敬袁绍威名,护送袁绍及诸将家眷入斥丘见袁绍,袁绍以陶升为中郎将,决定反击黑山军。

  不过数月,袁绍灭黑山于毒、左髭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十余支黑山军势力,威震冀州。

  吕布亦是在这期间,在冀州扬名。

  陶谦略泰山时,袁绍亦遣朱灵督三营助曹操。

  作为四世三公袁氏子,袁绍对得起袁氏子的出身和名望,又因袁术自负而残暴,袁氏一族门生故吏多有弃袁术而奔袁绍的。

  阁楼中的鸿儒,便是最近来邺城依附袁绍的名仕。

  袁绍性宽好养士,只要有名仕来投,必然设宴款待,在士林中的名望日益增长。

  哒哒哒——

  一阵脚步声响起,身材伟岸、束发顶冠的儒士健步而来,正是袁绍的故友亦是今日的州府幕僚,南阳名仕许攸!

  许攸来到袁绍身边,俯身低语:“本初,孟德遣使求见,颇为急切!”

  袁绍眉目一挑,遂起身向众名仕行了一礼表示歉意,与许攸来到楼阁外。

  “莫非是孟德敌不过张邈吕布,遣人求援?”袁绍心情不错,这言语中亦有豪迈之意。

  曹操跟吕布战了两个多月,近在邺城的袁绍对兖州的战事自然也是倍加关注,不论是张邈还是吕布,都是被袁绍想除之而后快的。

  袁绍并未选择南渡白马津去征讨张邈和吕布,而是静待曹操的反击,若曹操赢了,自然就不用袁绍亲自出手!

  许攸点头:“如明公猜测,孟德欲借钱粮兵马,以资军用。但攸以为,与其借兵给孟德,不如直接出兵南下,趁机剿灭吕布张邈,坐断兖州之地。”

  “不可!”袁绍摇头:“若无孟德在兖州,袁术必会再趁机北上。公孙瓒尚在,若无孟德,我将腹背受敌。”

  许攸深知曹操志向,劝道:“袁术轻贤慢士,又纵兵如匪,攸料其不能长久;而孟德之志不在本初之下,若让其势成,恐为本初未来大敌!”

  “子远多虑了!”袁绍大笑,对许攸的劝说不以为意:“昔日会盟讨董的时候,我曾与孟德一同论志,我言‘南据黄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

  “孟德则言‘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孟德之志,如无根之萍,有人而无地,如何能争得天下?”

  “如今我已占得冀州富饶之地,据黄河之险,西可讨并州,东可取青州,北可得幽州,待我击败公孙瓒,则可尽得青冀幽并北方四州之地,纵然孟德能得些许人望,又有何惧?”

  在袁绍眼中,曹操那句“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更像是在维护颜面时的逞强。

  许攸见袁绍笃信泰然,遂不再劝,又道:“除此之外,攸还探得一事。孟德在兖州跟吕布相据于濮阳,本来是势均力敌的局面,然而陶谦却委派了刘备和郑牧,趁势夺取了亢父和梁父两处险道,又略任城和山阳。”

  “这也是孟德会忽然退兵鄄城,向明公求援的主要原因。”

  袁绍记得刘备但不认识郑牧,微微惊讶:“公孙瓒麾下的别部司马刘备,我知晓他的能为!昔日与公孙瓒作战时,连我的上将军颜良,都未能讨得便宜。”

  “公孙瓒杀刘虞,刘备就南下去投陶谦了,如今陶谦趁着孟德跟吕布交锋,派遣刘备北上,倒也不令人惊讶。”

  “只是这郑牧是何人?子远为何将其跟刘备并列?”

  跟公孙瓒争锋几年,袁绍自然能记得在公孙瓒麾下有不俗地位的刘备。

  别部司马,即为客将!

  能让公孙瓒视为客将且又作战勇猛的,袁绍自然会倍加关注。

  在刘备弃公孙瓒而去的时候,袁绍还曾大笑,笑公孙瓒竟然会蠢到杀刘虞,惹得众叛亲离。

  哪怕是袁绍,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杀刘虞这样的天下名仕。

  许攸见袁绍的注意力都在刘备身上,语气微微一抬:“刘备虽有勇力,但想夺亢父和梁父却没这个本事。”

  “嗯?”袁绍肃容:“子远之意,夺亢父和梁父,皆是郑牧的功劳?”

  许攸点头:“不仅如此,孟德在徐州的时候,亦是因为郑牧而吃了暗亏。”

  袁绍有些奇怪:“依子远所言,这郑牧应是难得的将才;然而陶谦有如此将才,为何以前从未听闻?子远可知其底细?”

  许攸细细道出了缘由:“此人姓郑名牧,表字子武,是昔日大儒蔡伯喈的长女婿。初平年间被陶谦征辟,出任襄贲城县尉,但不知何故,陶谦一直未能重用郑牧。”

  “直到今年四月,孟德自泰山道南下徐州再临郯城的时候,郑牧忽然联合屯兵小沛的刘备,与孟德斗智斗力数日,最终让孟德被迫留下了大量的辎重粮草,这才能顺利返回兖州。”

  “据孟德信使毛阶所言,郑牧竟然料到了张邈陈宫会联合吕布谋反!”

  袁绍的眼神骤然变得凝重:“能与孟德斗智斗力,还能料算兖州变局,此人军略,不弱于孟德了!”

  顿了顿,袁绍忽然大笑。

  许攸询问道:“明公何故发笑?”

  袁绍眼神中多了笑意:“孟德素有大志,然而其出身跟阉宦有关、其父曹嵩又贪污成性,故而孟德常以此为耻。不仅性甚节俭,又好读兵书,希望能以军功立命。”

  “我欣赏孟德的大志和军略,故而与孟德相识相交,希望能让孟德效力麾下。”

  “然而孟德内心甚傲,不愿屈尊于我。我不愿直接出兵南下兖州而让孟德独自面对张邈吕布,亦有让孟德知难而退,托身于我的想法。”

  “只可惜,张邈吕布占据了优势,竟然还被孟德反围在濮阳,让我心有不忿啊。”

  “如今孟德多了个棘手的对手,主动求援于我,我如何不笑?”

  许攸眼神一动,猜到了袁绍的想法:“明公之意,是要趁这个机会,将孟德收入麾下?”

  袁绍大笑点头:“正是此意!子远可回复孟德使者,就言朱灵三营尚且未归,我已有怒意,如今又借兵马钱粮,需孟德将家眷迁入邺城。”

  许攸面有担忧:“孟德有傲气,如此回复,孟德必不肯答应。”

  袁绍则是不以为意:“正因孟德有傲气,我才要打压孟德的傲气,否则即便暂时屈居于我,今后也必然会再离开。不用多疑,我自有分寸!”

  说完,袁绍便转身入楼阁,向众鸿儒行礼致歉,又以酒自罚,让一众鸿儒更是钦佩。

  许攸回见毛阶,传达袁绍的条件。

  毛阶大惊失色:“可否容毛某与袁公一见!”

  许攸看穿了毛阶的用意,回绝道:“明公决定的事,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更何况,明公如今正在接见各方名仕,哪有时间见你。”

  “回去告诉孟德,不要逞能了,来邺城与攸一同助明公成事,则天下指日可待!”

  毛阶无奈,只能再回鄄城。

  这一来一回,已经过去四五日。

  得到回复的曹操,眼神变得复杂,有凌厉,有恼怒,亦有无奈。

  “将家眷迁入邺城,曹某也只能到此为止了吗?”曹操心情不由郁郁。

  将家眷迁入邺城,曹操依旧是兖州牧,但不同的是,曹操是袁绍的兖州牧;如同袁绍任命的青州刺史臧洪一般,行事只能以袁绍为尊,而不能再独断专行!

  心情郁闷的曹操,将自己关在小楼中,连荀彧和戏志才都不见。

  “荀君,明公不见我等,为之奈何?”戏志才无奈,有心想劝曹操,但却寻不到机会。

  荀彧沉吟片刻:“志才勿忧,仲德在东平国募粮,可让其返回鄄城。”

  程昱在范县,得知荀彧紧急相召,遂连夜来到鄄城。

  知晓缘由后,程昱便入小楼见曹操。

  原本曹操不准备见程昱,但程昱却谎称已经筹得粮草,这才入内见到曹操。

  然而一见到曹操,程昱却不提粮草,而是反问曹操:“明公,昱私下听闻,你有意将家属迁居到邺城,欲与袁绍联合,可有此事?”

  曹操见状,无奈一叹:“如今局势,已经不容曹某选择了。”

  程昱见曹操并未真正下定决心,于是劝谏道:“明公,昱以为,你只是因为暂时的困难而心有畏惧,并未深思。”

  “袁绍据燕赵之地,怀有并吞天下的雄心,然而以袁绍之智,昱不认为其能成事。”

  “明公虽然跟袁绍有旧,但明公真的甘愿屈居袁绍之下吗?明公有龙虎之威,又岂能如韩信、彭越一般臣服他人?”

  曹操沉默。

  程昱又道:“昔日田横,乃齐国世族,兄弟三人都曾为王。据千里之齐,拥百万之众,与诸侯南面而称孤。高祖得天下,传旨‘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明公若是田横,可会感到耻辱?”

  曹操不假思索:“此乃大丈夫至极之辱!”

  程昱又道:“昱愚钝,不识大势,认为明公之志,不如田横!田横,只是齐国一壮士,犹自羞为高祖的臣子,而明公却欲遣家眷入邺城,北面而事袁绍。以明公之聪明神武,反不羞为袁绍之下,昱为明公感到耻辱!”

  “如今兖州虽残,但尚有十余城在,能战的勇士也有数万人。以明公之神武,又有文若、志才、昱等相助,霸王之业亦可成事。何故要托身于袁绍,去当袁绍的家臣?”

  被程昱说中心事,曹操再也无法压抑内心的苦闷,拍案而起:“田横尚且不愿受辱,曹某又岂能沦为袁绍家臣?仲德之言,令曹某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曹某宁可战死,亦不会向北而事!”

  见曹操再起壮志,程昱壮道:“明公有此大志,昱又岂能不助明公成事!再给昱五日时间,必为明公征得粮草!”

  曹操离席起身,向程昱躬身长拜:“若无仲德,曹某难以坚持心中大志,请受曹某一拜!”

  程昱连忙扶起曹操:“明公勿需如此!文若、志才、昱等追随明公,便是笃信明公立下了大志就不会轻易改变!切勿寒了众贤士之心。”

  曹操心中有愧,遂出阁楼见荀彧、戏志才,拜而叹道:“曹某令文若、志才担忧了。”

  荀彧见曹操走出了楼阁,知道曹操已经不再迷茫和惊惧,遂壮道:“去年,陶谦略泰山任城,艰难之势不弱于今日,明公尚且不惧,又有死战之心。”

  “如今之局,虽然艰险,但未必就是必死绝境。”

  “彧,愿与明公同舟而济!”

  戏志才亦是向前明誓:“戏某虽然愚钝,但也愿效犬马之智,与明公同行!”

  见状,曹操心中的惊惧彻底消失,放声大笑:“有文若、志才、仲德相助,曹某何惧天下!”

  “这几日,曹某也并非只在楼中惊惧迷茫,已思得破局之策,请诸君助曹某,共破此难!”

  荀彧、戏志才和程昱,尽皆凛然,齐声应道:“愿遵明公之命!”